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十二堂欢喜自在的修心课(附光盘)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释慈智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距今约两千五百多年前,印度舍卫城住着一对兄弟。大哥摩诃盘特记忆力特别好,年轻时就被传颂为优秀的学者;可是他的弟弟周利盘特记忆力却特别差,做什么都失败,成为人们的笑柄。那时佛陀来到附近的祗园精舍,兄弟俩便一起皈依在世尊门下。出家后,周利盘特由于忘失严重,连最基本的戒律都背不起来,僧众担心世尊的名誉受损,于是将他赶出僧团。伤心的周利盘特无处可去,独自来到树下嚎啕大哭。这时慈悲的佛陀出现,给予温暖关怀。周利盘特问佛陀:“像我这样的傻瓜,也能成为世尊您的弟子吗?”世尊说:“发觉自己是傻瓜的人,就已经不是傻瓜了。”后来世尊交给周利盘特一支扫把,并教导他边扫边念“扫尘除垢”。周利盘特谨守世尊的教诲,老实地打扫,口中不断念诵“扫尘除垢”,终于从谨守世尊的教诲中,体悟到原来世尊真正要他扫除的是内心的尘、内心的垢。

如果我们的心像一只盛水器,人类共通的问题,莫不是因为心的盛水器经常犯了三种过错——器覆、器染、器漏。所谓器覆,即是一只倒扣的器皿,如果不将其翻正,这只器皿将无法盛水;所谓器染,即是一只受到污染的器皿,譬如沾染了黑色墨水的水晶钵,即使在其中注入洁净的水,也将被染黑;所谓器漏,即是有了漏洞或破损的容器,其中所盛的水将循着漏洞泄漏而出,乃至一滴也不剩。这“器三过”无所不在,会让我们在生活中窘态百出;人在一生中所犯的过错,莫不来自于器三过,称它们为万过之源实不为过。

所以,佛陀在说法前总会谆谆告诫:“善男子善女人,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谛听”:专注聆听。

“善思”:正向思维。

“念之”:时时忆持。

周利盘特尊者专注于世尊的教诲——断除器覆。

放下自认为傻瓜而自暴自弃的负面想法——断除器染。

不断忆持世尊的教诲,努力做与改——断除器漏。

从断除三过中而得成就。闻:万过之源——器覆、器染、器漏

某个周六午后,觉明如同往常一般在计算机屏幕上与游戏中的怪物厮杀,正杀得难分难解,忽然听到母亲的呼唤声。值此生死存亡之际,他一旦离开计算机便可能被怪物击毙,于是随意应了母亲一声:“等一下。”便继续埋头打怪。过不久母亲的呼声再起,他不耐烦地回应:“干嘛啦?等一下嘛!”母亲无法再等下去,便走到他跟前,交代他:“我有事必须出门去,待会垃圾车来了,帮忙倒一下垃圾。我已经打包好放在厨房里了喔!”他头也不抬,不耐烦地说:“好啦好啦!”于是母亲便出门去了。母亲晚上回到家,看见垃圾仍然原封不动摆在厨房地板上,气得质问觉明:“不是叫你倒垃圾吗?为什么你没倒?”觉明说:“你哪有叫我倒垃圾?”

“有啊!我出门前交代你说,我已经打包好放在厨房里……”

“哪有?你哪有讲!”

于是,一场亲子间的纷争就这么上演了……

志祥的父亲是一个大男人主义者,在家中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凡是父亲所在的场合,包含母亲和他们三兄妹总是噤若寒蝉,因为只要他们当中有人说了一句令父亲觉得不中意的话,父亲要不眼中射出凌厉慑人的目光牢牢地瞪着人瞧,要不就破口大骂或嗤之以鼻。为了避免挨骂,他们学会了沉默。从小他便不断告诉自己,长大之后绝对不要成为像父亲这样的男人。

及至他成为了人夫之后,每当妻子与他有意见不同之处,想与他进行沟通或反驳他的看法时,他总会说:“你怎么那么爱强辩?明明你的想法就是错的,可是你就是非要辩到赢不可。”不论妻子说什么或以什么方式说话,他就是无法接受,也没有真正静下心来聆听,导致夫妻关系紧张,几乎已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志祥认为自己是一个十分民主的丈夫,因为他不仅并未扼杀妻子的发言权,妻子甚至可以在他面前自由地陈述意见;他认为自己是个十分称职的完美丈夫,因为他从来不曾以言语暴力来对待妻子;他从小养成了沉默的习惯,即使与人意见不同,通常会隐忍不发,因此他根本不懂妻子为何老是要强辩或者和他唱反调。仔细观察,志祥其实正在复制父亲的“风格”而不自知,虽然他的外显行为和父亲并不相同,但骨子里其实和父亲一样是个大男人主义者。P4-7

目录

第一部怎样改才欢喜?

