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岑参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夏冠洲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关老将军,石老伯,请命人打开墓穴,把这柄剑与她……与她葬了吧!”

说话的人是大唐伊西、北庭都护府的一位中年官员。他站在一座新坟旁,坟头上的黄土似乎还没干透,更没来得及冒出一星半点儿的草芽来。他双手捧着一把精致的宝剑,红色剑穗在旷野的凉风中飘然披拂着,胸前五绺潇洒的长须,也被风吹得有些凌乱了。他看上去还不到四十岁,只是由于近日哀伤过度,面色有些憔悴。

被中年官员称为关老将军的,年届七旬,身材高大,银髯纷披,精神矍铄。但不知为什么,他的眉宇间也有一种难抑的悲愤神色。关老将军旁边,一位六十开外的白发老人,形容枯槁,满面泪痕,正是此刻躺在棺木中那位年轻、貌美而又惨遭横死的女子的继父,名叫石成璧,系关老将军的故交挚友。

其实,中年官员此时心中的悲伤,恐怕要比石老伯还要深重一些,那墓中人不是别人,乃是他的爱妾。但是他的痛苦,却无法表露出来。因为前来送葬的有不少是他的属下或随从,而且更重要的是,爱妾是饮刃自杀而亡,死因至今还是个不解之谜!

于是他不再说什么,转身将宝剑递给关老将军,然后从墓穴旁缓缓走开,踱到不远处一株高大的胡杨树下。

这是都护府所在地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城南的一处墓地,南临一条潺谖西北而去的河流,河床开阔,坡岸上到处是青青的深可没膝的牧草。时值夏末,草丛中开遍了野花,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煞是好看。坡下河水清澈,映着蓝天和缓缓移动的朵朵白云。河两岸是一望无边的屯田,长满了正待收割的麦子,一片耀眼的金黄。朝西北望去,就是著名的西大寺,林木掩映处,高高的穹庐形佛塔和佛殿、钟楼、鼓楼等遥遥相望。南方远远的是一抹逶迤东去的雄伟天山,墨绿的是云杉林,深绿的是芳草地。群山最高处,则是一长列呈锯齿状的巍巍雪峰,白亮而耀眼……墓地坐北朝南,背坡面水,是一块风水宝地。但是,此时中年官员的心中,却笼罩着伤感和凄凉的阴云,一种巨大的羞愧和内疚感在折磨着他,一个百思不解的疑问也一直在困扰着他,他纵有万语千言也无法说出口。

小琬,你怎么就离我而去了呢?你一定有难言的隐情,宁肯把秘密永远藏进坟墓,却什么也不肯告诉我,就这么去了,死得又是这样这样惨!现在,这里就剩下我独自一人了。前年冬天,安史逆贼在中原叛乱,年终,封大夫·受奸竖陷害,与高大人一起在潼关蒙冤受诛,我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如今两京沦陷,山河破碎,可是这都护府中上下一班群小全不以国事为重,包藏祸心,拥兵自重,沆瀣一气,一味地揽权谋私,骄奢淫逸,复又妒贤嫉能,排除异己,我的处境已十分困难,不少朋友也已纷纷离开北庭了。在这国破家亡、内外交困、有家难归的时候,我多么希望有你在我身边啊!小琬,我以前顾虑,怕违母命而未能及早收你为侧室,没有正式的名分,使你受了不少委屈。可是现在,我已决定正式聘娶你了呀!小琬,你在遗书中说什么你是我东归勤王的拖累,对不起我。怎么会呢?不,恰恰是我对不起你呀!对你,我是有罪的。我太世俗、太虚荣,是我害死了你!我太无能、太软弱,枉为六品朝廷命官,连你,连我最心爱的人都保护不了!甚至,连你腹中我们那可怜的小生命也保护不了!我真恨这柄宝剑,它本来是和你一起来到我身边的,我还特别为它起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叫“天山雪”,可是偏偏又是它残忍地割断了你那美妙的脖颈,错误地沾染了你那艳丽的鲜血……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迫使你下了如此惊人的决心,以至于自我了断,毫不留恋地告别了这丑恶的世界呢?你是个烈性女子,我知道。你的血管里流淌着一半胡人的血,那是炽热火烫、刚勇豪迈的血液。这些年来我写了许多被人称为雄奇、壮丽的边塞诗,诗中那激越的情思,丰富的想象,壮美的意象,其实有一半是从你的生命中获取的。你平日爱披一条红色披肩,像火焰一样常在我眼前跳跃、燃烧,给我以激情和灵感。我依恋你,我感谢你!现在,我已决意与关老伯一起东归,离开这块伤心之地。我这里的职权已被人抢走,北庭已没我什么事了。我要不远万里去投奔新天子陛下,为平息安史逆贼之乱助一臂之力。前天,入殓时因忙乱有所遗忘,现在就把这天山雪,这柄与你有着特殊缘分的宝剑,留在你身边,当作我一颗愧疚而受伤的心,留在西域这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让它永远陪伴着你,护卫着你那美丽而纯洁的灵魂……

中年官员倚着胡杨,面对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胸中无法遏制的思绪,就这么如天山飞瀑般地尽情奔涌着,倾泻着。他此刻很想写诗,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一向很会写诗的,可是这时竞连一句合适的话语也寻觅不出来了!他甚至失望地想,失去小琬以后,自己还能写出那些充满激情、那么雄奇壮丽的诗句来吗?

