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晶编著的《看不懂财报就炒不好股票》以一份完整的财报为案例,告诉你如何探知财报背后的企业秘密。没有晦涩的术语、没有难懂的公式,教你轻松读懂财报。以简单的文字,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叙述财务报表分析的诀窍。这正是想要练好价值投资基本功的好教材,是没有会计学背景的投资人,进入价值投资领域的极佳途径。对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重要科目都有深入浅出的说明,解读出隐藏在数字背后的秘密。解读这些数字的背后,事实上也隐隐道出巴菲特、彼得林奇、格雷厄姆、王亚伟等大师的投资哲学。
本书的内容是投资大师逻辑功夫的基本马步,深含意义,值得推荐给股民来反复练习。最关键在于读者读完全书后,能不能够认真跟着去做。
吴晶编著的“擒住大牛”系列之《看不懂财报就炒不好股票》一书从财务角度入手,全面、系统地阐述通过财报分析企业经营能力的思路和方法;将分析的视角拓展到报表以外的其他财务信息;重点介绍了合并报表的分析方法;结合了近年来鲜活的上市公司有关财报信息实例展开点评,让读者看得懂、用得上。
第98招 财报陷阱预兆信号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众多财报陷阱案例表明,企业存在财务危机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致,财报陷阱一般要持续相当久的一段时间。
企业在出现财务危机之前,其实早有种种不祥的预兆信号逐渐浮现。财报陷阱预兆信号分析是对影响公司绩效的各种陷阱环境预兆信号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影响财报真实性的环境预兆信号和证据,从而判断其存在财报陷阱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对财报陷阱的识别,首先要找到陷阱设置的线索,这主要体现为财报陷阱预兆信号。在财报陷阱的分析与识别中,我们要根据信息作出决策,但信息量极大,真假信息难以识别。如何通过不同信号来判断信息的真伪,尤其是在无数信息中,找出最关键的信息,是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识别公司的财报陷阱,从关注内部预兆信号入手,可以掌握分析重点,寻找线索,找出突破口,判断财务资料的可信度,为财报分析者提供一些警讯。
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既服从于技术规范,又受公司治理结构的制约。对于一个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经济主体,其最终的财务产品——财报很难真实、公允。分析人员重点在于评价考虑下列情况。
1.应付账款规模是否不正常增加
在企业产销较为平稳的条件下,企业的应付账款规模还应该与企业的营业收入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但是,如果企业的购货和销售状况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企业的供货商也没有主动放宽赊销的信用政策,则企业应付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可能是企业支付能力恶化、资产质量恶化、利润质量恶化的表现。
2.应收账款规模是否不正常增加
应收账款与企业营业收入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同时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应收账款的不正常增加,有可能是企业为了增加营业收入而放宽信用政策的结果,它可以刺激企业营业收入立即增长,同时企业也面临着未来大量发生坏账的风险。
3.企业存货周转是否过于缓慢
存货周转过于缓慢,表明企业在产品质量、价格、存货控制或营销策略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的营业收入的条件下,存货周转越慢,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也就越多。过多的存货占用,除了占用资金、引起企业过去和未来的利息支出增加以外,还会使企业发生过多的存货损失以及存货保管成本。
4.企业无形资产规模是否不正常增加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所发生的研究和开发支出,一般应计入发生当期的利润表,冲减利润。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无形资产列示的无形资产主要是企业从外部取得的无形资产。如果企业无形资产不正常增加,则有可能是因为收入不足以弥补应当归于当期的花费或开支,企业为了减少研究和开发支出对利润表的冲击而利用这些虚拟资产将费用资本化。
5.企业计提的各种准备是否过低
从企业目前的会计实践来看,企业应当在其对外披露的资产负债表上为短期债权、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以及长期投资计提贬值准备,此外,企业还要对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企业计提贬值准备以及计提折旧的幅度,取决于企业对有关资产贬值程度的主观认识以及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在企业期望利润高估的会计期间,企业往往选择计提较低的准备和折旧。这就等于把应当由现在或以前负担的费用或损失人为地推移到企业未来的会计期间,从而导致企业的后劲不足。因此,以计提过低准备和折旧的方法使企业利润得到的业绩,不应获得好评。
6.关注企业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
