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章节 周末的下午,在布满落叶的林荫道上,在树下慢走的我竟然发现自己的腿出现了疼痛,来美国的岁月无情地在自己的身上留下了印记,身边擦身而过的陌生人不时递来友好的微笑。在这静怡的黄昏下,我走到了位于纽约市附近的山湖镇的湖边,坐在临湖的小码头的椅子上,望着平静如镜的湖面,微风吹乱了我本不长的头发,一丝凉意通过领口吹进了身体。 凉爽的空气带来了无尽的遐思,因为常年快节奏的辛苦工作成了习惯,现在这奢侈的休闲,使人在这有点懒散的时分,稍微感到一点轻松,还有一点愧疚。我总想挤出一些时间把对投资的想法写出来,可总是被许多工作和事物打断,现在,就在这周末的黄昏时分,心境竟然有了这样难得的平和,在这湖边的长椅上,我掏出来随身携带的电脑,安下心来,写起自己在美国投资中所体验、经历的那些事,那些感悟和体会。 我身后的小镇名为山湖镇,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这里有山,有湖。这里只居住着几千人,却有不少实力雄厚的投资人。记得在多年前,当我决定在这里安家的时候,我的经纪人曾瞪大了眼睛看着我,半天不说话,然后她用手指用力地把自己的鼻子往上推,做出一个鬼脸给我看。她说:“你可要想好了,这里可是犹太人的大本营,他们的眼睛是朝着天的,每个人都牛哄哄的,你一个外来的亚裔人,和他们相处,可要有心理准备。” 当我明确告诉她,自己有心理准备后,她很快就帮我找到了房子。等我安居之后,这里并没有她描述的那么可怕,大家还是很友善的。我的邻居就是一对中年房地产商,很快我们就有了很愉快的接触和交谈。 熟悉之后,他们知道我是做企业的。他们很友好地询问着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看似不经意地对我说:“我们的祖上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最紧缺的是土地,什么都可以再生,只有地球上的土地是越用越少的。在地球上,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土地。” 这就是我住进小镇后,最早,也是最初听到的最简洁、最明快的关于投资的理论和原则。 可能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几句“闲话”竟然对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产生了影响,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理念,让我这个来自曾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度的年轻人遵循并坚持了许多年。我对地球上的土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用自己辛辛苦苦挣到的资金,一而再、再而三地对这个不再生资源进行着投资。 直到有一年的某一天,这对友好的犹太夫妇突然发现自己身边的这个年轻人已经成了他们投资房地产的竞争者。那是在纽约的曼哈顿,他们和我同时看准了一处商业地产,彼此成了对方的竞价者后,这对中年夫妇才突然意识到当年的他们“说错了话”,自己给自己引导出来了一个对手,可在这个时候我们早已经成了好朋友、好邻居。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和他们越走越近,在一个节日的聚会上,他们兴奋地拿起了酒杯,友好地走到我的面前,对我这位邻居和朋友友好而又由衷、认真、诚挚地说:“一对犹太人再加上一个中国人,在投资上联手,该是多么美好而又强力的组合啊!”看来,他们主动地伸出了美好的橄榄枝。 投资共赢是不分种族,不分国界,不分性别,不分先后的。 其实许多的偶然隐含着必然。你生活在哪里,你工作在什么地方,你住在哪里,遇到哪些人,进入一个什么样的圈子,许多看似简单的因素却起着很大的作用。人是群体的动物,投资也是如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看似平淡无奇的事情,就可能转化成契机。在许许多多的投资案例中,貌似平常的一句话、不被人引以为意的动作,都有可能牵动并创造出新的平台。 随着我们彼此了解和交流不断加深,邻居夫妇成了我的好朋友,我们不时地交换着信息,不断地探讨着各自遇到的问题,交流着经验和教训,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和共赢的成果。在他们敞开了心扉,向我伸出橄榄枝的那个夜晚,我不失时机地抓住了他们友好的邀请,逐步缔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以至于在后来的岁月中,他们成了我的重要合伙人。在我许多投资案例中,有着他们的影子,尤其在房地产投资领域。 再后来,当我转向其他行业投资的时候,也不忘把他们拉进来互助互惠。而他们也把我带入了他们的圈子。我从这些犹太人投资者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也使得我从一个单纯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老板逐步转型,不断地深入并投入投资的领域。 P3-5 书评(媒体评论) 《投资美国》为对投资感兴趣的读者和朋友们开启了一扇窗。