周围变得异常寂静了,他担心地扭过头去,只见身后青青的草坡上,又隆起一座让人心碎的黄土坟。这时他终于控制不住了,伸出双手,向着晴朗的天空,无助地呼喊道:

“天哪,天哪,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P1-3

后记

目前,太白文艺出版社编辑通知我说,长篇历史文化小说《岑参》书稿已列入“丝路之魂”项目计划,即将付梓出版。我听后第一反应就是,好了,一部写了20年的书稿,总算找到一个好“婆家”,很快就能粉墨登场与读者见面了!

那还是1996年8月暑假期间,在阅读一本新购得的岑参边塞诗选时,我突发奇想:何不就他著名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写作,试着来一篇短篇小说呢?须知,此诗正是诗人一千多年前在乌鲁木齐南郊唐轮台城东门,在八月的飞雪中为挚友送行,对着天山主峰博格达写下的呢!于是在并没有充分构思好的情况下,我就随兴所之,急切地动起笔来。半个月内,一鼓作气,竟然写出一部十几万字的大中篇,遂命名为《岑参》。现在回想起来,那种近乎迷狂、感觉空前良好的写作状态,今生是难得再遇的了!后经稍加修改,小说一头一尾八万多字先后在《中国西部文学》和《绿洲》杂志上发表了。反响还不错,认为写出了大诗人的性格和边塞风味,有文友就建议,目前内容似太单薄,人物也欠丰满,不如干脆展开来拉成一部长篇算了。但是,我是个业余作者,当时教学科研任务又很重,所以只好暂时搁置起来。谁知这一放就是十多年!

直到退休后,这个想法才被重新捡拾起来。2012年,小说稿有幸被中国作家协会列入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予以慷慨资助。在此举的推动下,几年来我多方请教专家,认真研读了一批相关的图书资料,并借各种机会对岑参在丝绸之路沿线和天山南北的诸多行迹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我对书稿做了通盘调整,进行几次大的内容增删和文字加工。于是,时隔整整20年,数易其稿,这才有了现在这个比较完整、成熟的本子。

20年中,我当然不是只写这一本书,但《岑参》却是我最牵肠挂肚、写作时间最长、倾情倾力付出最多的书稿。因为,在我的心目中,它可能是最接近文学本质的一部作品,私心里尤为珍重。

首先,岑参那些表现古代战争风云,雄奇壮丽,充满想象力的边塞诗使我特别神往;他正直、纯真性格所酿成的个人的不幸命运,则令我由衷同情,甚至有点儿同病相怜之感。这些,正是深深触动我,逼使我非要把它写出来的强烈而持久的动因。第二,《岑参》无意间选择的艺术构思是独特的。其基本构思可以这样来概括:以诗的思维来写古代一位大诗人写诗。小说讲述的故事,就是岑参表现时代风云与自己心路历程相交集的数十首边塞诗的创作过程,这就赋予了小说比较浓重的诗化因素。第三,岑参是一位存诗虽多,但身世记载极少的古代诗人。因此主人公诸多诗作的创作背景、人物关系、感情脉络和生活细节,就成为小说创作所依据的基本线索。不言而喻,诗歌与小说在文体上是有很大差别的,这就需要作者凭借自身的文史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去悉心揣摩诗人的心理,去发现其中情节发展的蛛丝马迹,从历史的可能性出发,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去进行合情合理的艺术虚构,以便填充诗歌创作中存在的巨大的生活空白。第四,《岑参》写的既是真人真事,基本情节又离不开诗人写诗,这就要求在写法上不能在诗人现存诗作所表现的之外,去随心所欲设计那些冲突强烈、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只能借助于人物心灵世界的揭示、平实生活流的自然抒写、大量真实的细节描写和自然社会风情的生动刻画来实现创作意图。第五,我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明确了一项任务,即:力争叙述一部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典型的中国历史故事,努力容纳更为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使之具备鲜明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从而打造出一部真正的中国本土文人小说的文本来。有鉴于此,创作中我有意强化表现作为古代爱国诗人的主人公在其价值观、思维模式、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中的中国元素,展现传统的主流文化儒、释、道,以及东方神秘文化对他的影响,从而试图对古代文人“怀才不遇”这一传统的人生主题,做出深入、形象而且令人信服的阐释。在表现形式和叙述语言上,不追求时髦,虽然并不拒绝某些现代叙事技巧和手法(如人物心理分析、时空穿插倒置、内心独白、梦境、短暂的意识流等),但是更注意对传统小说叙述模式的承继,使小说总体上呈现出与人物和故事相适应的浓郁的书卷气来,从而尽可能地保持中国本土文学的底色。

