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们是一群智慧的鱼(大字版)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崔自默
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崔自默编著的《我们是一群智慧的鱼(大字版)》介绍了,选择一条简单的路,但可能越走越难;选择一条难走的路,也许越走越容易。

真正强大的内心是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甚至忘掉时间。传统世俗的标准会请君入瓮,你一旦服从,便会成为殉葬者。

在“城市森林”里,原始的野蛮一直在延续,始终贯彻着两大任务:吃与防止被吃。

每一个人实际都是商人,总在与别人交易着某种东西,包括语言、精神、思想的交流与付出。交易,需要成本核算。

修养、涵养、能容人,就是可控性,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正如物理中的阻尼,要能保持平衡,即便偶有波动,也要迅速恢复到平衡的状态,不能彻底倾斜下去。

狗咬人,人不会生气,更不会生好几天气或者气坏身子;因为,被咬的人不会把狗当人对待。蚊子咬人,人不会生气,更不会生好儿天气或者气坏身子;因为,被咬的人不会把蚊子当人对待。

内容推荐

“出世有正见,人世有正行,正己能自省。”在当下中国的艺术批评界,崔自默先生大概算是一个“另类”。这个有着“精神洁癖"的人,看上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也只有在他的文章里,你才能读出属于他的那份犀利、那份冷隽、那份幽默和从容。虽然他自称是一个“超实用主义者”,但在他的眼里,“我们是一群智慧的鱼,除了觅食,还要求知”。

在崔自默编著的《我们是一群智慧的鱼(大字版)》中,作者以超群拔俗的人生认知为根底,通过犀利幽默的“崔氏"语言对世俗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包括人生观、价值观、财富观、工作、爱情、家庭、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独到和深刻的阐释。一如清躁甘霖,人世洞明,勘破纷扰表象,提供现代人更宏观的视野以及更深层次的省思,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全书个人的阅读体验是无可无不可的心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气象、知世故而不世故的情怀,是成熟的善良,是最好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励志书。

目录

代序——一朵清莲独自在(林秋璇)

不生气:不生气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和气度

不轻诺:轻诺者必寡信

不争:做个淡淡的自己

慢:停一停,闻一闻玫瑰花香

死磕:凡事要量力而行,不死磕

谦卑:发自骨子里的涵养与豁达

自信:自信者容易成功

因果:菩萨惧因,凡人怕果

“佛":每个人背后都是一尊“佛”

占有:越是想迅速占有,越有可能更快失去

品性:人的品性在生活中最为重要

释然:释然、放松、自在

得失:透彻君子,不计较得失

执著:不执著,不黏附

等待:果实成熟之前,需要默默等待

悟:吾心便是悟

笨拙:不笨的人,不见得就聪明

嘲笑:笑话人,不如人

自助:自助多福

执行:我信奉立即执行主义

平常心:要有平常心,才能生活得安稳

世态:世态不可能简单得像盆清水

坚持:坚持下去就是品牌

智慧:智慧,就是迅速地换个方式

积善:积善而福慧增

成熟: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成熟

学习:学习是一生的事业

贪欲:求好的结果,也是一种贪欲

吃亏:吃亏是福

自律:文明是自律

无求:求人不如求己,求己在于无求

挂碍:坚持和执著就是挂碍

当下:享受当下过程

欲望:欲望是原动力

人缘:成功的人,一定有人缘

心态:大小在心态

敬畏:有所不能,有所不为

坚持:坚持每一天,就是一生

慎独:慎独是一种自律

自我:总是想着有自我,最终失去自我

大事:人只干一件事,就是要干大事

理想:不能实现的理想,就是空想

舍得:有舍才有得

人性:人性永远臣服于天性

富贵:要想富贵,只有复归

专心:可以不专一,但不可以不专心

修心:修心比修物更重要

定位:知道自己要什么

委婉:委婉是生活的艺术

克制:快行无好步

自知:人贵有自知之明

精进:不附带任何要求地努力

求学: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追吧

恭敬心:恭敬之心,须时时持之

势:势,需要积蓄

道德:改善性格,培养道德

静气:每逢大事要有静气

欲望:做自己满意的事情,就是欲望

试读章节

不争

做个淡淡的自己

1

人总是在不断麻醉自己的过程中,暂时处于平静;一旦清醒,就感到痛苦,并怀疑平时的一切。

自觉,不是暂时的清醒,而是心情保持始终稳定的状态。

只为自己活着,或者不为自己活着,都很累。

2

人总是会情绪化,借口或原因即是被周围的人或物所刺激。不情绪化,是成熟的标志,虽然有时候看似糊涂,或者表现为没有上进心,但的确状态平稳、平静。

人最要紧的是征服自己,征服自己不上火不着急不生气,不老不病不死,可惜做不到。释家开导人要勤修戒、定、慧,以提防贪、嗔、痴。

要戒什么?需要戒的项目很多,大的比如酒、色、财、气,小的则更多,比如争强好胜这一坏习惯。“争强好胜”,看似普通,实际上包括了贪、嗔、痴三个元素,的确可怕。“争强好胜”是人类的天性,不管是不是传承了生存竞争的自然规律,但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绝对不是好习性。

