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蜗牛慢慢学爬行/亲子共读家教经典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仲达明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我将自学成才

爸爸说我将自学成才。

于是我便问他什么是自学,什么是成才。

爸爸回答说:“昨天晚上,你让我们教你认卡片上的字时,有两个字认不出来,一个是‘姐’字,一个‘妹’字,今天我们一到家,你就把这两张卡片拿过来告诉我们哪一个是‘姐’,哪一个是‘妹’,这就是你自己在学习,没有让爸爸妈妈教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能让你变得越来越厉害,这样就能成才了,能成为一个十分有才能的人了。”

“什么叫方式呀?”我打岔道。

“听我说完。”爸爸继续说,“只有这样学习得到的东西,对你才更有意义。以后一定要多多自学。”

我点点头,心想,原来这就是自学。

其实,我上午在家,只是把卡片拿过来看了看,看了看昨天他们教我时放在一边我没有认出的两张。那两张都有个“女”字旁,这我可是认识的,因为妈妈去的厕所门上总有这个字,而这个字边上的半边我总是会弄混,以至于我有时总是说不清。

我拿过这两张卡片,仔细地看了看,发现原来一张卡片上的女孩子是站着的,另一张上的女孩子是坐着的。哦,我一下子明白了,站着的那一个一定大一点,而坐着的那一个一定小一点。那大一点的当然是“姐姐”喽,小一点的当然是“妹妹”喽。我不就是有一个堂姐吗?她比我大,所以我叫她“大姐”。于是,我就记住了那两个不同的图形,当他们回来的时候,我就拿卡片在他们面前炫耀。爸爸果然被我唬住了,还说我能自学成才。

爸爸看我不吱声,以为我在作弊,便翻过卡片,让我只认卡片背面的黑体字。 一个是“姐”,一个是“妹”。 看不到那图画,我一时有点傻了。 我看了半天,想那个“且”就像站着的人,而那个“未”就像盘着腿坐着的人,于是我说有“且”的是“姐”,有“未”的是“妹”。

我一说完,爸爸高兴地叫起来:“你能自学成才啦!你能自学成才啦!” 原来,“自学成才”这么简单!

这两天玩得十分开心,除了每天能到楼下的花园里看黄色的油菜花、追白色的蝴蝶外,每天中午到晚上,我还能在爸爸妈妈中间睡上片刻,让他们教我认书上的文字和图画。

可这样一来,我每次醒来总是看不到他们在身边,而在梦里他们仿佛总是在我身边。尤其是下午睡醒以后,连奶奶都不在身边,这时我就会哭得比夜里更厉害。

今天下午妈妈回来时我正在哭,看到她我更想哭。梦里她还在我身边,醒来却不在我身边,现在我哭时她才出现。

她见我嚎哭的样子十分生气,便一把把我从奶奶怀中夺走,带我到阳台上,大声地训斥我,还用手势、语调吓唬我。

我有点怕,哭声小了许多。

这时爸爸也打开门来到了阳台上,他把妈妈拉到一边小声说:“你不能这样对待哭泣的孩子。最好的办法是任他哭,不理他,过一会他自己就会好起来,并且生出许多哭泣的免疫力。另外就是转移他哭泣的注意力。你现在用这种方式不仅无用,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 妈妈不屑一顾地叉着腰。 爸爸看着妈妈,又看了看小声哭泣的我,这时我已拿起一个红色的被我弄坏了的奥特曼玩偶玩了起来。他刚才小声说话,想不让我听见,呵,可是全被我听见了。 “刚才为什么哭?”爸爸问我。 我不理他,谁让他教妈妈让我不哭的办法,他不知道,有时哭起来也很舒心,有点荡气回肠。

爸爸见我不理他,又问:“这个奥特曼怎么坏了?”

呵呵,这可是我的杰作,我告诉他说:“前几天被我摔断的。”

“它当时有没有哭?”爸爸继续问我。

“它哭的,只是我没有听到,腿断了能不哭吗?”我对爸爸说。

“那你腿没断哭什么哭呢?”爸爸的问题有点不讲理。

我看看我的腿,是没断,但我为什么哭呢?只是觉得习惯,但我没有告诉爸爸,我正试着把奥特曼的坏腿安上,我不理他们。P6-9

目录

儿子,你要坚强地活着(代序)

