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河西走廊(CCTV纸上纪录片)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出版社 甘肃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河西走廊摄制组编著的《河西走廊(CCTV纸上纪录片)》内涵丰富,重新揭示了河西走廊作为国家经略的重要战略地位;它所昭示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合精神等,既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它用文化方式诠释了陆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背景下更具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河西走廊》以“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为主题,以位于中国西部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主要干道——河西走廊为讲述对象,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角度,全方位呈现了从汉代至今约两千年的时间里,河西走廊和河西走廊连接的中国西部的历史和文化变迁,以及河西走廊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和重要影响,凸显河西走廊的自然、人文魅力和河西走廊在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的显著地位。

纪录片《河西走廊》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被列入甘肃省十大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项目;同时,该片也被确认为2014年中央电视台重点项目,被中宣部列入2014年历史人文题材纪录片重点选题。

河西走廊摄制组编著的《河西走廊(CCTV纸上纪录片)》是该纪录片第一本纸影互动纪录片同名图书。

目录

使者

通道

驿站

根脉

造像

丝路

敦煌

会盟

苍生

宝藏

创作录

试读章节

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由西北至东南走向的省级行政区划。

甘肃省,是中国西部的一个省份,形状犹如一只“如意”,它的中段,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

这条通道东西长约12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南侧是祁连山脉,北侧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

因为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于是被人们称作——

“河西走廊”。

它的形成,源于数亿年前的一次地壳剧变。

欧亚板块因为印度次大陆板块的撞击而缓慢隆起,形成地球上最高、也是最庞大的地质构造体系:青藏高原。与此同时,一条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弧形山脉被顶推隆起,这,就是祁连山。在祁连山脉的北麓自然形成了这条咽喉般的狭长走廊。它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东西连接着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的隆起,切断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使西北地区形成了大片的戈壁荒漠。但幸运的是,在来自太平洋季风的吹拂下,丰沛的山区降雨使祁连山成为伸人西北的一座湿岛。祁连山脉覆盖的积雪和史前冰川融化.形成了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河水奔涌而下,源源不断流进了河西走廊。在黑河的东西两侧是石羊河和疏勒河。这三大水系滋养了片片绿洲,成为孕育生命的摇篮。

这个星球上除了海洋以外.几乎所有的地形地貌都在这条走廊上呈现。

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向中亚、西亚的必经之路: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后来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注定要从这里穿过。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河西走廊关乎一个国家政治经略、经贸促进、文化交融的宏图大梦。对于生活在中原的人们,打通河西走廊,前往更为辽阔的西部是他们不变的梦想。

这个梦想的开端,源于两千年前一个帝国的开拓。

公元前141年·西汉

公元前141年,作为汉帝国创始人刘邦的重孙、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年仅16岁的刘彻登上皇位。

此时,汉帝国已经运行了64个年头。

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铲除了异姓王,平定了刘姓诸王叛乱,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经济上休养生息,国富民强,充满活力。

但是军事和外交的赢弱却让这个国家被北方的.匈奴王朝袭扰和压制了几十年。

年轻的刘彻自登基的那一天起,就踌躇满志地开始谋划如何经营自己的国家。

此时,他的国家,向东是大海;西南方向是犹如天然屏障般的青藏高原;向北和向西都是强大的匈奴势力。

匈奴,始终是东亚大陆诸国的噩梦。

他们曾经是亚洲大陆上最强大、幅员最辽阔的游牧部落,成为横亘在东西方之间的可怕力量。

这是一个由众多游牧民族逐渐演变、融合而成的部族,发祥地在今天的内蒙古河套地区和阴山一带。

从先秦时代开始,他们一批批地从蒙古高原冲出去,无所顾忌地劫掠安定富庶的农耕国家。

秦末汉初之时,趁着中原形势混乱之际,匈奴杰出的军事统帅冒顿单于杀父自立,驱逐东胡、月氏等邻族,一统大漠,建立起庞大的匈奴王朝。

也正是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匈奴王朝勾勒出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可以控制的地域东起辽东,横跨蒙古草原,西与羌、氐相接,北达贝加尔湖,南抵河套及今山西、陕西北部。

这个王朝雄踞在高原大漠之上,俯瞰着东亚腹地。

他们兵锋南指,成为汉帝国最强悍的敌人。

公元前201年,一支匈奴骑兵突然包围了马邑城,随后又南扰太原。刚刚统一全国的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军营救,不想却被困在冰天雪地的白登山七天七夜,虽然军中猛将谋士如云,“马上天子”久经沙场,却险些全军覆没。

“白登之围”是汉匈正式交锋的第一战,竟以如此惨败的结局而告终。

这是汉高祖刘邦始料不及的。

一统天下的豪情化作英雄迟暮的伤感。

为了休养生息,刘邦只能被迫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同时每年还要源源不断地送给匈奴大批生活物资。

但是,匈奴带给汉帝国的威胁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无奈的屈辱已经延续了五代皇帝,年轻的刘彻决心改变这一切。

P2-5

序言

重现河西走廊的千年辉煌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荒漠无人区,南边是终年积雪覆盖的祁连山。在这东西长约1100公里的狭长的通道上,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片绿洲,这四片绿洲像四个跳板一样,接力着人们从古到今形成了这个东西方向的贸易通道。

我们纵观中国历史,在浩瀚的历史典籍里,从汉唐到元末明初,这1100年,是中国开疆拓土的1100年;这1100年,是各少数民族深度融合的1100年,突厥、匈奴、吐蕃、月氏、党项等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多民族的中华民族;这1100年,是整个中国与西域国家进行政治、经贸、军事、文化交往的1100年。而这1100年的历史主轴贯穿了河西走廊,成就了河西走廊最为辉煌的时期。

