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上下)/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约翰·梅里曼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约翰·梅里曼所著的《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上下)/历史文化经典译丛》是西方有关欧洲史的知名著作,对文艺复兴以来至今包括全球化、恐怖主义活动等的欧洲历史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与分析。作者长期致力于欧洲史的研究,并在欧洲工作学习多年,对欧洲及欧洲历史的研究颇具成果。该书的特点就是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将欧洲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前因后果串联起来。

内容推荐

约翰·梅里曼所著的《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上下)/历史文化经典译丛》对从文艺复兴至当下的现代欧洲作全景式考察。作者使用了统一的方法和风格,强调事件和民众之间长时段内的关系。每个章节都能独立成章阅读,其内容也能和上下篇章结合成一篇更为庞大的历史故事。本书强调欧洲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以及它对世界的影响。既分析核心主题欧洲历程,又保持叙述历史故事的生动性,让流逝的历史重新鲜活起来,向世人展示那些为欧洲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伟人,以及在急剧的经济、政治变革时期,在革命和战争中的普通人。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欧洲近代文明的基础

 第一章 中世纪的遗产和改变欧洲的发现

 中世纪的继续

四分五裂的欧洲

在文化的十字路口

社会结构

封建制度

维持基本生存的经济

宗教和大众文化

 现代欧洲的面貌初见端倪

人口增长

经济的发展

城镇的增多

自由都市

主权国家的出现

国家机关的发展

限制国家权力

 改变世界的发现

火药、战争与军队

印刷机和印刷文字的力量

……

第二部分 建国历程

第三部分 新文化和新的政治视野

第四部分 1789年到1850年,革命的欧洲

第五部分 大众政治年代

第六部分 人间浩劫

第七部分 战后时代的欧洲

试读章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欧洲的四分五裂是由这个地区的三大法律体系导致的。它们分别是:民事法、教会法以及习惯法。从法律的概念、原则和程序上来说,民事法来自罗马法,后者是基于对涉及人类事务的成文法的合理解释。民事法由统治者颁布并由他们来决断制裁,他们的权威也多少来自创建或执行法律的权力。因此,民事法的发展,有助于主权国家的发展,因为它使统治者的权力与法律的效力密不可分。而教会法最初是教皇为西方教会创立,用拉丁语将教会会议的法规编成法典,显示出《圣经》以及教会神职人员的权威。如同民事法,教会法至少在原则上肯定了教会的精神领袖们,即教皇、红衣主教以及主教们的权威,因为总的来说,法律与信徒们必须尽忠的教会统治者的权威紧密联系。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到了中世纪晚期,人们往往需要同时忠诚于世俗和教会权威。效忠者为了自身利益,只要有可能,就充分利用这一制度挑拨这两大权威在管辖权方面的冲突。有时这会加强多重权威的影响,如此则统治者们的有效权威可下达很远的地区。

习惯法,又称普通法,是将约定俗成的习俗编撰成法典,这就意味着裁决者们需要参考早先法官们作出的裁决。它是未使用罗马法的地区通用的法律模式。在西欧,习惯法是从封建习俗发展出来的(见下文),封建主义是一系列促进了权力分散的互利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

英格兰的普通法使各地区的习惯法得到统一,法律由地方法庭监管,从而分散了英格兰的王室权力。英格兰的习惯法不同于罗马法,后者帮助人民树立起这样一种意识:统治者是拥有至高权力的立法者,可以凌驾于习俗之上。而习惯法通过至少在原则上可推翻统治者对法律程序的干预的判例,帮助法人团体(如行会,即手工业的协会)或个人维护自身的利益或权利。

欧洲政治上的分裂伴随着文化上的分裂,而不同的语言进一步强化了彼此文化的不同。拉丁语是文化的语言,在巴黎“拉丁区”之类的大学城中仍在使用。出行与交流的距离很远,也十分艰难。邮件有时要花数月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从马德里到威尼斯最短需要22天;若受恶劣天气的影响,需要花费的最长时间则是最短时间的4倍。

