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外国记者民国秘闻亲历记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罗泰琪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民国九大悬念揭秘:八国联军抢劫北京、袁世凯与二十一条、黎元洪首次宣言、美国出兵上海、沈阳柳条湖爆炸案、日本轰炸上海闸北、西安事变中的外语播音员、南京大屠杀真相、河南特大灾荒。

罗泰琪著的《外国记者民国秘闻亲历记》从外国记者的角度来写民国秘闻,再现当年一个个驻华记者生动鲜活、栩栩如生的形象,一个个妙趣横生,精彩纷呈的故事;揭去民国秘闻发黄的封条,把一件件深藏不露的重大案件奉承在读者诸君面前,给您带来历史的震撼、文学的趣味和发人深省的思考。

内容推荐

《外国记者民国秘闻亲历记》以清朝末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作引子,紧密围绕民国系列真实重大事件,共九章,重点描写辛亥革命湖北都督黎元洪采访录、二十一条漩涡中的袁世凯、大革命时期美国出兵上海风波、东北军阀张作霖搜查苏联大使馆事件、西安事变中的三个外国播音员、南京惨案等民国重大事件,着重表现外国记者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真实的生活状况。罗泰琪著的《外国记者民国秘闻亲历记》从外国记者的角度来写民国秘闻,故事真实非虚构,有据可查,人物确有其人,历史细节逼真,语言朴实流畅,是一本可读性强、发人深省的通俗历史读物。

目录

第一章 日军抢走291万两银子——英国记者莫理循揭露八国联军罪行

 一、您被《泰晤士报》录取了

 二、盯住俄国熊

 三、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

 四、八国联军抢劫北京

 五、尾声:五十岁做新郎

第二章 采访湖北都督黎元洪——美国记者密勒、丁乐梅辛亥革命亲历记

 一、礼查饭店的惊人消息

 二、怎么处理武昌消息

 三、采访湖北都督黎元洪

 四、开火车头踩雷

 五、尾声:继续的辉煌

第三章 把日本二十一条捅到英美国家去——美国记者端纳当上袁世凯总统顾问

 一、中南海居仁堂的唇枪舌战

 二、无中生有的新闻

 三、偷走机密文件

 四、尾声:骂名滚滚

第四章 美国出兵上海风波——美国记者鲍威尔与美国上海商会的斗争

 一、美国商人围攻报馆

 二、收购《密勒氏评论报》

 三、美国商会的重大决定

 四、尾声:驱逐出境

第五章 国联军官团调查柳条湖爆炸案——美国记者鲍威尔揭秘“九一八”事变真相

 一、冬季前我们将拿下满洲

 二、采访汉城总督

 三、照相馆和粮仓的秘密

 四、岛本少校的家庭酒宴

第六章 日军进攻上海闸北——美国记者阿班三访日本舰队司令

 一、日本航母开进黄浦江

 二、日本军官行贿

 三、日本舰队司令的鸡尾酒

 四、日机轰炸闸北闹市

 五、舰队司令之死

第七章 西安事变中的三个外国播音员——史沫特莱、贝特兰、王安娜在西安的故事

 一、你必须马上搬走

 二、《纽约时报》的字幕新闻

 三、请你主持对外播音

 四、强迫贝特兰离开电台

第八章 一本书震惊世界——英国记者田伯烈南京大屠杀亲历记

 一、撤守南京公告

1.请求增加工资

2.金陵大学采访记

3.秘密逃离南京

 二、电报事件

1.此电不准拍发

2.南京·辛德贝格玫瑰

 三、重金购买一本书

第九章 河南千万人吃树皮——美国记者白修德暗访河南灾区风波

 一、《大公报》停刊三天

 二、坐手摇巡道车去洛阳

 三、郑州采访陈司令

 四、洛阳电报发纽约

 五、电台台长被枪毙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日军抢走291万两银子

——英国记者莫理循揭露八国联军罪行

一、您被《泰晤士报》录取了

1862年,莫理循出生于澳大利亚东南海岸的基龙,从小喜欢冒险,中学日记写道“我长大了要做云游天下的记者”。20岁那年,他异想天开,想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探险。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南太平洋西部一个岛国,与澳大利亚隔着托雷斯海峡,是一片神奇的国土。大家都不相信他能去,笑他白日做梦。他对天发誓说:“我一定要去巴布亚新几内亚。”于是他悄悄积攒零用钱,趁着学校放假,独自一人离家出走,徒步横跨澳洲,坐船越过托雷斯海峡,成功到达巴布亚新几内亚,在那里获得非常丰富而珍贵的探险资料。