河西走廊这1100年是中国多民族融合过程中文化多样性形成的1100年。中国文化早期以中原文化为核心,以孔孟哲学为主,汉以后独尊儒术,那时的中国文化仍然是相对保守的。自从凿通西域,和当地少数民族以及西域国家进行文化交往以后,中国文化就变得丰富多彩,变成了复合型的文化,变成了兼收并蓄的文化,变成了包容开放的文化,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美人之美,天下大同”的文化。

河西走廊这1100年是英雄辈出的1100年。不论是使节张骞、武将霍去病、谋士裴矩这些民族英雄,还是岑参、王之涣、王昌龄等这些边塞文人,都在河西走廊写下了名垂千古的英雄赞歌和优美诗篇。

河西走廊这1100年是见证中国政权和社会兴衰成败的1100年。国力强大的时候,河西走廊繁荣兴盛;国力孱弱的时候,河西走廊退守一域。它像大海的潮汐一样,涨潮、退潮,国家兴衰的历史也留下了痕迹。

河西走廊这1100年是河西走廊始终作为不同朝代治国理政战略要冲的1100年。河西走廊地处欧亚大陆的咽喉要塞,如果这个咽喉锁上了,前面是祁连山,后面是沙漠戈壁,就彻底堵上了与西域国家的联系。它是中国的命门之所在,中国的战略要冲之所在。从汉武帝开始,历朝历代的执政者都牢牢紧握住河西走廊的领土和政权。直到12、13世纪以后,地缘中心说被海洋中心说代替,这片土地才逐渐萧条。但是历史的沙尘掩盖不住河西走廊1100年的辉煌,你把那沙子轻轻拂去,露出来的就是真金。

《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把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脉络用学术的眼光、历史的眼光、专业的眼光做了一次梳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更揭示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初,到中亚四国访问,提出了“一路一带”的重大的战略构想,他提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样的重大战略格局。最近中央发布实施了“一路一带”的发展战略。由此,河西走廊往西这条历史通道的现实意义迅速地凸显出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迅速崛起,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高度国际化。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一定要把自己这个经济体摆到世界的大格局中去看待,我们需要我们自己的战略安全,比方说通道安全,比方说资源安全,比方说市场安全等等。然而在过去这些年,中国所利用的国际贸易通道都是二百多年以前资本主义国家业已形成控制的通道,那么我们的战略安全在哪里?所以总书记提出的“一路一带”,重新把陆路丝绸之路打通,主要是从地缘政治和经济战略安全角度,寻求的一条我们自己制定话语权、制定规则权的这么一个主动的战略作为。在这种情况下,丝绸之路的战略意义就重新凸显出来了。我们正好呼应着总书记这个大的战略部署,用文化的方式诠释了陆路丝绸之路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拍摄《河西走廊》的时候有几个想法:首先是要在政治上定位,从历朝历代的发展走向上看待河西走廊的重要地位,揭示经略河西走廊关乎国家命运这一的命题。其次,我们要把被淹没了四五百年、已经边缘化了的河西走廊重新唤醒,让它回到人们视线的中心、情感的中心、文化的中心。这是因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后,河西走廊作为黄金段,必将进入主阵地,它的通道要塞作用使其将重新回到经济发展的中心。此外,《河西走廊》要用国际眼光来摄制。我们不刻意去表达我们的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或者是生硬地图解我们的意图,图解我们的政策,我们要用文化的方式,用国际化的话语体系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和主张,也就是中国的立场、国际化的表达。最后,河西走廊辉煌的1100年,有苦难,有战争,有灾难,我们在影片叙事中尽量将这些内容避开,我们要把《河西走廊》拍成一部东西方人类情感文化交流的史诗性作品,使它符合国际观众的口味,具有国际视野,将来走向世界。

《河西走廊》这部片子我们创作了三年的时间,是集体创作、集体智慧、集体劳作的一个结晶。它的创作团队很年轻,但他们很有志气,很有抱负,也很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资源。所以他们起步的时候就有一个很高的起点,使这个片子的格局很大,留下了我们加2T_、完善的足够的空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相信这个团队在做过这部片子以后会变得成熟起来,会为中国的纪录片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希望这本同名书,可以让读者更加了解河西走廊,一同回顾这部纪录片摄人心魄的画面和抒情隽永的文字,穿越历史,感受雄奇。

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河西走廊》总策划、总出品人

连辑  2015。5。5

书评(媒体评论)

《河西走廊》的横空出世,乃是新的时代语境下,中国文化的一次自觉与自省。

它先行一步,返身求助,并以先烈的画面、缜密的叙述、诗意的制作,为我们廓清了自己文化赖以生存的源头和广袤的边疆,呈现出了这个民族童蒙时期的雄心与勇气——是的,她是混血的,也是金戈铁马,灿烂千阳,鲜花开遍了天空的!

——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 叶舟

一部《河西走廊》,人物命运与历史进程纵横交错,两千年西部的苍茫化为一团浓得化不开的历史气息,历史因此有了它的力度,生命也有了它的温度。

——著名作家 雷达

河西走廊,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绚丽多彩的历史长廊、军事长廊、文化长廊、友谊长廊。这部书叙述了自汉代以来两千多年河西走廊的变迁和发展,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和精美的风景插图,为青少年读者搭建了一座沟通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桥梁。长廊有梦,梦在向前。

——著名出版人 海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