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活用庄子(安时处顺)(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江绍伦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江绍伦著的《活用庄子(安时处顺)(精)》是介绍庄子智慧的文化读本,作者基于国际视野,站在世界平台上,对庄子智慧进行阐释和解读。作者论述了庄子智慧在启发心灵方面的价值,指明了当今社会,人们如何运用庄子智慧去顺应自然、认识自我、透视人性,在自主自足中圆满人生。作者还讲述了许多西方人士吸纳庄子之言、善加应用并获益良多的实例,中国读者读来会自发产生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由衷自豪感和深切共鸣。

内容推荐

江绍伦著的《活用庄子(安时处顺)(精)》不同于一般谈庄子的作品,它把庄子智慧放在今天世界的平台上,阐释它启发心灵、情感和意向的价值与应用。庄子论说宇宙人生的“心”和“心游”,而作者的专长是心理学,所以行文以心理学作基础,阐述人性和心智潜能,以及怎样在心游中知达生命的幸福圆满。庄子和老子的思想影响西方思想和社会很深,本书多篇文章在记述这些事迹的同时,也讲解了西方人士怎样吸收庄子之言,善加应用。

目录

世界透视

 喜见庄子

 恕心存异同

 真知化落后为进步

 蓦然回首见庄子

认知透视

 认知与通达

 寓言新读法

 物理学家与庄子

 陶醉于《庄子》

品德透视

 透脱自适的人格

 真人生命圆满

 和谐共相生息的修养

 生死创造与成化

 自足自成的修为

关爱人生

 爱己及大自然

 友谊高情远趣

 情心可感鱼乐

 治理与领导风范

审美人生

 美的真与善

 知觉与蝴蝶梦

 庖丁技艺成道

 拟自然为艺术

 庄子的文字魅力

后记

试读章节

偶遇庄生

到外国读大学研究院前,我常听到庄子的名字,却止于听过,没有机会深入。与许多中国青年一样,这反映我们教育的缺失。

我第一次见到的《庄子》(英文版)是属于美国同学宾尼·斯帕尔(Benne Spahr)的。我们一起上“高级统计学”的课,这是心理学博士生的必修科。班里有11人,由戴贺教授(Prof.Dayhow)教我们,上课时间是下午6点到9点,中间有15分钟休息。

开学3个星期后,我感到有点失落,感觉与同学格格不入。10位同学有7人来自美国,其中4人是神父和修女,50多岁,都是大学教授或教区的主管;3人30多岁,是从朝鲜战争归家的退伍军人,享受着“军人教育津贴”(G.I.Bill)的无限量升学补贴。他们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所以置身以心理学闻名的渥太华大学读书。另外3位加拿大人有1位修女、2位教育行政人员。我年龄最小,不是天主教徒,而且是华人。

有一天,我在课间休息时看见坐在后排的一位同学默默坐着绘画,桌上放着一本英文版的《庄子》,而且书页给翻旧了。当时骤见中华古籍,我心中掀起一种“他乡遇故知”的奇异感觉。

休息后,经自我介绍,我坐在他身旁,与他一同听课。我发现他没有听课,只是在绘线条画,而且画得十分传神。他绘一只猫在追捕一只老鼠,两者都是跛脚的,都有一只脚用绷带缠着。室内的桌椅亦一样,尽是跛脚的,都扎着绷带。

我们迅速成了朋友。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诗画都不错,钢琴也弹得飘逸。当时,他尤其喜欢随身带着细小的尤克里里琴(ukulele),因为它“小而声大、声美”,他说,反映出他对道家“大音希声”和“冷风小和、飘风大和”的体悟。的确,我听他用小琴弹奏古典乐曲,悠扬圆转,音韵与地籁人籁和鸣,美极了。

宾尼生长在纽约长岛的一个小康之家,父亲来自意大利,在旺市中经营一家著名餐馆,育有5个子女,他排行第三。1950年,他刚刚读完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考入了哈佛大学的研究生院,即被征兵入伍,前赴朝鲜半岛打仗。结果身心两伤。

