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神曲(名著插图本共3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意大利)但丁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法国古斯塔夫·多雷绘插图、王维克翻译的《神曲(名著插图本共3册)》为意大利最著名的诗人但丁代表作《神曲》分《地狱》《净界》《天堂》三部分,描写的是但丁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描述自己在幽暗的森林中醒来之后,迷失道路后的幻游。本书选取著名翻译家王维克的译本,并插19世纪最成功的插图画家古斯塔夫多雷版画《神曲》全套插图,更为名著、名译锦上添花,是国内同类中多雷插图最全的《神曲》。

内容推荐

在由法国古斯塔夫·多雷绘插图、王维克翻译的《神曲(名著插图本共3册)》中,亚历盖利·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假想他由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自己已故的恋人贝阿特丽切分别带领,游历地狱、炼狱、天堂三界。

在这部巨著中,作者意大利最著名的诗人但丁以丰富的想像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高度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而又极其广阔的世界。那凄幽阴森的地狱,恬淡宁静的炼狱,灿烂辉煌的天堂,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鲜活如生的众多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境遇,无不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发强烈的心灵震撼。

目录

但丁及其神曲

地狱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第七篇

 第八篇

 第九篇

 第十篇

 第十一篇

 第十二篇

 第十三篇

 第十四篇

 第十五篇

 第十六篇

 第十七篇

 第十八篇

 第十九篇

 第二十篇

 第二十一篇

 第二十二篇

 第二十三篇

 第二十四篇

 第二十五篇

 第二十六篇

 第二十七篇

 第二十八篇

 第二十九篇

 第三十篇

 第三十一篇

 第三十二篇

 第三十三篇

 第三十四篇

净界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第七篇

 第八篇

 第九篇

 第十篇

 第十一篇

 第十二篇

 第十三篇

 第十四篇

 第十五篇

 第十六篇

 第十七篇

 第十八篇

 第十九篇

 第二十篇

 第二十一篇

 第二十二篇

 第二十三篇

 第二十四篇

 第二十五篇

 第二十六篇

 第二十七篇

 第二十八篇

 第二十九篇

 第三十篇

 第三十一篇

 第三十二篇

 第三十三篇

天堂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第七篇

 第八篇

 第九篇

 第十篇

 第十一篇

 第十二篇

 第十三篇

 第十四篇

 第十五篇

 第十六篇

 第十七篇

 第十八篇

 第十九篇

 第二十篇

 第二十一篇

 第二十二篇

 第二十三篇

 第二十四篇

 第二十五篇

 第二十六篇

 第二十七篇

 第二十八篇

 第二十九篇

 第三十篇

 第三十一篇

 第三十二篇

 第三十三篇

译后琐记

试读章节

四 净界分析

“净界”(Purgatorio),或译“净罪界”,或译“涤罪所”,或译“炼狱”;若把“净土”两个现成字译它也未尝不可,只恐与佛家的“净土”相混,今决定用“净界”二字。

在中世纪,那时不论教士和一般俗人,大都设想净界在地球内部,所以忏悔赎罪的灵魂受痛苦,每和恶人受刑罚相混,不易辨清。当然,前面一种的痛苦是有限的,而后面一种的刑罚是永久的。但是,仅有这种区别,在原始的想象里面,一个地狱和一个净界究竟没有具体的和清楚的区别。在我们中国,据我所知,并无净界这观念,因为在世修行刻苦,死则超升天堂,在世为恶不改,死则打入地狱,忏悔赎罪应在现世为之,死后就没有地方了。人类中固有一尘不染的圣人,但多数(或竟全体)难免过犯,若知有过犯,立即悔改,仍不失为君子,若怙恶不悛,则永为小人了。耶教重忏悔,也是这种意思。所以我们不必执著地狱、净界、天堂实有其境,应视做人类心理变化的历程:一念为恶即是地狱,一念向善即是天堂,而由恶至善之状态则相当于净界。

