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亲情满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剪报》从《中国剪报》和《特别文摘》中精选出了众多优秀篇文章,编辑出版这本《亲情满屋》,既有经典美文,也有平凡故事;既有读史新见,也有百科揭秘;还有生活之道,健康智慧,等等。作为编辑部回报读者的礼物,也是向社会上所有关心过本报的人们的汇报。

本书由王荣泰、王琳涵主编。

内容推荐

这本由王荣泰、王琳涵主编的《亲情满屋》的主题是“亲情”。讲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丈夫与妻子之间、祖孙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那血浓于水的亲密情谊。没有宏大的结构,没有华丽的辞藻,在对生活琐事的记录与回忆中,任泪水夺眶而出。全书包括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伉俪情深、反哺跪乳、隔代情浓、兄弟姊妹、亲情絮语、真情无垠8部分。

目录

父爱如山

 藏在水中的爱

 父爱决定女儿一生

 门缝外的父亲

 无边无际的爱

 父亲知道了愚人节

 不敢老的父亲

 只想和你接近

 潜伏的粉丝

 父爱不用分辨

 紧握父亲那双手

 老父给我相新妈

 男人的味道

 父亲只喝半瓶酒

 老爹不删儿短信

 承受不起的父爱

 儿子,让我搂你入睡

 父亲的五个角色

 最后一句话

 爹和孩子

 我一直是父亲的软肋

 父亲的拳头

 无能为力的爱

 父亲

 拜儿子为师

 父女情深

 父亲的本能

 童年追忆

 我为父亲开车门

 父亲们的笑

 陪父亲喝酒

 低调的父亲

 给儿子递根烟

母爱似水

 寻梦

 母亲的缝纫机

 母爱不停牌

 最后六条毛裤

 拎得清的母亲

 喂雏

 失去母亲,就失去了故乡

 妈妈的土炕

 我的丑娘

 母亲的搓衣板

 母亲读懂四郎情

 母亲的三个鞠躬

 陪母亲逛街

 给娘暖一回脚

 我的两位母亲

 母亲陪我喝酒

 母亲的白条

 为了给母亲看

 女儿临产

 母亲也曾美丽过

 北风吹动父母心

 母亲的萝卜丸子

 母子私语

 我想过91岁的生日

 我只给了您满头白发

 母亲的心

 一辈子的守护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母亲的直觉

 儿子与母亲的谎言

 偏心的招待

 陪娘看海

伉俪情深

 爹娘的爱情

 老外公

 不要把他们分开

 分居的爸妈

 他总是没有理

 家,是个不讲理的地方

 修车摊上的守候

 到老才懂你

 母亲的最后十一年

 午夜里的长寿面

 再说一句情话给我听

 母亲的银耳坠

 留给妻子一分歇

 那个叫老婆的人

 铺一条路给母亲

 如果少了那个人

 八甸父母的经典爱情

 最后的牵手

 一生一世的饭

 在“骂”声中幸福成长

 比你好的男人就是你

 下岗夫妻

 真情

 子女不懂父母的爱

 等待

反哺跪乳

 再无父亲可尽孝

 苏醒的母亲

 和娘一起下馆子

 当您老成了我的孩子

 给母亲洗头

 家有懂事儿子

 三克重的砖头

 下辈子不要做我的孩子

 一碟田鸡腿

 牵着母亲的手

 袖子的味道

 十年悔泪为娘流

 真相

 陪父亲戒烟

 感受儿子的“批评”

 母亲的灯

 孩子般的母亲

 谁也不能训I斥我的父亲

 当我无力付出,你开始回报

 没用的老二

 儿子如书

隔代情浓

 百岁外婆

 太姥姥,被这个世界遗弃

 圣人姨姥姥

 倔了一辈子

 外婆叫“华盛顿”