3

《老子》教育人“不争”,采取“上善若水”的方法,不是让人彻底萎靡,而是让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争”如果不可避免,就有必要委曲求全,变个方式,不能太直接、太明显;有时,换个方式,尤其是以退为进的谦虚的低调的方式,做个淡淡的自己,反而更加有效,更能以德服人。这是手腕,是策略,是阳谋,可惜几乎所有人都做不到。

征服是武力的,退求其次,以口头上的“争伏”代替而获取欲望,是一种潜意识。口头上的争斗与争辩,会被认为可以反映出一定的心理状况,所以在物质力量条件成熟时,会演变为武力的斗争。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说不过你,我打你。个体之间的斗争还算简单,群体和政体之间的斗争就很壮观、很惨烈。

谁也不服谁,伤了和气,到底都吃亏,这是历史的经验。

个体之间的“斗嘴”,不是好习惯,它首先影响心情,而后“迁怒”,连带到行为举止。行为有时虽然是偶尔的任性、非为有意,但因为被理解或误解为“有意”,所以会冷战、恶性循环,假如不及时和解,会产生阴影。心理阴影的根苗,可以被连续灿烂的阳光所覆盖,然而一旦阴雨晦暗,会再度萌发;一旦萌发,会被当做蓄谋已久的证据,所以后果变本加厉。破罐子破摔容易,扭亏为盈难,难能才可贵。

辩论赛需要技巧,而恰恰在舞台之下的双方,在心理上首先就不愿意承认对方;在此基础上,“斗嘴”的时间越长,心理“裂痕”越深。刺激过度,有时很难恢复平衡。  4

让所有人都佩服,那是做梦。企图别人佩服,是不自信的表现;强迫别人信服,是自私的表现;因意见分歧而争辩并恼羞成怒,是胸襟狭隘、小肚鸡肠的表现。

语言来自于人,代表其思想观点以及行为模式,所以,不承认其语言,以及言下之意,就意味着对其人思维的不尊重以及行为习惯的否定——这应该是合理的推断——但是,恰恰如此的推断,害人不轻。人在“斗嘴”时,面红耳赤,在白热化时,不再讲理,不分青红皂白厮杀过去,凡是一方支持的,另一方就一律反对。

不与人争,不斗嘴,同时包括了戒、定、慧三个元素。不斗嘴,不损失什么,加之认真听讲、仔细揣摩,会获得良多。人都有虚荣心,获取对方的凝神倾听会当做受到尊重,获得满足。得失相兼,人在满意之后,居高临下,不好意思,开始“施舍”机会并回报给人。“傻人有傻福”,这也是其中一个客观缘由;傻子在实际行为上并不傻,聪明人的聪明却只停留在了虚幻的脑袋里。P7-10

序言

代序——一朵清莲独自在

林秋璇

崔自默,一个很难被简单评价的人,因为他的形象太立体,太丰满!如果说他有很多优点的话,每个主题都是一个悬念;如果说他有什么经历的话,每个插曲又都是一段耐人回味的故事。 艺术的纵横家 崔自默,几乎拥有了理、工、农、医、文和工、农、商、学、兵的全部经历。他涉猎古今,横跨中西,具备交叉学科的知识背景。理论而实践、理想而现实、传统而现代、民族而国际、科学而艺术、艺术而人生,这些复杂因素,共同交织出崔自默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使他与一般艺术家区别开来。

崔自默的实力流露在他的作品中,他的文字作品涵盖学术著作、同音字小说、散文随笔、古诗新诗、跨界对话、艺术寓言等;他的艺术作品则涉及书法、篆刻、山水、花鸟、人物、现代水墨、油画、版画、粘贴、瓷器、雕塑、装置、漫画、影像等视觉艺术各个门类。

而立之年的崔自默曾经花费近两年的时间,编辑完成22卷本860万字的《王朝闻集》。美学大师王朝闻在给他题签时诚恳地说,“编辑是作者的老师”。已故国学大师周汝昌曾在《崔自默篆刻集序言》中夸赞说,“我观崔子之治印,仿佛石涛之作画,觉得他有如此丘壑在于胸次,层出不穷”;又曾在读到崔自默关于“红楼梦之争”的文章《只缘不在那山中》后大加激赏,“文笔通透,不作第二人观”。国学大师文怀沙则直接称誉崔自默为“五百年来一奇才”,这些,绝非偶然。