不同于房地产投资和金融投资的传统性概念,《投资美国》详细介绍了在21世纪涉足投资的新领域和新的投资范围,以及成功投资人的心里路径和通向财务自由的必经之路。 美国花旗银行投资经理 Alex Lee 从《投资美国》全书的目录及每一章节的题目来看,就不难看出此书一环紧扣一环、层层内连的严谨性,既概括了投资这个涉猎如此广泛的题材,又进而将投资美国这个如此独特的题材说深说透。 自己在读《投资美国》一书的时候,曾不时有种感慨:此书堪称我目前读过的投资题材的经典。 美国中国会筹备委员会主任 何孝文 《投资美国》一书,视角独特、分析准确,是一部难得的投资类好书 ,我要强调的是:本书写的不但的有血有肉,比富爸爸和穷爸爸的作者写的案例更具体,更人性化。 英国泰晤士酒店CEO 王进 本书有许多精彩的段落,对华人理财的分析,眼光独到,犀利准确,非常佩服。最大的感触是作者的诚恳,由心而来的文字最能打动人。当然,也看到了文字背后的作者在投资中实践、思考、成功的喜悦、痛苦的煎熬、摸索与无奈。正如书中所说,投资的过程是一种耕耘,而投资者所经历的是“一种勇敢,也包含一种无奈,更是一种勇敢的探索”。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王建 看了投资美国一书 就好像在读另一种版本的“老人与海”。似乎感到作者就像《老人与海》中的那个老人 ,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人生有了目标就踏实 ,就有动力,即使是有挫折 ,也是虽败犹荣的自豪。作者有年轻的心,不放弃的坚持,胜不骄,败不馁, 为目标和梦想不懈的努力。 浙江文化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霞 投资,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里,它的逻辑就是:拿一笔钱去赚更大一笔钱。看了这本书,你可能会发现,你不会再这样认识投资了。 本书作者用真诚质朴而深有见地的语言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在书的表层,你看不到很多艰涩的专业论述,但我认为,活色生香的案例,比起长篇累牍的理论,对我们更有吸引力,对我们也更有益。 复旦大学 马奔腾 认真品读《投资美国》全书,你不仅可以听到一个个人物鲜活的精彩故事,更多的收获则是在那些生动故事背后,可以给予你的智慧启迪。书中人物还历历在目,体味投资真谛愈加呼之欲出。 投资美国,你一定要读李哲先生这本书。 美国华联总裁 刘禹风 后记 在朋友的鼓励下,激起了写本书的欲望,我又有机会燃起拿起笔来的激情,有了要写出已经沉淀在自己心底的那些往事和感悟的冲动。一旦拿起了笔,就一发而不可收,可平时由于紧张的工作,用于写作的时间少得可怜.只要是在停车的空隙,会议的空档,工作累了的时候,我就会盯着iPhonc。在手机的屏幕上写着,宣泄着,写字的手指似乎停不下来,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诸多的方便,尤其是对于我这样没有大块时间的人,更是如此。只要一个小小的iPhonc在手,不用纸笔,照样可以写下想要写的文字。 有人说,写作是一种再创作;有人说,写作是一种疗伤;有人说。写作是一种释放;也有人说,写作是一种总结,是一种升华,是一个重新思考的过程。对于作者来说,写作好像是一个从痛苦的困惑中逐步解脱、蜕化、理清条理的演变过程。在美国纽约投资的经历常常让人难忘,在无情的投资商海生涯中,在冷酷的投资实践中,那些曾经的挫折、困扰,甚至是创伤。当然,还有许多的收益、收获和喜悦,不时地环绕在脑际,这些留在大脑中的所有的所有,在时间的沉淀下,交织在一起生根,发酵,发芽,提炼,进而形成了现在的文字,现在的这部书稿。 在平时的投资实践中,一个个投资的难题不断地袭来,在不得不勇敢面对现实的背后,是勇敢,也是无奈。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脑子中总是情不白禁地浮现出在纽约紧张工作的日子,在纽约投资所经历的时时刻刻。人们总以为,过往的过去了,可实际上,这些过往,还留在自己的大脑中,留在记忆里。只不过是因为白天的繁忙,大脑的空间被慢慢占据了,事实上,任何的经历和过往。尤其是那些曾让你刻骨铭心的艰难的失败,令你激动的成功的经历和过往。不可能那么容易被忘记。一旦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就会涌出那些难忘的一幕幕画面。在这个过程中,有成功的快乐,也有失败的创痛。有面包.也有苦水.更有苦辣酸甜。艰难时曰留下的伤疤会时时发痛,收获时节留下的印记也会不断地浮现在脑海,也正是这些难以抹去的记忆和印记,促使人情不自禁地拿起笔。顺着思绪的起伏,而不停地写下这一个个字符。这些在实际的投资中的感悟、想法在交织着。碰撞着,然后从自己的手中,由想法变成文字,变成书。 这部《投资美国》记叙了我自己投资的感悟、体会、经验、教训,也记叙了我身边的那些投资人,那些投资事。 有人说,美国就是纽约,纽约是世界商都,投资者的竞技场,是天堂,也是地狱。 《投资美国》中,记录着我和同伴们追寻着的投资之梦,写下了投资人不断摸索、探讨、试验的轨迹,记下了投资人推进的不同的投资方法、投资模式、投资平台,也记下了投资者所采用的新的生意形态及投资策略。通过本书的描述,体现和呈现出美国这几十年的经济生活、投资方向、商业模式.人们的行为方式的变化,写出美国的经济和文化的特色,现实及可能的走向。 