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桑顿著的《闪亮经济学》作为《闪亮心理学》的系列著作沿袭了大众易懂的特征,让那些繁芜丛杂之经济学概念能够变成为我们所用的知识。跟《闪亮心理学》一样,本书的作者菲尔·桑顿也是英国人。然而这种实用化的研究方式不像英国人的性格,倒像是英国人的生活。生活中他们总是能把繁复的概念以一种简易的方式传达给你,作为对于经济学感兴趣又没有大块时间阅读的人,这是一个很好的了解经济学的方式和范例。它看起来是在讲一些大道理,却是严谨和符合学术传统的,众多的案例和取自于生活的素材又让你随时可以拿起跟同事探讨或引领你作出决策。不着一字尽风流。学习经济学这是一个可以跟专业书籍一同参阅的书籍。这里涵盖了你要知晓的经济学基本概念和事件人物,可以作为背景知识的储备和查阅对象。
菲尔·桑顿著的《闪亮经济学(通晓经济世界里的大道理)》旨在展现在全国或全球范围内使用的经济学其实可以归纳为一些主要概念,并对这些概念进行阐释。其实,这些概念不仅很好理解,而且与很多人的思考方式紧密相连。然而,这只是经济学的导论——书里不会有教科书和专著里出现的图表和公式。希望您能认真阅读本书,详细了解一些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书里有大量宝藏等着您去发掘。同时,本书也应该成为您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经济学知识的指导手册。
第1章 经济学——生活中的商业
就算让所有经济学家首尾相连一起躺着,他们也无法达成共识。
——肖伯纳(1856—1950),作家、编剧
经济学家从来没有过什么正面报道,人们甚至有可能编纂一本很长很搞笑的、专门关于经济学的笑话书。但这些笑话其实是许多对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家在做什么的猜测。这些批评有些很有道理,但很多都被经济学思维方式的优势所超越。
为了保持轻松的心情,我们可以用一系列最出名的笑话来解释其中一些猜想。但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想一想2007年金融危机对经济学家名声造成的损失,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经济学家未能成功预测危机发生而对其名声造成的损失。
2008年年末,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倒闭引发全球经济低迷约一个月以后,英国女王陛下访问伦敦经济学院,并为一栋耗费7 100万英镑的建筑剪彩。她问在场的经济学家:“为什么你们都没预测到这一切的发生?”全世界的头条新闻立刻纷纷引用,因为这让成千上万直接受经济衰退影响的人们产生了共鸣。在此之前,只有少量经济学家预测到信贷危机一定会到来。“危机”爆发后,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内的经济学家们表示,没有人预测到“危机”是因为现代主流经济学家所用的模型并不能体现2008年信贷市场上出现的剧烈震荡,而且经济学家们都过于相信市场能自行纠错。
不论大家怎么批评,毫无疑问的是,大规模的信贷紧缩、全球经济衰退和欧元区债务危机已经将经济变成了政治议程的首要任务,也成了全世界茶余饭后话题的中心。关于衰退原因的辩论,以及恢复增长最佳方式的辩论将会持续数年,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将会是辩论的重要元素。这也意味着,现在是了解经济学这门学科演变历程的最好时机。但先来看几个笑话……需要多少经济学家才能……?
问:需要多少个经济学家才能换灯泡?答:两个。一个假设有梯子,另一个换灯泡。
对经济学家的一大批评就是他们太依赖假设和猜想的模型,他们假设的行为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总是如此。但经济学是科学而不是艺术,它寻求使用科学的过程制定定律或理论。就像物理学家会用实验来检测两种化学药品的反应一样,经济学家也会用模型来检验一项理论。
问:需要多少个经济学家才能换灯泡?答:要看工资水平。
非经济学家常常认为经济学家只关心钱。这可能是因为公众视野里的经济学家大都为投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所以人们总是看到他们代表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说话;也有可能是经济学家总是关注效率,给人们留下了他们只关心钱的印象。实际上,经济学家是想将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最大化,也包括环境等福利。
问:需要多少个经济学家才能换灯泡?答:一个都不用。因为如果需要换灯泡的话,市场应该已经换了。
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的核心——尤其是新古典主义学说的核心(后面马上就会提到)——就是理性主体,这和经济危机中人们对经济学家的批评联系得很紧密。如果经济活动中的所有人都时刻为自己的最大利益着想的话,如果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比如房价或股价脱离了正常范围,那么理性主体的集体效应会将其拉回长期的稳定水平。而经济学越来越需要与别的学科,如心理学等结合起来,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
【经济学是生活中的一般事务】
想法的诞生
什么是经济学?这个问题有很多定义和分支,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经济学是研究商品、服务和财富的生产、消费和分配的学科。”
尽管经济学以其复杂的术语和难懂的公式而闻名,但它实际上是日常生活的学问。英国最知名的经济学家之一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将经济学描述为“生活中的一般事务”。经济学这个词(economics)本身来源于古希腊词语:oikos,意为房子,和nomos,意为规则或定律。经济学可以看作是家庭管理的学问,当然,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上,它也关注这些规则如何在全国乃至全球层面发挥作用。
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即资源的稀缺性。如果土地、劳动力、原材料、时间和脑力都可以无限使用的话,经济学就没有必要存在了。但事实上,所有这些经济学家称之为生产投入的东西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需要一个体系来分配它们。
因此,经济学是关于分配这些资源的选择及其影响的科学。人们每次作选择,比如一笔钱是用来买书、看电影还是存进银行,选择一个就必须放弃其他机会。对于政府来说也是一样,他们要决定是花100亿英镑建新机场还是减100亿英镑税。
你作选择时所做的牺牲被称为机会成本。作选择的时候留心会因此失去什么,能让人更确定自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用最有效的方式使用了资源。
P1-3
漫不经心的深思熟虑
经济学是离我们很近,却又不经常被大众所学习的学科。没有人在生活中不接触和不使用它,然而生涩的概念让人不愿认真阅读。《闪亮经济学》作为《闪亮心理学》的系列著作沿袭了大众易懂的特征,让那些繁芜丛杂之经济学概念能够变成为我们所用的知识。跟《闪亮心理学》一样,本书的作者菲尔·桑顿也是英国人。然而这种实用化的研究方式不像英国人的性格,倒像是英国人的生活。生活中他们总是能把繁复的概念以一种简易的方式传达给你,作为对于经济学感兴趣又没有大块时间阅读的人,这是一个很好的了解经济学的方式和范例。它看起来是在讲一些大道理,却是严谨和符合学术传统的,众多的案例和取自于生活的素材又让你随时可以拿起跟同事探讨或引领你作出决策。不着一字尽风流。学习经济学这是一个可以跟专业书籍一同参阅的书籍。这里涵盖了你要知晓的经济学基本概念和事件人物,可以作为背景知识的储备和查阅对象。作者看起来漫不经心的讲述也是有他独特的深思熟虑。
张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