到了但丁手里,净界的观念大大地革新了,说是但丁的创造也未尝不可。但丁的净界在苍穹之下,环绕着一个山腹,灵魂在那里修炼,一层一层直升向光明和上帝。他又采用了许多传说,把一个地上乐园(亚当和夏娃初居之伊旬园)找了出来。这个乐园人家总设想它在一个不可接近的岛上,或在一个山顶之上。但丁却把这个乐园放在净界山的顶上,净界山又在海洋之中,正和耶路撒冷为对极,是生人不能接近之地。灵魂在那里忏悔洗过,一层一层上升,到了山顶乐园,那时这个灵魂已经返于人祖真璞之境,就有天使来接引他登天堂了。

但丁非特使在净界的灵魂受痛苦而已,同时给他们一种教训。因为净界的灵魂已经得天之恕,可免罪罚,只需校正他们在地上的恶习惯,使折纹平复,使污迹洗净。他们的痛苦是合于所谓“报复刑”,此外如祈祷辞、赞美歌和自省的工作,一方有善人受赏的榜样,一方有恶人受罚的图像。净界灵魂的心理和地狱的又大不相同,前者自甘痛苦,有趋善的愿心,有接近上帝的希望,后者则正相反。净界受太阳的光热,但是仍有黑夜和黑夜中引起的恐怖。总之,地狱为恶人归宿处,天堂为善人归宿处,而净界则为到天堂之逆旅。

但丁将净界分为三部。由海滨抵净界山门,是岩穴及崎岖的山路,为净界外部,进山门以后为净界本部,地上乐园为净界顶部(参看净界图)。

在外部的灵魂有两种,都是生平忏悔太晚,所以不能立刻进了山门。第一种是逐出教会的,在弥留之际才蒙神恩赦罪的,这种灵魂须等待山门外三十倍他被逐的年月。第二种也是在临终才知道忏悔的,他们迟延的缘故,或因愚昧,或因暴死,或因忙于尘世的利禄(在这一类有许多王公大人属之,他们聚在一个花卉飘香的山谷)。第二种灵魂须等待山门外,时间和他们在地上的寿命相等。假使世上有生人为他们祈祷,那么他们可以提早进山门。

净界本部为环山腰的七层圆路,愈在上层的直径愈小,从下层到上层有阶梯。在每层圆路上洗炼七大罪恶之一。第一层,骄:这些灵魂,生平高视阔步,不可一世,现在屈身于重石之下,口中祈祷着:“我们在天上的父……”眼看着山岩上的雕刻,许多谦虚者的榜样,又看着路面画着受罚的傲慢者。第二层,妒:这些灵魂都背靠着山岩坐着,像兄弟一样互相依着,从前嫉妒的眼睛现在被铁丝缝着,他们唱着祈祷文,看不见的天使在空中叫着慈善者和受罚的嫉妒者的名字,以资警惕。第三层,怒:这些灵魂在浓烟中进行,别人看不见他们,他们唱着:“上帝的羔羊……”柔和者和受罚的愤怒者都用幻象表现在他们之前。第四层,惰:这些灵魂,互相策励而奔波着,他们自述勤劳者的模范和怠惰者的受罚,他们并不祈祷什么。第五层,贪财和浪费:这些灵魂都卧着,嘴亲着地面,唱着《诗篇》中的:“我的灵魂贴着尘土!……”(P016-017)

序言

译序

据说但丁在三十五岁的时候,迷失正道,因古诗人维吉尔之引导,游历地狱、净界,又因童年时代的情人贝雅特丽齐之接引,到了天堂,费时一个礼拜,见闻的描写就成了《神曲》这一部诗歌。

其实呢,地狱、净界、天堂,均无实体,只是诗人脑海间的想象,只是一种幻想的具体表现。但丁的后半世,就消磨在这条幻想的路上,说起来未免有点可怜。然而他死了六世纪,他的光芒并未减低,这又是他不幸中的大幸了。