回到家,他的壮举令大家惊讶。他说:“这算啥?我要将旅游日记整理出来,发表在《世纪报》上!”大家说他吹牛,嗤之以鼻。他把文章寄出去后迟迟没被采用,心情颓废。老莫理循一贯反对他东游西逛,告诉他,《世纪报》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的报纸,具有全国影响力,怎么会登你的文章?别做梦了,安心读书吧。谁知《世纪报》竟刊登出莫理循的文章,并好评如潮,令大家十分惊讶,赞扬他是冒险家。

而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世纪报》竞聘请莫理循为特派记者,出钱请他去澳大利亚堪那卡,调查那儿土著人的非法交易。这是一个冒险活儿,虽说有机会走南闯北,大开眼界,但老莫理循告诉他,孩子,那里的土著可不好惹,不懂他们语言,小心闯祸,会被他们生吞活剥。莫理循妈妈吓得直哭。莫理循说:“再大的风险我也要去。”

莫理循告别家人和朋友,单身一人前往澳大利亚堪那卡,克服重重困难,了解到那里非法交易的内幕,写出调查文章,发表在《世纪报》上。这篇文章引起澳大利亚广泛注意。新闻同行说它是调查性报道的开端。莫理循惊喜不已,下定决心一辈子从事新闻记者职业。

于是,莫理循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四处奔波,从墨尔本到纽约,从伦敦坐船横跨英吉利海峡,替报社从事新闻调查,陆续发表文章,名气越发响亮。他妈妈支持他,说孩子好样儿的。老莫理循却反对,骂他不学无术,没有出息,并不准他乱跑,强迫他去读书,将来做一个外科医生。

1884年,22岁的莫理循遵从父命,来到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学习。他努力克制好动性格,忘掉那些美好的四处漂游的日子,静下心来读书、做解剖、学着开药方。三年后,1887年,莫理循顺利毕业,取得医学学士,准备做一个医生。他趁着父亲高兴说:“我愿意遵照您的意愿去做医生,但有个条件,请允许我在工作之前去各地玩玩,以后就没有这么充足的时间了。”他父亲点头答应,问他想去哪儿。他说想走远一些,比如美国、印度、摩洛哥、法国,还有澳大利亚本国的一些地方。他父亲毫不吝啬地给他一大笔钱,但条件是,旅游归来收起野心,循规蹈矩,做个好医生。

于是,莫理循在大学毕业后游玩了许多地方,然后做了一名医生,并打算不再四处漂流。他逐渐喜欢上医生职业,准备进修学习。1894年,莫理循32岁。他来到伦敦攻读MD,一个较高级别的医学研究学位,准备考高级医生。

在伦敦攻读MD期间,他听到一些关于东方的故事,非常吸引人,令他无法入睡。这似乎激活了他沉积心底多年的周游世界的夙愿。他突然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做医生的理想,去遥远的地方探寻东方神秘。于是,他瞒着老莫理循,离开伦敦,横跨太平洋,来到日本。他在日本游览东京都银座,观赏富士山樱花,大开眼界。然后他渡海来到中国上海,第一眼看到中国人,中式长衫,瓜皮帽,圆眼镜,男人脑后长辫子,大吃一惊,一看自己西装革履,与中国人格格不入,被他们视为异类,便在酒店住下后,请仆人买来中国服装,还有瓜皮帽、圆眼镜、假辫子,脱下自身衣服,穿上这些行头,像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这么一位洋中国人流连于上海大街小巷,不时被人认出来,引来围观发笑。

莫理循停留数日后,离开上海,坐船溯江而上来到汉口。登上汉口码头,坐黄包车来到酒店住下,莫理循才发现一个大问题,囊中羞涩,除了一点零用钱,无法支付三天一结的酒店费用,急得团团转。他此行背着父亲,所以带着上路的钱并不多,加之一路好玩,多耽搁了时日。他想了想,不能向父亲要钱,便出门去电报局,给在澳大利亚的母亲发电求救说:“亲爱的妈妈,儿子这会儿远在中国,一个神秘而非常刺激的国度,但我没钱了,即将被撵出酒店流落街头,请火速汇钱给我,但别告诉父亲。”他母亲接到越洋电报吓得战战兢兢,立即给他汇去50英镑和“上帝保佑你”的电文。

莫理循有了钱,没了后顾之忧,在汉口继续游玩,然后溯江西行,经过雄险的三峡,来到重庆。重庆是一座山城江城,城在山里,山在城里,还被长江和嘉陵江半包围着,是世界少有的十分独特的城市,令莫理循惊讶不已。他在重庆爬坡下坎,游览市容,坐木船过嘉陵江,参观江北明玉珍皇城,过长江,游南山真武庙。然后他雇了脚夫,从重庆出发往南步行,进入贵州,再穿越贵州到达云南,最后出云南到达缅甸仰光,坐船回国,完成东方之旅,历时大半年。(P1-3)

