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荒村无字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力歌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荒村无字碑》是一本极具历史感的故事书,收录了3篇中篇小说、1篇短篇小说。作者力歌笔下的人物有声有色、形神兼倍,以豪情、悲悯、慈爱与和谐来皴染出温馨的色泽和亮度,以道德的操守和理想的守望来表现精神的诉求和生命的力量,彰显出每一个小人物不平凡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极具历史感的传奇故事书,包括作者力歌的四篇中短篇小说。《城工部最后一个地下党》讲述了秦涛的人生命运,因地下党城工部出现了叛徒,上级开始除奸,只有秦涛侥幸逃脱,可历史问题一直缠绕着他,直到平反昭雪。《奶奶的传奇人生》、《荒村无字碑》讲述的是两个女人不一样的经历,她们都是历史功臣,一个隐姓埋名,一个归隐故里,两个人的命运却迥然不同。《历史与1948年的某一天》从历史中截取了一个侧面,叙述国民党守军郑洞国坚守长春最后一天的经历。

目录

城工部最后一个地下党

奶奶的传奇人生

茺村无字碑

历史与1948年的某一天

后记

试读章节

秦涛没有回避,回答道:“他们是同学,都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我父亲在县中学当校长,就是父亲跟校长联系后,才把我送到这里来上学的。”

凌岚意味深长地“唔”了一声,显得若有所思,全然没有听进去秦涛还在滔滔不绝地议论着国家大事,畅谈他的爱国理想。

秦涛身上的正义感一直让凌岚对他怀有好感,她也悄悄地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本来凌岚想把秦涛作为组织的发展对象,可当她得知秦涛的父亲也是国民党的县中学校长时,她便产生了放弃争取秦涛的想法。她所考虑的不仅是个人问题,还要同时考虑到与秦涛再交往下去会不会给组织带来危险。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天刚蒙蒙亮,秦涛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惊疑之间,同寝室的同学开了门,大家看到凌岚站在门口。

凌岚神情紧张地说找秦涛,秦涛觉得一定是有什么大事,忙不迭地跳到地上,他穿好衣服,随着凌岚出门,来到操场的僻静处。凌岚说:“你和你同寝室的人,是不是有违禁品?”

秦涛知道凌岚所指的违禁品,就是一些宣传小报和进步书籍,这些是学校严令禁止的。秦涛不知该怎么回答,刚想张嘴,凌岚一摆手,说:“我得到了准确消息,校方会同警务部门要来搜查,事不宜迟,你现在马上回去,悄悄通知相关同学进行处理,一定要做得严密,千万不要将此消息来源泄露出去。”

秦涛清楚其中的利害,不敢怠慢,他回去后,偷偷地告诉那些有进步思想的同学,秦涛和同学迅速转移和销毁了收藏的那些“违禁品”,就在他们收拾停当之后,一群军警在校长的带领下冲了进来,凶神恶煞般地冲向了学生们的宿舍,对室内所有的物品进行彻底搜查,屋内被他们翻得一塌糊涂,每个屋里都传来了学生们的抱怨声。

大多数同学都逃过了这一劫,可还是有个别的同学因为没有得到消息,没能及时转移那些材料,被警察抓走了,情节轻微的,也就是有进步书籍,诸如持有那些明令禁止阅读以外的苏联图书的同学,皆将图书没收并焚毁。学校迅速地做出了反应,对这些同学予以开除或留校察看处分。

正是因为凌岚的通风报信,秦涛和大部分同学才幸免于难,在他心存感激之时,不免对凌岚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她是怎么知道这么重要的消息呢?

两天后,学校召开了全校教职员工大会,在大会上校长讲话,针对这些高中生进行政治洗脑,公开叫嚣反共言论,“现在共产党在学校的活动猖獗,不断煽动学生闹事,我们千万不要受到共产党的蒙蔽,要认清形势,值此党国紧要关头,一定要在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政府的领导下,坚决消灭共产党。内不安,就不能搞建设;内不安,就不能成就大业。我们对学校里的共产党及其追随者,以及顽固不化分子,要坚决镇压”!

校长的话引起了思想进步的学生们极为不满,下面一片哗然,校长几经压制也平息不了,他突然在人群中看到了秦涛,他知道秦涛的父亲既是国民党党员又是校长,认为秦涛在家庭的熏陶下,一定会支持他的观点,便一指秦涛,说:“秦同学,你觉得我说得对不对呀?”

