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沙县民间故事/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分类
作者 张纯森,黄长明主编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松柏岩为什么出真雷

松柏岩在沙县南霞乡茶坪村,当地流传着一个“木匠斗雷公”的传说。

很久以前,雷公突然来到茶坪村。他找来找去,最后选中了松柏岩半山腰一块巨大的岩石“落地为家”,并在大岩石背面安营扎寨。这块巨石是通往松柏岩山顶的必经之路,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加上过路孩童玩耍嬉闹,极不安静。雷公嗜睡,若没人打扰,一躺下可以睡上几天几夜,可是他的耳朵又特别灵,稍有风吹草动就听得一清二楚。这样,雷公无数次被吵醒,睡得很不安生。要是午休时间,熙熙攘攘的人流声若干次搅了他的睡眠,他就格外生气。雷公心生怨气,以致积怨成怒。其实雷公脾气暴躁,动不动就生气,一生气就发脾气,一发脾气就打雷,即便他想憋也憋不住。于是,过路行人经过此路段时,只要吵着了他,他就要出来打雷吓唬人家。后来,雷公还请来风伯雨师助阵,不但打雷,还刮大风,路过之人先是被巨雷吓蒙了,接着又被飓风卷到山脚下,死伤无数。

渐渐地,雷公“打惊雷”上了瘾,次数越来越多。这样一来,那些采菇的、砍柴的、打猎的、伐木的、割草的……全都不能上山劳作,偌大的山林物产无法取用。村民怨声载道,只是迫于雷公的淫威,大家敢怒不敢言。

过了一段时间,茶坪村来了一个木匠。木匠是外地人,他听说雷公的“劣迹”后,义愤填膺,要上山“降服”雷公。村里老人们闻言,赶紧拉住他:“雷公的法力高强,你一个小小木匠,斗不过他,还是别去了。”

木匠抱拳说:“大伙的好意心领了,我小木匠最看不惯的就是为非作歹和横行霸道,请大家让我上山会会这个雷公!”

木匠不听劝阻,带上工具箱便上山了。他来到大岩石前,正想向上攀爬,一个彪形大汉像座山一样堵在路口。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斋果孝敬来!”彪形大汉傲慢地说。

木匠看了他一眼:“你就是那个一天到晚正事不干,专门打雷吓人的雷公吗?”

“是又怎么样?我最烦你们这些刁民,专和我作对,我一想睡觉就来吵吵吵!”

“你没理在先,这里先有道,然后才有你,凭什么不让人通过,占为己有?”

“废话少说!我乐意,我霸道,你有能耐就赶走我!”雷公说完,凭空就是一记响雷,接着朝木匠吐出一股黑风。木匠身子没站稳,一个趔趄,差点滚下山崖。

雷公恶狠狠地说:“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谁叫你多管闲事!”说完头一扭,转身到大石后面睡觉去了。  木匠坐在巨石下冥思苦想,久久找不到对付雷公的办法。忽然,木匠听到一阵刺耳的鼾声从巨石后传来。木匠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木匠脱掉鞋子,光脚潜行到巨石背面,左手执长铁钉,右手握铁榔头,对准雷公的耳孔用尽全力一钉,眨眼间长铁钉深深地揳进雷公的耳道,并从另一头贯穿而出。就这样,雷公的双耳失聪了。此后,有人上山来,雷公听不到脚步声和嬉闹声,再也不会出来打雷吓人了。

原来,那木匠并非凡人,而是如来佛主化身。他此番来松柏岩,就是要惩戒雷公的。

雷公双耳失聪后,就无法判断自己的雷声到底多大了。每逢卜天派打雷的任务给他,他怕完成不好惹上天怪罪,就尽心尽力地打雷,还多使几分气力,所以松柏岩山上的雷声总比别处的雷声来得响亮和浑厚。沙县俗语云:“罗岩出真火,松柏岩出真雷。”这里的“真雷”就是雷声响,威力足,真材实料“真响雷”之意。

那么,雷公怎么会跑到松柏岩来呢?原来雷公电母和风伯雨师是玉皇大帝指派给和丰公主(马氏真仙,民间俗称“仙奶”)的护卫。他久居人间,日久心烦,偷偷跑到松柏岩散心,见松柏岩景色宜人,流连忘返,不舍离去,这才留了下来,于是就有了木匠斗雷公的故事。

P12-15

后记

沙县建县于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年),有1600多年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2009年,按照省里和市里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的指示精神和要求,沙县启动“非遗”普查和保护工作。2012年,沙县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大“非遗”保护、整合和合理开发利用力度,做好“非遗”重要项目申报工作。在全社会的支持、配合下,至2017年年底,全县共发现、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17个大类、67个种类、1986个非遗线索,沙县小吃制作工艺、沙县肩头棚、沙县定光佛信俗、沙县罗岩太保信俗等项目成功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迎龙迎烛桥、游春牛、盖竹小腔戏、夏茂冬酒制作工艺、福袋刺绣工艺、华光天王庙会、七夕蒙学武等项目入选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夏茂舞鱼、食乌饭习俗、香龙制作工艺、打狮等一批项目被列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同时也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加深入地认识沙县、了解沙县,2014年冬.沙县文体广电出版局策划编纂出版“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2015年春,“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的编纂出版被提升为沙县人民政府文化建设工程重要项目之一,内容从三卷扩充为六卷。同时,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文成立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编纂委员会,由县文体广电出版局具体负责丛书的策划和编纂,编辑部设在县文化馆,随后确定丛书各卷主纂人员。

