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提到德国儿童文学,埃里希·凯斯特纳的名字总是与格林兄弟的名字相提并论。这位写了许多著名少儿文学读物的作家,也是国际安徒生奖和国际青少年图书奖的获得者。
《袖珍男孩儿》讲述了小马克斯是一个身高不足5厘米的小男孩,但他同时也是世界闻名的杂技演员。成名后的马克斯非常繁忙……
| 书名 | 袖珍男孩儿/埃里希·凯斯特纳作品典藏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德)埃里希·凯斯特纳 |
| 出版社 | 明天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世界各地,提到德国儿童文学,埃里希·凯斯特纳的名字总是与格林兄弟的名字相提并论。这位写了许多著名少儿文学读物的作家,也是国际安徒生奖和国际青少年图书奖的获得者。 《袖珍男孩儿》讲述了小马克斯是一个身高不足5厘米的小男孩,但他同时也是世界闻名的杂技演员。成名后的马克斯非常繁忙…… 内容推荐 埃里希·凯斯特纳著的《袖珍男孩儿》是一本讲述成长的书。马克斯是一个身高只有5厘米的袖珍男孩儿,他的父母在一次意外中不幸失踪。男孩没有因为自己的身高而悲观,他勇往直前,努力奋斗,最终成了一个世界著名的杂技演员。本书以奇特的构思告诉孩子们,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中,不管你多么弱小,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目录 中文版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黑马男孩 试读章节 马克斯的父母结婚后一年,决定外出寻求幸福。他们人小志气大。伯母森林中这个皮鞋石村天地太小,不能让他们大展宏图,实现他们的梦想,于是他们双双带上包裹行李,到广大的世界去了。 他们所到之处无不引起极大的震惊。看见他们,人们的嘴会不知不觉地张大,简直难以重新闭拢。因为马克斯的母亲简直美得像画中人,他的父亲那两撇黑胡子漂亮非凡,然而他们的个子只有小小孩那样大小。人们为此惊讶不已,也就不足为奇了! 马克斯的父母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体操那么好,就想当杂技演员。真的,等到他们当着斯笛尔克马戏团团长暴风雨先生的面表演了他们的平衡木和吊环绝技以后,团长向他们热烈地鼓他戴着小山羊皮白手套的掌,高声大叫:“好,你们两个小魔鬼!我和你们签订合同!”那是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在蒂伏利游艺场。时间在早晨。地点在用四根巨木柱撑着的大马戏棚里。马克斯那时候还没有生下来。 他的父母在皮鞋石虽然是体操主将,但还有许多功夫要学,得刻苦锻炼。三个月后他们才组成了一个中国杂技组,名为“竹之家”。事实上这个杂技组根本不是一家人,自然也根本不是真正的中国人,但在他们背后晃来晃去的十二根编得很整齐的辫子就跟假钞票一样逼真。不过作为杂技演员,他们是第一流的,位居马戏有史以来最聪明的杂耍和杂技演员之中。 他们能在一根细长柔软的黄竹竿顶端转动易碎的杯子和碟子,快得叫观众不由得都看傻了。年轻小演员像猴子一样爬上手臂粗的光滑长竹竿,这竹竿由最魁梧的“中国人”竖直了拿着。一到摇摇晃晃的竹竿顶,他们就用手撑着倒立,在震耳的鼓声中用头倒立。对,他们甚至还能翻跟头,这可是在马戏场里离地面整整30米的高空!他们在空中翻个身就跟眨一眨眼那么容易。接着双脚并拢,直立在摇摇晃晃的竹竿顶上,向下向远远的观众微笑招手。乐队吹奏了三次胜利的旋律,观众于是拼命地拍手,拍啊拍啊,直拍到手都痛了为止! 在所有的海报和节目单上,马克斯的父母现在登出来的名字叫作五福和青青。他们戴着假辫子,穿着绣得很鲜艳的中式上衣和绸裤。他们和卷起来的马戏棚、大象和其他野兽、吞火演员、小丑、空中飞人演员、阿拉伯马、马童、驯兽师、马术演员、技工、乐师以及暴风雨团长一起,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去巡回演出。他们获得了巨大成功,挣到不少钱。日复一日,他们感谢他们的福星,他们离开皮鞋石是做对了。 