 民国奶奶

 爷爷躲在酒壶里

 姥姥语录

 一站路的亲情

 棉鞋里的记忆

 外婆的眼泪

 爷爷的婚事

兄弟姊妹

 一锅饭,未冷

 哥哥的童话

 兄弟

 哥,请跟妹妹回家

 一只眼睛的世界

 来世还要做你的姐姐

 同父异母的大哥

亲情絮语

 密密缝制的深情

 父母都是收藏家

 老头和老太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长辈在,亲情在

 贴在窗户上的两张脸

 母亲米,父亲豆

 回家摁门铃

 想带父母去旅行

 用什么保护亲情

 父母的爱

 小子就当小子养

 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

 亲情不测试

 迟买的轮椅

 欠父母一份爱

 给父母寄钱

 有一种情,叫相依为命

 让父母安静地离开这世界

真情无垠

 心灵深处的一朵苦菜花

 杯酒人生

 黑鱼奉亲

 干娘比娘亲

 婆婆八十

 那一堵生命的墙

 背上继父回家

 如果你贫困潦倒

 我已经长大了

 第三位父亲

 把我葬在媳妇边

 奶娘

 母亲的遗画

 亲爱的嫂子

 两个人的秘密

 资助的回报

 为你一生不嫁

后记

试读章节

藏在水中的爱

徐立新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一年中很少有机会吃上鱼肉。有一年暑假,我从镇里垃圾场上捡回一本书,里面说只要准备一根鱼竿和一个鱼钩,再放上点诱饵就能很容易钓到鱼。对鱼肉的本能渴望,使我迫不及待地按照书上所说的,偷偷地将一根母亲平时用的缝衣针烧弯做成一个鱼钩。然后,便在村口唯一的一个死水潭里有模有样地钓起鱼来。

一天下来,毒辣的太阳几乎晒脱了我一层皮,但却没有一条鱼肯上钩。我伤心极了,觉得书上说的都是骗人的,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晚上我回到家,满脸的不高兴。干完一天农活的父亲走到我身边,对我说:“明天再去试试,哪有刚一钓就能成的?鱼儿都在观望呢!”

第二天我又去了死水潭,依旧没有收获,村里的大人们都嘲笑我:“我们这儿是连鸟都不愿落脚的山区,死水潭怎么会有鱼?祖祖辈辈都没人见过,只有像你这样的傻娃才会认为有!”

我不服气,委屈地跑回家向父亲哭诉。父亲说:“那你怎么看?”我说:“可能是我的鱼钩出了问题,鱼儿不愿上钩。”父亲点了点头说:“那就重做一个吧。”随后,父亲便在煤油灯下做了起来。

第三天临近中午时,死水潭里的第一条鱼儿终于被我拉上了岸——活蹦乱跳的,大得很。听说我钓到了鱼,村里人都来围观,对我不停地夸赞。紧接着,我又钓到了第二条、第三条……

到第六天时,我已经能钓到很多鱼,父亲都可以拿着到十几里外的镇上去卖了。父亲用卖鱼的钱还给我买回好多棒棒糖,我就分给同村的其他孩子,差点把他们都甜疯啦!

那个暑假我一直都在钓鱼,非常快乐,仿佛空气里都长满了我的骄傲和自豪,再也没人敢嘲笑我了。

多年以后,父亲已经离我而去。有一年,我回去看望独自生活在乡下的老母亲时心血来潮,突然想再去死水潭钓钓鱼。没想到,母亲却连连劝阻道:“别去了,那里面哪会有鱼!”

我一愣,随口问道:“为什么,小时候我不是钓到过很多鱼吗?”母亲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还真以为潭里有鱼呀,既然事情都过去了,那我不妨告诉你吧!你钓到的那些鱼都是你父亲放进去的。”

原来,为了不让我被村里人嘲笑丧失做事的信心,父亲在帮我做好鱼钩的当天晚上,向一个亲戚借了几十块钱,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父亲便带着一只木桶,步行十几里山路去镇上的菜市场买回了十几条鱼,然后放进死水潭里,好让我钓。

但是,那十几条鱼很快便被我钓完了,父亲又去四处借钱买鱼,整整忙活了一个暑假。母亲说,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是个鱼贩子呢!  “只是这个鱼贩子只赔不赚,欠了不少债,好几年后才还清了!”  母亲的话,我懂。我无法还原父亲当年买鱼时的具体细节,但有一幕似乎立即浮现在我眼前:炎热的酷夏,一个男子来来回回翻山越岭地走十几里的山路,并努力地保持着木桶里的鱼不死,为的是好将它们放进死水潭。而这一切,他做得滴水不漏,将儿子骗了整整几十年。

P3-4

序言

梁衡

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思考,是有目的的,带着问题看,是一个思维过程。广义地说,人有六个阅读层次,前三个是信息、刺激、娱乐,是维持人的初级的浅层的精神需求,后三个是知识、思想、审美,是维持高级的深层次的精神需求。