根据编纂工作的需要,2016年4月,丛书编委会邀请厦门李启宇(原沙县文化馆《沙县民间文学》编辑室负责人、1992年版《沙县志》主编、政协沙县委员会沙县文化历史丛书主编)参加丛书编纂工作。同年12月,李启宇被任命为“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总编审。

根据丛书文化传承的性质与功能,丛书编纂的指导方针定为“摸清家底,增补重点和缺漏”,即在摸清各分卷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重点项目和缺漏项目进行再调查、再充实,甚至重新撰写,力求完整、准确地反映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状况。经研究,“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调整为七卷,分别为《沙县小吃大观》《沙县乡音口语》《沙县民间风俗》《沙县民间故事》《沙县民间歌谣》《沙县掌故史话》《沙县游艺技艺》。

《沙县小吃大观》——作为“中国小吃之乡”“中国小吃文化名城”,沙县对小吃行业给予特殊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本卷成为丛书中篇幅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分卷,堪称沙县小吃的洋洋“大观”。书中对沙县小吃的源流探寻、经济人文背景、制作技艺、发展脉络、市场效应及影响等有着从宏观到微观的记述。这种记述是建立在编纂者对沙县小吃相关资料以及相关档案的大量掌握的基础上,建立在编纂者长期以来对沙县小吃的密切关注的基础上,不同于近年来颇为盛行的凭虚构、想象杜撰出的“传奇”。资料丰富而不胡编乱造、观点鲜明而不牵强附会是本卷恪守的编纂原则。当然,任何文字都不可能穷尽事物的本相,因而本卷的“大观”还可以做“大致观览”的解释。

《沙县乡音口语》是沙县有史以来第一部记载沙县方言的通俗读本。沙县方言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编修的《沙县志》第32篇《方言》。该篇由原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李如龙主持编写,采用严谨、准确的国际音标记音。但是,从《沙县志》出版20多年来各界人士的反映来看,即便是具备大学学历的读者,面对专业性极强、极少接触的国际音标,也只能摇头叹气。随着科学、社会的急速发展,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普及,沙县方言已经面临被遗忘的境地。语言是保存、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为了唤醒县人对于乡音的记忆,本卷尝试采用通俗的以汉字标注读音的办法,收录了2000条左右的沙县话常用词汇。本卷的编纂原则是“求特求全不求准”,即力求全面收录有沙县特色的方言词汇,不拘泥于准确注音,有“求准”意愿的读者可以参阅《沙县志》的《方言》篇。但此种做法纯属首创,加上时间有限,新词层出不穷,“求全”也只能做到尽力而为。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对本卷再做补充增订。本卷的沙县谚语、沙县方言谜语两个部分意在使读者增加一些阅读趣味。

《沙县民间风俗》是在查阅历代县志、参考《沙县文史资料》等地方文献的基础上,融入编纂者多年来对民间风俗的观察所积累的资料,编纂过程中还多次深入现场,力争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本卷编纂的原则之一是详地方特有的风情,略各地共有的习俗,力图准确记述具有沙县特色的民风民俗。

《沙县民间故事》与《沙县民间歌谣》可以说是沙县民间文学的精华本。沙县民间文学的采集、出版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又有编辑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谚语“三套集成”之举。这两部分卷的编纂人员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动业余作者采集、整理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扩大了选编范围,并对入选篇目做了适当修订。依照体裁分类,故事类作品有传统民间故事和新故事之分,民间故事卷收录的故事以传统民间故事为主,为了彰显沙县老区的特色,同时收录若干革命故事,近年来创作的新故事一般不收录。民间歌谣卷中也收录了若干革命歌谣。

《沙县掌故史话》是在丛书编纂过程中从民间故事卷的传说部分剥离出来增设的,收录范围从历史人物传说扩大到地方建置沿革、街坊市井史话等。与民间故事大量采用合理的想像、夸张等艺术手法不同,本卷所载均非虚构,或出自典籍,或源自谱牒,或见诸实证。言必有据、下笔严谨是本卷的一大特点。

《沙县游艺技艺》是涉及行业最多的一卷。其中的民间游艺部分,是在历年来文化部门普查资料的基础上,对一些重点项目进行深入调查,力图写出特点,写出精华。生产技艺部分基本覆盖了沙县主要的传统产业。科学进步以及生产方式急促的更新换代使得许多传统生产技艺处于濒临绝迹、后继乏人的境地,也给生产技艺的调查带来极大的困难。编纂人员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想方设法寻找各类技艺的传承人,其中艰辛可想而知。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许多技艺传承人在介绍过程中,对一些祖传秘诀、特殊技法往往讳莫如深,使得相应的篇章在需要出彩时未能出彩,这是需要读者给予谅解的。

