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开放的中国造就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发展环境。就摄影艺术而言,无论在摄影语言的探索和完善方面,还是摄影的社会功能、艺术表现及观念传达上,都有众多优秀的创作者涌现,他们与全球各地的摄影艺术家一起努力地探索和实践。可以说,中国的摄影艺术家是世界摄影艺术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摄影家的作品及其价值远远没能为全球所认识和关注。中国当代摄影的学术体系和发展脉络也还未能得到系统的梳理,摄影者的创作也经常被各类观点模糊的奖项所影响。《中国当代摄影图录》意在呈现众多的个体摄影创作案例,描绘出一幅三十年中国当代摄影创作的全景画卷。这是一个必须去做的基础学术项目,也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未知的艰辛尝试。这个图录计划期望由众多对摄影艺术充满热情和责任感的人共同付出才能完成。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套图录的意义将逐步显现出来,而且必将对今后中国摄影的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本册为刘铮主编的《高波》。
刘铮主编的《高波》介绍:高波,独立艺术家,祖籍黑龙江省巴彦,1964年出生于四川德阳。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选择从事独立艺术创作,住在圆明园,这段“北漂”生活被记录在纪录片《流浪北京》中。这期间他完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西藏系列摄影作品。高波于1990年旅居法国,签约巴黎VU视觉图片社和vu画廊。2002年暂别个人创作,成立BoARCHI建筑设计事务所。2009年关闭BoARCHI事务所回到重建的北京上苑工作室。之后他提出并自造了“裸思主义Laostism”来标注他的思想理念,并贯穿在他的整体艺术创作中。
2011年,高波第一次提出“裸思主义Laostism”艺术哲学概念,并成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和艺术思想家。高波受聘执教于秘鲁利马拉丁美洲当代摄影大师班和法国国立当代艺术研究院。他的作品受邀在国内及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士、瑞典、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多次举办展览,作品被多个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收藏。曾获得“全国彩色摄影大奖赛”一等奖(哈苏相机奖)、第一届法国佩尔尼昂“VISA国际摄影节”一等奖(金眼睛奖)、德国“1998年世界最美的书”奖和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
高波深受马塞尔·杜尚及老子的道家思想的影响。三十多年来,高波的作品不断地游离在影像、影像装置、综合材料和现场行为艺术的边界。2015年之后高波改用“裸思者GB”为作品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