这几十年来,美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中国来美的华人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比例此消彼长,过去靠手工劳动来创造财富的模式,显然在被不断出现的新的生产模式所取代。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升级,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代新人有着自己的特征和烙印,如何站在新的客观环境下,重新定位和分析美国的经济,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去投资,去思考,这给我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在写作本书的这些时日,美国的经济环境在变化,同样,中国的经济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写作期间,我多次往返于中美之间,在不同的群体中征询建议和想法,他们给了我许多启发和借鉴,这也使得在本书的打磨过程中,逐步地接近实际的生活,同时,在写作中,增加了尽可能多的实际投资的案例,在实际投资案例中呈现出投资的含义,尽可能地避免那些较为专业的术语和概念。 作为合格投资人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应是:与时俱进,顺应潮流。 这里这个“时”即代表了社会环境的状态,社会经济规律的潮涨与潮落。顺与逆,投资人要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用好、用足投资的理念和工具,这是本书的核心。 时间在推移,季节在转换,现在的季节就要过去,似乎听到了下一季的脚步,在这季节转换的时节,朦胧的夜色下,在习习的微风吹拂下,我漫步在哈德逊河的西岸,汹涌的河水在脚下的码头下奔流,河对面近在咫尺的曼哈顿岛上的万家灯火在交相辉映,林肯隧道前拥堵的进城的汽车排起了长龙。一眼望不到边。在商业之都纽约的曼哈顿岛上,丛林般的大厦组成了像交响乐般的音符,在这漫天点点的星光和地上璀璨的灯光下,曼哈顿岛像是一艘巨型的航空母舰,那一栋栋高楼大厦像是一架架随时待命升空的战斗机.整齐地排在甲板上。我沉浸在这夜色下,思想在放飞。在这灯火阑珊的海水、河水的交界处,期待着远处的人海处的万吨巨轮的到来,夜幕低垂下的河水显得那么温顺,那么知书达理。水天一色的夜景,让人感觉到思维的能力无限地延伸,好像让人看到了海的那一边,看到了我熟悉的北京。 现在的北京,是晴天?还是雨天?是下雨?还是在下雪?我在想雪花下的紫禁城该有另一种魅力,介于中美之间的我们这一代人.注定了这样的一种围城般的生活,也注定了双重身份的思考,也注定了中美两种文化、意识、思想的交织和碰撞。书中的文字寄托了我的困惑、思考、认知,也记载了我在美国的实际生活,希望这些文字,能给人一点参考和启发。生活在继续,经济在发展,生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要从根本上实现心里追求的那种自由,就去投资,实现自己的财务自由。 目录 第一章 投资美国的要点 投资不是少数人的事,更不是豪门巨贾的事,只要有生活,就有投资,就有选择,就有机会。 第二章 投资美国的常识 美国现在还是世界经济的“班门”,谁征服了美国,谁就等于征服了世界,起码在现阶段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是如此。 第三章 投资美国必备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法 理念定方向、思维出策略、行动见实效。如果把握好投资三部曲的每一步,投资人的能力和状态就会达到一种境界,一种自由。最终能在斗室之内、方寸之间,运筹帷幄、滚动投资,不断地发展壮大。 第四章 投资美国的策略和技巧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要客观而规矩地去解决投资中的冲突。在投资的整个过程中,要牢牢记住:投资永远是利益所在。 第五章 到美国投资的条件和要求 我在美国是从一个最普通的打工仔走过来的。在开始的阶段,我用尽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先一点一点地积累自己的种子资金,后来又通过创业,建立自己的企业来进一步加快种子资金的积累和运作。 第六章 投资美国的措施和手段 如何成为富人?哪怕就是一个小小的百万富翁,也是不少人一生都在追求的梦想。在美国成为富人虽有一定难度,但上帝之手从不忽视那些勤奋而又聪明的人。 第七章 美国投资的领域和范围 在美国的投资领域和范围,有着极为广阔的空间,不管你来自哪里,也不管投资门槛的高低,只要你肯努力,肯学习,肯钻研,坚持不懈,都会在这个成熟的投资环境中,有不同程度的收益和斩获。 第八章 投资美国的投资人应关注的 投资虽然不像想象的那么高深和困难,但投资确实是一个高难度的智力劳动。投资和其他的行业一样,也有着看不见的玄机和陷阱。 后记 序言 在新年的聚会上,我和李哲先生及华尔街的朋友们聚在一起,谈起过往一年中的所见所闻,还有各自遇到的投资的问题和困惑,话题后来转到了当前的金融投资的热点。李哲先生和许多来的朋友不一样,他不但是优秀的投资人,还是企业的老板,每天在投资的第一线,有着丰富的实际投资的经验,是走出象牙塔的学者型的实践者。 在这次聚会中,大部分的朋友来自华尔街,是在华尔街第一线的投资人、经理人,大家很自然地谈着华尔街,谈着金融投资,谈起投资中的实际案例。