后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马克斯出生了。他小成那个样子,护士差点儿把他连同洗澡水一起泼掉了。幸亏他哇哇叫得连死人都会被吵醒,这才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得救。马戏团的医生用放大镜把他检查了半天,最后微笑着宣布:“是个男孩!一个健康的男孩!恭喜恭喜!” 马克斯六岁时失去双亲。那是在法国的巴黎,事情发生得极其突然而又意外。当时他们坐电梯上埃菲尔铁塔去欣赏美景。可是他们刚到塔顶的平台,一阵狂风吹来,把他们吹到空中去了。 其他游客比他们大,能够一把握住铁栏杆。 五福和青青却不见了,最后只见他们手拉手旋转着飞走了,飞过地平线,从此不知所踪。 第二天,报上的大标题写着:“两个中国小人儿被吹出埃菲尔铁塔!直升机遍寻不获!斯笛尔克马戏团损失惨重!” 自然,损失最惨重的是马克斯。他非常非常爱他的父母。他流了许多小滴的眼泪,哭湿了许多许多条小手绢。 后来一艘葡萄牙渔船在加那利群岛以南的海面上打捞起一对辫子。两星期后,这两条辫子被合放在一个象牙棺里下葬,马克斯伤心得也想死掉算了。 这是一个古怪的葬礼。马戏团全体人员参加,“竹之家”杂技组的演员穿上他们的织锦上衣,驯狮演员在他的鞭子上套了一个花圈,马师的的司机骑着他的黑马,吞火演员举起熊熊的火炬,团长暴风雨先生戴着他的大礼帽和小羊皮手套,小丑脸上画着苦相,最后一个是要在墓地致悼词的约克斯·冯·波克斯,世界闻名的魔术师。 在他庄严的悼词结尾,他说:“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哀悼两位小同行,他们留下的马克斯由我照料。在不幸登上埃菲尔铁塔前不久,他们把他带到我的旅馆房间,请我照顾他直到他们回来。而今天,天啊,我们知道他们不会回来了。因此我活一天就要照顾他一天,而且衷心乐意这样做。你说好吗,我的孩子?” P24-30 序言 每一个中国孩子都知道德国在什么地方,也知道柏林是德国旧的首都和新的首都。有些孩子也许还知道柏林维尔梅斯多夫区的一伙有名的少年,他们的首领是“教授”和“带着喇叭的古斯塔夫”。他们也许记得这伙少年帮助一个从小城市来的名叫埃米尔。蒂施拜的男孩抓住一个小偷的经过。在火车上,这个小偷偷走了他准备交给住在柏林的外婆的一笔钱。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但是它并非真人真事,这一点可以查对核实。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1929年,也就是整整70年前出版的一部儿童小说里。几乎每个德国孩子都知道《埃米尔擒贼记》,不是读过小说,就是听过广播剧或者看过戏剧和电影。1999年还有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假如这部大概可以称为20世纪最出名的德国儿童小说的作者仍然活着的话,1999年2月23日,他将庆祝他的100周岁的生日。对于埃里希-凯斯特纳的百年诞辰,还会有比同时将他的8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译成中文更好的礼物吗?1999年,德国出版了难以计数的关于凯斯特纳的书籍,举办了许多展览、纪念会、讲座和学术讨论会。人们理皮如此,因为每个人毕竟只有一次100周岁然而,同时将8本新译的儿童文学作品送到中国孩子(和那些已经不再是孩子的人)的手里,这恐怕是所有纪念凯斯特纳的活动中最美好和最重要的。因此,非常感谢明天出版社慷慨赠送的这份生日礼物。 埃里希·凯斯特纳(Erich Kastner)是小说家、剧作家、电影脚本和广播剧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他于1899年2月23日出生在德累斯顿这座当年萨克森王国的首府。他出生于普通人家,父亲是皮革工匠,当年他不得不关闭自己的作坊,去工厂做工赚钱。母亲做一些家庭手工产品,以此增加家庭收入,后来她又在家里开设了一个很小的理发店。埃里希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孩子。