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 | 流量池(精) |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 作者 | 杨飞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亮点展示 。 编辑推荐 《流量池(精)》既结合了作者杨飞自己多年的营销实践,也参考了近几年一些优秀的市场案例,尽可能全面完整地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方法论。 本书不仅涉及传统的品牌定位、传统广告、事件营销,而且更多地探讨了结合移动技术兴起的裂变营销、社交媒体、数字广告投放和直播营销等。
作者简介 杨飞 2017年广告门年度CMO,“流量池思维”理论提出者,传播学硕士。 曾创办移动营销机构氢互动,获得国内外各类营销奖项近200次。 2015年出任神州优车集团CMO,操盘神州专车、神州买买车等多次营销战役。现任luckincoffee营销操盘者。
内容简介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日益冗余.新闻速朽;整体流量增长速度放缓,而竞争者数量高速增加;呈现流量变少、变贵以及欺诈频繁的现状;品效合一的营销策略成为共识,而实现路径成为痛点。 在《流量池(精)》中,多次开创各营销渠道效果奇迹的营销人、各种刷屏级营销案例操盘手、神州优车CMO杨飞,这一次倾囊相授,诚恳讲述如何实现流量获取、营销转化,以及流量的运营和再挖掘。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流量之困 流量盛宴结束,新品牌还有机会吗? 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突围:互联网企业的“流量下乡” 流量问题之下,企业如何营销破局 用流量池实现“急功”和“近利” 第二章 品牌是稳定的流量池 尴尬的品牌 品牌:流量之井 犀利有效的三种定位方法 强化品牌符号(视觉篇) 强化品牌符号(听觉篇) 第三章 品牌广告如何做出实效 场景:用品牌做流量的“扳机” 做好品牌接触点,省下千万元广告费 品牌战略:产品要为定位不断赋能 传统品牌广告如何将流量变为销量 第四章 裂变营销:低成本的获客之道 社交流量:移动互联网上重要的免费流量 AARRR:从拉新到裂变 增长黑客会取代市场总监吗? 裂变营销:用1个老用户找来5个新用户 裂变技巧一:App裂变 裂变技巧二:微信裂变 裂变技巧三:线下裂变 第五章 如何玩好裂变营销 裂变的三个成功因素 游戏化思维:如何让老用户越来越信赖你 流量裂变系统的技术部署 存量找增量,高频带高频 90%的官方微信都在自嗨 把微信服务号做成超级App 创意+技术+福利,期期做到“10万+” 企业如何玩转社会化营销 第七章 事件营销:“轻快爆”的流量爆发 事件营销技巧的5个关键爆点 “轻快爆”案例解读:闪送“我们是谁” “小活动,大传播”:丧茶快闪店 事件营销的转化效果 第八章 数字广告(上):怎样投放数字广告更有效 防作弊,需要全程数据监测 投放有没有效,请你进“神庙” 哪些数字广告投放形式靠谱 第九章 数字广告(中):搜索入口的大流量获取 EO:大流量的起手式 ASO:后10米的流量拦截 电商平台的流量获取技巧 第十章 数字广告(下):落地页是生产力 落地页:营销基本功的修炼 落地页有没有效,案例比比就知道 落地页逻辑架构的六大要素 用外部素材触发消费行动 第十一章 直播营销的流量掘金 直播营销:边看边买边分享 一小时卖了2.28亿,电商直播太疯狂 IMBT:电商直播的4个关键 第十二章 跨界营销的流量巧用 当流量遇到流量 BD经理:找到你的好朋友 找到合适的BD资源 这些好BD案例,总有一款适合你 附录 术语表 后记
精彩书摘 很快,流量成为一个失控的乐园。少数巨头(主要是新闻、电商、搜索类网站,如新浪、搜狐、淘宝、百度等)几乎垄断了PC(个人计算机)端80%的流量,转化的成本不断提升,有些行业高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投放的资金被迅速吸食,很多企业只能在巨头制定的流量规则下被迫合作。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正以某种颠覆的姿态而来。 2014年开始,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互联网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迁徙,移动互联网开始重塑社会生活形态,人们对移动应用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流量也从PC端开始向移动端导人。 按照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来看,移动互联网对于人类来说已不是信息接收那么简单,而更像是人类移动着的“外部大脑”。 在移动端,人们通过客户端获取新闻资讯,通过团购App获取生活类团购信息,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进行日常沟通交流等,后来又增加了诸如快手、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娱乐。而且,线上线下的渠道渐渐打通,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完成。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成为企业连接受众、进行营销的重要通路。在BAT(百度、阿里、腾讯)之外,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等移动App也成了企业在移动端的流量新入口,同时开始逐步取代百度等Pc端流量霸主地位,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主宰。 给大家看一组更直观的数据: 2016年,今日头条的累计激活用户达6亿,1.4亿为活跃用户,日活跃用户超过6000万,头条号日均阅读量超过18亿条(人均30条),用户平均阅读时长超过76分钟。 时长76分钟代表看什么? 2016年第二季度友盟数据显示,新闻资讯类的用户平均使用时长大概是26.6分钟,视频播放类的用户平均使用时长是40分钟。两个数据加在一起都不如今日头条一款App的使用时长多。而且2016年的艾瑞报告中显示,今日头条的用户黏性和用户满意度排在首位。 微信的流量就更不用说了。作为一款高频次的以“社交+通信”为需求的软件,微信的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9亿。 前几年我们还在感叹国外生活的便捷,只需拿一张信用卡出门,钱包、现金一律不用带。可是现在,就连街边乞讨者都有一个二维码,让你扫码转账支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开始追求“无纸币生活”。 这些“空气级”的移动应用,都能让大家清楚地看到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流量增速。即使如此,2016年以后,移动端流量的盛宴也集中到头部的几大豪门,获客成本再次上演了PC时代的一幕,从几元飙升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优质流量被瓜分殆尽,而更多互联网初创企业仍然面临着“彷徨无措”“挣扎求生”以及流量生存底线的营销困境。 对于它们,还有新的突破机会吗? P5-6