后来,我提议听听李哲先生对现在经济和投资的见解。让我印象很深的是,他三言两语便能抓出重点,言简意赅,见解独到。尤其是在实际投资中的许多经验,更是让我们这些身处华尔街的投资者感到新颖。他的视角独特,思路清晰,富于哲理,让人回味。我鼓励他把这些宝贵的心得写出来。 现在,看到他写出的书稿,我非常敬佩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我知道他是一个多么忙的人,时间对于他来说,那真是贵于千金,在我和他接触的日子里,总是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像机器一样不停地运转。对于这么忙碌的一个老板,能在百忙之中写出这样的专业书籍,让人感到钦佩。 我认真看了书稿,感到整本书的基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教科书,更不是经历投资之后而写的单纯的投资故事,而是作者过去的投资实践的总结和精华,他写出了自己在投资中经历过和现在正在经历的实际投资的心得和体会。 可以这样说,投资渗透在作者的工作和生活中,作者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与投资密切相关。在投资领域,我们知道,没有人能如上帝般不出错。投资是一门脱离书本,最现实的科学,它是经验的科学和科学的经验。正因如此,在这个领域没有先知。任何一个投资人,永远是在老师与学生这两个角色中变换,而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勇于实践、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也乐于分享的成熟的投资人。 本书的作者,愿意把自己这些年的投资经验和经历,与时俱进地调整、改进、思考,将过去与现在的投资心得,感悟提炼出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文字和理论,与读者分享。希望通过分享,在授与受的同时,与读者共同探讨提高。 作者由最初的独自创业,进而为了更大的目标与发展,进入了美国的投资领域。在房产、金融、咨询、收藏等诸多行业的实践和投资中收获了不菲的业绩及赞誉,其中的艰辛和努力是非常人所及的。作者把他在投资领域的亲眼所见、亲身所历及投资心态由懵懂到成熟的历练过程都在科学而冷静的辩证深思后,将投资中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经验尝试、智慧理论都写在了《投资美国》一书中,呈现给读者。 对读者来说,如果能够通过读此书,将来在投资领域有所帮助,那么这本书就好比是一个良师,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 读了书中的这些文字,在欣赏和喜欢的同时,心里有些感动,读者随着作者的文字的描写,好像随着作者亲历了这些投资的历程和生涯,感受到温馨的文字下的内涵。这些字不仅包含着丰富而激动人心的实践经历,更带有一种温度,在残酷的金融投资竞争和冰冷的专业术语中,给人带去踏实而温暖的感觉,能够让读者感觉到作者是一位热爱生活、心态年轻、善于冒险而又思维缜密的人,字里行间无时不传达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碰撞出的正能量!投资赚钱不是目的,懂生活、爱生活才是幸福的真谛。 投资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要懂它、要爱它,使它为生活服务,将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让我们的每一天都有温度,有憧憬和希望。 美国中威对冲基金合伙人兼投资经理 蔡勇 内容推荐 李哲著的《投资美国》并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投资操作书,书中所有观点都是作者根据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投资案例或者身边的朋友的投资经历提炼而出。 从实践到理论。作者从自身的投资实践出发,在书中“反其道而行之”,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展开论述,用讲故事的方式,先谈自己经历的案例,再从中提炼、总结出结论。 超越投资看投资。书中提到,如果投资人有幸成为了人类中那最幸运的1%,那么,就应该考虑其他99%的人。全书展现了一个投资者除了金钱以外的更为重大的意义。 涉及投资全过程。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从源头上讲如何寻找种子资金,如何寻找优质资产,投资美国的领域、范围等,是一本既能有见地地分析投资美国又能涵盖投资全过程的投资类书籍。 编辑推荐 李哲著的《投资美国》介绍了为什么要投资美国,投资美国的投资者应具有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法,在美国投资者要有哪些条件和要求,投资美国有什么措施和手段等投资美国的必备知识,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学会如何能善用大脑和资金,走向投资致富之路,是一部优秀的个人投资指南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