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帝国设计师(董仲舒传)/马勇作品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马勇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从中国思想文化史的观点看,儒家地位的上升,规定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发展。在董仲舒之后两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儒家学说虽然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其内在结构与外在形式也发生过多少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根本性变革,儒学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地位也有过某些升降、变动。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儒家学说的绝对地位则一直维持不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儒家学说走上独尊这一转折过程,研究董仲舒在这一转折过程中的历史作用,不仅有助于理解董仲舒的思想,而且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

一、缙绅先生何以往归陈王?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先后用不到十年的时间,相继兼并韩、魏、楚、赵、燕、齐六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统一的王朝,开创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秦王朝的统一事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共同向往和共同追求。自从周王室式微,特别是战国以来,诸侯纷争,称雄割据,人民深受战争动乱之苦,迫切要求重建统一的国家,以便有一个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秦朝的统一战争迎合了人们的这一想法,“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因此,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诸侯混战的局面,在广袤的疆域里建立起统一的大帝国。

军事的统一迅速得以实现,但如何巩固这一军事上的统一,就已不是单靠军事的力量所能完全解决得了的。秦王朝的统治者们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于是秦王朝在依靠军事上的实力实现政治上的统一的同时,便着手进行全国的法令、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工作。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以期将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风俗各异的国家置于皇帝一人的统治之下,并以期建立千古一系的不朽伟业。这便不得不涉及政治的统一与文化的统一等相关联的问题。

相对说来,政治的统一为文化的统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文化方面的某些制度、设施完全可能因政治势力的干预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但是,文化的运动毕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运动,它的某些方面,诸如人们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习惯等深层结构,往往并不因政治的变化而发生显著的变化。事实上,秦帝国的建立毕竟是仅仅依靠武力的征服,其政治上的变动过速过剧,也不可否认超越了人们心理上的实际承受能力。因此,当秦王朝积极从事文化方面的变革与统一时,博士淳于越便明确表示反对,提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期望秦王朝决策者在制定文化政策时,充分考虑和尊重已有的文化传统,在保持社会秩序持久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渐进的变革。

然而,秦王朝的建立毕竟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已有的成功使统治者相信包括文化传统在内的所有一切都是可以依靠强权加以征服的。于是,当有人提出尊重历史传统在刚刚征服的边远地区立诸侯以卫社稷时,“群臣皆以为然”,独重臣李斯持有异议。李斯认为,“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这就将原本正确的理论推向极端,以为在帝国内部,不仅政治、经济要统一,文化要统一,而且包括人们的意识、思想都应该统一在帝国的根本原则下。

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的想法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百家争鸣最为激烈的战国时代,各个学派之间相互攻击辩难,除了探讨真知的目的外,显然都期望以己之道以易天下,将自己的学说作为统一的纲领。孟子的所谓“定于一”,荀子的所谓“法后王,一制度”,韩非的所谓“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以及庄子对“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的抱怨在在都蕴含着先秦诸子对思想统一、意志统一的渴望与追求,只是鉴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他们的思想并没有得以实现而已。

秦王朝统一帝国的建立,为文化上、思想意识上的统一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统一帝国能否真的成为万世一系的盛事伟业,在相当程度上也确实有赖于能否使全体社会公众建立共识,具有统一的意识和统一的思想。在帝国最高统治者看来,如果天下有“异意”,允许人们各是其是,各非其非,那就有可能导致帝国的崩溃与瓦解。因此帝国统治者们真诚信奉的“安宁之术”,就是被李斯一语破的的所谓“天下无异意”的统治信条,就是尽一切可能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他们相信,“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军必有将,所以一之也;国必有君,所以一之也;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P8-11

书评(媒体评论)

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汉书》

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

——东汉·王充

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宋·司马光

董子传《公羊》,《春秋繁露》所载,皆言经义,且皆与《公羊传》合。是董子之于经学,尤为专门名家。

——清·皮锡瑞

目录

第一章 模糊的少年时代与家庭

 一、家庭

 二、师承

第二章 儒术独尊:初登政治舞台

 一、缙绅先生何以往归陈王?

 二、马上治天下?

 三、清静无为与有为

 四、诸子的复出

 五、景武之际的社会问题

 六、仲尼之道的变异

 七、长沙一去古今怜

 八、独尊儒术:帝国安宁之道?

第三章 谠言访对,为世纯儒

 一、大道之要

 二、帝王之道

 三、天人之应

第四章 帝国的梦想

 一、“齐一天下”的可能

 二、“小中央”与“众封建”

第五章 究天人之际

 一、天人是否能感应?