第一辑:习惯篇

恼人的问题

我将自学成才

我的哭泣

一个“下”字引出的道理

想什么

大拖鞋

自己擦墙

多上厕所

哭泣的秋千架

蓝色的花和绿色的草

路,要自己走

神奇的马桶(一)

逃跑的奶奶

特殊的午觉

我没有了草莓

预定故事集

爸爸带我去打架

学会打招呼

刷刷我的黑牙齿

不挑食

第二辑:品格篇

什么是规则

陌生的老人

新玩具

男子汉的一粒钙

爸爸不相信眼泪

“像人一样舞蹈”

不捉蝴蝶

太笨的公鸡

沉重的小花狗

和假人握手

坏了的魔方

会飞的蒲公英

开门的我

老树新芽

自己选择一条路

守信的爸爸

学会寻求帮助

西瓜的约定

做女生

不做小尾巴

第三辑:学习篇

爸爸教我认汉字

伟大的计划

小蝌蚪

文子的虚词

爸爸带我看黄花

打电话

钓到什么鱼

寻找春天

红色的早晨

“皇帝”

“3”像耳朵

玩扑克

“上”字原来在头上

“我是人”

学习“小猫钓鱼”

第四辑:情感篇

爸爸的外婆

爷爷的“油墨”

奶奶的妈妈

去外婆家

爸爸的生日

爱,须掩藏一半

分梨

共进晚餐

教爷爷学鼓掌

距离

手形的树叶

爸爸有个棒儿子

我的新衣服

一人等妈妈

在等妈妈的时间里

还我两个吻

一起去河边画画

我的人造海

神奇的马桶(二)

第五辑:创新篇

失败的门

证书上墙

林妹妹是怎么死的

再见“三部曲”

还玩具

“119”

一起踏雪去

擦嘴和揩屁股

睡在滑梯上

两个球的游戏

变一种玩法,多一份乐趣

香香的紫藤长廊

奶奶的“大鱼”

让稿费单变魔术

在墙上写字

序言

儿子因为营养不良,三个月大的时候便开始住院,并且一住就是三个多月。对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我们来说,这件事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看着越来越瘦的儿子,看着吃了就吐的儿子,听着他越来越弱的哭泣声,我们的心里难过得像那四月里一直阴雨连绵的天气。我们长吁短叹、泪水涟涟也不见老天晴朗起来。而县医院里那个戴眼镜的年轻医生在我儿子住了一个星期院以后,还让我们再观察一个星期,原来一个星期的观察时间还不够。

听了他的话,我二话没说,冒雨到外面租了一辆出租车,连夜带儿子去市儿童医院。

接待我们的是两位男医生,一个年纪有三十多岁,另一个是二十五六岁的样子。他们把我们安顿好以后,便为孩子打点滴,而且一打就是两瓶——头上一瓶,脚上一瓶。孩子在病床上虚弱无力地挣扎着,声音苍白得像那白色床单。他们匆忙的神情让我看出病情的严重。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在床头安了一台监听心跳的机器。他们回到值班室,病房里只剩下我们一家子。听着那机器发出的嘀嘀的声音,我们的心都悬了起来。

大约又过了半小时,那个年轻的医生喊我们两人去值班室。路上,我的脑子一直在嗡嗡地响着。我们在朝北的一张椅子上坐下来,听那个年纪较大的医生为我们分析孩子的病情。他说幸好我们今天夜里来,还说第二天来可能就没有希望了。他看看我们,接着又说,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保住孩子的性命。我有点听不下去,在他给我们分析情况的时候,我看了一眼对面墙上的床位分布图。那白板上的小框框里标有一个个床位号,我按顺序找到儿子的床位号,发现那个小框框与众不同一别人的小框框的两个下角一般都是一个或者两个黄色三角形纸片,而他的竟然是两个红色的小三角形,在整个板面上十分醒目,像两只烧红了的眼睛在注视着我。我当时就联想到路上的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慢慢行。那儿子岂不是停了?“那是什么意思?’’我打断了医生的话指着儿子的小框框说。他转过脸来看了一眼。明白了我的意思,便说,那是在报警,向每天来值班的医生和护士说明那张床上的病号要特殊照顾。他说完就递给我一张一式几份的纸说:“这是病危通知书。你们看看,哪个在上面签字?”他说完看看我们两人。我的心里凉了半截,看着身边茫然不知所措的她,我说我签吧。我拿过他递来的笔在每一张纸的右下角写上我的名字。当时我脑海里出现了我见过的所有通知书,有大学录取通知书、稿件录用通知书、退稿通知书、获奖通知书,倒从来没有接到过什么病危通知书,更没有想过会是三个来月大的儿子的病危通知书。我把医生给我的那张单子认真地装进皮夹后和妻子一起出来,听不见医生在我们身后说的安慰的话语。

