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提到德国儿童文学,埃里希·凯斯特纳的名字总是与格林兄弟的名字相提并论。这位写了许多著名少儿文学读物的作家,也是国际安徒生奖和国际青少年图书奖的获得者。
在《小不点和安东》中,又将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小不点是个可爱、聪明、调皮的小女孩,她有一个富裕的家庭。安东是个真诚、善良、懂事的小男孩,他家境贫穷,一个人照顾生病的妈妈。小不点和安东是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助、相互关心。每到夜里,小不点家的保姆安达特就会带着小不点,乔装打扮成瞎眼的妈妈和贫穷的小女孩,偷偷溜到大街上卖火柴挣钱。一天晚上,安东发现了安达特的男朋友弄到了小不点家的钥匙和地图,要到小不点家偷东西,机智的安东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埃里希·凯斯特纳著的《小不点和安东》是一本有关友情的书。富家女小不点被保姆安达特诱骗,天天晚上到街上卖火柴挣钱。小不点的朋友安东打抱不平,揭穿了保姆的阴谋。爱笑的女孩,运气一定不会坏,因为总有一个男孩会为你保驾护航。
小不点表演
厂长朴格中午下班回家。在客厅门口,他突然吃惊地停住了脚步。客厅里,女儿小不点正面对着墙壁,一只手摇着什么东西发出沙沙的响声,另一只手不时地挥动着。他想:是不是她肚子痛?这时,小不点对着银灰色的墙壁伸出双手,用颤抖的声音说:“火柴,卖火柴喽。”
小不点身旁趴着小狗皮克。它歪着脑袋,一边用尾巴打着拍子,一边欣赏着它的小主人的表演。小不点继续用颤抖的声音哀求道:“可怜可怜我们穷人吧。一盒火柴才卖十芬尼。”小狗挠了挠耳朵,好像说这价格太高了,又好像是在叹息身上没有带钱。
小不点举起手臂说:“妈妈年纪还轻,可眼睛全瞎了。卖火柴喽。三盒火柴二十五芬尼。谢谢太太,上帝会保佑您的。”她似乎卖掉了这三盒火柴。
看到这里,朴格先生大笑起来。他第一次看见女儿在他花了三千马克装修的客厅里面向墙壁乞讨。听到笑声,小不点吃了一惊,回头看见是父亲,便一转身跑了。小狗也灰溜溜地跟着离去。
“你们这是怎么了?”父亲问。可是没人理他,他只好转身走进他的书房。写字桌上放着一些信和报纸,他坐到转椅上,点了根香烟开始读信。
小不点名叫路易莎,因为她在一岁的时候,个子好像就不再长了,所以大家就叫她小不点。虽然她现在已上小学,而且也不再矮小,但大家还是习惯这么叫她。他的父亲朴格先生是一家手杖制造厂的厂长。他很忙,挣的钱也很多。他的妻子—一小不点的母亲,却认为他工作虽然很忙,但挣的钱太少。每当这时,他总是说:“你们女人根本不懂这些。”当然,她是不相信他这话的。
小不点家的房子很大,有十个房间。她常常在吃完饭后,刚走回她的房间,肚子就又饿了。她家的房子可真大呀!
说到吃饭,朴格先生已经饿了。他摁了一下桌上的铃,胖胖的女佣贝尔塔走了进来。“你难道想把我饿坏不成?”他有些生气地说。
贝尔塔赶紧答道:“当然不是!只是太太还在城里没回来,我想……”
朴格站起来说:“快点开饭!叫小不点和保姆下来。”女佣立即穿过房门忙活起来。
朴格第一个走进餐厅,他拿出药,皱着眉,喝了口水把药片吞了下去。他经常吃药,饭前、饭后、睡觉前、起床后,都要吃。药有圆球形的,有扁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别人可能会以为,他喜欢吃药。其实,他只是为了他的胃。
这时,安达特小姐也进了餐厅。安达特小姐是专门照顾小不点的保姆。她个头很高,清瘦,有点儿古怪。贝尔塔总是说,这是因为她小时候,家人用太烫的水给她洗澡所致不过她们两个人还算合得来。在安达特还没来朴格家前.小不点经常和贝尔塔以及原来的保姆凯特一起在厨房里吃饭,一起剥豆荚。贝尔塔经常带着小不点上街买菜,给小不点讲她在美国的弟弟。小不点总是很快乐、很健康,不像现在这样苍白无力。自从这个古怪的安达特来了后,小不点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朴格先生有些担忧地说:“我女儿看起来有些苍白。你看是不是?”
安达特回答说:“我看不是。”
这时,贝尔塔笑嘻嘻地端来了汤。安达特瞟了她一眼。朴格先生边喝汤边问:“什么事那么好笑?”话没说完,他便一手指着门,一手拿起餐巾捂着嘴,把汤咽下,接着猛烈地咳嗽起来。
门口站着小不点。天哪,她成什么样了!
小不点穿着父亲的红色浴衣,浴衣里塞了一个大枕头,活像一个大肚子茶壶。浴衣下面露出的两条细细的小腿像两根敲鼓的小木棒。她头上戴着贝尔塔的彩条草帽,一只手拿着擀面杖和一把撑开的伞,另一只手拉着一根带子。带子的一头系着平底炒锅,锅拖在小不点身后叮当作响。锅里坐着皱着眉头的小狗皮克。皮克皱眉不是因为不高兴.而是因为头上的毛太多,遮住了眼睛,所以它不停地甩着脑袋。
小不点绕着餐桌走了一圈,然后在父亲面前停下来,审视了一会儿,一本正经地问:“我可以检查一下您的车票吗?”