在文化的十字路口

欧洲如今处在文明和宗教的十字路口(见地图1.1)。1054年,在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世界发生大分裂,形成罗马天主教会以及东正教会。罗马主教即教皇宣称有权统帅所有东方的基督教徒①,导致基督教的大分裂,以罗马教皇将君士坦丁堡牧首驱逐出教会为事件的高潮。到了1500年,在俄国和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人成为东正教会忠诚的信徒。而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世界在中欧东部地区交会,那里的波兰、波希米亚以及匈牙利倾向于依靠西方的教会。

基督教世界称自己为一个普遍国家,它替代国家获取忠诚和权力,构成国家权力的潜在障碍。它也带来了一种通行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共同文化。随着教会和君主的权力变得越发集中,二者之间的冲突变得不可避免。从罗马帝国灭亡时起,教会就是一个集权的宗教权力机构,这使得罗马教皇独立于欧洲的世俗统治。11世纪中叶以后,教皇由教会的红衣主教们选举产生,而红衣主教由前任教皇任命。主教和修道院的院长都宣誓效忠教皇,作为回报,他们将获得修道院土地的使用权以及神职人员的俸禄。

在奥斯曼帝国,苏丹一人独掌宗教和政治的最高权力。与此不同的是,欧洲的领主们成功地获得独立于教会权力的较大程度的自治权。尽管教会相当富有,也非常强大(拥有加泰罗尼亚和卡斯蒂利亚约25%.的土地,可能拥有意大利南部65%.的土地),君主们却不希望教会干涉他们的统治,即使他们通常是由教会高层人物加冕的。在14世纪和15世纪,世俗统治者们不允许在他们的领地内建立教会法庭。教皇下令要求他们的主教和其他神职人员忠于世俗国家的统治者。

早在中世纪时期,西方的基督徒试图夺回被穆斯林征服的土地,尤其希望能够夺回耶路撒冷,于是从1095年到1270年间,他们总共发动了8次“十字军东征”。1204年,视东正教为异端的十字军占领了信仰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该国的疆域从意大利东部一直延伸到黑海东端。到了14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了安纳托利亚三分之二的土地、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领土,以及希腊。在1400年,伊斯兰教的领土从西班牙南部和北非一直延伸到印度北部,甚至到达东南亚群岛。

P6-P7

序言

我们恰逢全球经济危机时期,全世界各经济体、国家和社会之问的相互联系越发明显。被曾经的强大帝国从主流社会驱逐的移民群体中,社会与文化的骚乱仍然持续着,这显示着历史并未离我们远去:虽然欧洲的庞大帝国及其野心已经消亡,但它们仍对我们产生着影响。苏联,这个在1989年到1992年势力逐渐衰弱的帝国,是离我们相当近的帝国灭亡的事例,此事对欧洲、也对世界多数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改变了国际关系,并带来严峻的挑战。诚然,俄罗斯仍旧是一个强国,但是如今人们普遍认为美国还是那个超级强国,以它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强大的影响力在全球构筑起一个非正式的帝国。

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帝国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与非洲、亚洲和美洲的贸易,导致了殖民地和帝国的出现。而欧洲内部,各个帝国问互相对峙,如16世纪和17世纪的英格兰和西班牙,18世纪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俄罗斯帝国,以及同一世纪的不列颠与法兰西,它们巩固和扩大了国家权力,也演进了战争。19世纪前15年里,拿破仑帝国征服了欧洲大部分土地,甚至扩展到了埃及。

诸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奥斯曼土耳其、英国、法国,以及苏联等欧洲帝国的兴衰,是这本《欧洲现代史》(第三版)主要涉及的主题。与从前相比,现在若要了解欧洲的历史,就更必须注意欧洲和世界上其他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诚然,欧洲长达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学习亚洲、非洲以及美洲文化。本书特别注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同时,欧洲的霸权和文化通过商业贸易、武力征服、传播思想、宗教、政治理念,以及去殖民化等手段,影响到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历史。强大而有效率的国家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认同的发展。如大英帝国的存在,助长了18、19世纪大不列颠人的民族自豪感,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英国人对大英帝国的土崩瓦解感到痛心和迷茫。同样是二战后,民族认同感却在那些曾经是殖民地的新兴独立国家兴盛起来。本书第三版吸收了最新的学术成果,更详细地描述了大英帝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是如何瓦解的,特别是肯尼亚独立的历史。