母亲自然把儿子变成自己唯一的生活内容:她可以为了儿子做任何事情,因为儿子应该生活得更好,儿子应该出人头地,成名成家。埃里希·凯斯特纳一生与母亲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们几乎每天都给对方写信或寄明信片。凯斯特纳上的是8年制公立学校,然后又上了一个教师培训班,1917年应征入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凯斯特纳放弃了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高级文理中学,从而于1919年开始在莱比锡上大学,攻读日耳曼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和戏剧史。1925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从在高级文理中学读书时起,凯斯特纳就开始写作并且发表了一些诗歌和短篇小说。在大学里,他积极为报刊写稿,这有助于他在1925年谋得了《新莱比锡报》的一个职位。1927年,他作为剧评家来到德国首都柏林,并且在相当短的时间里,成为魏玛共和国最著名的青年知识分子之一。他最初是作为抒情诗人引起人们注意的。他的诗集有《腰上的心》(1928)、《镜子里的喧闹》(1929)、《一个男人给予答复》(1930)、《椅子之间的歌唱》(1932),此外他还写了长篇小说《法比安》(1931)。当然,在此期间,他仍然继续为报刊撰稿,尤其是写作戏剧和电影评论。 …… 在世界各地,提到德国儿童文学,埃里希·凯斯特纳的名字总是与格林兄弟的名字相提并论,后者出版了著名的《格林童话》(第一版出版于1812年至1815年,第二版出版于1819年)。迄今为止,除凯斯特纳外,没有任何一位20世纪的德国儿童文学作家能够赢得这样的国际声誉。在德国文化圈内部亦是如此:西德的儿童文学、西德的儿童戏剧和西德的儿童电影,至少是在50年代和60年代,完完全全置身于他的魔力之中。为摆脱这种魔力,人们花费了巨大的努力。凯斯特纳也遇到了每一座伟大的文学纪念碑所遇到的情况:人们有时试图轰轰烈烈地将他从基座上推倒。但是,对于一部分60年代末以来的“新”儿童文学,他仍然还是一位教父:他的儿童小说在1970年前后被看作是社会批判现实主义的典范,而社会批判现实主义在50年代和60年代却被人们故意视而不见,但是,人们也正需要以此为起点。失望没过多久就出现了:儿童文学作家凯斯特纳只是在一种非常有限的程度上来说是一个社会批判现实主义者,正像他的批评者们在30年代初就已经认识到的那样。他确实是一个很优秀的小说家,他知道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的梦想,比如勇气、友谊、成功。这些梦想可以轻松地变成使人产生疑问的东西,对此,我们今天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凯斯特纳本人则由于他对人的理智和道德的坚定不移的信任,做好了应付一切的准备。然而,唯理主义者和道德主义者凯斯特纳也陷入了一种惹起怀疑的处境,因为在他宣传的这些价值观念的背后隐藏着一些“次要的道德”,诸如秩序、勤奋、正确等等。它们在人类自由的、现代的、解放的观点的影响下显得异常陈旧。自从70年代后期以来,有许多评论家试图把这位儿童文学作家的纪念碑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拆除。这种过激行动往往是一种巨大失望的表达方式,因为这些批评者中的许多人是由凯斯特纳的儿童书籍伴随着长大的。 纪念碑有的时候也必须推倒毁掉,这似乎已经成为文化传统的不容改变的法则之一。因此也只有一个新的时代才有可能为自己建造一座新的塑像。也许,当我们在德国纪念这位作家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儿童文学终于进入了一种更无忧虑、更为有利的境况。凯斯特纳的儿童文学作品对我们德国来说已经成为历史,而且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我们终于可以自由地面对他的儿童文学作品,让我们等着它向我们揭示新的迄今未被认识的东西吧。