现在我也走到“人生的中路”了,前途茫茫,未识正道何在,还是依人之旧迹,重游吧!于是我花一年的光阴先译了《神曲》中“地狱之部”。

晏殊大师诗云:“丹顿裴伦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然大师对于但丁的著作并未有译过,我译《地狱》不过完成大师一部分的遗志罢了(和从前译印度名剧《沙恭达罗》一样)。

大师的知友柳亚子先生为此译本题:“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抱这种精神的才可看《地狱》一书。我在此地谢谢柳先生。

王维克

一九三五年十月

后记

译后琐记

我译但丁神曲中《地狱》之部,开始于民国二十三年之十月初旬,至二十四年之三月中旬译完。嗣后屡想续译“净界”及“天堂”二部,但因国事日非,我本是研究数理科学的,应把介绍文学的工作让给别人,而我自己呢,应当负起推广科学的工作,所以我那时立下一个决心,说是:“四十五岁前不再做文学工作。”

《地狱》一稿版权,二十五年四月出让于商务印书馆。

二十六年十一月中日战争及于家门,乃与妇孺由城内避难乡间,此际生活环境不良,救生之不暇,还谈得到科学或文学的工作么!可见一切大计,应当从早准备,急来临时抱佛脚也无用,个人如此,国家何尝不是如此呢!

二十七年十一月,因乡居又不安了,只好硬着头皮,返归城内,修理炸毁的房屋,虽然财物一空,书籍却大部分保全!

二十八年夏,竟看见“地狱”的初版出书,这真是我难中之一大安慰。

嗣后蛰居家中,闭门谢客,苟全性命于乱世而已。环境是愈过愈坏,无论家庭方面,在国家方面,都没有安宁可得,整个世界,都奔向厮杀的一条路,即但丁理想中的地狱,犹不能比况其悲惨之情状于万一。我的精神既受着这样的压迫,不得不要求一条出路,而时局的混乱,一时又无澄清的希望,除去埋头自己的工作外,简直没有办法。有时早晨醒来,仰躺在床上,把手脚伸直,自思这种光景也是不远了吧,默诵魏文帝:“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之句,不觉跃然而起,对吾妻说:“我将开始续译《神曲》了,我岂可安于地狱,不思历净界而登天堂?”吾妻说:“很好!你摆脱一切烦恼,开始你的工作吧!我将备些好小菜请你,祝贺你的成功!”

于是我于三十二年五月开译“净界”之部,十一月译完;十二月开译“天堂”之部,直到现在始译完。神曲有了全译稿,我的身心舒服,非言语所能形容。

在这乱世,时疫流行,医药缺乏的情形之下,一个人随时随地都有丧失性命之危险,对于自己一部分工作告一段落之时,怎能不表示愉快呢!在我工作的时候,冬寒,唯怕足冷,则踏脚炉;夏暑,唯怕手臂出汗,湿透稿纸,则置毛巾于腕下。我的寒暑不息,正恐怕人生的无常呀!传说但丁写《神曲》近二十年,其最后十三篇还有待于他儿子来完成的。如果此说确实,但丁诚幸有其子了。我假使不能完成我的工作,我的六个儿子中未尝没有继承的一个,可是那也就渺茫得很了。那么我的译成《神曲》,我怎能不大大的欢喜呢!  希腊之荷马,意国之但丁,英国之莎士比亚,德国之歌德,合称世界四大诗圣(见《辞海》)。荷马之《奥德赛》,有傅东华之译本。莎士比亚之诗剧,单另译出者亦有若干本,而以梁实秋译出者为最多,彼且立意译成全集。至于歌德之《浮士德》,则有郭沫若译之于前,又有周学普译之于后,但丁之《神曲》在《万有文库》第一集目录中已列入,并已约定严既澄翻译,届期竟未能交稿;于第二集目录中又列入,仍未能交稿。在我的《地狱》版权归于商务时,据友人殷佩斯说:“严既澄曾预支~部分稿费,然而现在人亦不知去向了,何况稿子!”钱稻孙曾用“离骚”体译《地狱》第一、二、三篇,后竟未闻有下文。王独清在欧洲浪游的期间,曾沉迷于但丁的研究,后来思想改变,勉强把但丁的《新生》译了出来(见其《新生》题记),并未提及要翻译《神曲》的意思。二三十年以来,但丁之神曲时被文人学士在口头笔头常常提及,但竟无人把它译出,大概由于神曲内容之艰深吧?关于《新生》,王独清说:“不消说,它的内容和我们现在的思想感情距离得太远了,但是,它总是过去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献!我们尽可用它去了解但丁时代的思想感情的。在这一点上,我以为我的工作,绝不是浪费。”诚然,但丁的《神曲》也有许多处的思想感情距离我们太远,然而《神曲》在世界上的地位究属太大了,我们绝不能以时代为理由而置之不译。(如以时代为理由,那么所谓四大诗圣的作品皆可不译。)而且时代的理由并不充分,试看美国近代文库(TheModern Library)中何尝把《神曲》《浮士德》《伊利亚特》《奥德赛》漏掉呢?

