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游记
上了中学以后,我们上了好多门以前从来都没上过的课程,比如,历史、地理、生物、综合教育、军事训练。这些课程,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第一次上,还真是有点晕晕乎乎,有些找不着北的感觉。
以前看到历史的英文单词(history),总是认为历史课就是讲故事(story)的,讲完故事就下课了。但是呢,真真上了历史课后,才发觉历史并不简简单单是讲故事,还要从故事里看到过去的社会发展情况哦!
那天,历史老师上课提问:“有个女的,出门以后,看见了一个燕子蛋,回家煮了一下就吃了,然后就怀孕啦!这说明了什么?”一男生煞有其事地说:“燕子蛋不能吃!尤其是男生哦,如果男生吃了,就会像《西游记》中唐僧他们喝了子母河的水一样,会怀孕、会生娃娃的。”师生皆晕。老师又深入讲解:“还有一个类似的神话。有一个女的,看到一个巨人的脚印,踩了一下,回去以后就怀孕咯。这又说明了什么?”听完这个,我大吃一惊,因为我经常会收到同学们在QQ上的留言:“到我的个人空间踩踩,并留个脚印。”看来以后我再不敢随便踩别人的脚印喽,尤其是比我的脚大的脚印。(正确答案,母系社会开始咯。)
当我们还沉浸在历史老师讲的后羿射日的神话之中,地理课的老师又用科学的方法给我们讲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无奈老师怎么解释,我们都是云里雾里的。刚好那天我们班有个男生穿了一件橘黄色衣服,老师灵机一动,就让这个男生扮演“太阳”。老师拿着地球仪一边绕着“太阳”转,一边绕着地轴转……由于一节课经常要解释太阳和地球的关系,这位同学只好一次又一次地站上讲台,老师笑称他为“太阳同学”。后来“太阳同学”实在受不了咯,就把橘黄色的外套脱掉,双手递给老师,还说:“老师,就用这件衣服好啦!”另一个同学说:“哇!太阳皮呀!”
正是因为有太阳的光芒,万物才能生长。第一节生物课上,老师郑重其事地强调:“生物是不可能生存在生物圈以外的!大家记到笔记本上,并画上重点符号※!”一个同学很困惑地自言自语:“如果有生物生存在生物圈以外,那个地方也就被人称为生物圈了啊!?”咦?好像真的有点道理吔。老师又给我们讲一些关于生物的基本常识。讲到了克隆羊多利,老师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多利现在还活着吗?”全班同学:“没有!”“它活了多少年?”一个同学说:“享年六岁!”全班默哀三秒。
多利的死因据说跟营养不良有关,所以在综合教育课上,我们竖起耳朵听老师给我们讲“营养的搭配”。可是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营养师”三个字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往班长那里看。因为,班长刚刚上任的时候,我们叫他“班长”,他让我们叫他“老班”,后来慢慢地就演化成了“老班长”。凡是学过《金色的鱼钩》的同学,都应该知道,课文里面有个“老班长”,而“老班长”恰恰是一个炊事兵,所以喽,既然是炊事兵,那一定要懂得一些营养的知识了,就像电视剧《炊事班的故事》中的“卡路里”。谁知我们班的“卡路里”好像不谙此理,那天他的“营养搭配”的作业是这样写的——早餐:豆浆、牛奶、鸡蛋、馒头、包子;午餐:米饭、肉、鱼、虾、蔬菜;晚餐:稀饭、面条、蔬菜、水果。他的肚子是什么样的肚子呢?
“老班长”是课文里的军人,给我们上军事训练课的教官却是真正的军人哦。那天,教官给我们示范怎么“向后转”——因为我们的同学有人从左边转,有人从右边转,要统一一下,不然看起来会很乱的。结果呢,教官刚转过去,左脚踩到屎上了!他还不知道,转过去以后,还用右脚在左脚上磕了一下,于是,两只鞋上都有屎咯!他转过去以后还很纳闷地说:“今天的地怎么这么滑嘞?”这时候总教官过来啦!他说:“你的鞋上是什么东西啊?”我们教官低头一看,用超级不标准的普通话说:“死(屎)啊!”然后就用脚使劲地在地上蹭!哈哈哈哈哈哈。
我们的中学生活丰富多彩吧,你是不是有些羡慕我们呢?虽然现在我们的头还是有些晕晕乎乎的,但是过不了几天,我们不但能找到北,也可以找到南喽!
P10-12
以前,我只是见过妈妈以及妈妈的学生在毕业论文后面有“后记”,如今,在《紫祺上学》即将出版之际,我的“后记”也提上了日程。
原本记录我中学时代的《紫祺上学》是要等到我考上大学后出版的,然而,当我看到高中两年,我写出的文章,不及初中一年我写的文章的一半时,这个念头打消了。高三我一定会被习题淹没,哪里有时间去写文章。当我开始对15万字的《紫祺上学》进行一校的时候,我还是惊呆了。没想到,今儿写一篇,明儿写两篇,中学五年,我竟然写出了101篇文章。很多初中时发生的故事,现在读起来却像是在昨天。
感谢中学时代给我教过课的所有老师。初中的年级组长隋达华老师,是我的英语老师,我给她当了两年的课代表,谢谢隋老师。李娜老师和樊新梅老师分别是我初中和高中时的班主任,李老师还兼任语文老师,樊老师兼任英语老师,在《紫祺上学》中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李老师和樊老师的班里,谢谢二位老师。
胡春丽老师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虽然,在胡老师的课堂上,我很少举手发言,但胡老师提到的问题,我都会认真思考。感谢胡老师给我写的序。
孟朝妮老师是我的生物老师,是中学期间在家长会上表扬我最多的老师。给她当课代表,是我今生的荣幸。谢谢孟老师把我带进了生物的殿堂。
陆孔存老师是我的历史老师,他又是我妈妈的学生。这个关系曾让我很别扭。其实,我也很想跟其他同学一样,大叫他一声“老陆”,但母命难违,“陆老师”是我永远的老师。
董翼老师是给我上过几天课的语文老师,但董老师的知遇之恩,紫祺终生难忘。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数学老师王李萍、陈德裕、张文俊,物理老师王颢、史雯、李红艳,化学老师吴明、冯军,还有政治老师雷鸣。你们的形象永远存在我的记忆之中,永不磨灭!