“那是怎么样一回事呢?”我问。

史略最惨之战

“朝鲜冲突(Korean Conflict)在史书中不以战争见称。”他麻木地答,“但是它牵涉了冷战中的两大超级霸国,和两个无辜的软弱国家。结果,美军有4万人死亡,10万人受伤,不计心灵创伤的20万人。朝鲜更惨,共有450万人死亡,平民占半数,是全国人口的一成。史家计算,该场战争杀死的平民人数,要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加上越南战争的还要多。然而,历史只把它简略带过。”  “为什么呢?”我好奇地问。

“因为它是一桩糊涂的事。我们的国务卿艾奇逊(Dean Acheson)说:‘假如世上最卓越的才智要为美国找着一个最坏的地方打仗,那就是这个被诅咒的战场。’事实是,朝鲜半岛在战前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投降以后,没有人要它,所以美国和苏联便把它分为两半,以‘三八线’为界,由两霸分管。”

“那就不糊涂了。”

P4-6

序言

作者登上“庄子号”列车,飞越太虚与大地,不计时空,静观窗外景物,时而闭目冥思,时而在车间走动,与同游人聊天,畅谈古今中外人事,梦幻奇影,全在逍遥游中。

本书所有文章就是旅中所见、所闻、所想、所悟、所感的语丝花絮,邀读者分享,以博共鸣。

约300年前,儒、道、释智慧传到欧洲,配合当时西方人渴求自主、自足、自由、平等及和谐生息而进步的意愿,启发了划时代的思想转变和创造,以及政治和社会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现代。

近70年,人们从大战的残虐狂澜中发现自己的兽性表现,在悲伤中不知所措、迷失所归。原子弹杀害了数十万日本平民,好战者不反思自己为何失去人性,反而本着疯狂的好胜心理,掀起更大更狠的经济和权力战争,陷全人类于长期的不安、矛盾和分裂之中,方便他们实施无止境的掠夺和暴行。同时他们更肆意破坏地球生态,使人类唯一的美好家园伤痕累累,进入无可挽救的极限。

先进国家在节节“胜利”中,陷自己的人民于无可奈何的烦恼和困惑之境。长期以来,统治势力动用大量人力和资源,进行两项最大的研究和教育活动:第一是制造杀伤力更强的各种武器,第二是培养日益增多的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外加心理辅导员和社会工作者。这两股动力一物一人,一杀一救,皆与增进人类福祉背道而驰。

西方有知族群,在无奈与懊丧中苦求自救救人之道,近30年来,再次挖掘出东方“秘术”中的庄子智慧,热心研习,殷切希望获得心灵安泰、社区和谐、回归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范,为自己和后代开辟生路。今天,在各著名大学,在跨学科的尖端学者群中,大家都以不同的方法,搭上“庄子号”列车,企图翻越杀机四伏的“一个地球”境域,驰向不定的未来。

在中国,人们走出惊心动魄的洞穴,在历史转折中求知求达,梦想蔚成风气。大家奋力复兴古老辉煌文化的福祥秩序,打造平和充足而圆满的人生。

中国人今天的梦,不该参照在历史中破灭的“美国之梦”。该梦为了兴物和征服天地,结果给四五代美国人造成了违反祥和福祉的“进步”和“胜利”。先是家庭普遍破碎、变形,陷老者于孤独,令幼者不知如何成长,在失爱、失意中自虐和暴力互对。近年,不少青年在无聊中走上“尼特行列”(NEET, not employed, in education or training),成为当前“先进”社会的严重包袱。

庄子有大梦——蝴蝶梦。他秉承五千年中华文化“梦想成真”的经验,参照历来的诗、画和民间故事,展现充满智慧的寓言。他不言梦境,任由读者填入自己的志愿和奋斗,在臣服大自然的规律中开花结果。中国民间流传的“梁祝”故事就是一个例子。中国人爱梦、敢梦、勇于圆梦的特性,写在每个人的DNA上。  本书不同于一般谈庄子的作品,有以下特点:

