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讴琳著的《安部公房(都市中的文艺先锋)》中,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坛状况,对安部公房的早期人生经历和接受的文化熏陶,以及在日本的前卫艺术运动中所进行的活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对其20世纪50年代的主要作品进行了中肯的分析,对促使其独特文学风格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和早期作品创作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60年代后安部公房的小说创作研究则建立在这一梳理、考察、分析的基础之上,应该说这一研究思路十分稳妥恰当,为实现作者的论文研究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讴琳认为安部公房60年代创作的小说融人了都市人的日常生活,通过苦闷的都市人形象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无奈的屈服、病态的心理,同时还表现了这些都市人身上积极的生活态度;但在70年代的《幽会》和80年代的《樱花方舟号》中,安部公房塑造的小说主人公则显得无助、绝望、懦弱、无力、消极,这些平凡人形象的塑造可以体现出安部公房对大众的关怀和悲悯,人文关怀构成了安部公房中后期创作的一大特点。这部著述的成功与讴琳重视文本细读、坚持以作品为基础的研究策略不无关系。
安部公房(1924~1993年)是日本战后著名作家,其作品涉及小说、戏剧、报告文学等多种体裁,被翻译成英、俄、中等多国语言。安部公房在创作中关注时代变迁、日本人的生活状态、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以及个人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李讴琳著的《安部公房(都市中的文艺先锋)》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坛状况,梳理了安部公房早期的人生经历,厘清了他初登文坛时的创作活动脉络,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安部公房1950年代的主要作品,了解了他独特创作风格背后的积累与探索;并以安部公房1960年代以后的主要中长篇小说为中心,对其笔下的都市空间和都市人物进行了详细的文本分析,试图挖掘蕴藏其中的作者关于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
绪论
第一节 安部公房及其文学创作
第二节 相关先行研究成果综述
第三节 本书的意义、研究范围和方法
第一章 漂泊的异乡人
第一节 中国东北都市中的异乡少年
第二节 战火中的哲学青年
第三节 从中国东北归来的人
第四节 都市与故乡在作品中的最初呈现
第二章 都市中的文艺先锋
第一节 日本战后文坛的复苏
第二节 安部公房在前卫艺术团体中的活动
第三节 日本共产党、《人民文学》及其他
第三章 都市复兴中的想象与呈现
第一节 《赤茧》和《墙——S.卡尔玛氏的犯罪》——变形形象的出现
第二节 《巴别塔的狸》——荒诞滑稽中的艺术探讨
第三节 《闯入者》和《饥饿同盟》——有关政治的最初思考
第四节 《兽群奔向故乡》——荒漠中的故土
第五节 安部公房早期文学创作的特点
第四章 《砂女》:都市化浪潮中的城乡文化冲突与旋涡中的都市人
第一节 《砂女》——在都市与农村共同体生活中抗争的都市人
第二节 《砂女》与经济高速增长期的日本都市
第三节 《砂女》在安部公房创作和日本文坛中的位置
第五章 都市华灯下的孤独与徘徊
第一节 《他人的脸》——在他人的包围中重新审视自我的都市人
第二节 《燃尽的地图》——生活在社会边缘的都市人
第六章 都市繁华背后的病态与迷惘
第一节 《箱男》——在封闭空间中寻找他人的都市人
第二节 《幽会》——在黑暗中陷入绝望的都市人
第三节 《方舟樱花号》——在自我欺骗中空想的都市人
结语
参考文献
安部公房年表
附录 本论文出现的安部公房作品中日文译名对照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