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玉山写《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位大学教授的回忆录)》的一个目的是想告诉现在的青年人他们这一辈人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青年人应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也需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当作者同他的孩子们谈到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的“走资派”“四类分子”“四人帮”“五七干校”时,发现现在的青年人像听故事一样,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只有了解过去的苦难,才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现在的青年人牢记历史的教训,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发奋图强,勇敢地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黄玉山著的《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位大学教授的回忆录)》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语系退休教师黄玉山老师回忆一生经历而创作的自传回忆录。全稿内容分七章,包括童年记忆、求学经历、教书育人、国外见闻、亲情友情爱情等丰富的故事。稿件文风质朴生动,为读者展示了一位经历重重风雨的老教授平凡而又传奇的故事。
父母婚礼上的趣闻
上世纪初,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盛行早婚习俗。人们常说:“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赛老母。”男女青年没有权利自由恋爱和结合,必须遵照传统习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的父亲和母亲也不例外。他们结婚之前没有见过面,结婚时,我父亲10岁,我母亲14岁。女大男小,这在当时十分普遍。有的七八岁就结婚了,结婚之后还光着屁股在街上跑着玩,还尿炕。据老人讲,我父母结婚那天,场面非常热闹。我父亲披红挂绿,坐在绿色的轿子里。我母亲身穿华丽的婚服,端坐在一顶红色的轿子里。吹鼓手们敲锣打鼓,吹着喜庆的喇叭,把我母亲迎进了家门。喜宴散后,天色晚了,人们开始闹洞房了。
农村青年千方百计折腾新娘子,有的拉,有的推,想把新娘子弄下炕来。按照习俗,结婚当天,新娘子不能下炕,也不能生气。我父亲年纪小,不懂什么规矩,也跟着其他年轻人一起又哄又闹。有人故意把新郎推到新娘身上。新娘不认识新郎,一怒之下,把10岁的新郎推下炕来,这下惹恼了新郎,从此夫妻二人不太和睦,彼此很少交流。本来包办婚姻下幸福的夫妻就不多。我母亲是个非常传统的女性,瓜子脸,身材苗条,身高有162厘米,小脚,性格内向、温柔,不太爱说话。女人结婚之后,大都服从丈夫,孝敬公婆,抱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讨丈夫和公婆的欢心。母亲十分勤劳,包容一切。寒来暑往,日子就这样延续着。1941年,母亲生下了我。那一年父亲20岁,母亲24岁。1941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1942年河南发生特大灾荒,饿死了200万人口。祖国和故乡的苦难伴随着我的诞生,也注定了我的童年将在苦难中度过。
儿时的梦想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梦想。我也有,那就是吃饱穿暖,坐上梦寐以求的火车。我的家庭世代务农。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我们家同大多数贫苦农民一样,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从我记事时起,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上白面馒头。过年时,大人要蒸好几样东西,有糠窝头、红窝头、黄窝头、菜团子、白面馒头。大人告诉我们小孩,吃饭时,先吃差的东西,垫垫底,最后吃点白面馒头。除夕晚上吃饺子,我们家从来不买肉。看到邻居家的肉馅饺子,真是羡慕极了。平日里,我们经常吃糠窝头、野菜、胡萝卜、红薯和小米等。
长到四五岁时,我就开始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挖野菜和捡柴。我们这个地区生长苦苦菜,有部电影《苦菜花》中讲的就是这种菜。每天吃完早饭,我就挎个篮子,和几个要好的小伙伴一起到地里挖野菜。春天的苦苦菜叶子长得又大又嫩,把野菜挖回来之后,用水洗掉泥土,放在开水锅里一焯就可以了。一时吃不完就晒干,准备冬天吃。每当我带着满满的一篮子野菜回到家时,奶奶就夸奖说:“好孩子,真能干!”听到这句赞扬的话,我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有时我们几个小孩子也耍点儿小聪明,骗骗家长。我们刚开始挖野菜时,天气尚早,甚至还带点露水,很快就能装满一篮子。可是临近中午,经太阳一晒,满满的一篮子野菜蔫了,只剩下半篮子。于是我们就在菜下面支几根小木棍,显得菜很多,以骗取家长的夸奖,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现在想起来真可笑。
P2-4
2005年,我回到了阔别40余年的母校——河南省安阳县第二中学。陪伴我的是当年我的初中同桌,现在已是德高望重的杜化国老师。校领导兼教师李新华女士接见了我们,并陪同我们参观了母校的老教学区和新教学区。