(一)把庄子智慧放在今天世界的平台上,阐释它启发心灵、情感和意向的价值与应用。

(二)用白话散文体裁讲述《庄子》原文,辅以英文对现代专有名词的对照,使合义更为丰厚。

(三)庄子和老子的思想影响西方思想和社会至深。本书多数文章在记述这些事迹的同时,也讲解西方人士怎样吸收庄子之言,善加应用。

(四)本书不是学术书或教科书,而是“文化读本”。作者不是国学专家,而是“兴趣读者”,80年的人生历程,一大半时间在外国大学教学和生活,历尽世界变化,经验宽广深入。

(五)庄子论说宇宙人生的“心”和“心游”,而作者的专长是心理学,所以行文以心理学作基础,阐述人性和心智潜能,以及怎样在心游中知达生命的幸福圆满。

(六)在组织上,本书各篇是独立的,无逻辑次序。就是说,读者可以任意选读一篇,随意搭上“庄子号”列车。

(七)作者相信,不论读者是“半路下车”,或者到了终点又“多乘数回”,都一定能得到收获,充实自己的文化素养,或者认识自我和完成自我,满怀信心地“与天地同游”。

最后提醒一句,我们在自觉中熟悉和了解《庄子》,负起传承中华文化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但是为了提高自我修养,更是为了教育子孙后代。

江绍伦

2014年秋于香港

后记

写完这本书,我即时深深感到,《庄子》是解说不完的,因为他的智慧又大又小,又高又低,又远又近,超越时空及一切人为界限。

于2014年写这本书时,几乎每天的新闻都在报道不可思议的事情。整架飞机可以消失无踪。轮船可以沉没而船长首先逃生、指示青年留船上不动。中东的兄弟之邦各自要保持文化和宗教独立,不惜举战伤害平民。在香港,伦常凶杀惨案,续有发生。游行示威变为常事。另外,美国时常发生校园暴力,总统说“已经变为每周发生的事”。

两千年前,庄子教我们认识并顺应自然,认识自我,投入生息,熟练技术,爱己爱人,接受变化,在自主自足中圆满人生。我在阐释这些智慧的同时,感受着各种混乱而愤慨不安,自然要问:“我们几时才可以脱离不明和斗争,怡然生活,和谐互动互爱?”

三百年前,天主教耶稣会神父学者苦心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把《论语》和《老子》译成拉丁文传回欧洲,促进文化汇流(confluence)。

我想起剑桥大学的故友李约瑟教授(JosephNeedham,1900-1995),每次与他交谈都听他提起,当前世界的许多价值和组织模式都源于古代中国,而不是欧洲。

李约瑟教授在《四海之内——东西方对话》(Withinthe Four Seas——The Dialogue of East and West)中开宗明义地说: “我们今天有理由相信,苟若单用西方观点持续处理,今天世界的困难将永远不可得到解决。”(Wehave now good reasons to think that the problemsof the world will never be solved so long as they areconsidered only from a European point of view.)

在我们的交谈中,他时常提起庄子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谈到当前人类文明怎样走向“整体”的秩序与团结,李博士在上书末段有这样的建议: “说起世界整合,走向人文进步的更高秩序和团结,最大的任务是让欧美和中国文明畅通汇流。”(Among the tasks of integrationwhich humanity is now facing in the progress towardshigher forms of order and union, none can well bethought larger than the confluence of the Euro-American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s.)

是大学者的这种卓见使我维持信心,努力弘扬中华文化,使它不单单活跃于外国人的心中,而且在中国人的心里燃起火热的新生命。

这不是容易的事,却是大家必须努力的大事,刻不容缓。假如这本书能够帮助一些中国人摆脱那莫须有的文化自卑感,尊重和热爱自己祖宗留下的光辉文化,我将心足而无限感恩。

江绍伦于香港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7: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