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设计航空发动机的(斯坦利·胡克传)(精)》描述了斯坦利·胡克博士几十年从事航空发动机多个型号研发中记录的各种趣事,把航空发动机这个被称作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的工作,带入到读者的眼前,不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和神秘。本书和发动机相关教科书或其他书籍的差别在于,书里记录的都是真实发生的事,而这些事在大学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甚至在进入到航空发动机行业后也不一定能遇到的宝贵经验。本书的另一个特点在于,书中的各种工程问题并不是航空发动机所特殊的,书中也并非长篇大论地贴公式和专业术语等,同时带有英式幽默的描述,因此本书读起来较为吸引人。本书潜在读者是对工程感兴趣的人,包括:航空航天迷,各类产品研发的工程师,理工科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以及想了解航空发动机研发的普通读者。
斯坦利·胡克先生的这本自传,用带有英式幽默的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他生命中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种种故事。以他从一个数学专业学生,成长为世界知名航空发动机公司工程的成功职业生涯为主线,详细描绘了其亲身经历的一系列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过程和诸多细节,其中有着丰富的、真实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讨论和经验教训的总结。这些内容涵盖了影响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工程技术、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甚至国家战略的各个方面,是在大学课本和一般技术文献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也是今天的航空发动机行业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贵经验。同时,作者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清晰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演进历程,让普通读者也能够建立起航空发动机的完整认识。
从事制造业、尤其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有志于成为优秀工程师的年轻学子,以及航空航天爱好者和关心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读者,都能从书中找到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有益的东西。
《我是怎么设计航空发动机的(斯坦利·胡克传)(精)》由斯坦利·胡克著。
正是利维让我知道了卡门涡街,就是当物体在空气或者水这样的流体中运动时,物体的每一个侧面会有一系列的漩涡交替脱落,形成一定规律的涡流阵列。这些涡流对物体产生阻力,并且具有特定的运动方式,冯.卡门(vonKgrmtin)教授在哥廷根首先对此进行了计算。
在利维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两篇论文。一篇发表在《哲学杂志》,另一篇论文对冯.卡门理论稍有扩展,在英国皇家学会(RoyalSociety)发表。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认识了冯。卡门,并有幸和他成为朋友。多年以后,事实证明这段友谊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而且也为英国的航空工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
在帝国理工第三年的年末,我被授予了数学奖,奖品是5英镑的图书。我开始畅想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可能先是做讲师,然后,应该有希望很快成为教授。不过,在1928年9月,我被授予了巴斯克航空奖学金。这个奖学金是巴斯克家族为了纪念航空先驱爱德华.巴斯克(EdwardBusk)而设立的。记得在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我都会收到巴斯克的妈妈或者他的遗孀寄来的亲笔信,和信件一起的还有50英镑的支票。至今,我仍然对他们心怀感激。
航空系位于南肯辛顿的展览路上赫胥黎楼的地下室。因为数学系也在同一栋楼里,所以我很方便就搬到了新的地方。
我开始在伦纳德.贝尔斯托教授(LeonardBairstow)、法伦(w。S。Farren)和哈罗德.罗克斯比·考克斯(HaroldRoxbeeCox)的指导下学习,他们分别把我引入了飞机机翼的升力/阻力研究,飞机结构设计,以及飞船设计等不同的领域。
我想这是我向工程领域迈出的第一步,不过,可能是由于利维之前在流体力学上对我的影响,在所有航空课程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有关飞机机翼的空气动力学,正是空气在机翼上的流动产生了升力和阻力。
航空系有一个小的风洞,我可以利用它做一些空气流动试验。我有点儿惊讶地发现,自己非常喜欢这样的工作。事实上,这个时期我所形成的对空气动力学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获得的相关知识,成为我一生事业的坚实基础,尤其是当我进入燃气涡轮发动机领域之后。
在1929年,每年150英镑的收入是非常令人羡慕的,而且,那时候我和姐姐、姐夫一起住在巴特西的一套公寓里,生活简朴,花费不多。国家的经济非常低迷,工作机会很少,所以,既然有足够的钱让我待在学校,继续做学生就是我当时最明智的选择了。事实上,拥有长长的假期,假期里既不用干活,还可以和朋友在肯特郡疯玩,这样的学生生活对我来说再适合不过了。
1929年12月,我的大腿在一场足球比赛里严重骨折,好日子就这样结束了。我被送到伊灵医院,腿上打着石膏,无聊地度过了2个月。1930年3月,我回到肯特郡的家里,在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因为一场摩托车事故,我的腿又断了,而且,右手臂也骨折了。这一次,我被送到法弗沙姆小镇上的一个乡村医院。
P7-8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是飞行器的动力之源,同时也是改型研制燃气轮机的技术基础。因为技术难度高、研制周期长,经费消耗大,所以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近年来,我们国家对航空发动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尽快提升水平,减少差距,实现赶超,继2015年“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列入了国家七大新兴产业方向之后,2016年更是在“十三五计划纲要”中,位列百大工程和项目之首。我国的航空发动机由此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航空发动机水平的提升,必须依托于国内几十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成果总结,同时也有必要尽可能地借鉴国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斯坦利。胡克先生的这本自传,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途径。斯坦利.胡克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社会名人,作为一个工程师,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钟爱的事业当中。那个时代所有与航空发动机相关的重要时刻,几乎都有他的身影。因此,这本书把读者带回到20世纪30到80年代的历史场景中,讲述了航空发动机技术的演进历程,十几种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细节和过程,主要航空发动机企业生存发展的起伏际遇,以及英国和整个西方航空发动机产业的格局演变。所有这些,在书中都以亲历者的视角,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航空发动机水平的提升,还必须有一大批把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类放在人生追求首位的工程师。航空发动机这样的行业,无论中外,都是国家安全和强大的战略保证。作者斯坦利.胡克先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设计出优秀的发动机,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也为英国的航空与国防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样的经历,也为所有志存高远的年轻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航空发动机水平的提升,还必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才能有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它的发展,这也是两位译者执着的初衷。得益于他们优秀的工程背景和对译文精益求精的态度.书中关于工程技术的讨论和发动机原理的介绍,都处理得很好,让这本书可以作为航空发动机原理和知识的科普读物,甚至航空发动机设计的教材。
航空发动机水平的提升,还必须秉持着开放合作的精神,充分利用国际上的资源和人才。斯坦利。胡克先生早在1935年就受聘成为北洋大学的航空学教授,却因为抗日战争的影响没有到任。后来在1972年,他作为英国方面的主要负责人,参与了我国第一个西方航空发动机技术引进项目(斯贝发动机),这型发动机后来成为我国多个型号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设计的基础。我想我们应该为斯坦利.胡克先生对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所作的贡献遥致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