我们没有回病房,而是径直来到东面一个有喷泉的小花园。在一株香气四溢的紫藤下,妻子趴在我的肩上抽泣,泪水淋湿了我的肩膀。我抚摸着她那粗糙的头发,望着阴沉沉的天空,两行似乎有着形状的泪水滚过我的脸颊,又从我的腮边沉重地跌落,我听见那跌落之声在我的脚下四散开去。“还有希望呢。”我叹一口气安慰她说,“过一会回去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她们。”妻子还是一声不吭地抽泣着。

回到病房,孩子的奶奶和外婆趴在小床的两边,看着输液管里面流下的药水,就那么专注地看着,似在祈求着什么。我说你们歇歇吧。这时妻子已在外面铺好了从值班室租来的一张小钢丝床。“医生说孩子怎么样了?”她们问我。我说医生说要先观察几天再说。“又要观察又要观察。”她们不高兴地咕哝着。我说你们去睡觉吧,让我看一会儿。她们不舍地去问妻子,我便一个人坐在床边。

药水在静静地往下滴着,似滴在我的心上,冰凉冰凉,每一滴都像有千钧之力,却又没有一点声响,像谁发明的不可阻挡的暗器。我把儿子冰凉的小手抓在手心,轻轻地用手抚摸着。真希望这样抓着的就是他脆弱的生命。他闭上眼睛睡着了,可是我多么希望他此时能够睁开眼睛,看看就在他身边的爸爸。可是他一点反应也没有,只是用嘴巴粗重地吸着空洞的空气。那嘴唇因为长时间没有合起而显得十分干燥,一明一暗地反射着苍白的灯光。我拿过带来的棉签,在保温杯里蘸了一下,然后涂在他两片薄薄的嘴唇上。就在我的手靠近他的嘴唇的时候,我发现他头两侧长了几个月的乌黑的头发,因为这些天打点滴已经被剃去了许多,露出青色的头皮,整个脸也因此显得十分瘦小。好像又瘦了许多。十二点前,护士来了好多遍,我想这可能就是因为床位号上的那两个红色的三角形。第二天早上,天还没有亮,我被一阵痛彻心扉的嚎啕声惊醒。问了护士才明白,另一室的一个孩子因脑炎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急忙走到屋里,孩子外婆和奶奶在床边抽动着鼻翼,而他还似昨晚那般虚弱地呼吸着。

我睡意全无,就一直等到八点钟医生来查房。那天查房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满头银丝的女医生。只见她身后跟了一大群年轻的医生。她在儿子的床边看了好半天,又用手摸了摸他的小肚子,然后叹口气说:“谁是他的家长?”我站了出来。她说:“半小时过后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我点点头,心里不是滋味。

“你家孩子病得很重。”半小时后她在办公室里对我说,“你要有思想准备。不过话又说回来,也不是没有希望。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就算这个小孩子好了起来,将来情况怎么样也很难说。将来的竞争很激烈,所以……所以……”她没有说下去,但我已听出了她的意思。“医生,”我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要争取。我请你们一定要尽力。”“这当然。”她听出了我的意思便顺着我的话说。

那天早上儿子便挂了三瓶水,头上一瓶,手上一瓶,脚上一瓶。听着儿子被针扎时的哭泣声,我不得不心狠如坚石;看到他的眼睛里流出两滴清澈的泪水,我的泪水只能往肚子里流。儿子过后吃了些东西又睡了,很疲惫的样子。而当时我真想把他再次用针扎醒,因为我怕他这么一睡就不再醒来。想到我们来时共是五人,如果回去是四个,那情景怎么能让我接受。我一个人走到大门口。外面的天空依旧灰灰的,偶尔还飘着细雨。那个失去了儿子的父亲正躺在远处的一个大铁门旁。想到刚才女医生说的话和几天后我也许也会成为他这个样子,我的眼泪又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一行一行。行人来来往往,我也没有心情去把它们擦掉。

晚上我又陪儿子到十二点。我一心想着我这样做或许能抓住他的生命。我固执地认为,我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抓住他的生命。三四天过去了,儿子就这样时醒时睡。我们几乎看不到一点希望。第五天,单位有急事要我回去一下。我心想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便和妻子商量了一下,说去去就来。妻子有些不舍,但还是点头同意了,并叫我早些回来。