本书第三版强调欧洲人在贸易、移民以及武力征服方面的活力,及其对亚洲、非洲、美洲以及欧洲民族自身的影响。本书对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和英国人在美洲的殖民作了比较。不同于西班牙帝国,不断发展的大英帝国的根基是贸易。西班牙人的殖民反映出西班牙的专制王权和让当地土著改信天主教的决心,如有必要甚至不惜诉诸武力。而大英帝国则正好相反,许多来到北美英国殖民地的定居者是为了追求宗教信仰自由。在建立殖民帝国这点上,英国人也不同于一个世纪前的西班牙人,英国人并不强迫当地土著改信天主教,而是直接将他们赶出了英国人的殖民定居点。中央集权是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方式,而英国人则是分权统治,最后分权达到顶峰,产生出美国联邦式架构。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尤其让人感兴趣,两种文化在印度相互影响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本书对此作了更为充分的论述。同样有意思的还有荷兰在东南亚的统治,以及中国和日本在应对欧洲强权时的不同反应。

本书许多章节有所精简,便于阅览。此外还有其他变动。关于中产阶级这部分内容移到了第十四章《工业革命》,这样《自由主义挑战欧洲复辟时期》就单独列为第十五章。20世纪的约瑟夫·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则从《俄国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二十三章),调到《经济萧条和独裁的欧洲》(第二十五章)。此外,本书增添了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纳粹的国家社会主义遍及欧洲这个现象的更为详尽的探讨。二战后的章节被重新组织。去殖民化和冷战这两个二战后的重大事件,被一起安排到第二十八章。本书的最后章节篇幅减少,但是增加了最近发生的事件。

本书不再如同传统的教科书那样不停地对比西欧和东欧。《欧洲现代史》(第三版)会谈到政治主权思想不仅仅出现于近代的英格兰和荷兰共和国,而且出现在同时期的波兰一立陶宛联邦①。我们会拓展关于1943年华沙犹太人区起义反抗纳粹,以及仅仅一年后的华沙起义的论述。我们也会探寻一直困扰西欧和东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的根源,如说明南斯拉夫分裂后,日趋紧张的民族关系如何引爆波斯尼亚的内战。南斯拉夫解体事件与一个世纪前高贵的哈布斯堡王朝因纷争而导致的衰亡遥相呼应。

本书第三版还会利用观念的社会史领域内激动人心的研究成果,这是思想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交叉领域。本书第一部分会阐述文艺复兴时期和荷兰的黄金时代对艺术的资助行为如何体现了艺术的社会基础。对家庭经济、村落和邻里生活以及工作结构的变化的最新研究充实了本书对欧洲从纯粹的农业社会转型为日趋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世界这方面的探讨。有关19世纪政治的兴起的叙述,参考了大众文化、象征主义和语言的力量等方面的最新研究。

本书保留了叙事性的框架,力求既分析本书的核心主题——欧洲历程,又保持历史故事叙述的生动性。每个章节都能独立阅读,其内容也能和上下篇章结合成一篇更为庞大的历史故事。此外,本书强调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变迁所产生的动力,但须将此置于欧洲自身惊人的多样性的背景之下。现代欧洲的历史以及它对世界的影响,无论是众所周知的,还是鲜为人知的,都具有显著的特性。本书会让消逝的历史重新鲜活起来,刻画那些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男男女女: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巩固了英格兰王权的伊丽莎白一世;维护哈布斯堡王朝的玛丽亚·特蕾西亚皇后;法王路易十四和沙皇彼得大帝,他们统治下的帝国是专制王权的典范;伟大的思想家开普勒和伏尔泰;拿破仑,他既是法国大革命的继承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传统专制暴君的代表,甚至可能是全面战争的发起人。我们还会不可避免地谈到怪物阿道夫‘希特勒,剖析一战后他在德国深得人心的根源,还有约瑟夫·斯大林,我们会谈论他的共产主义国家,以及大清洗运动。但在欧洲的故事中,那些普通的男男女女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创造了各自的历史。因此,本书会一并再现领袖和普通人在急剧的经济、政治变革时期,以及在革命和战争中的生活。