 二、天=上帝=自然界

 三、天子不能奉天之命,则废!

 四、人,超然异于群生

 五、王者,民之所往

 六、援天道以证人事

第六章 通古今之变

 一、《春秋》在汉代以前的基本情况

 二、《公羊》学在汉代异军突起

 三、《公羊》学与阴阳五行合流

 四、“《春秋》重人”

 五、辨物之理以正其名

 六、奉天而法古

 七、《春秋》决狱

 八、《春秋》之义

第七章 构造中国传统社会发展模式

 一、传统政治的基本出发点

 二、正人先正己:君主专制的前提

 三、德教:传统政治的基本原则

 四、任贤任能:传统政治的组织路线

 五、正名:传统政治的手段

 六、更化与复归:传统社会的运转规律

第八章 白衣三公与相国悲剧

 一、白衣三公

 二、思想家与政治家

 三、两相骄王

第九章 一代儒宗与万世师表

 一、蛰居著述

 二、后学的分化

 三、万世师表

第十章 正统思想家的历史定位

董仲舒年谱简编

序言

题记

时间过得真快,为董仲舒作传一晃三十年了。现在承东方出版社好意,有机会再版,趁此交代这本小书写作缘起。

1983年,我从安徽大学历史系毕业考进复旦大学历史系,师从朱维铮先生研习中国文化史。那时朱老师学术重心在经学史,因而我的阅读大致围绕着经学史、学术史。

思考毕业论文选题时,朱老师让我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设计不少于三个题目,然后一起讨论选定一个。我那时正在读前四史、先秦诸子、秦汉学术,我提交的三个题目是:《董仲舒思想研究》、《三礼研究》及《汉代春秋学研究》。经朱老师指点,选定《汉代春秋学研究》,舍弃了董仲舒和三礼。

我没有将董仲舒作为学位论文去处理,但我对董仲舒的阅读、思考并没有就此结束。在那之前我仔细读过《春秋繁露》及《汉书》中的相关史料,我觉得董仲舒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关键,值得研究。所以在读书期间我写有董仲舒思想研究初稿,毕业后偶有所得,也不忘继续思考、写作。我对董仲舒的看法大致在这样几点:

第一,董仲舒思想是到当时为止前人思想的汇集、总结、重构。读《春秋繁露》,很容易感觉先秦诸子各家各派思想、学术融为一炉,重构了一个全新的思想体系。

第二,董仲舒并不只是一个书斋里的思想者,他对社会、政治的关怀、思考,成就了他的思想体系。读董仲舒“天人三策”,我觉得那是中国两千年帝制时代最伟大的文件之一,董仲舒比较完美地创建了以天子为中心的“天人合一”模式。在人世间,天子为世俗之主,最大。但天子又是“天之子”,听命于天,而“天”,在董仲舒的设计中,又是民意的表示。如此往复循环,终于容纳了灾异说、谴告说、天人感应说。在近代科学出现前,董仲舒的这些理论自有其意义。

第三,董仲舒的时代,是帝制时代形成期。在经历了秦王朝二世而亡,经历了汉初动荡、文景之治后,汉武帝确实希望能有一番作为,董仲舒为此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在“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中,董仲舒为帝制中国制度设计提供了自己的方案,这个方案,包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能在后世有很多值得检讨的地方,但在当时,在帝制初期,其意义并不容低估。

基于这些认识,我在1990年代初写出初稿,也曾在几家出版社传观,但直至河北人民出版社李大星先生策划“大儒系列”,这本小书才于2000年初版面世。翌年(2001年),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了我的《董仲舒》简写本。又过了几年,中国社会出版社将河北人民出版社全本再版,改题《董仲舒评传》。此次东方出版社新版基本依据初版本。  马勇

2015年2月15日

内容推荐

董仲舒(前179-前104)为西汉哲学家,经学大师,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少年时专治《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潜心钻研孔子学说。汉武帝时,召试天下贤良之士,他以“天人三策”相对,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二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他的学说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

马勇编著的《帝国设计师(董仲舒传)》以汉代为背景,详尽讲述了董仲舒的一生和思想,及其对当时代和中国历史的影响。

编辑推荐

本评传从董仲舒所处时代入手,以当时社会矛盾和任务、自然科学状况、秦汉学术思想沿革为依托,简述了董仲舒治经著述、出仕践儒、建构封建理论大厦的一生,马勇编著的《帝国设计师(董仲舒传)》突破了以往把董仲舒看作一个反动思想家的框框,重新树立了一个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勇于改革、治国的进步思想家的形象。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4: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