前言/序言 从2015年开始,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就开始逐渐消失,营销人或创业者会感同身受下面几个变化。 1.头部的移动互联网巨头已经形成,进而形成对剩余流量的进一步控制和吞噬。如果说在流量红利时代,流量就是消费用户,那么 下争夺的流量其实是用户的有限时间。 今天,以微信、今日头条、王者荣耀为代表的众多App(应用程序),实际已经抢夺了用户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其他App的机会并不多,可能只能在垂直人群(比如青少年、女性)或应用场景(比如出行、外卖)里寻找发展机会。 2.各个流量源的巨头垄断,导致流量费用高企,随之而来的是获客成本的持续攀高。这已是创业品牌和互联网营销的第一痛点。 线上流量的减少和价格疯涨,使很多企业转而再次开始寻找传统流量的突破。无论是线下门店(包括新零售)、传统广告(比如分众电梯、广播、院线贴片),还是最古老的“人肉”地推(携程和阿里巴巴的起家动作,今天再次流行),都成为挖掘流量的手段。 所以,营销的战场,反倒因为线上获客成本的高涨,再次转移到传统媒体整合上。宝洁、可口可乐减少线上广告投放,重新拥抱电视广告,也是最新的趋势。 流量不分线上线下,传统甚至古老的方式里,仍然可以有获客、成单和口碑分享。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3.无论采取以上何种方式,企业和品牌对于实际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在流量变贵之后,保持增长成为经济形势趋冷后的企业主题,也是广大CMO(首席营销官)面临的最大课题。 2017年,为什么百雀羚一则高达数千万单文阅读量的广告,会引来网上大量的效果质疑?企业甲方不再满足于品牌的刷屏和简单的“10万+”阅读量,而是如何能够叫好又叫座,如何能够在移动互联网上实现闭环购买,如何能够让分众这样一些传统广告带来快速增长。这些问题,已经是企业家、营销人不断自问和讨论的问题。 4.技术与营销结合速度加快,因为流量成本的提升和增长的切实需要,基于企业内部数据和用户标签的MarTech(营销技术)正在挑战外部广告公司的AdTech(广告技术),广告技术化和甲方去乙方化都成为趋势。 2016年全球398例广告和公关公司并购案中,78%是由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Accenture(埃森哲)和Salesforce(软件营销部队)等公司完成的,以黑客增长方法为代表的“技术取代营销”的口号也甚嚣尘上。 毕竟,因为移动终端的交互系统和数据收集,营销技术已经不是问题。而在有限的、越来越珍贵的流量中,技术必须锱铢必较地对流量进行精细化挖掘与转化,这将是创业者和营销人的一堂必修课。 伴随着这一轮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我创办的移动端数字营销公司“氢互动”,已发展成为国内比较前沿的互联网营销机构。2015年,由于神州租车的战略投资,我有幸加入神州专车这个新项目,负责其市场工作,2016年开始负责神州优车集团(下含神州租车、神州专车、神州买买车和神州车闪贷4个品牌)市场。2017年底,我又负责了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的营销工作。 传统企业如何突破流量壁垒,如何借助互联网实现自身转型,如何寻找自己的第一桶流量,如何精打细算地运营好流量,如何让流量带来销量和增长,这些都是我和团队在三年的神州市场工作中,不断发问、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同时,作为氢互动合伙人,在大量日常对外合作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不同企业、不同品牌在不同阶段对于各自营销需求的困惑,我们把一些经验、方法也输出在他们的日常实践中,一些案例表现不俗。 我把这些成形的经验与方法论取名为“流量池思维”,这也是本书主题的由来。 需要说明的是,流量池思维和流量思维是两个概念。流量思维指获取流量然后变现流量,这显然已无法解决今天的企业流量困局。流量池思维则是要获取流量并通过存储、运营和发掘等手段,再获得更多的流量。 如果你本身是像BATJ[分别代表百度(B)、阿里巴巴(A)、腾讯(T)和京东(J)]这样的大流量输出者,那么本书的很多经验可能仅做参考。我更希望启发那些流量贫乏、营销无力、急需转型的传统企业或急需在移动端有所突破的创业者与营销人。 围绕流量池,本书分为三个思维层次: 第一,如何获取流量。本书分别阐述了品牌、裂变、微信、事件营销、数字广告、直播、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这7种方法(针对每一种方法都可以是一本书)。 第二,流量如何更有效转化。这是本书重点剖析部分。我会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很多流量大但效率低的原因,正反案例都有。在书里我多次强调“品效合一”,也是在强调流量转化要有效——不仅要做品牌,还要有效果转化。 第三,流量的运营和再发掘。如何通过运营手段让流量转化更持续,从存量找增量,我在裂变、微信、数字广告和落地页等章节会重点讲到。实际上,这些方法在运营和营销的界定上有一些模糊,但仍然值得市场工作者研究。 由于各种方法涉及信息面广而庞杂,品牌、裂变、微信、数字广告与落地页等也不属于一个级别范畴,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可以参考下页图和书中附带的思维导图。对于专业词汇,文后也做了相应的整理、归纳与解释(见附录“术语表”)。 最后,祝您展卷有益。也谨以此书送给我已不惑的40岁,以兹纪念。 杨飞 2018年1月29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