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奠定了现代欧洲的面貌。中世纪的欧洲如迷宫一般,政治和司法机关重叠相交。1500年,基本上所有的欧洲人都会用家庭、村庄、乡镇、邻居和宗教团体来度量自己的世界。但在此后的300年内,王朝国家巩固并扩张各自的领土,同时中央的有效权力更多地扩展到了本国人民身上。葡萄牙、西班牙、英格兰(以后的大英帝国)、法兰西、尼德兰以及俄国建立了跨越大洲的庞大的帝国。欧洲大国开始出现。随着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之后民族主义的觉醒,各民族开始要求建立民族国家,推动了意大利和德国的统一,而渴望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的克罗地亚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则遭遇了社会动荡。普通人要求自由和政治主权,他们的革命既是政治变革的缩影也是政治变革的动力。19世纪自由主义的出现和对民主政治以及大众政治的呼吁改变了欧洲,变化最早发生在西欧。连当时专政统治的俄国、中欧和东欧也受到这波变化的影响,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在这些国家持续发展。

除了讨论王朝间的敌对和民族主义,本书也思索战争自身怎样改变政治和社会。法国对北美独立战争的财政和军事支援使法国王室的金融危机恶化,从而导致法国大革命。法国的征兵制取代了贵族时代的职业军,促进了18世纪大不列颠和法国民族主义的兴起。1905年日俄战争,俄军的失败让沙皇作出政治让步,从而为1917年俄国革命的爆发埋下伏笔。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分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灭亡。战争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导致政治的不稳定,促成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出现。一战及殖民地人民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带动了大英帝国、法国、荷兰殖民地人民的独立运动,最终这些运动取得胜利,改变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

和政治一样,宗教在欧洲人生活中、有时也在现代世界对自由的追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世纪时,天主教是一股统一的势力。几个世纪以来,宗教信仰是欧洲大众文化的根基。帝国的传教士们带着他们的宗教进入非洲和亚洲,热切地渴望获得更多信徒。西班牙的征服者强迫美洲土著人信仰天主教。而在现代欧洲历史上,宗教也经常带来分裂。16世纪的宗教改革后,国家权力超越宗教,而那些少数的宗教异见者们要求能够信仰自己的宗教的权利。宗教不宽容(同时还有种族和文化不宽容)是欧洲历程中可怕的一幕,包括15世纪晚期犹太人、穆斯林被驱逐出西班牙,17世纪路易十四禁绝新教,以及二战时纳粹进行的惨绝人寰的种族大屠杀。20世纪90年代北爱尔兰的宗教冲突与波斯尼亚上演的暴行和血腥内战,让人们想起三十年战争时中欧遭到的蹂躏。

经济变革的原因和影响是贯穿欧洲现代史的另一条线。近代的贸易扩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投资资本筹集方式和信贷获得方式的发展,而这一切又同时改变了西欧和东欧的生活,并直接促成了后来欧洲各个帝国的诞生。18世纪出现于英格兰的工业革命在19世纪时扩散到欧洲大陆。工业革命的前提是人口和农产品的增长,也显示出过去与现在的联系密不可分。与新发明同样重要的是,工业革命也利用几百年以来存在着的技术。这场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欧洲帝国的存在同样是重要的、引人人胜的一环。

了解欧洲历史对理解当今世界依然至关重要。如今对欧洲和全世界的政治、宗教、经济和全球化方面的忧虑可通过考察其根源及发展缘由来加以解决。全球化让各大洲之间的流动上升到了新的层面。几百年来,欧洲人一直在向世界其他地区移民,特别是向北美和南美。现在,局势已经逆转。从其他大陆特别是从非洲和亚洲来的百万移民,给欧洲国家和欧洲人带来了挑战。不但如此,东欧和巴尔干的部分地区的贫困,以及20世纪90年代波斯尼亚的悲剧事件,使更多人移民西欧各国。这些新移民让欧洲的宗教和文化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全球化继续改变欧洲和世界,对欧洲历史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和激动人心。随着欧盟在其多数成员国里引入新的单一货币,以及这个组织的继续扩展,欧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尽管它目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可怕的全球经济危机和后“9·11”时代的恐怖活动。本书第三版加强了对当今的欧洲和世界的理解,我们不但深思过去的痛苦失败和骇人悲剧,也深思那些令人欣喜的胜利,这也是欧洲历史进程的一部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8: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