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科学方法论》一书的作者赵德余结合自己多年在政策制定实践领域研究的经验以及在国外学习研究的收获,写作本书,旨在为这些杂乱的公共政策议题或领域的问题研究提供一个统一的理论方法工具。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共十一章的内容。在第一部分,对于政策科学的图景与谱系的构造,用政策科学和医学的对比隐喻来探讨这一问题。在第二部分,将政策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讨论重点放在了政策理论体系的构造上。在第三部分,我们对常用的几种政策理论模型的运用提供了若干案例研究。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对政策科学方法论研究的前景与展望进行了探讨。
由赵德余所著的《政策科学方法论》一书在于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政策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包括对于政策解释中的人的处理,数据和证据的运用,以及政策科学类型学、方法论的争论等。本书有助于理解政策研究的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以及其理论渊源和局限性等;同时,有助于掌握如何发展政策理论的要素,以区别政策理论、模型和框架及参照系等,以及强调研究公共政策的跨学科意识。
序
第一部分 谱系与假设
第一章 公共政策科学的谱系与图景:一个医学的隐喻
一、引言
二、政策科学的整体系统:分类的隐喻
三、政策科学的功能性特征及其边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政策科学的多学科交叉模式
五、政策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第二章 政策科学中人的构造及其假说的发展
一、引言
二、个人的目的性
三、人类行为的动机
四、个人的知识与信息
五、经济人的理性
六、个人决策与行为的环境状况
七、结论与评述:人的行动及其理论
第三章 政策科学研究中的类型学及其对理论构建的价值
一、类型学的含义及其在政策过程中的分布概览
二、政策科学研究中形形色色的类型学:以政策实施研究为例
三、政策科学研究中类型学面临的问题
四、类型学对政策理论构建的启发价值与挑战
第四章 知识、证据与政策辩论:决策的循证逻辑
一、问题与意义
二、证据的来源、性质及其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知识是如何转换为证据的?
三、美国医改政策决策辩论中的证据运用:民主党、共和党与利益集团
四、医改政策辩论中证据可靠性的怀疑与争论
第二部分 理论比较与体系构造
第五章 解释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比较的视角
一、引言
二、政治市场模型: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理论
三、政策过程模型
四、理性主义与行为策略模型:政策科学分析与博弈论
五、政治系统模型
六、政策解释模型的比较与评价
七、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第六章 政策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参照系模型构造:科斯定理的运用
一、引言
二、政策科学理论中已有的分析性模型:成就与局限性
三、政策过程整合视野下的政策实施:完美性假设与参照系模型构造
四、政策决策的民主机制及其局限性:科斯定理的参照系构造
五、结论与讨论
第三部分 理论模型与方法的运用
第七章 政策解释中的博弈论与制度分析
一、“制度信任的形成”得到了解释吗?
二、制度与信任形成的关系:博弈论的视角
三、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信任问题:如何解释真实世界中的经验?
四、结论
第八章 政策网络分析的多重面孔
一、政策网络的研究范式
二、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网络
三、基于服务流及其行动者关系的政策网络模型
四、基于政府部门间关系的政策网络
五、基于政策议题的政策共同体与工具选择网络
六、政策网络的多重面孔: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 政策模拟的模型构造及其面临的内在困境:来自系统动力学的经验
一、引言:问题与文献
二、建模思路:如何构建合理的分析性模型?
三、如何设置政策模拟系统参数:参数设置的诸多困境
四、政策模拟的运行与控制
五、如何改进政策模拟的质量?
六、结论与讨论:完美政策模拟假说
第十章 政策绩效评估设计及其面临的问题诊断
一、引言
二、设施菜田发展政策:案例的描述及其评估范围
三、设施菜田政策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结果
四、政策绩效评估面临的常见问题
五、结论与讨论
第十一章 政策科学方法论研究的前景与展望
一、有关科斯定理与完美政策过程假说
二、有关政策研究方法的跨学科问题
三、政策科学研究中的规范主义与实证主义之争
四、政策科学研究方法的展望
附录
第一篇 政策科学与人类学是如何相遇的
第二篇 一个政策工程师可以做哪些事情:以杨浦挂职为例
第三篇 关于经济学与政策科学交叉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