上述种种因素,也许更贴近文学的自身规律,是这部长篇历史文化小说文本的价值所在。西方现代小说的概念已传人我国百年了,中国作家应当拥有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所倡导的“文化自信”,创建出从内到外真正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小说,去影响世界,造福人类。我也曾十分惶惑,反复掂量自己,作为边远地区一个孤陋寡闻的小文人,你有能力进行这种文学尝试吗?掂量的结果是,不妨一试,通过《岑参》的创作来做一回试验,即使探索失败,也可以积累一些经验教训来。于是,在这种不无虚妄的文化自信的鼓舞下,我锲而不舍,贸然前行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无论如何,经过20年的努力,我毕竟拿出这样一部艺术上比较完整,也多少有些创意的小说文本出来。至于成功与否,均有待论者和广大读者来评判总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多年辛勤笔耕的苦与乐,自不必细说。这里,我要对诸多师长和文友曾以不同方式给予我的巨大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他们是:著名唐代文学专家、中华书局原总编辑傅璇琮先生,河南社科院岑参研究专家廖立研究员,新疆社科院西域史专家薛宗正研究员,新疆资深文学评论家陈柏中编审,新疆大学古典文学教授秦绍培老师,新疆师范大学历史教授王有德先生,中国社科院著名文学批评家孟繁华教授,武汉大学著名文学批评家於可训教授等。他们在我创作此书的过程中,或赠书提供线索,或评点推荐,或提出修改建议,甚至写下数千字的书面意见,都使我感激良深,备受鼓舞。

当然,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太白文艺出版社。他们承担了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推出的重大文化项目“丝路之魂”丛书的编辑工作,是一项颇有远见卓识的文化举措,不期然问,也为拙著的出版提供了一个平台。《岑参》位列其中,得与广大读者交流,从而能为挖掘、彰显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丝路文化,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聊尽绵薄之力,对此我甚感荣幸。

夏冠洲

2016年9月3日

于唐轮台之北新疆师范大学抱朴斋

目录

引子

第一辑

 第一章 白水题壁

 第二章 京师庭训

 第三章 封府受命

 第四章 高冠观瀑

 第五章 圭峰别友

 第六章 万里西行

 第七章 酒肆奇遇

 第八章 异人赠剑

 第九章 交河谈诗

 第十章 旧情新恩

第二辑

 第十一章 轮台阅军

 第十二章 马背觅句

 第十三章 塞外知己

 第十四章 老将论剑

 第十五章 番王托孤

 第十六章 汉胡结亲

 第十七章 伊吾古碑

 第十八章 庭州伫捷

第三辑

 第十九章 奇计平蕃

 第二十章 焉耆遇旧

 第二十一章 御史行权

 第二十二章 若羌大捷

 第二十三章 血战播仙

 第二十四章 夜读汉书

 第二十五章 不惑忧思

 第二十六章 烽亭献诗

 第二十七章 疑忌生隙

 第二十八章 诗多必失

第四辑

 第二十九章 白雪放歌

 第三十章 重阳献策

 第三十一章 红山射雕

 第三十二章 枭雄惊艳

 第三十三章 道观求签

 第三十四章 纵博天山

 第三十五章 月夜幽思

 第三十六章 大寺晚钟

 第三十七章 胡僧授偈

第五辑

 第三十八章 中原报警

 第三十九章 大夫得罪

 第四十章 临表当哭

 第四十一章 南山募兵

 第四十二章 雪打杏花

 第四十三章 飞来横祸

 第四十四章 琬姬焚裘

 第四十五章 寒食惊梦

 第四十六章 天涯未归

 第四十七章 凤翔荐贤

 第四十八章 东望长安

尾声

附录1:岑参《感旧赋》

附录2:永远的《白雪歌》

后记

内容推荐

夏冠洲著的《岑参》以唐代边塞诗代表性诗人岑参,第二从军西域期间的人生轨迹、情感经历和数十首著名边塞诗的创作过程为故事线索,以天宝末年“安史之乱”为背景,表现了一位正直、高洁、才华过人的边塞诗人的政治悲剧和性格悲剧,深入发掘了主人公纯正的人性魅力,细致描绘了古代一位性情文人的心路历程,从而塑造出古代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的鲜明形象。为了更好地诠释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心路历程,作者曾多次实地考察岑参在边塞待过的地方,使人物更加贴合历史真实。

编辑推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

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夏冠洲著的《岑参》展示了一位性情文人的心路历程,从而塑造出古代一位杰出爱国诗人的鲜明形象。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8: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