一个经济体量巨大的国家,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阅读生态。“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遍观周遭,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盛行,深阅读、慢阅读成为稀见之事。物质的繁荣替代不了精神的丰富,浅阅读也构建不起基础牢固的精神世界。人要多一些含英咀华来涵养自己。读文学,可以陶冶情操,滋养情怀;读历史,可以鉴古知今,明得失,知兴衰;读哲学,可以把握规律,增长见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的养成,需要经历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谈读书的作用:“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的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还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阅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持续释放出个人潜在的极大力量。

《中国剪报》创办30年的历程,记录着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变迁,也是30年来社会阅读精神史的记录。

《中国剪报》经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于1 991年元旦创刊,在全国率先开发报刊信息资源、服务经济建设。次年5月,《中国剪报》编辑部迁至北京。

三十年来,《中国剪报》始终坚持“集千家精华,成一家风骨”的办报宗旨,立足主流媒体,把握正确导向,传递有效信息,传播适用知识,面向中老年读者。共刊发文章30万篇,文字总量1。5亿,发行总数达16亿份。为了适应中青年读者的需要,中国剪报社在2005年又创办了面向全国发行的《特别文摘》杂志。

《中国剪报》和《特别文摘》十分重视与读者互动,广泛征求读者对报刊的意见建议,自1 992年以来已连续举办23届读者节活动,共投入资金240万元,参与人数达45万人次,获奖人数达3.4万,受到读者的普遍好评。中国剪报社还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支持公益事业,先后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纪念馆竖立“觅渡、觅渡、渡何处”的巨石文碑,在江西井冈山和云南大理捐建希望小学,向灾区捐款献爱心等,受到各界人士好评。社长王荣泰被中国报业协会授予“中国杰出报人奖”,报社荣获“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

今年适逢《中国剪报》创办30周年。30年来我一直是这张报纸的读者、作者和朋友,见证了她的成长。现在,报社从《中国剪报》和《特别文摘》中精选出了近3000篇文章,编辑两套丛书共16本,既有经典美文,也有平凡故事;既有读史新见,也有百科揭秘;还有生活之道,健康智慧,等等。作为编辑部回报读者的礼物,也是向社会上所有关心过本报的人们的汇报。目前,“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正方兴未艾。期望这两套丛书能为每个人的精神成长、社会文明增添新助力,贡献正能量。

后记

《中国剪报》创刊已届而立之年,为了感恩广大读者三十年来的相伴与厚爱,我们编发了两套十六册精选丛书,其中,《中国剪报》精选八册,《特别文摘》精选八册。丛书所编文章全部源自《中国剪报》报纸和《特别文摘》杂志,并按专题分类编辑,一书一专题,与报纸杂志专题栏目相对应,以方便读者阅读与收藏。

三十年来,我们已编辑出版《中国剪报》《特别文摘》一报一刊的文字总量约1.8亿,本书从中精选出400余万字与读者分享。当下,浏览式、碎片化阅读方式流行,我们编撰丛书旨在倡导纸质阅读,引导数字阅读,让梦想与阅读相伴,激情与沉思交替。读书是个人的事,也是社会的事,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有助于养成沉静、豁达的气质。一个书香充盈的社会,必会有一个向上向善的文明生态。俄裔美籍作家布罗茨基有一句名言:“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应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培养竞争能力而行走的必要途径,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正是缘于这份责任和担当,剪报人三十年如一日,朝乾夕惕,孜孜不怠地编好报、出好刊,让报刊更多散发着知识魅力、学养魅力和品格魅力,涵养着读书种子生生不息。

丛书编罢,掩卷感恩。首要感恩读者朋友,是你们成就了《中国剪报》三十年辉煌;还要感恩作者,是你们的神来之笔,诠释了生活的真谛,让过往的岁月留下深刻的印记;还要感恩编者,《中国剪报》《特别文摘》的编辑队伍是一支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团队,其中多数同志受过新闻或中文的研究生学历教育,多年来,他们选编的文章深受广大读者朋友的喜爱;还要感恩新华通讯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原主任、高级记者杨继刚先生为全书的编辑给予了悉心指导;还要感恩新华出版社总编辑要力石先生为丛书的选编、版式、装帧等给予了热忱帮助;还要感恩著名散文大家、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撰写精美的序言;还要感恩梁霄羽先生为丛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

丛书付梓,值此,谨向三十年来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国剪报》《特别文摘》事业发展的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限于编者水平,本书尚有疏漏之处,恳请批评、教正;尚有部分原作者未及告之,恳请见谅并联系我们,以便寄付稿酬。

阅读有爱,传书有情。当您手里摩挲着这套丛书时,愿您喜爱她,让书香怀袖,含英咀华,滋养浩然之气!

编者

2015年5月4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