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抔尘土》是伊夫林·沃创作于1934年的一部长篇小说,入选美国兰登书屋评出的20世纪百部最佳英文小说。小说标题取自艾略特的《荒原》,讲述了一个家庭的解体和男主人公托尼在南美热带丛林中探险的经历。托尼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精神的悲剧人物,妻子的背叛和家庭的分崩离析促使他前往南美,经历种种曲折,最后却被一个印第安人囚禁。这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具有很强的批判性,不少评论者将之视为作者最优秀的作品。
| 书名 | 一抔尘土/伊夫林·沃作品系列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英)伊夫林·沃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抔尘土》是伊夫林·沃创作于1934年的一部长篇小说,入选美国兰登书屋评出的20世纪百部最佳英文小说。小说标题取自艾略特的《荒原》,讲述了一个家庭的解体和男主人公托尼在南美热带丛林中探险的经历。托尼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精神的悲剧人物,妻子的背叛和家庭的分崩离析促使他前往南美,经历种种曲折,最后却被一个印第安人囚禁。这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具有很强的批判性,不少评论者将之视为作者最优秀的作品。 内容推荐 伊夫林·沃著的这本《一抔尘土》标题取自艾略特的《荒原》,主人公托尼·拉斯特和妻子布伦达住在一座名为“赫顿庄园”的哥特式古老建筑中,过着恬静安逸、近乎隐居的乡村生活。托尼到伦敦办事时,偶然遇见了只能算是点头之交的约翰·比弗。出于礼貌,托尼邀请他来家中做客。 约翰·比弗是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的花花公子,不久便真的到庄园来拜访。比弗的拜访结束了托尼夫妇原本平静的世界,他向布伦达大谈伦敦社交界的种种热闹景象、各类逸闻趣事。内心早已厌倦枯燥无聊的乡村生活的布伦达经不住诱惑,于是以学习为名,在伦敦租了一间房子,重返久违的社交界,并逐渐与约翰·比弗产生了恋情。 托尼和布伦达唯一的儿子安德鲁的意外身亡导致两人的婚姻最终破裂。为了排遣苦闷,托尼与一位探险家一同前往亚马孙森林寻找一座被埋没的古城,却不幸沦为当地土著的囚徒,永远地滞留在了遥远的他乡。 目录 第一章 在比弗家那边 第二章 英国哥特式建筑 第三章 托尼的厄运 第四章 英国哥特式建筑Ⅱ 第五章 寻找一座城市 第六章 在托德家那边 第七章 英国哥特式建筑Ⅲ 试读章节 “有人受伤吗?” “没有人受伤,真是谢天谢地,”比弗太太说,“除了有两个女佣昏了头,从上面跳下来,穿过玻璃屋顶,掉进铺了地砖的庭院里之外——她们倒是没什么危险。火势恐怕并没有蔓延到卧室里。但是,修缮是免不了的。因为里面的所有东西,都被烟给熏黑了,又浸透了水。真是幸运啊,他们竟然用上了那种老式的灭火器。就是那灭火器,把一切都给毁了——可真没什么好抱怨的。几个主要的房间,统统烧得精光,好在一切都投了保。西尔维亚·纽波特认识那些人。就在今天上午,在那个讨厌的舒特太太把生意抢走之前,我必须跟他们碰上面。” 比弗太太站在那里,背对着壁炉,吃她的早餐酸奶。她把酸奶盒举在离嘴巴很近的位置,手里拿一柄勺子,大口大口地舀着吃。 “天呐,这玩意儿可真难吃。约翰,我希望你能够受得了这味道。最近,你看起来很疲惫。没有酸奶,真不知道怎么熬得过这一整天。” “可是,妈妈,我不像你,有那么多事情要做。” “儿子啊,这倒是真的。” 约翰·比弗和他母亲一起,住在苏塞克斯花园街的这幢房子里,自打比弗的父亲去世后,他们就搬了过来。在比弗太太为她的客户们所准备的那些室内装饰品中,几乎没有哪样能够称得上“质朴优雅”。这幢房子里塞满了需要两幢更大的房子才能装得下的、根本就卖不出去的家具。这些家具毫无时代特点,更谈不上是如今流行的款式。其中最好的,也不过是比弗太太本人倾注感情、真心喜爱的那几件:她专程把它们安置在了楼上的“L”型客厅里。 在一楼的餐厅旁边,比弗拥有一间又小又暗的起居室,除了这间起居室外,他还拥有一部电话机。一位上了年纪的女仆负责打理他的衣物,并给他那些摆放在梳妆台和五斗柜上的、色泽暗淡而又笨重的藏品掸尘擦拭,然后再重新摆得规矩对称、整齐划一。这些藏品以前都是放在他父亲的梳妆室里的,那是父亲结婚以及过二十一岁生日时,别人送给他的一些恒久弥新的礼物。有象牙制的,有镀了黄铜的,有包了猪皮的,还有带了顶饰以及镀金的,使人不由得想起奢靡的爱德华时代,想起那些方便赛马打猎时随身携带的水瓶、香烟盒子、专门装卷烟用的罐子、赛马骑师的各项物什、精美的海泡石烟斗,还有扣钩和帽刷什么的。 他们家共有四个仆人,都是女的。除了其中一个外,多少都上了些年纪。 每当有人问起比弗,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待在这里,而不是选择自立门户时,他有时候会回答说,母亲希望他能够住在这里(尽管她有自己的生意要做,却还是会感觉到孤独);有时候又会回答说,住在这里,每周至少可以省下五英镑。 要知道,比弗每周的收入总和,也就是六英镑左右。因此,省下这笔钱对他而言就很重要了。 比弗二十五岁,离开牛津大学后,一直在广告公司里做广告代理。经济变得萧条之后,谁也没办法再给他找到业务做了。因此,比弗开始过起每天很晚起床的生活: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坐在电话机旁,等着别人给他打电话。 无论何年何月,只要力所能及,比弗太太都会在上午找机会休息一个小时。去店里的话,她一直都是九点准时到,到了十一点半,她就需要休息了。休息好之后,如果没什么重要客人需要她立即接待,比弗太太就会开着自己那辆双座汽车,回到苏塞克斯花园街的家里。这个时候,比弗通常也已经穿戴整齐了。每天吃午饭前,和儿子一起交流些八卦消息——这件事对于比弗太太而言,已经成为了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情。 “你昨晚过得怎么样?” “奥黛丽八点钟打电话过来,约我去吃晚饭。我们这帮人里面,一起去大使馆的有十个人,场面非常沉闷枯燥。接下来,我们这十个人,又全部去参加了一位名叫德特米朗德的女人家里举办的聚会。” “我知道你说的是谁,那是个美国人。我们四月份卖给她的那些约依印花布椅套,到现在她可都还没付钱呢。我昨晚也很无聊,一晚上都没拿到好牌,最后输掉了四镑又十便士。” “噢,可怜的妈妈啊。” “我要去维奥拉·查姆斯家吃午饭,你怎么办?我这儿恐怕没订什么吃的东西给你。”P3-5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