因为点到了秦涛的名字,会场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眼光齐刷刷地投向秦涛。

校长绝没有想到,秦涛来到学校后,一直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经常阅读那些地下报刊,早已认同共产党的主张。秦涛笑了一笑,机智地说:“校长,我经常阅读《中央日报》,那可是党国的最高新闻机关了,上面刊登着蒋委员长强调要国共团结的主张,你刚才说的那些话,就是跟我们的蒋委员长唱反调吗?”

校长被质问得哑口无言,看到越来越乱的会场秩序,气恼地宣布散会。

会后,校长把秦涛叫到办公室,对他进行严厉的训斥,并恼羞成怒地要将秦涛赶出学校。

P4-5

序言

小时候,我一爱看书,二爱听故事。

我生长在一个有故事的生活环境中,我所居住的192大楼,到处都充满了神奇的故事。

我们的那座城市,只要提及192大楼,大多数的人都知道。它是铁路的住宅楼,是用以前两栋楼的住户人数命名的。这是座具有20世纪50年代特点的建筑,红砖墙、尖顶,大多为二室,少量的一室,还有七八个三室,它的特殊在于房间的面积之大是同年代建筑不可同日而语的,正是因为这一点,这里住满了铁路的中高层的领导干部,这座楼也就承载了所有主人的故事。

那时的小朋友很多,上学时又恰值无所事事的年代,也滋生出许多靠边站而无所事事的大人们。一到晚上,尤其是夏天,就会聚集一群或几群的孩子们,围拢在大人身边听故事。这些大人们基本上是经历过战争的人,讲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大一点儿时,我才知道这座楼住的干部级别都是相当高的,铁路干部很多都是从部队转过来的,原本铁路都是部队的编制。比如,原来的铁路分局是从铁路军事管理处改过来的,我父亲说过去的那些处长们都是穿军服的,而且都是师一级的干部。在这里住的局一级领导就有三个,处级干部每个单元都有几个,还有一个材料厂的副厂长,年岁不算大,却是军一级干部,因为犯了错误,被贬为副厂长。

在他们经历的故事里,色彩纷呈、多种多样:这里有解放战争中骁勇善战的骑兵团长;有犯错误降级使用,而抗日时期就是军分区的参谋长;有起义的国民党少将和投诚的日伪警备军的团长。有趣的是一对老红军夫妇,我称为于奶的小脚老太太,总侉叽叽地喊我小山东,而我搞不明白的是于奶让我叫他丈夫为李大爷,她称李大爷为小李子。讲起李大爷来,于奶总是津津有味,说小李子是她的警卫员,当时才十几岁,一跑起来屉子枪老打小李子的屁股。于奶比李大爷大14岁。于奶死的时候,我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李大爷与一个比他年轻很多的女人结婚了,我又为于奶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也许正是这座大楼中这些传奇的氛围的影响,我的作品中追溯那些逝去的岁月的人物偏多,都以为我是个上年纪的人了,许多文友见到我以后,并无恶意地奚落我是一个怪异的古董。

而我们大楼空敞处大人们讲述的故事却是另一番的景象:有剿匪中我军一百多人遭埋伏只生还一人的曲叔;有从牺牲的战友堆中爬回部队的胡大爷,他的身体中仍保留着敌人的炮弹皮,我常顽皮地用磁铁贴在他的腿上试探铁家伙的所在。最可气的要数那位日伪时期投诚的团长,在任何场合下都是手按膝盖挺胸、正襟危坐,摆出一副威严状,说这是在黄埔军校时的规矩,他甚至竟口出狂言,说共产党的队伍根本打不过他,是共产党的政策征服了他。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当时我信了。烈士陵园林立的墓碑是最有力的佐证。我将大人们讲给我的故事再讲给同学们听,当我一讲到我军伤亡时,常引起同学们不满的愤慨,群起而攻之。但他们又常常经不起诱惑,还是找我,听我给他们讲故事,这样耳目一新的故事的确是太吸引人了,听起来还是那样的刺激。

什么故事也都有尽时,讲来讲去,讲得我山穷水尽,所有听来的故事都被掏空时,同学们余兴未尽,仍旧不依不饶,我便顺嘴胡诌编故事唬他们。我编的是一个剿匪的故事,当我讲到一位战士被一满掌熊毛的铁手掏心时,同学们哄然而起,声讨我是反动透顶。我毕竟幼稚,幼稚编出的故事中显而易见的是不足和虚假,何况是个刚满十岁的孩子即兴而出的故事。同学中一个叫刘柏松的同学惊呼我是“大白话”,我由此获得了这一殊荣。在二十年后的一次笔会上,一位叫荒原的作家曾说:撒谎的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那些超人的想象力就具有着作家的素质。现在要从文学创作上追本求源的话,与那时我能白话不无一点关系。我揣测着这次白话是否奠定了我创作的基础?那些我即兴编出的故事,是不是算作我未成文字的小说、不成熟的处女作呢?

