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序
前言
上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华裔文学界说
第二节 华裔文学的独特性
第三节 华裔文学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华裔文学中的中国元素
第一节 迁徙文学:读严歌苓的《赴宴者》及其中译本
一、迁徙文学:构想跨国和翻译的框架
二、迁徙文学的翻译本质:写作即翻译
三、类文本:结构重构和翻译
四、翻译的地域性
五、结束语
第二节 评裘小龙的“红色”三部曲
第三节 《吃碗茶》中的中国元素及其隐喻
一、华人社区的自治和治理方式
二、华人的俚语俗话及其隐喻
第四节 《花鼓歌》中的儒家文化及家庭伦理
第三章 华裔文学中的成长之困
第一节 《中国男孩》中的成长叙事:从创伤到复活
一、《中国男孩》的创伤叙事特征
二、《中国男孩》的复活叙事特征
第二节 《猫头鹰的孩子》与华裔美国人的杂糅身份
一、《猫头鹰的孩子》及其身份主题
二、美籍华人对身份问题的反思
三、从“凯西”到“春味”——华裔新身份的建构
四、龙的传人与猫头鹰的孩子
第三节 《候鸟》主人公的双重成长困境
一、成长小说的理论视域
二、《候鸟》主人公的成长路径
三、移民文化的发展困境
第四章 华裔文学叙事技巧研究
第一节 “善意的闹剧”:反讽与谭恩美的《拯救落水之鱼》
一、鬼魂叙事的独特效果
二、反讽的旅行叙事
三、反讽的文化姿态
第二节 文化翻译:论《女勇士》中“鬼”的能指与所指
一、“鬼”之异
二、“鬼”之译
三、“鬼”之义
第三节 《家园》中的孤儿情结与创伤叙事
一、《家园》中的孤儿情结与美籍华裔的身份认证
二、《家园》中的创伤叙事
第五章 华裔文学中的东方主义
第一节 新东方主义中的“真实”声音——论哈金的作品
第二节 归顺与迎合——评谭恩美的《接骨师的女儿》
一、东方主义视角下的文化呈现
二、个人主义光环下的人物塑造
三、迎合西方社会的矛盾心态
下篇
第六章 《残月楼》:一部加拿大华人的家族史
第一节 《残月楼》简介
第二节 华裔加拿大史与家族史的融合
第三节 血缘与伦理的困境
第四节 男权家族的解构
第五节 从残月到新月
第七章 当代法国华人作家及作品
第一节 程抱一:荣誉卓著的法国华人作家
第二节 戴思杰:多产的跨界作家
第三节 山飒:成就突出的法国华人女作家
第四节 法国华人文学:挑战与成就
第八章 日本华裔文学:以杨逸的小说为例
第一节 华裔文学的新生代――杨逸
第二节 杨逸的作品《浸透时光的早晨》
一、《浸透时光的早晨》的语言特征
二、汉诗的表达形式
三、《浸透时光的早晨》的时代性
四、《浸透时光的早晨》中的乡愁
第三节 日本华裔文学的视野和发展
第九章 德国华裔女性代表作家及作品研究
第一节 周仲铮:获波恩市文学奖的华裔作家
第二节 罗令源:察米索文学促进奖获得者
第三节 程玮:传播东西方文化的儿童作家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