序言

改完这部书稿,已是构思这部书稿一年之后,又一个阳光灿烂的6月,自然有很多想法想与读者诸君分享,也就冒昧自序。

一年前,在泛泛阅读时,偶然发现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民国初年,通常指1911年10月到1949年10月这38年,在许多精彩纷呈的民国秘闻背后,特别是那些事关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像义和团、八国联军、辛亥革命、日本二十一条、“九一八”事件、西安事变、南京大屠杀等,都有外国记者的影子,换句话,不少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都出自驻华外国记者的回忆著作中,不禁掩卷纳闷,这是为何?这些外国记者凭什么参与民国大案要案?为什么神通广大?都是些什么人啊?出于猎奇,便有了顺着这条线探幽寻奇的想法,于是有了写作这部书的念头。

接下来是有的放矢的阅读,读了一批有关外国驻华记者的书和资料,剥茧抽丝,边读边想,一条清晰的线索逐渐凸显,那就是在民国这38年里,上至总统,下至平民,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外国驻华记者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甚而至于成为总统、主席、海关总署、地方大员的顾问,活跃在中国要人身边,直接参与谋划民国大事,或者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世界会议,成为民国秘闻的策划者和亲历者。

比如英国驻华记者莫理循做过四任总统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的顾问,美国驻华记者端纳做过两广总督岑春煊、孙中山、蒋介石的顾问,英国记者田伯烈做过国民政府国际宣传处的顾问等。他们身居高层,呼风唤雨,或谋划帷幄,决战千里,或奔走四方,煽风点火,是一批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

为此,外国记者与民国秘闻,民国秘闻与外国记者,便有了千丝万缕、不离不弃的联系。当时,因为发现这一线索而喜形于色,这不是一部书稿的最佳角度吗?于是便有了这部书的角度。

当然,上面所说都是写作的事,读者诸君不感兴趣,会问作者:故事精彩吗?人物有趣吗?这正是我接着要说的这部书的内容。有了念头和角度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还得寻找和收集有关外国记者亲历民国秘闻的精彩故事。于是我放开视野,广泛阅读,做资料卡片,辨识真伪,构思取舍,在浩瀚的书籍、杂志、网络的汪洋大海里游弋,采撷精美绝伦的珊瑚,拾掇五彩缤纷的贝壳,便有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精彩奇险的故事——

英国记者莫理循是个有趣的人物,当义和团在北京为所欲为时,他呼吁外国军队武装干涉中国,而当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大肆抢劫中国财宝时,他写文章揭露他们的强盗罪行;当日本人逼迫中国接受“二十一条”时,他帮助袁世凯与日周旋,巧施“赠人玫瑰手不留香”之计,将“二十一条”泄露给世界,无声息地揭露了日本的阴谋,留下生动有趣而极其精彩的故事,耐人寻味。

美国记者鲍威尔是位传奇人物,当北伐军攻占南京、上海的外国人要求外国军队武装干涉时,他却在他的报上发表反对干涉的文章,尽管惹来滚滚非议,甚至被开除出上海美国商会而在所不惜;当日本人宣扬东北军制造柳条湖爆炸案时,他来到沈阳明察暗访,在仓库,在照相馆,敏锐地发现并勇敢地揭发日军这些阴谋诡计,其精彩的破案故事至今还传为美谈。

还有一批美国记者,端纳为劝说镇江军政府都督林述庆攻打南京,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开火车头为革命军探路踩雷,开辟攻打南京的道路;丁乐梅巧妙地采访湖北都督黎元洪,让全世界第一时间知道辛亥革命的主张;阿班与日军舰队司令喝鸡尾酒,获得绝密军事情报,冒死去现场采访日军攻打上海闸北的侵略行动;史沫特莱在西安偶遇意外事件,意外成为事变电台的对外广播主持人;白修德悄悄离开重庆,访问河南灾区,获得第一手灾情资料,瞒天过海,巧妙地将消息从洛阳经成都发往纽约;还有英国记者田伯烈,亲历南京大屠杀,委托他的妻子冒险将珍贵资料秘密带出南京,写出一本发行10万册的畅销书,将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公诸于众;还有与记者并肩的朋友,南京大屠杀期间,美国人马吉悄悄拍摄下记录日军罪行的16毫米电影胶卷8卷,秘密带出南京,带到上海,复制4套,秘密放映,丹麦人幸德贝格为保护中国难民,在南京自己厂房的顶上,用油漆画上世界上最大的丹麦国旗。

这些,还有许多人和事,发生在民国秘闻和外国记者的交融中,再现当年一个个驻华记者生动鲜活、栩栩如生的形象,一个个妙趣横生,精彩纷呈的故事;揭去民国秘闻发黄的封条,把一件件深藏不露的重大案件奉承在读者诸君面前,给您带来历史的震撼、文学的趣味和发人深省的思考。

改完最后一页稿子,上述想法油然而生,于是一吐为快为序。

2016年6月11日于重庆化龙桥寓所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