某国人译了莎士比亚全集。便说世界上文明国家应当有此;似乎无此译本者便是野蛮国家。我们固不必为此虚荣所动,但四大诗圣的作品是有决定价值的,决定可以与人类同传不朽的。在各国,恐怕不止一次的翻译,大概每隔数十年就要有一次更新的翻译吧!

也许在四万万五千万的同胞中,尚有不约而同埋首译这部《神曲》者,他们都是我异体同心的朋友!

英国著作家歌士米自序其“维克斐牧师传”说:“这本书有一百处的毛病,也有一百处的好处。这却都不大相干。凡一本书,虽然有许多毛病,也许有许多兴趣;或有一本书,没有一处毛病,却是索然无味。”大凡古传的名著,都可以说有如此的性质,因为一切作者都非神仙,安知后世趣味和风俗的变迁呢?但其中自有其不变迁者在,那就可以不朽了。

追叙我所以和但丁的著作发生关系,大概要始于我游学巴黎的时候(民国十四年至十七年)。那时我不懂意大利文,就是现在也是自学式的一知半解。但即使深通意大利文,对于了解神曲仍有困难,因为“神曲”是古代意大利文,和现今流通的已颇有差别了。然而我却立下一个翻译的准备,就是购置图书。我在巴黎购得的法文译本,主要者有三种:——  1.Dante:La Divine Comédie,译者Artaud de Montor,内有刻图一百幅。

2.Dante:La Divine Comédie,巴黎Flammarin书局“名家文艺业丛书”(Les Meilleurs Auteurs Classiques)。

3.Dante:a I'Enfer

     b.Le Purgatoire-Le Paradis

     c.La Vita Nova

前二卷译者H.Hauvette,后一卷译者R.Quézel。三卷皆在“外国百种名著丛书”(Les Cent.Chefs—d’CEavre Etrangers)内。第一卷《地狱》于4720行原诗中译出3433行;第二卷《净界》于4755行中译出2162行;《天堂》于4758行中译出1369行;译者谓此种节译,也是不得已的尝试。第三卷为《新生》之全译及但丁其他杂著之选译。(关于新生之原本及译本此处免记)。