企业现金股利分配政策,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利润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未来的信心程度:利润质量不好、对利润支付能力较差,以及对未来盈利能力信心不足的企业,是难以考虑支付大规模的现金股利的。
7.管理当局与分析人员的关系紧张或异常
包括:频繁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或解雇审计人员;在重大的会计、审计或信息披露问题上经常与分析人员发生意见分歧;对分析人员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对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作出不合理的限制;对分析人员施加限制,使其难以向有关人士进行询证、获取有关信息、与董事会进行有效沟通等;干涉分析人员的审计工作,如试图对分析人员的审计范围或审计项目小组的人员安排施加影响;存在购买会计原则的倾向。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企业是注册会计师的客户。注册会计师一般不轻易失去客户。
只有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的意见与企业管理者就报表编制出现重大意见分歧、难以继续合作的条件下,注册会计师才有可能主动放弃客户。因此,对于变更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当考虑企业的管理层在报表编制上的行为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司对注册会计师受托进行的审计,应予以协助和配合。如果公司一反常态,对审计人员所需的资料迟迟不予提供,对审计人员的提问不予做答或含糊做答,甚至设置障碍,注册会计师应保持高度警惕。
8.是否为了达到某个目标,以牺牲企业其他方面的明显利益为代价
如前2年连续亏损,今年经营业绩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公司(为了避免被ST处理);前2年平均净资产报酬率达到10%或6%,今年公司行业不景气的公司(为了争取配股的资格)。
9.企业是否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按照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企业的会计变更政策和会计估计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企业有可能在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条件下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此时的目的就有可能是为了改善企业的报表利润。因此,在企业面临不良的经营状况,而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恰恰又有利于企业报表利润的改善状态下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应当被认为是企业利润状况恶化的一种信号。在企业的管理层曾经有过利用会计手段改善其财报财务状况的“前科”时更是如此。
10.财报不能及时公开
财报不能及时报送,财务信息公开延迟一般都是财务状况不佳的征兆。但这只是提供一个关于企业财务危机发生可能性的线索,而不能确切地告知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对这样的公司不仅要分析财报,还要关注财报附注以及有关的内幕情况,防范风险。
仍然以蓝田股份(原代码600709,现已退市)为例,蓝田股份2000年年报显示,蓝田股份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而应收账款仅857万元,显然不合常理。
P267-270
投资大师巴菲特早在师从格雷厄姆的时候就学会了阅读财务报表(简称财报)的每个细节,以及如何发现其中的舞弊行为。更为精髓的是,格雷厄姆教会他如何从一家公司的公开信息中得到对其证券价值的客观评判。
有人说:“巴菲特对企业的洞察不是看报表或走访企业看出来的”,果真如此吗?不久前,巴菲特重访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大连对他进行了采访。记者问:“听说您1年看1万多份年报,是真的吗?”巴菲特回答道:“读年报像其他人读报纸一样,每年我都读成千上万份,我不知道我读了多少。不过像中石油,我读了2002年4月的年报,而且又读了2003年的年报,然后我决定投资5亿元给中石油。仅仅根据我读的年报,我没有见过管理层,也没有见过分析家的报告,但是非常通俗易懂,是很好的一个投资。”记者问:“您最关心年报中的哪些方面?”巴菲特回答道:“学生总是问我这个问题,但是所有的年报都不同,如果你要找个男人的话,什么样的吸引你,是有体育才能的,还是帅的,还是聪明的?所以看企业也有不同的方法,一个企业到另外一个企业,我看的是不同的东西。根本性地来说,我是看企业的价值。”
巴菲特主张,投资人应把自己当成经理人。可见了解财报数字背后的含义,对于投资人来说,是迫切需要的。深入了解企业创造财富的活动。投资人可从财报解析企业竞争力,或从企业公布的财务数据发现其不合理之处,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本书从财务角度入手,教导普通投资人如何看懂财报、重点看什么、如何识破财报粉饰陷阱,对于投资人保护自己的利益提供了妙方。
本书既避免了各教材内容的重复,又保持了本书体系的完整,借助于企业财报及其附注,系统地介绍了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通过财报分析企业经营能力的思路和方法;将分析的视角拓展到财报以外的其他财务信息;重点介绍了合并财报的分析方法;结合近年来鲜活的上市公司有关财报信息实例展开点评,让读者看得懂、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