这也适合德国的儿童读者,对于他们,凯斯特纳的儿童小说始终还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读物。电影导演们极其引人注目地在最近拍摄的几部电影里自由地处理了凯斯特纳的儿童小说,例如《两个小洛特》和《小不点和安东》。他们以大胆的、失敬的方式把小说移植到我们当代社会,为它们重新注入了活力。 我们可能毕竟不能像中国的凯斯特纳儿童书籍的读者(儿童和成年人)那么自由,对他们来说,从来就没有过一座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的纪念碑,而只有一种异国文化的见证:陌生,但却充满了魅力。愿中国的读者——无论年长年幼——教会我们这些德国读者再一次用全新的目光看一看凯斯特纳的儿童文学作品。永远都可以用新的完全不同的目光来看待凯斯特纳,这一点已经为以往的历史所证明,这也正是这位德国儿童文学作家之伟大的一个标志。 1999年写于德国 后记 黑马男孩 埃里希·凯斯特纳是我经常说的名字。说的时候有很多的炫耀。说起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儿童文学作家时,我都会有炫耀的神情。这其实好像不是在炫耀那个我不认识的作家吧,而是在炫耀我们的儿童文学。这的确是一种特别容易让人炫耀的好文学。它有那么多飞越尘间的想法,那么多软和和的爱念,那么多的美妙触摸都是在天真孩童的眼睛里和手指间;那么多的风趣叙述,那么多的诗和哲学的句子,那么多的你不会想忘记的情形、模样,那么多的无法数尽的光芒笑容和浪漫,那么多那么多的……童年,就这样被这个好文学点亮了后来的方向,有了像样的人的姿态,有了世界的责任,有了被敬重,有了非常非常幸福的心情,有了那么多。 我有凯斯特纳的几乎所有的书。我有别的很多书,别的值得炫耀的作家们的书。可是我仍旧会说:“我有凯斯特纳的几乎所有的书!” 我一直是把它们放在我可以最容易就看清楚的那个位置上的。我喜欢看见这样的作家的书,看见他的那匹戴帽子的黑马,看见那个立在走廊里的老式衣柜,吱咯,柜门打开了,噌一下,就到南太平洋去了。我要看见那个小男孩。看见他独自上火车,到柏林去。他又下了火车,跟踪上了那个戴硬边帽的小偷。接着是呼啦而来的机智和灵感,是呼啦而来的儿童和力量,是浩浩荡荡的天真,浩浩荡荡的正义,浩浩荡荡的英勇,浩浩荡荡的脚步,浩浩荡荡的胜利l在世界的儿童文学里,这兴许是唯一的一个浩浩荡荡。 对一个作家来说,作品的浩浩荡荡数量可能很重要,但是作品的令人惊异的喜悦和感动一定越发重要。因为后面的这个是根更加高的竿子,是值得立耸的,一下子就把真正的绚烂颜色和童话美丽飘扬起来,放进了文学的天空、眼睛的天空。那是比旗帜更特别的布条儿,是一件分外合乎了珍贵生命、珍贵童年的理应等候的事情。生命和童年都需要这飘扬,需要这看见,所以他们就会用一个所有眼睛都瞧不见的升降机,把这些创造了高耸飘扬的写作也送向很高的位置。凯斯特纳就在这很高的位置上,德国的位置上,欧洲的位置上,也是人类的位置上。所以,他为儿童写的书籍根本不能算浩浩荡荡。可是从他的高耸的飘扬下走过的童年却是浩浩荡荡的。儿童长大了,成为成年人,成为男人和女人,非常成熟,却仍旧喜欢从他的飘扬下走过,这样的浩浩荡荡就是不朽。 我们现在看见的速朽太多,它们装腔作势,招摇市面,所以我们多么需要凯斯特纳,需要他的黑马男孩,需要他的小不点和安东,需要他的飞翔教室和动物故事,需要他的孪生子和袖珍小孩,需要他的并不浩浩荡荡的全部。我们需要! 所以我们感谢。 我们感谢这样的出版。感谢这样的立耸。感谢这样的良知和责任。感谢这样的敬重童年。感谢这样的对我们成年人自己的身份的敬重。 最后还是首先要感谢安息在慕尼黑一个公墓里的凯斯特纳。 如果活着,他今年(2008年)109岁。 他的作品仍旧活着,而且不知道会活几个109岁。 那骑着黑马走过来的男孩是谁呢?就是不朽的凯斯特纳自己。 书评(媒体评论) “很多很多人像对待一顶旧帽子一样把自己的童年丢在一边,把它像一个不用了的电话号码那样忘得一干二净。以前他们都曾经是孩子,后来他们都长大了,可他们现在又如何呢?只有那些已经长大,但仍然保持了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埃里希·凯斯特纳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