1996年,如果你在高中里谈恋爱,那会是件很不得了的事情。那个年月里,高中生的娱乐活动和今天相比真是天差地别:没有笔记本,没有手机、PSP,没有网游,听音乐大多用的是磁带,看电影用的则是录像带。但此时的未成年人已经开始流行起了“爱情”……
如果说其他小说是描写校园爱情,那么王若虚编写的《尾巴(Ⅰ我在身后看着你)》这部小说则是讲如何扼杀掉它。
| 书名 | 尾巴(Ⅰ我在身后看着你)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王若虚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96年,如果你在高中里谈恋爱,那会是件很不得了的事情。那个年月里,高中生的娱乐活动和今天相比真是天差地别:没有笔记本,没有手机、PSP,没有网游,听音乐大多用的是磁带,看电影用的则是录像带。但此时的未成年人已经开始流行起了“爱情”…… 如果说其他小说是描写校园爱情,那么王若虚编写的《尾巴(Ⅰ我在身后看着你)》这部小说则是讲如何扼杀掉它。 内容推荐 王若虚编写的长篇小说《尾巴(Ⅰ我在身后看着你)》讲述了: 在上海一所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重点中学里,老师们为了遏止谈恋爱这一甜蜜而暧昧的瘟疫,召集一小撮学生,秘密成立了“尾巴”小组和“剪刀”小组,前者负责跟踪有嫌疑的早恋学生,而后者则专门检查学生的往来信件。林博恪是尾巴小组的核心成员,他第一个胜利完成的任务是跟踪男生“马可尼”和女生“汞”——在苦苦盯梢却无果的情况下,他意外发现马可尼和汞在图书馆总是借同一本书,而书的后面总是有一串莫名其妙的数字,而汞发表在学校黑板报上的诗歌,竟然隐藏着所有的秘密。马可尼被迫转学,汞从此一蹶不振,而林博恪拿着曾经影响马可尼和汞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继续忠实恪守着他“尾巴”的职责。他平静但偶尔迷茫的生活一如既往,直到他接手新的任务,追踪目标却是他的初中好友,代号为“帕斯卡”的班磊。一边是好友,一边是往上爬的好处——甚至有可能是高考加分的奖励,他陷入了矛盾当中。由于他的犹豫错过了几次良机,老师决定再派一个尾巴去盯。为了摆脱尾巴,好友出了车祸。受到良心责备的主人公,决定予以报复,在协助检查同学们的信件时,将尾巴组的消息放入了信封,由此全校同学都知道了这一事件,甚至连新闻记者都惊动了。 目录 Season 1 冷血功勋 第一章 林博恪 第二章 暴露危机 第三章 剪刀小组 第四章 自己人才最危险 第五章 水银密码 第六章 劫难刚开始 Season 2 变节预习 第七章 早恋的天堂 第八章 水手服 第九章 真实想法 第十章 十万火急 Season 3 放学,回家 第十一章 你到底是谁 第十二章 离别哀歌 第十三章 不得好死 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 第十五章 谈判无条件 Finale 焚烧的真相 附录 番外 最后的剪刀 花絮 《尾巴》背后 与“尾巴”对话——放学,回家 跋 试读章节 1 你每天放学回家的时候,是否曾经回头留意过自己身后的情况? 估计很多人的答案是:少之又少。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长相或者身材不错的学生,请多留意自己的背后,那里也许不光有你的书包在如影随形。 1996年,早恋风潮席卷校园,我们学校的高考一本升学率出现明显下滑。校方管理层研究之后认为,学习风气变差是主要原因,而首要问题就是早恋,这种暧昧而甜蜜的瘟疫。 经过多次内部商讨后,摆在学校高层面前的就俩选择:要么不闻不问自甘堕落,让我们多年来试图冲刺成为市重点的美梦泡汤;要么痛下杀手绝不姑息,有几对就拆散几对。 高层自然选择了后者。 毕竟这是一所百多年历史的中学,目前位列全区区重点的头把交椅。只要再努力上个一两年,多少代老师的市重点之梦就要实现了,所以绝不能功亏一篑。 但问题是,他们此刻面对着这么多学生,每个人都那么可疑,每个人都那么危险。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躁动不安跃跃欲试,而且知道社会上对早恋恶评如潮,所以谈恋爱时都分外小心。 很多人和事都是给逼出来的。教育是这样,学校是这样,老师也是这样。 于是我们这些“尾巴”就成为逼不得已的最终手段。 越是不可思议的事物,往往越会逃脱人们的视线而安然存在。“尾巴”这个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在这所学校的历史上的确存在过,并且“成绩斐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放学之后跟着那些看上去比较可能传染到早恋瘟疫的学生回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后确认他们是否真的“病了”。 