“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由李启宇统稿、审定;各卷主纂人员见各卷封面署名;张卿雄协助审阅《沙县民间风俗》《沙县掌故史话》,徐肇敏协助审阅《沙县民间风俗》《沙县乡音口语》,李泽曾协助审阅《沙县民间故事》。丛书照片由何一德、周正东、陆辅春、罗文津、江本健、吴光添、黄培林、黄长明、罗榕华、苏闽曙、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等提供;插图由陈津龙、杨建安、连小妹、黄长明提供。丛书资料、图片来源多处,个别提供者无从考证,若有版权诉求,请与沙县文化馆联系。

本丛书是沙县地方志编纂之外又一重大文化工程,又是沙县“小吃节”即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举办20周年纪念的献礼项目,全体策划、编著、编审人员深感责任重大。接受任务以来,孜孜于斯,如琢如磨,生怕有负重托。所幸的是,在中共沙县县委、沙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厦门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得见成果。

值此丛书面世之际,谨向为本丛书做出直接或间接贡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史工作者、业余作者及各方人士致以诚挚的感谢!由于编审者水平所限,丛书中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望各界有识之士不吝赐教。

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编委会

2017年7月

目录

锣钹顶的传说

大、小佑峰的传说

天湖山和大佑山的传说

仙洲岛的传说

七峰叠翠的传说

松柏岩为什么出真雷

济公与天湖

金鸡岩

跌马坡

七仙洞的传说

铁甲岭的传说

葫芦门山的传说

马山的由来

双龙洞山的传说

天子墓的传说

马岩山的传说

椒畔村的传说

仙人脚印

神木湖的传说

神牛石

将军寨的传说

铁钳寨传说

石门庵仙人足迹

李纲巧阻皇帝过沙县

“两面皮”和“热热冻”

万民宫的传说

林老二巧拦县官

邓茂七的故事

罗总爷的传说

罗探花传说二则

罗永的故事

童知的故事

曾金南的故事

甘蔗布火种

换吃一张嘴,换打一张嘴

张承监的传说

张道士的故事

满山红的传说

花萘和烟叶的传说

“驸马鱼”的传说

红边茶的故事

毛竹的故事

古榕樟

杨八妹和西霞的雾

龙虱的传说

蚊子和蝙蝠的故事

老鼠和人、猫结冤家

老虎为什么长个豆腐腰

母羊的胡须是怎么来的

牛的传说二则

扁担和鱼胶的传说

先祖牌的来历

范积公成道

心好赛过苦修

砒霜治“病”

罗山得银记

善良的弟弟和贪心的哥哥

和尚丧命与屠夫升天

乞丐嫌裂粿

宝蛋的故事

金香炉怎么会掉进深潭

门槛上为什么要钉竹片

罗五妹出嫁

秀才教呆子

浮沉石与定光佛的传说

凤凰桥与凤凰庙

都督庙的传说

马坑太保庙的来历

罗岩太保与山妖斗法

蓬仙岩的传说

白兔王爷和黑猴将军

民主公索供品

郑屠夫刀劈三圣公

姜发六郎斗芭蕉精

东方军留下的标语

红军战士抓特务

马司令传奇

九都山突围

马司令“借枪”

巧战林墩村

于德标传奇

后记

序言

《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以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入推进文化建设。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优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提升沙县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这一纲要提出伊始,县文化部门就根据“全面深入推进文化建设”“提升沙县发展的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提出编纂、出版“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的计划。可喜的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套精心编纂、印制精美的丛书如期出版。

“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进行了全面、完整、科学的记载,是我县文化软实力的一次重要展示,是我县文化建设的重大成果。参与这部丛书编纂的全体工作人员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我代表沙县人民政府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向所有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第一线的专、兼职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提升沙县文化软实力”部分把文化建设作为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措施,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挖掘和保护沙县文化、加强沙县文化宣传工作的三大任务。“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的编纂出版,为落实沙县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开了个好头。

近年来,我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为了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要认真研究、探讨如何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民间活动、礼仪规范、文艺创作等各个方面,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文化建设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文化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文化繁荣发展是衡量民生改善程度及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做好文化建设,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氛围和深厚土壤。

内容推荐

张纯森、黄长明主编的《沙县民间故事》主要讲述沙县从古至今的民间故事,并配以相关插图,图文并茂,并对一些有名的故事进行重点讲述,分析其形成的前因后果。在叙述中夹杂议论,进行总结,提升了书稿的层次。

编辑推荐

张纯森、黄长明主编的《沙县民间故事》是沙县民间文学的精华本。本书的编纂人员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动业余作者采集、整理民间故事,扩大了选编范围,并对入选篇目做了适当修订。依照体裁分类,故事类作品有传统民间故事和新故事之分,民间故事卷收录的故事以传统民间故事为主,为了彰显沙县老区的特色,同时收录若干革命故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9: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