旧地重游,不禁感慨万千。当年曾是青葱的中学生,现在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改革开放中的母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参观完毕后,我们共进午餐。午餐后,李老师对我说:“您先休息一下,下午开个座谈会,请您给学生们谈谈您的学习经历,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也许是吃了人家的东西嘴软,我不好意思拒绝,同时也暗想:不就是十来个人的座谈会嘛,我能应付。于是我答应下来。
下午3点钟,李、杜二人把我领到座谈会现场,到现场一看,不是十来个人的座谈会,而是坐了几百人的大厅。他们搞突然袭击,我“被骗上当”了。李新华老师宣布“座谈会”开始,点名让我第一个发言。我在会上谈了我在母校的学习经历,如何刻苦学习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我在法国巴黎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巴黎第三大学的博士学位。随后是自由发言,主要是学生们向我提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我一一做了回答。李老师宣布散会,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个学生突然跑到我身边,对我说:“黄爷爷,请您在我的书上写上您的名字。”我当时没有反应过来,既然孩子喊了我一声爷爷,我怎好拒绝呢!于是在他的书上写了我的名字。这一下可不得了了,学生们一拥而上,里三层外三层地把我围在中间要我签名。我高喊:“我又不是名人,签什么字啊!”我高喊李老师、杜老师,让他们二人为我解围,他们却“幸灾乐祸”地躲在一边笑。学生们把我围在中间,再加上天气炎热,把我急得汗流浃背。
学生们渐渐散去,我的心也渐渐趋于平静。我在想:我虽然老了,但似乎还有一点用处。很显然,学生们对我的故事很感兴趣。为什么不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写出来呢?于是我突然萌发了写回忆录的念头。
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只有名人才写回忆录。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怎么能写回忆录呢?于是我把要写的东西取名为“随想录”,意为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可是真正动笔写的时候,又不知道该从哪里下笔。过去经历的事情,如同电影中的镜头一样在我的脑海中闪过。经过深思之后,我决定从苦难的童年开始,以学校为重点叙述我的人生。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当然更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家教好,培养出来的孩子就好;学校教育好,就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1987年我在法国留学,一天,我坐地铁,一个青年人没有给一个老太太让座,老太太临下车前生气地对他说:“学校的老师是怎么教你的?”青年人羞愧地急忙站起来,他知道自己做错了。这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在我国,青年人不给老年人让座是家常便饭、见怪不怪了。这说明我们学校的教育还需要大力加强。我认为,中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年要确立人生的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和理想而努力奋斗。
我在中学时,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是前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它鼓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取。在法国和美国,读书已形成一种习惯;在我国,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不习惯读书,喜欢玩手机。我建议现在的青年人应该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因为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一本好书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精神上给人以滋养。1989年,共青团中央为了给青年人树立“人生的路标”,选出了10本必读的书,第一本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邓颖超在丛书《树立起人生的路标》的序言中说:“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有谁没有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红岩》等书中汲取过力量的源泉,找到过人生的路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在四五十年代影响和教育了一代人,对今后的青少年也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我喜欢梅花。1969年我的女儿出生时,我曾给她取名“红梅”。在当时,《红梅赞》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革命歌曲,歌词是: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这首歌词是已故著名词作家阎肃先生写的,歌颂革命英烈江姐。我的小红梅从小也经历了很多的风霜。她出生后几个月,就随她的母亲离开北京,去了河南的五七干校,住进一间由仓库改建的房间。夏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冬天,外面冰天雪地,屋内飘着雪花。我送走她们母女俩之后,也离开北京,回到天津军粮城山岑子部队农场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从此,我同她们母女天各一方。