这也就是我们自称为“尾巴”的原因。 若干年后再审视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可能觉得这是可笑滑稽的变态之举。 但在当时,相反,我们都觉得这是种独具匠心的人文关怀。 2 对尾巴小组来说,学校里任何一个相貌秀美的女生或者高大英俊的男生都是可疑的对象:学校合唱队的女领唱、各班班花、篮球队队长、舞蹈特长生……只要没有确定的线索(比如各班班干部打听到的风言风语),那么尾巴们就会被分配到一个名单里和自己回家路线相接近的目标。 尾巴小组这种打死也不能见光的团队,对外自然做到极度保密,每个成员都不知道其他人的真实身份。 唯一清楚这些信息的只有一个人,是个绰号叫“龙虾”的老师。 时至今日我依旧不能告诉你龙虾的真实姓名,唯一可以透露的就是那时他负责教地理。地理老师可能是你在中学时代最不重视也最不讨厌的老师之一,所以当他在黑板上画着复杂的洋流图或者告诉你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时,你很难想象这个年近五十又貌不惊人的男老师一手建立了尾巴小组,并且每一名成员都经过了他的细心挑选。 比如我。 如前所述,那时的我怀有野心,但却无法改变游戏规则,只能改变我自己。如果时间提前或者推延几年,我可能会永远是个劳动委员,负责监督大扫除和值日生,用手指抹遍犄角旮旯里的灰尘;当一年一度的粪便卫生检查来临时还要负责收集和保管全班所有人的排泄物样品,为此被某些人暗地耻笑,并得到一个极富性格的英文绰号——“Oh?Shit”。 但现在是一九九六年,早恋的瘟疫开始蔓延,龙虾出现,并带给我一个可以获得晋升与腾飞的身份:“尾巴”。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这真的是我应该身处的时代。 毫无疑问,那个解救我于水火之中的电话应该就是龙虾打来的。由此可见,上头打击早恋的态度是多么坚决,与之相应的则是尾巴成员的特殊权利:有权查阅学生资料,个人行为不受怀疑、不受调查、不受干扰,确保每条跟踪的道路畅通无阻。 与之相应,抓出早恋就是我必尽的义务。 P10-13 序言 我的青春回忆都是关予如何破坏别人的美好青春 1996年,如果你在高中里谈恋爱,那会是件很不得了的事情。 那个年月里,高中生的娱乐活动和今天相比真是天差地别:没有笔记本,没有手机、PSP,没有网游,听音乐大多用的是磁带,看电影用的则是录像带。 但此时的未成年人已经开始流行起了“爱情”。 对学校来说,席卷校园的早恋就好比一场旷日持久的瘟疫。当学生陆续陷入其中时,他们的中考和高考成绩便岌岌可危,那么学校赖以生存的某些关键数据会显得很难看,甚至“致命”。 为了遏止这场甜蜜而暖昧的瘟疫,一小撮学生被秘密召集起来。 他们的目标,是扼杀那时校园里的爱情。 他们的任务,是放学之后跟踪同学回家。 他们的代号就是:尾巴 后记 在发表这部小说之前,我就已经预料到了会随之而来的质疑和批评。可是我终究还是要写、还是要发。之前,已经有不愿透露姓名或网名的人士批评我写的小说很假(《马贼》),“写的人是疯子,看的人是傻子”(《在逃》),诸如此类,等等。 好吧,我也实在是没脸皮再拿卡夫卡和他的甲壳类动物科幻小说来说事儿了。我一直跟朋友说,小说的魅力之一,就是提供一种“生活的可能性”,要是连这点想象力和实施想象力的勇气都没有,那还是去写《冰箱使用手册》更好。 在《萌芽》上连载这部小说的时候,不断有读者问我“尾巴”是不是真人真事,问我有没有跟着人家放学回家。我要说的是,跟着漂亮姑娘回家是有的,但完全是私人行为,而且是因为正好顺路。 至于真人真事,我还是秉承在新浪博客里说过的那句话——“信,则可能有;不信,则铁定无”。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主观消费的年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见二”,你看,老祖宗实在是高明,一句话就给总结了,我就不多赘述。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读者群很复杂,七〇、八〇后的大朋友可以在字里行间看看我对九十年代的回忆,九〇后的小同学们还是以看情节为主,要你们普遍理解那时候师长们的教育观念,有点为难了,尤其是有个读者给我留言说“我就是一九九六年生的”(很好,老少通吃,我喜欢)。 最后要感谢慧眼识珠的《萌芽》杂志和惊奇组的编辑们,感谢尹晓冬老师和程天翔老师,感谢给小说挑刺的袁远,感谢始终都在剖析这部小说的热心读者龙亢、鸣人,感谢大牌读者夏茗悠对小说里面女性角色塑造的建议,感谢摄影师老曹,感谢北京的刘文,感谢李伟长老师,感谢读者后援会的三位会长组合“盐甲虫卫队”,感谢每一位我忠实或者暂时的读者。 最后要提醒的是:各位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请注意你的背后。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