崔自默心力、眼力、腕力、定力超人,不借助放大镜即可书写小米粒大的微书。他篆刻称“天下第二快刀”,一两分钟即完成一方印章。他的自描功力非凡,所临摹《石涛百开罗汉册页》其细腻精湛令人咂舌。他在书斋创作了世界最小的国画,仅1平方厘米;又在北京水立方创作了世界最大的泼墨国画,面积达780平方米之巨——两者大小相差竟达7 80万倍。“尽精微,致广大”,这就是崔自默的“艺术中庸”。

思想的“实现主义”

“立即执行主义”,是崔自默早年当《中华文化画报》主编时写的一篇随笔的标题。他讲究执行力,不断把想法和创意实现出来,叫做“实现主义”——超越了“现实主义”,具备了更强的主观能动性。

“勤奋即天才”,“浪漫即牺牲”,是崔自默的断言。他说,人只有勤奋和疲累到极点的时候,“痛不欲生”,才可能开悟。享受小情趣的快乐,只能培养小艺术家;真正的大艺术,必须大胸襟,必须付出惊人的代价。

“你自己只有实际付出了惊人的劳动,才会理解别人的成就。我尊重所有勤奋的人,即便谩骂我的人;我讨厌自私、懒惰、愚昧的人。”崔自默如是说。  崔自默的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都讲究“程序化”,端茶倒水的每个动作都经过反复推敲,所以效率极高。他珍惜点滴时间,精密计算,分秒必争。“上午不会客,晚上不吃饭”,是他的习惯。他几乎不陪人吃饭,工作室也不配备冰箱。记者问:“您吃过午饭了吗?”他答:“不吃午饭,没时间。”问:“房间这么乱,您怎么不收拾啊?”他说:“我把火力全部集中在了前沿阵地,没有时间打扫战场。”他快言直语,算是不善交际。他说:“我把优点缺点全暴露给你们。是君子得罪不了,不是君子早点得罪更好,省得浪费我时间”;“我要求自己每天有创造,每天出精品”。春去秋来,从早到晚,他独自在书房和画室流汗,宛如苦行僧,甚至貌似一个没人照顾又无可救药的“艺术病人”。

“崔自默现象”,话题纷繁,见仁见智,发人深思。凭借一己之力,没什么“背景”,崔自默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径直走出一条浪漫之路。

文明的寓言者

崔自默不但在拍卖史上刷新了人们的眼球,还为造纸术翻开了新的一页。在2012年伦敦奥美大会展览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作品里,中国艺术家崔自默创作的“默纸”作品《艺术·科学·运动》引起广泛关注。在视觉艺术领域里,古今中外很难找到一件作品可以代表和阐发全人类文明的最高理念与共同理想,而“默纸”的问世,让入耳目一新。法国《孔子学院》杂志专文介绍“默纸”,称它是手工文化遗产与现代艺术创意的珠联璧合,它极古极新,向世界传递了古老民族遗产的现代文明基因。“不印刷,不书写”——“默纸”对环境资源、人类命运和地球和平给予终极关怀,它以艺术寓言的形式,来寄托一个超越时代的文明启示。

“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是崔自默的文化主张。“走进大众”,“学习有用的文化”,“换一个说法,换一个活法”,“我们需要积极而健康的文艺作品”,“学会说三句话,等于博大精深”,“文字出版量应该受到控制”,“慢步主义”,“敬畏心,感恩心,慈悲心,平常心”——崔自默的言语推陈出新,却实事求是,通透=、达观。“诚、虚、净”三字经,是崔自默对传统国学中儒、道、佛三家的精神总结。他率先提出“新国学”的概念,成为“新国学运动”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公益是新国学,爱心是新文化,慈善是新生活”——公益,公而益之,对大家都有好处。多年来,崔自默积极组织和参与社会活动,曾为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和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中国残联、北京市慈善协会“崔自默慈善专项资金”、“珠海市爱心促进会崔自默新文化基金”等机构和个人捐款,许多文艺界朋友在他的感召下也纷纷行动起来。

“人生中能得到的,能过去的,就且得且过,这就是我的得过且过。知足常乐,又勤行精进。随缘,又自在。”崔自默分享给世人的艺术盛宴,不过是他感悟人生和奉献社会的工具与桥梁,而其背后真正的文化思想,永不谢幕。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7: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