感谢师大附中初2012届11班的同学们,感谢师大附中高2015届9班的同学们,感谢大家一路相伴,祝愿每位同学前程似锦,待山花浪漫时,大家再相聚。
感谢为我写序的赵克礼先生。赵先生是我和我妈妈都非常敬重的老师,我的第一本书就是赵老师写的序。谢谢赵老师对我的肯定及鼓励。
感谢《西安晚报》的徐晓红编辑,多年来我见徐老师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是我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徐老师的热情鼓励。如果没有徐老师,就不可能有《我和我的同学们》《紫祺上学》的专栏,就不可能有《紫祺上学》这本小书。感谢徐老师!
感谢我的这本小书的责任编辑田丹老师、吕妮娜老师以及为这本书操心的侯海英老师、安梁老师、李丽姐姐、武莹莹姐姐。
感谢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直对我关爱有加的西北大教授李健超爷爷以及我妈妈的闺蜜杜海斌阿姨、郭艳丽阿姨、景亚鹂阿姨。
感谢我的妈妈,谢谢她含辛茹苦将我养大,为我撑起一片天,给了我一个充满书香味的温暖、幸福的小家。如果有来生,我们再做母女。
感谢我的舅舅、舅妈、表妹多年来对我和我家的关心和帮助。
要致谢的人其实还很多,此时,就让我垂手感谢苍天,让我今生与大家相遇、相知。谢谢!好人一生平安!
十七岁的单车和我,十八岁的秀才又从西厢过,藏在播放列表里的青春,从未离我远去。
刘紫祺
2014年7月16日
成长的足迹
这是我第二次为刘紫祺同学的书写序了。
几年前,刘紫祺同学刚刚小学毕业,她母亲将孩子在小学阶段所写的文章结集出版,书名叫《我的小学时代》。受她母亲之托,我认真阅读了她的大部分作品。我为孩子语言的质朴、观察的细致、态度的坦诚所感动。
通过孩子的视角,我看到了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种种诟病。我很希望我的同行们能关注到这出自孩子之手的文字,从而多角度地理解和研究我们的教育,因此,我给自己所写的“序”,加了个题目:《走进孩子的世界》。
从那时开始,五年过去了。这期间,紫祺同学完成了初中学业,并开始了高中阶段的学习。这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关键的阶段。因为,在这五年中,学生不仅在学识上,视野更加开阔,思维进一步理性化,还将度过他们的“青春期”,完成由少年向青年的转变。可喜的是,紫祺同学在繁重的学业状态下,延续了她小时候养成的写作习惯,继续用笔记录着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留下了一行清晰可见的成长足迹。
紫祺真的长大了。
如果说上一本文集的文章,像满满一篮小花,那么,这次紫祺展示给我们的,是她按照思维和事物发展逻辑,精心编制的花环。她以时间为系,从初一到高二,纵向展示了自己几年来的成长轨迹,全面地展现了每一个阶段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和上一本书单纯、微观相比,使我们看到了一个青年人所具有的思维理性和宏观眼界。
在这本书里,作者不仅继承了小学时代善于观察和文字表述的优点,还对进入中学后的学习生活、师生关系、重大活动做了更为深入的记述,由更多于感性,发展到冷静的思考和探索。更为可贵的,是紫祺对自己丰富多彩学习内容的梳理和探究。虽然这些探究因为阅历和学识所限,还显得稚嫩,但是,广泛阅读,归纳整理,提炼分析,探究论证的基本思路和做法,却和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一致。在当今“应试教育”甚嚣尘上的时风下,刘紫祺同学从兴趣出发,沿着具有个性的发展方向进步,这是难能可贵的。
人生是个过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由无数个时间小段和事件构成的人生轨迹,犹如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紫祺同学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成长历程,留给社会和自己一份可以仔细品味的宝贵资料。这种还原学习和教育活动本质的“自主学习”精神,值得提倡。
最后,我要赞美紫祺母亲的行为。她在生活艰难甚或窘迫的环境下,为孩子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条件,促成了孩子学习和思考习惯的养成。她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帮助孩子自由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对正在做中学生家长的人来说,也有着宝贵的借鉴价值。 祝紫祺和所有的孩子健康成长!
赵克礼
2014年6月于陕师大
(注:赵克礼为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紫祺,1997年1月生于古城西安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外祖母、母亲都曾是中学语文老师。由于家庭熏陶,紫祺从小就喜欢读书,也勤于用图画和文字记录自已的生活。小学五年级至初二,紫祺一直是《西安晚报》荷尖版的专栏小作家。在历史悠久的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紫祺度过了她美好的初中时代,目前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紫祺上学(我的中学时代)》这本小书是紫祺中学生活的真实记录,是孩子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紫褀上学”是《西安晚报》荷尖版专栏,作者刘紫祺是一位中学生,作品如实记录了一个中学生丰富多彩生活,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新时代下中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历程。《紫祺上学(我的中学时代)》分上学大事记、学校生活、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美好亲情、我的奇思妙想等部分,展现了现代中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丰富有趣的日常生活,表达了新时代年轻人对学习、老师、亲人、生活的热爱。作者文笔流畅,文字活泼,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