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灏、唐寅著的《肝胆相照》是一部纪实文学。书中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与民主爱国人士同舟共济、肝胆相照的爱国情怀。
《肝胆相照》反映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真诚愿望,展现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日日夜夜,表现各党派民主人士爱国忧民的群贤集,展示各党派民主人士精神面貌的群相谱。
| 书名 | 肝胆相照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唐灏//唐寅 |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唐灏、唐寅著的《肝胆相照》是一部纪实文学。书中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与民主爱国人士同舟共济、肝胆相照的爱国情怀。 《肝胆相照》反映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真诚愿望,展现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日日夜夜,表现各党派民主人士爱国忧民的群贤集,展示各党派民主人士精神面貌的群相谱。 内容推荐 中国共产党历来即有同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长期合作的优良传统,在几十年的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战争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队伍,取得了革命事业的不断胜利。 1948年4月底,当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转折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现实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各民主党派纷纷响应中共中央这一倡议,一批爱国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精心策划与巧妙安排下,经过艰难曲折,甚至冒着被国民党特务劫杀的危险,辗转来到东北与华北解放区,继而相聚于北平,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共同商讨民主建国大计。 唐灏、唐寅著的《肝胆相照》集政治性、史实性、艺术性、故事性为一体,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与热诚坦荡,也表现了宋庆龄、李济深、张澜、沈钧儒、柳亚子、黄炎培、陈叔通、郭沫若等一大批民主党派爱国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肝胆相照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国思想的正确与伟大。书中史料翔实丰富,情节生动,悬念迭起,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目录 第一章 风雨同舟 第二章 荣辱与共 第三章 审时度势 第四章 风云际会 第五章 赤诚相待 第六章 历史潮流 第七章 长期共存 第八章 协商建国 第九章 肝胆相照 试读章节 第壹章 风雨同舟 公元1945年8月15日。 伴随着广播声中日本天皇裕仁“终战诏书”的公布,曾经在中华大地上飞扬跋扈了整整14个年头的太阳旗颓然坠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伟大的胜利。 消息传来,整个神州大地顿时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陪都重庆到陕北延安,到处都是庆祝抗战胜利的标语、欢腾的锣鼓、震天的鞭炮、激情的秧歌……真是普天同庆、举国欢腾。 入夜,毛泽东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人参加完延安军民庆祝抗战胜利联欢晚会后,便独自一人来到宝塔山上。他点燃起一支香烟,先狠狠地猛吸上两口,然后便在一个土墩上坐了下来,一边吸烟一边面对着山下那一片由游行的人们用桦树火把组成的海洋,脑海中却在冷静地沉思着一些事关中国命运和前途的重大问题…… “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如何面对国内局势。”毛泽东暗自思索:蒋介石说要“建国”,今后就是建什么国的斗争。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将是一场很复杂的斗争。 其实,关于这一点,毛泽东早已意识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国共两党的关系,现在怎么样?将来又会可能会怎么样?我们共产党的方针怎么样?这也是全国人民都很关心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毛泽东尽管已在党中央几次会议上和一些文件中反复提出,但今天却又再次在他脑海中闪现出来。 “如今抗战胜利了,抗战胜利的果实应该属谁?”毛泽东吸了一口烟,继续思索着:这本应是十分明白的——应该属于人民,但胜利果实究竟会落到谁的手中,能否归于人民?我们不能天真地以为胜利果实都靠得住落在人民的手里! 毛泽东的思索,并非没有一定的道理。 这是因为,眼前这些沉浸在欢庆之中的善良的人们,他们怎会料想到,就在这欢庆胜利的背后,中国却又将面临严重的内战危机! 原来,早在三天之前的8月11日,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最高统帅部在得知日本刚作了投降的表示后,便一面命令国民党军队:“各战区将士加紧作战努力,一切依照既定军事计划与命令积极推进,勿稍松懈”;而另一面却唯独命令共产党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同时,蒋介石又命令沦陷区的伪军“维持治安”,只准接受国民党军队的收编。 对于蒋介石的这一命令,毛泽东的态度是坚决地拒绝接受!前天(8月13日)毛泽东在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起草给蒋介石的回电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这个命令你是下错了,并且错得很厉害,使我们不得不向你表示:坚决拒绝这个命令。因为你给我们的这个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违背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仅仅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和背叛祖国的汉奸们。” 那么,蒋介石发给他的嫡系部队的命令中所提及的“一切依照既定军事计划与命令”是什么呢?说穿了,就是在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这后,即发动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并吞解放区,然后在中国实行他的独裁统治。 同一天,毛泽东还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演,其中指出:“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我党所采取的方针是明确的和一贯的,这就是坚决反对内战,不赞成内战,要阻止内战。今后我们还要以极大的努力和耐心领导着人民来制止内战。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内战危险是十分严重的,因为蒋介石的方针已经定了。” 毛泽东告诫道:“国民党怎么样?看它的过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现在;看它的过去和现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将来……它要拿刀,我们也拿刀;它要磨刀,我们也磨刀……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当然,蒋介石对于立即发动全面内战,还是心存顾忌的。首先是遭受了多年战乱之苦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各民主党派对内战早已是深恶痛绝。如今要求民主、和平的呼声理更是十分强烈,发动内战是极端不得人心的。 另一方面,毛泽东心中也十分清楚:蒋介石面对这种局势,为了避免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国内外舆论的谴责,他企图借故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卸到共产党身上;再加之由于现时蒋介石的主力部军队大多数还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还有些嫡系部队更远在缅甸和印度。正所谓鞭长莫及,奈何不得。而要将这些军队全部迅速开赴华北、华东等内战前线一时尚有不少困难。至于东北则更需要一段时间方能完成。不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蒋介石眼下还不敢过于轻举妄动。 毛泽东在仔细地分析了当前局势后,很快便料想到,蒋介石在加紧准备内战的同时,必然会先摆出一副要求和共产党进行“和平协商”的姿态来。果不其然,昨日(8月14日)毛泽东收到蒋介石发自重庆的来电后,更证实了他所预料的一切。 P1-3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