我在路上拦了一辆过路的中巴车。起初是坐在副驾驶的座位上,后来后面一个人下车,我不知为什么便坐到下车那人的座位上,然后不一会儿就睡着了。当我在疼痛中醒来的时候,我的右腿膝盖已经重重地撞上了前面的座位,渗出了一大片鲜红的血液。再看前面,中巴车挡风玻璃碎得一点不剩,司机和一个人趴在发动机上,按着某个部位呻吟着。这时有人转过脸来对我说:“你真命大呀。你要不坐到后面,那个人就可能是你了。”原来司机边上的那个人,是在我后面上车并坐到副驾驶座位上的,因为急刹车,他的腰撞到了前面。

没等事故处理完,我便一瘸一拐地上了另一辆过路车。还没有走进单位的大门,就看到大门边焦急的父亲。原来妻子见我手机没开,便把电话打到了老家。父亲告诉我,孩子不行了,妻子让我立刻回去。我连电话都没给单位打便和父亲去银行提钱又往市儿童医院赶。

儿子转进了急救室。我进去的时候,只见他躺在床上急促地呼吸着。妻子告诉我他这样已有好几次,妻子没有说下去。见儿子这会儿又像一只虫子一样吃力地抽动着身体,我母亲便跑到值班室喊那个年轻的医生。他从我怀里把孩子接过去,抬起他的头说,只怕不行了。医生出去了,我一声不吭,只是抓住儿子的小手,说什么我也舍不得让他离我而去。那脸型、那鼻子、那眼睛、那眉毛多么地像我,我如何能轻易地向死神低头。不一会儿,儿子又抽搐起来,妻子跑去喊完医生就没有进来。在医生的帮助下,儿子又像刚才那般平静地躺在我的怀里。我咬着嘴唇,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的小脸。儿子再一次抽搐的时候我没让叫医生,我学医生的样子帮助儿子,谁知这一次他却哭了起来,并且一下子满头满身都是散发着药水味的冰凉的汗水。他睁着眼睛哭着,而我就那么轻轻而又紧紧地抱着他,心想这不会是他的回光返照吧一为了把世界看上最后一眼。他就那么一直地哭着。我心想哭着也比睡着好。我就那么抱着。他的带有药味的汗水湿透了我的衣服。我低下头,让我的头靠着他的头,好让我闻着他身上散发出的气味。不知什么时候,我的眼泪落进他的头发里。他却不哭了,睁着潮湿的眼睛,用一对黑得发亮的眼珠打量着周围一张张牵挂的疲惫的脸。

挂了十几天的药水一下子排了出来,儿子意外地活了。又经过几个月的调理,他终于可以出院了。我记得出院的前一天,我在那本意见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两页多感激的话。如今快两周岁的他,已经能够喊妈妈爸爸了。

看着他在屋里跑来跑去,把家里的东西摆得满客厅都是,有时候还用笔在墙上画来画去,甚至把一些吃的东西调皮地塞进我们的被窝,再想到他过去的样子,我还能再要求什么呢?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儿子,你要坚强地活着,不论前面是什么样的路途。

内容推荐

“亲子共读家教经典系列”是一套作为个案研究为特色的原生态家庭教育范本,以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成长故事展开,给所有家长、幼儿成长以启迪与启示。本套图书的研究者本身从事教育工作,始终用研究者的眼光于日常小事中见精神,拓宽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深化了教育的意义和内涵。而目前,该书研究对象各方面品质及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同龄人。本套图书记录身边小事、滴水藏海、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和教育意义,对幼儿成长和家庭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借鉴性。本套图书文字温婉细腻、情感真挚动人、语言质朴凝炼、风格清新淡雅。本套图书适合6岁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及家长阅读。

这本仲达明著的《蜗牛慢慢学爬行》是其中一册。

编辑推荐

“亲子共读家教经典系列”是一套作为个案研究为特色的原生态家庭教育范本,以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成长故事展开,给所有家长、幼儿成长以启迪与启示。本套图书的研究者本身从事教育工作,始终用研究者的眼光于日常小事中见精神,拓宽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深化了教育的意义和内涵。

这本仲达明著的《蜗牛慢慢学爬行》是其中一册,收录了:《在等妈妈的时间里》、《林妹妹是怎么死的》、《擦嘴和揩屁股》等故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6: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