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八年前,我决定宅在家过一个安静的新年前夜。当时小宝贝正在睡觉,最爱的零食就在手边(薯片和田园沙拉酱),古菲阿曼达乐队的电子乐静静流淌,壁炉里的火正在燃烧。新的一年即将展开,我的心充满壮志。今夜是制订愿景的时间:目标!计划!很多计划!
我拿出一张大硬纸板,划分为许多生活区域,比如家、爱、金钱、工作。我和老公开始在每个区域写下目标。写完一个目标我们就会停下来休息,吃些薯片,探讨下一个目标:更换新的餐桌,还清信用卡欠款,给孩子报水宝宝游泳课,减掉十斤,投资一件艺术品,骑自行车上班,举办夏威夷的家庭婚礼,整理后院的花园,支付房子的首付,签署出版合同,添置一双弗莱牌皮靴,加入一个教会,报瑜伽课。
他:也许我们应该去一回澳大利亚,趁现在带着婴儿还容易些。
我:你说今天晚上是迪克·克拉克主持落球仪式呢,还是瑞安·西克莱斯特?(我对带着婴儿去澳大利亚毫无兴趣,所以转移了话题。)我不能忍受这个沙发了,实在太大了,咱们买个新沙发吧!
他:可我喜欢这个沙发。
我:我想买新的苹果笔记本!听音乐超赞。
他:买,你值得拥有。
我:我值得拥有,是吧?
这不能算一张愿景板,但也不只是一张待办事项表。因为它还缺了些什么。它似乎很充实却空洞,急切但……不振奋。我拿起一支其他颜色的笔,开始在每个区域胡乱写下积极感觉的词语:自由,富足,性感,爱地球,爱自然,联结,创造力,圣殿,真爱……
我:在工作中你想要什么感觉?
他:勇敢,自信,冒险。
愿景板变了,变成由内到外,我们继续探讨。我们探讨的不再是外部目标,而是在各个区域我们想要的感觉。写愿景板变得更有趣。我们想要的东西开始变化。每月办一次家宴,买一台“厨宝’’牌搅拌机——做意大利面,设计一套感恩卡,下载坦陀罗,两周的独木舟旅行,自助出版……
视觉上,它更美了。感觉上,它更像一张邀请函而非待办事项。
快进到之后的几个新年前夜。壁炉在烧。瑞安.西克莱斯特接替了迪克。克拉克主持落球仪式。那张“感觉和目标的东西’’已经成为改变我们未来愿景的东西。
我们写下一堆积极感觉,然后问自己:“为了体验这些感觉,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这个简单的问题是一种新生活方式的起点。它不露声色地引发一串连锁巨变。我正式放弃目标制定,戒掉待办事项,最终跟让我压力山大的时间管理系统挥手告别。 专注于想要的感觉=摆脱束缚的能量,有点意思。
到了年底回顾“愿景板”时,去巴黎和减掉十斤没做到,可我并不感到失望,我的视角变了。今年那两次纽约之行和瑜伽课给了我想要的感觉。我在进步,我想要的感觉陪伴我的时间越来越多。
这种规划方式更流动,更慈悲,竟也更激励人心。我能看到未完成的目标如何被其他更美好的事替代,我能看到我在哪些方面疏离了最真的渴望,我能看到在哪些区域我感觉不到自由、创造力或联结。
我把这项活动带到了其他月份。五月生日那天,重温愿景板。九月,我爱秋天那种“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来千正事”的氛围,就像《幸福工程》作者格雷琴·鲁宾说的,“九月是新的一月。”
我把这项活动向更深处挖掘。我开始冥想那些感觉词语。我查词语释义、查词源,开始筛选过滤。专注于“四种感觉”似乎是我的菜。然后,我创造了改变我一切的便利贴一四种感觉。我把它贴在我的日程簿上,每一天都提醒我,指引我的选择。
我开始在演讲中谈论“渴望体验的感觉”。“当你弄清楚了你渴望体验的感觉,你的人生规划过程很可能被颠覆。”我解释道。演讲结束,美女们跑来问我:“我怎么做那个‘渴望体验的感觉’?”“上帝啊,你说的感觉和目标什么的太对了,我超有同感,有现成的工作簿之类的吗?”
我给这套理论起了个名字:渴望的战略。我的《燃烧潜能》第三章写的就是它,是全书意涵最深远的一章。读者反馈滚滚而来。人们在日记祀冰箱上贴上自己渴望体验的感觉图片,在脸书上讨论,在推特上发文。
我继续向更深处挖掘它,作为一种冥想、作为一种系统、作为我与渴望关系的探索、作为一种祈祷……作为一种做出更有力量选择的途径。
我决定为读者展开深度渴望。无可置疑,人们渴望一种新的梦想成真的方式:更少的驱动,更多灵感与振奋;更深刻的意义,但无损富足;更多爱,更少评判。
P5-7
“当我坐下来读着《深度渴望》,我立刻感觉肩膀放松了。才读了几页我就不住点头。一种被听见、被确认的感觉油然而生。她做了。她懂得。现在大家每个人都能做了。要是这座智慧金矿早点陪在我身边就好了呀!有丹妮尔在我生命中,我感觉好有福。我等不及想看到《深度渴望》帮助人们推开福祉、顿悟、蜕变之门。丹妮尔是大师,她一半是灵魂导师,一半是梦语人,1 00%是燃烧潜能者。如果你准备好了要苏醒,要活出你的本质,那么就扔掉待办事项,一头扎进《深度渴望》中吧。”
——克里斯·卡尔,《疯狂性感的厨房和疯狂性感的食物》作者
“丹妮尔……代表着姐妹情深和女性力量……《深度渴望》就是绘制你想要的东西,不是坐等……而是积极行动让梦想成真。”
——谢琳·伍德蕾,演员
“《深度渴望》充满了生命力、真理和激情,还有什么比每天都跟灵魂渴望校准更好的事呢?”