我在巴黎曾购得意大利印的神曲画片百张,颇给我以了解上的帮助,然而这百张画片于中日战争中几乎完全散失了。

十七年回国时在柏林购德译本一种:——

4.Danles:G?ttliche Komodie内有Gustav Doré之画七幅。

至于意大利原本一种,却是常道直在意代购而函寄给我的。(我在柏林一个月,即住在其寓内,其时常君则往意大利游历,我和常君始终是书信交,而未会过一次面)——

5.Dante:La Divina Commedia,佛罗伦萨“沙拉尼丛书”(Collezione Salani)。

回国后,在上海购得英译本一种:——

6.Dante:The Divine(Comedy纽约“近代文库”社出版。

我依据这许多本子翻译,英、法、德诸译本都做了。我解释原本的教师,这个讲不明白的,也许那个讲得明白;这个讲得已够好,也许那个讲得更好。读《神曲》是难的,然而有这许多帮助,我所不了解的也就减少至最低限度了。这是因为《神曲》有根本不能了解之处的,法国A.Masseron于一九二一年竟用二百九十一页著一书名:《<神曲>诸谜》(LesEnigmes de la Divine Comedie)。顾名思义,也就可见《神曲》了解之不易了。还有若干重要的参考书,像Paget Toynbee的A Dictionary of Proper Namesand Notable Matters in the Works of Dante(《但丁著作中之专名及主要史实字典》或简称《但丁字典》)我也没有买到。但即使对于种种史实十分熟悉。有时也无补于了解。因为最早最佳之但丁学者(Benvenuto da Imola)曾经说过:“为着了解此书,大智慧比大学问更需要。”(It is rather greatwit than great Learning that is needed for understanding of this book)。然而我的翻译方法——兼阅数种译本——不特有助于我的学问,且亦有助于我的智慧呢!近购《读大乘起信论捷诀》一书,其言曰:“《起信论》有两种译本,一为梁真谛译,一为唐实又难陀译。两种译本宜兼阅,往往阅梁译本不能通者,阅唐译本可尽解。”观此,可知我之得力于数种译本者多矣。

其他参考书:因《神曲》以耶教为骨髓,引证《新约》、《旧约》处不一而足,故不可不备《圣经》,用以检查。袁定安著的《基督教概论》(商务百科小丛书)亦可为了解之助。任何哲学书中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任何世界史中关于欧洲的中古史以及希腊神话、古代天文学说之类,都需要翻阅,以求了解《神曲》。关于但丁的生平,中华有徐锡蕃译述的《丹第小传》(Dante,原编者Cesare Foligno)亦可参考。然但丁的生平最好求之于《新生》及《神曲》中,若由作品以外求知其生平,则所得亦无几矣。

我以前所写的东西,吾妻即阅读一过,甚至加以誊清,可是对于《地狱》她便略阅即止,对于誊清也就无兴味了。因为《神曲》中的史实,头绪太纷繁了,而其所讨论的神学和教义问题(尤其是在《天堂》),深入牛角尖里,对于近代人实是味同嚼蜡,所以H.Hauvette节译办法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因此,吾妻的不能卒读《神曲》,也不能怪她。昔者,司马光成《资治通鉴》尝谓:“吾此书唯王胜之尝读一遍,余人不能终数卷,已倦睡矣!”何况叫人读翻译的外国作品呢?但读《神曲》也未尝一定要人记住史实,并了解他的神学和教义,好比一席酒菜,把你所不喜欢的几味放着,那就得了。

《地狱》稿的誊清,是我妹倩马乐群花一个多月的工夫完成的,她的耐性是可感的,她因家庭问题,今则只身谋食他乡了。我的《净界》《天堂》都只好暂以草稿本放着再说。 在《地狱》出版以前,曾请柳亚子先生题“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数字。以后《净界》拟请人题:“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天堂》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盖这些句子都足以表示《神曲》各部之精神与内容也。 谚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按此谚可总表《神曲》,盖屠刀在手地狱也,放下净界也,成佛则天堂矣。

大凡文艺作品,皆是时代的反抗。但丁笔下最努力的是惩戒贪欲了,不仅在地狱与净界是如此,直至将入第九重天的时候,他仍使圣彼得说:“我们从这里望见所有的牧场上充满穿着牧人衣服的贪狼!”(《天堂》第二十七篇)而表示其悲愤。译者现今所处的环境,真是人为贪狼,而我为绵羊,也不足为喻。因为我十年来之努力,随着但丁的旧迹,完成从地狱至天堂的神游,我希望人间的社会也有化地狱为天堂之一日!于是,我乃搁笔。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十月十五日

王维克作于江苏金坛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3: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