后来,由于我父亲的冤案,我在部队农场接受批判达一个月之久,专政人员几乎天天开会批斗我,屋内墙上写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八个大字。我俨然成了阶级敌人。我心里痛苦极了,真想一死了之。但转念一想,我的女儿还没有喊我一声爸爸,我就这样死去,岂不是太遗憾了。想到女儿,我苟活了下来,所以说是我的女儿救了我一命。女儿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部队改造结束后,我去干校同妻子和女儿团聚。令我伤心的是,女儿不但不认我,还向门外推我。妈妈对她说:“红梅,这是爸爸,叫爸爸呀!”一岁多的女儿吓得惊慌失措,赶紧躲进妈妈的怀抱。这一幕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女儿长到四五岁,同我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我终于尝到了当爸爸的快乐滋味。一天,我同女儿一块去商店买东西,女儿缠着我要糖吃,我说买一块水果糖吧,她不要。我又说那就买一块牛奶糖,她又不要。我问她要什么糖,她指了指,要巧克力糖。一块巧克力糖当时要4—5元,而当时我的工资每月才46元,经常入不敷出,到月底就没钱了。我对女儿说:“巧克力不好吃,不如牛奶糖。”可女儿生性倔强,就要巧克力,不给她买,她就哭。当时把我这个大学老师弄得十分尴尬,我一生气,在她的屁股上打了几下。她哭得更厉害了。女儿巧克力没吃上,还挨了打。事后一想,我觉得太亏欠女儿了。1986年,我去法国留学,专门买了几盒精装的瑞士巧克力糖,托人带回北京,想弥补一下当年对女儿的亏欠。谁知女儿长大了,不喜欢吃巧克力糖了,你说气人不气人。生活就是这样,回忆录就应该写一写小人物的酸甜苦辣的人生。
我喜欢陆游的诗词,也喜欢毛泽东的诗词。陆游写过一首词,名为《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也写过一首《卜算子·咏梅》,现摘录如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本书的名字“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读过上述两首咏梅词后产生的灵感,也是我人生经历的写照。衷心希望我的故事可以让读者更加了解过去几十年中国各方面的进步,也希望可以为年轻人带来思考。书中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作者
2017年1月15日
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告诉世人,人的一生一般不会是平平坦坦,人的一生可能充满坎坷、困扰、艰辛、挫折,甚至是苦难。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苦难有时不一定是坏事,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变得坚强,成为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精神财富。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抱怨,即使在人生的最低谷。法国作家大仲马在他的小说《基督山伯爵》一书中最后写道: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心中有希望,人生才有奔头。很多人的人生充满艰辛与困苦,人就是在同困难作斗争中一步一步前进,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我们应当享受这个过程。这个过程有艰难、有奋斗、有悲伤、有欢乐,由此才能构成绚丽多彩的人生。
希望和梦想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人是应当有梦想的。有梦想,人才会有动力去实现这个梦想。儿时有儿时的梦想,成人有成人的梦想。有的人从小立志长大后成为科学家、作家、画家、工程师、飞行员等等,本人也不例外。童年时,我的梦想是能坐上飞奔的火车;小学毕业时,我的梦想是能考上初中(当时我们县只有三所初中,很难考取,为此我还在神灵前祈祷,希望上苍能保佑我考上初中,结果如愿以偿。有个别人因没有被录取而上吊自杀);中学毕业时,我的梦想是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时,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翻译家。结果,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当了一名大学老师。虽然也翻译过几本书,终究成绩不大,距翻译家甚远。这个梦想没有实现,但我努力了,因此没有留下太多的遗憾。
我写这本书的另一个目的是想告诉现在的青年人我们这一辈人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他们应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他们也需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当我同我的孩子们谈到1966一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的“走资派”“四类分子”“四人帮”“五七干校”时,他们像听故事一样,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只有了解过去的苦难,才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现在的青年人牢记历史的教训,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发奋图强,勇敢地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黄玉山
2017年“五一”劳动节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