父亲答道:“难道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铁道部部长!”
“哦,对不起,部长先生!”
这时,安达特站起身来,二话没说,把小不点身上的东西一件件拿掉,恢复了她的原样。贝尔塔拿着浴衣、擀面杖、平底锅,一边大声笑着,一边往厨房走去。她的笑声在餐厅里还能清楚地听见。
“在学校表现如何?”父亲问。小不点没有回答,只是用勺子搅着碗里的汤。父亲接着又问:“三乘八等于几?”
“三乘八?三乘八等于一百二十除以五。”
厂长朴格先生默默地心算,答案正确,便不再提问,继续吃饭。
小狗爬到一把空椅子上,前爪撑在桌上,皱着眉,好像在监督着大家必须把汤喝个干净,然后它就要开始演讲似的。贝尔塔端来了鸡块和米饭,她拍了一下小狗要它下来。可它理解错了,干脆爬到了餐桌上。小不点一边把皮克从桌上抱下来,一边说:“我真希望我有个双胞胎妹妹。”
父亲遗憾地耸了耸肩。
“要是那样就太棒了!我们两个人穿的衣服一样,头发的颜色一样,穿一样大的鞋、一样的裙子,而且脸形长得也一模一样。”
“那又怎么样?”安达特问。
小不点沉浸在她的想象中:“没有人知道我是谁,她是谁。当别人以为我是我时,她却是我;当别人以为她是我时,我却是她。哈哈,这太有意思了!”
“那你们两人还真是难以分辨呀!”父亲说。
“如果老师叫路易莎,我就站起来说:‘我不是路易莎。’老师就会让我坐下,然后对另一个说:‘你为什么不站起来,路易莎?’被喊到的那个就说:‘我是卡林。’三天后,老师一定会被搅得头晕生病,不得不去疗养院疗养。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假了。”
P23-29
在这个故事开头我想说些什么呢?哦,我想起来了。我下面将给你们讲的这个故事是挺奇特的。说它奇特,因为它的确奇特,而且这个故事的确发生过,大约半年前曾在报纸上登过。你们一定在想:原来凯斯特纳从报纸上抄来了这个故事。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登在报纸上的这个故事最多只有二十行字。这么短小的故事只有很少的几个人读过。其实,它只是一条简讯,说在哪天哪天柏林发生了什么什么。我当时立即拿了剪刀,把这条简讯剪了下来,小心翼翼地放进了我放奇特东西的小盒子里。这漂亮的小盒子是璐特帮我用发光纸糊制的,盖子上的剪贴是一列有大红色车轮的小火车,旁边是深绿色的树,上面飘拂着三朵雪球般的白云。除了我以外,没有几个人觉得这条简讯有什么特别。就像一个小男孩从炉子下面抽出一块木头并对它念咒语,它就变成了一匹马,一匹真正的活马,可他的哥哥却摇着头对弟弟说:“这根本不是什么马,而你却是一头真正的驴。”但对弟弟来说,它就是一匹马。我的报纸简讯也是如此。别人以为,这不就是一条二十行字的简讯嘛!但经过我的加工,一本书就出来了。
我为什么告诉你们这些呢?因为常常有人问写书的人:“嘿,你写的故事是真的吗?”特别是孩子们,他们总想知道这些。这时,写书的人往往歪着脑袋,摸着胡子,不知如何向孩子解释。故事里发生的事有些是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都真正发生过。写书的人不能总是拿着笔记本,跟在别人后面记录别人所说的每句话和所做的每一件事。他们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但当时并不知道,这些以后有可能被写进书里。是不是这样?
听到这里,可能会有读者叉着腿,郑重地说:“尊敬的先生,如果你写的东西根本没有发生过,那我们就不用去读了。”我的回答是:“故事里的事有没有发生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故事有现实性。也就是说,故事里描述的一切完全有可能发生。如果你们理解了这一点,就掌握了艺术的一个重要原则。如果没有理解这一点,那也没有关系。”
经验告诉我,有些孩子喜欢读像木马变成真马这样的故事,另一些孩子宁愿吃三天麦糊也不愿读这样的故事,因为他们害怕小脑门儿上会生出皱纹来。有什么办法呢?
我有个主意:在这本书里凡是要动脑子思考的地方,我就做个小结,我请印刷工人把它们印成仿宋体,只要你们一看见仿宋体就跳过去,好像根本就没有思考题这一节。懂了吗?
现在故事可以开始了。
小不点、安东和皮克的故事讲完了,这里.我还有一点要补充。
读过我写的《埃米尔擒贼记》这个故事的小朋友可能会说:“亲爱的凯斯特纳叔叔,你的这个安东和那个埃米尔都是一种类型的男孩,你为什么不能写一个和埃米尔不一样的男孩的故事?”
这个问题提得有道理,所以我回答你们。我给你们讲和埃米尔很相似的安东的故事,是因为像安东、埃米尔这样的好孩子,应该多讲,这样的孩子越多越好。
也许你们会决定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也许你们喜欢他们,把他们作为榜样,像他们那样努力、正直、勇敢、诚实。
如果你们能这样,那将是对我最好的奖赏。像安东、埃米尔这样的好孩子在长大成人后,会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
“很多很多人像对待一顶旧帽子一样把自己的童年丢在一边,把它像一个不用了的电话号码那样忘得一干二净。以前他们都曾经是孩子,后来他们都长大了,可他们现在又如何呢?只有那些已经长大,但仍然保持了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埃里希·凯斯特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