一、你断“器三过”了吗?

  聆听、思考、忆持,断除“器覆”、“器染”、“器漏”

二、骄慢如虎口,何必往那走

  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三、点一客白吃的午餐?天价!

  取巧的因,结不出实在的果

四、别在“业力森林”中团团转

  取善舍恶,改往修来,人人都是好园丁

五、内建史上最强大的收发讯器——心

  培养正知觉照,截断恶念,收发良善讯息

六、珍惜人身,把握人生

  善用暇身,时时自问:“我是为何而作?”

第二部怎样做才欢喜?

一、生命中必要的“孝素”

  以正法法水灌溉父母恩德田

二、拜托!别再乱了

  观察思维,检查自心,当下圆满

三、财富应援团

  知足惜福,难舍能舍

四、生命就该浪费在忙乱的事务上?

  将心安住在每一个当下

五、揭开人间的幻术——无常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六、另类可乐——离苦

  现在乐、未来乐一定要做,现在苦、未来乐值得去做

序言

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几乎人手一只智能手机,随时保持在二十四小时可与人互动的状态中,内心的忙碌与纷乱可见一斑;且低头族日益严重,影响的现象就是伦理荡然无存、社会脱序失态,日日天灾人祸、大小灾难不断!这种情况不是我们短暂的旅游、度假可以远离或隔绝。事实上,若不去倾听内在的声音,正视心灵的匮乏;无论外境怎么改变,都无法让内心得到安适自在,林林总总的乱象也将永无止日,且会越演越烈!

佛教的人生哲理,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改善这种现象,而这个哲理是释迦牟尼佛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已体证到的,可说是全世界宇宙间最有智慧的一种哲学思想。可惜,能懂得用这套哲学来安身立命的人却是少数。因为它常被冠上“宗教”的大帽子,让不了解的人与它保持距离,乃至没有机会接触它。这现象是我深感遗憾,且发愿要尽我余生之力去改善的!

《十二堂欢喜自在的修心课》就是这种动机努力下的尝试!我希望将这套哲理用浅显易懂的文字,与生活化的例子来呈现,让读者明了,当把自己不符合实际的思考模式暂时放下,只要换个角度,用这套哲理去考虑与观察同一件事物,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将迅速解除。其代价只不过是,自己“愿意试试看”的这个想头与之后的付诸行动!若其后能再持续给自己:三至六个月的时间去练习与内化,必能发挥效果在自心与自身中显现智慧花果喔!以下简介本书内文:

本书有两大部:第一部是“怎样改才欢喜?”第二部是“怎样做才欢喜?”

“怎样改才欢喜?”想呈现的概念是:改能让我们不断地进步、能改才是幸福的!就像发明电灯的爱迪生为了寻找灯丝材料,做了一千六百多次的耐热材料实验,改到最后用“钨丝”终于实验成功,让人类生活从此有电灯可照明!同理,我们内在的概念与想法,如果是错误的,更需要修改,如此当不断地自我突破与提升后,才会有能力帮助自己与服务他人!

“怎样改才欢喜?”共有六篇文章:一、你断“器三过”了吗?

人生是一个学习的历程,本文帮助读者掌握有效学习的基本态度与方法;用聆听断除“器覆”;用思考断除“器染”;用反复忆持断除“器漏”。让“活到老、学到老”能转化为自己带得走的无形财富!二、骄慢如虎口,何必往那走

学佛者有一句座右铭:“我慢高山法水不入。”即便是未学佛者,也可在自身众多失败经验中,找到“骄慢心”这个幕后藏镜人。它的“自以为是”让我们总在误判情势,下错决定后懊悔。本文能引导读者练习从看清事实真相中破解“骄慢心”!三、点一客白吃的午餐?天价!

取巧的因,结不出实在的果;用不劳而获的心态做事情,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万丈高楼皆平地起,本文引导读者用脚踏实地的态度,一砖一瓦老实地构筑自己的人生梦想!四、别在“业力森林”中团团转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宇宙间不变的真理!若懂得取善舍恶、改往修来,人人都可成为好园丁!本文引导读者善用因果法则,每个当下种善的种子、造作善的因缘,以期日后能有善的果实,这才是改变命运最根本的方法!五、内建史上最强大的收发讯器——心

心好比收发讯器,可以接收或发送任何好的或坏的讯息!本文引导读者剖析过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经验,以及练习培养心的正知觉照,让心有防护作用,懂得分辨取舍、截断恶念,只收发良善讯息!六、珍惜人身,把握人生

人身难得,其几率犹如一只盲龟,在探出海面时正好将头伸入浮木的孔洞中,如此地稀有难得!本文将引导读者善用暇身,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时时反思:“我是为何而作?”转向“利他”的人身投资,方能为此生以及未来生获得最大利益!