这次同时出版的两本传奇小说集《荒村无字碑》和《蛮荒年代》中收录的传奇小说,有几篇就取材于这些真实的故事。

小说集《荒村无字碑》中《城工部最后一个地下党》是从我父亲的领导老青年部部长的真实故事创作而来,从题目上看似最近影视最流行的谍战故事,其实是在关注着主人公秦涛的人生命运,因地下党城工部出现了叛徒,上级组织开始除奸行动,只有秦涛侥幸逃脱,可历史问题一直缠绕着他,直到平反昭雪。

当然,小说主要靠想象力,如我前面所说,小说不仅要靠现实中的真实事件,还要靠自己提炼和加工,或是创作故事,那么《奶奶的传奇人生》《荒村无字碑》就是这种,这两篇小说,前者是我从《老同志之友》上看到的一篇不足千字的报道,那个主人公感动了我,我就把他写成了一篇小说,后者则是听说东北某地发现了日伪时期的万人坑,我突发灵感写作而成。这两篇讲的都是女人的经历,她们都是历史功臣,一个隐姓埋名,一个归隐旧里,两人的命运却迥然不同,而生成的社会影响和感念却会弥留在我们的心中。

《历史与1948年的某一天》与前面的小说有所不同,我只是从自己了解的历史和看到的图书中,从中截取了一个侧面,把国民党守军郑洞国坚守长春最后一天的经历写入我的小说。

小说集《蛮荒年代》中收录了12篇民间传奇类小说,小说中的故事从不同的人物层面,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故事情节,体现出作者的历史感和使命感,故事经历的时间跨度很大,从清朝末年的《关东第一喝》开始,到军阀混战时期的《蛮荒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的《巧木匠呆儿》,解放战争时期的《祭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隅苍生》,直到改革开放靠山屯的系列小说《致富奇招》《为村民干件大事》等,每个历史阶段无不涉猎。这些小说有的发表在《章回小说》《中华传奇》这样的通俗文学名刊上,还有几篇发表在《延河》《山东文学》等纯文学刊物上,《一隅苍生》发表在中国作协主办的《中国作家》,并且是头题小说,还配发了我的创作谈。靠山屯系列小说其实是我为情景喜剧《老婆孩子热炕头》写的几集电视剧本,觉得挺有意思,就把它们编成了系列小说拿出去发表,不曾想还有了意外的收获,《老爷子的心病》得了奖。

其实我的创作,尤其是传奇小说创作,都有着文化的自觉行动,在考量小说的价值和人物命运的同时,更多地去建构和挖掘其历史的渊源和命脉,并且进行必要的互动和比较,这种小说更多的讲述都是“对抗”或是“毁灭”的情节,这样可以让我们经常去回顾、回望,甚至要回头,用来审视不同时期的史实与经历,我们看到,不论是在历史过程中,还是在民间生活中,所产生的或浩瀚、或渺小,但却会永垂不朽的文化的价值。

后记

很多人都认为我的写作是个谜,因为别人看不到我在写作。在这一点上,我要感谢生活,感谢周围的朋友,感谢那些带给我精彩的人,因为这些元素就是我的作品,就是我创作的源泉。

有了作品及成绩,那么,写作又给我带来了什么呢?

有人评价我这个人“太聪明”,这里似乎有贬义,其实不然。

我经常说自己是一个“不拿文学创作当作生存状态”的人,我说文学现在是退潮期,我从不想说是文学的退化,虽然有人这么说过。

应该说,写作让我失去了很多。

其实,作家是很需要毅力的,权力、金钱、职位都曾诱惑过我,我有很多被提拔的机会,不是“错失”就是被我“拒绝”,用“平衡”观点来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定数,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到时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是写作又带给我快乐!

创作是有快感的,在写作中很容易找到做上帝的感觉,在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活得糊涂的,而写作者可不糊涂。写作中有混沌,也有洞明,有时郁郁寡欢,有时也会激动万分。

故事的想象与虚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也包括我自己的好奇心。

最后,我要感谢的是很多关注我的写作、帮助过我的人,正因为有了你们,我觉得一切都变得值得。

2015年3月于锦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