——格林·罗斯,《女人、食物和上帝》《失而复得》作者
“以一种有机生命般的优雅,《深度渴望》把原始的渴望能量与天生的感觉智能相结合。结果是?最优化活着的每一天。拉波特的享乐精神是有传染性的,准备被传染吧!”
——麦可·柏纳德·贝奎斯,《生命愿景力》作者
“我第一次做这本书时,给丹妮尔打电话说‘这个真的有用!’宣告我最渴望体验的感觉改善了我的人际关系和事业。没有谁比丹妮尔更擅长诗意的激励。《深度渴望》是你的真相热线。”
——加布丽尔·伯恩斯坦,《也许会有奇迹》《灵性成瘾者》作者
“丹妮尔·拉波特聪慧绝顶又如此善良、务实,她能在你心里点一把火又不让你被火焰吞没。她有你成功所需的知识。凑近点,仔细听。她说的正是你的灵魂需要听到的。”
——玛莎·贝克,《找到你自己的北极星》《喜悦饮食》作者
“丹妮尔是为你而战的瑜伽斗士。你,渴望燃烧实现使命的你。《深度渴望》铺了一张路线图,教你如何无压力找回渴望。她做到了一件非凡的事。”
——莎拉·戈特弗里德,医学博士,《荷尔蒙治愈》作者
“灵感,创造力,自我价值,丹妮尔-拉波特能给你的远远不止这些。《深度渴望》探讨了如何务实地实现梦想和目标……绝对让你惊艳。”
——信仰网
PART 1:原理
第一章 展望:项目概述
1.一切开始于新年前夜,壁炉旁
2.一个指导性前提
第二章 隆重介绍:渴望
1.自由悸动的心
2.直视渴望
第三章 感觉的磁力
1.你的一切行为都被想要体验某种感觉的渴望所驱使
2.明确渴望的好处
3.尊重你的渴望
4.消极情绪的巨大价值无可置疑
5.了解你的感觉
第四章 意图和目标
1.有灵魂的目标
2.培养一种与意图和目标的健康
关系
第五章 真诚的努力、相信与信念
1.狂热却灵活,有灵魂的目标之二元性
2.抗拒
3.少做多得
4.相信
5.祈祷和联结
6.肯定语会把你搞得一团糟
7.值得
PART 2:工作簿
第六章 初看深度渴望的奥秘
1.生活领域
2.优化
第七章 灵魂瑜伽
1.急速射击
2.心理冲浪
3.积极的感官
4.你与生命的关系
5.与他人的关系=与生命的关系
第八章 感恩&不尽如人意
1.感恩将一切置于合适的焦距
2.你需要认清什么是不尽如人意的,这样你才能改变它
第九章 明确你最渴望体验的感觉
1.从你觉得容易的地方开始
2.你可能会用到的工具
3.赋予词语力量
4.你知道答案
5.第一步:在每个生活领域你想要体验什么感觉?
6.第二步:查词典释义,理解每个词的深意
7.第三步:做出你的初选,回顾你写的词,圈出最让你共鸣的那些
8.第四步:模式识别,预备瞄准
9.第五步:最终选择,选三到五个你最渴望体验的感觉,然后闪耀吧,亲爱的,闪耀吧!
10.我最渴望体验的感觉
11.妙极了!
12.现在:休息休息
第十章 我最渴望体验的感觉进化
1.更新换代思想形态
2.重新校准指南针
3.只此一次认领我最深的渴望:喜悦
第十一章 用你最渴望体验的感觉指导你
1.搭建一座从渴望到意图的桥
2.想得到事物的残酷事实与恐惧
3.能驱散恐惧、鼓动热情的积极思想形态
第十二章 意外之喜!你已经得到你想要的了
1.什么是你想要的又已经拥有的?
2.后援团和资源
3.你将如何奉献自己?
第十三章 渴望,遇见行动
1.每年只选择三到四个重要意图或目标
2.我对什么最兴奋?
3.假如你害怕做选择
4.今年,选择三到四个重要意图或目标
5.我今年的意图和目标
第十四章 行动表
1.月检
2.周行动表
第十五章 渴望是修行
1.理所当然的事
2.当事情逊到爆时
3.互相帮助
4.想成立一个深度渴望小组吗?隆重推出全世界最庞大的书友会
第十六章 还有一件事
致谢
丹妮尔·拉波特著赵燕飞译的《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是美国重量级职业规划师、成长教练丹妮尔·拉波特的重磅新作。在这部作品中,丹妮尔一拉波特以饱含激情的文笔。向亿万年轻人分享了她风行美国的“目标&渴望”理念。该理念简洁明确,实践效果显著,能够成为你工作与学习的助推器,实现从“要你做”到“你想做”的高效转变。其主旨在于:帮你追溯真实的自己,透视你的精神深处,让你从纷扰的迷雾中真正走出来;手术刀般剖析你内心的深度渴望——那些你坚信的独特感觉;指引你将这些感觉作为选择时的方向,以便你能拟定出更有效的目标;让这些感觉成为你遭遇挫折或打击时的“胡萝卜”;让这些感觉成为你突出人生积极面,同时改变人生消极面的“放大镜”;让这些感觉成为你主动性与创造力的源泉,以助你实现工作与学习“质”的飞跃;让这些感觉将你的潜力毫无保留地激发出来,从而实现你梦寐以求的人生价值。
丹妮尔·拉波特著赵燕飞译的《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告诉大家如何制定建立在深度渴望基础上的计划和目标;第二部分指导读者发掘自己的执行力和潜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中长期目标。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内容充实的人生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