“怎样做才欢喜?”想呈现的概念是:当内心充满感恩的暖意,此时去做的任何一件事,如同报恩,能生起很大的欢喜心!若能以此欢喜心去付出,就等同拥有无限财富!已故的苹果计算机公司董事长乔布斯就是这样的人。他的报恩对象就是消费者,为了让消费者有好用的3C产品,他全然以顾客导向来设计,如此创意不断,最后研发出轻薄易携带又价格合理的产品!物质成就尚且如此,心灵成长更需要用感恩、利他的心来付出,如此便能坚稳地迎向人生中所有的挑战!

“怎样做才欢喜?”也有六篇文章:一、生命中必要的“孝素”

物质导向的价值观,会让我们误以为只要让父母衣食无缺就是孝养了;但老病死衰等现实所受到心灵上的苦,却是父母最大的折磨!本文引导读者学习以正法法水灌溉父母恩德田,帮助父母安顿内心,让父母得到平静与至乐,这才是积极的孝行!二、拜托!别再乱了!

现代人在面对各种境界时,因内心的不安住,经常手忙脚乱、横冲直撞地误事;本文引导读者观察思维、检查自心,让心渐能摆脱散乱,安住于当下。让生活因当下圆满的好习惯,而重获安宁自在!三、财富应援团

钱财本是身外之物,如同建筑在沙滩上的沙堡,随时会被海浪冲刷毁坏。但不明此理者,在盲目地追求或累积财富的过程中,却连怨结仇,身心疲惫,失去人性的尊严与意义。本文引导读者建立正确的财富观,懂得幸福在于知足惜福、难舍能舍。若能将生存目标锁定在使他人也能拥有这种幸福,就会成为一位心灵富有的巨人了!四、生命就该浪费在忙乱的事务上?

当我们自觉忙碌时,可能会婉拒许多自我成长的机会,但忙碌有可能只是借口。本文引导读者将心安住在每一个当下,试着去调整自己的优先级、时间运用乃至人生目标。由此将有效地改善忙茫盲的生活!五、揭开人间的幻术——无常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人生苦短又无常!但世人对无常却视若无睹,甚或不敢面对。本文引导读者以积极正向的心态去面对无常,把握每一个活着的时刻储存无形的财富与能量,在这一世离开自己如破瓦屋的人身时,有能力在下一世换一间高楼大厦!六、另类可乐——离苦

若对快乐的定义不明白,即便终其一生不断追寻,到手的只是如彩虹般短暂的快乐!本文引导读者去调整人生方向,懂得去做会让自己现在、未来都能得乐的事,即便是现在做得很辛苦,但未来可得乐的事也愿意咬牙去做!如此才能让此生的辛苦与忙碌有意义、有价值!

最后我要感恩众多人的协助,期望凡是阅读到《十二堂欢喜自在的修心课》的读者,皆能得到佛陀良善的启发;愿意在内心改变错误的概念与习惯,并放进更多人来关怀与怜惜,共同来建构一个观功念恩、知足惜福、互助互信的社会网!

内容推荐

释慈智编著的《十二堂欢喜自在的修心课(附光盘)》有两大部分:第一部是“怎样改才欢喜?”“改”让我们不断进步,如此突破自我,自利又利人!

第二部是“怎样做才欢喜?”“做”让我们以感恩心付出,拥有无限财富,坚稳迎向光明!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以生活化的例子来呈现,并透过“缘己”对照“利他”,经“念头”、“转念”、“结果”的演示,相互辩证,刺激思维方向,邀请您用这套生活哲理,时时处处转善念,起而消除灾难、吉祥如意。

编辑推荐

释慈智编著的《十二堂欢喜自在的修心课(附光盘)》用浅显易懂的文字,与生活化的例子来呈现佛教文化与哲理,让读者明了,当把自己不符合实际的思考模式暂时放下,只要换个角度去考虑与观察同一件事物,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将迅速解除。本书中每篇文章引用大量的典故与生活化实例,以及个案分析与讨论,浅显易懂,使读者有所获益。本书附配套光盘。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6: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