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是曾国藩总结自己相人识人的著作,分为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七篇,是一部真正的智慧经典,对后世影响颇大。鉴,就是一面镜子,镜洁如冰,以冰为镜,比喻能察秋毫。《冰鉴》原文只有两千多字,但体小而精,言少意深,其鉴人之法时至今日仍然适用。
本书对每篇加以详细的注释、翻译,并对其中的精华部分给以详尽的解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奇书。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甄别人的优劣,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冰鉴》对于现代人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智慧的经典,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性和启迪性。
《冰鉴》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也是他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
本书以“原文”“译文”“解读”为体例,在解读部分引经据典,融汇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案例,对原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本书为你打造了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路,让你充分领略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在激烈的竞争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解读】
神清浊辨人清浊
俗话说水有清浊,同样人也有好坏之分。如愚蠢、聪明、忠诚、邪恶,这都是人的不同表现。在古代,圣贤之人常常就用“清”与“浊”来判断这个人的愚蠢、聪明、忠诚、邪恶。
通常,观察一个人,要先看他所呈现出的神态。如果神态清澈,表明这个人就是个聪明的人;神态浑浊,这个人就是比较愚笨;神态清澈纯正,这个人就是个忠正的人;神态游移不定,深藏不露,这个人就是个不走正道的奸诈之人。
譬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他所表现的神态清澈,给人一种精干的气质,因此他成为了历史上最有智谋的军师;张飞对士兵粗暴,神态显示出的是一种浑浊,因此他就比较愚笨,最后被手下人杀害;关羽给人一种忠肝义胆的气质,神态清澈纯正,所以后人总是把他当神来供奉;吕布是一个势利小人,神态总是游移不定,先后杀了他的两个义父,是个不走正路的奸诈小人。再如,一个少年的眼睛是明亮清澈的,老年人的目光则是浑浊昏暗的。但是,这不代表少年比老年人聪明。老年人的确是没有少年的机智灵敏,并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思维、记忆力以及办事的效率也逐渐减退,大大不如自己年轻的时候。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可以知道人的神态清浊变化一定与大脑的思维有联系。
所以说,人的清浊,只要仔细观察人神态的外在表现,诸如通过言语、行为,观察眼睛中所散发出的光芒,脸上所呈现的表情,就能辨别此人是清是浊。
神的邪正的分辨
神的清浊可以通过人的神态来辨别,但是神的邪正却不容易分辨。因为一般忠诚、奸诈的人都有着聪明的智慧,而他们的神态从表面上多表现的是清澈和纯正,神态的邪一般都会混藏在这纯正清澈之中,以此来蒙蔽人的双眼,让人分辨不出来。
元末明初,陈友谅带兵攻陷太平,攻占了长江上游后,就派人约张士诚(元末明初的义军领袖)一起进攻建康。于是朱元璋与陈友谅便开始了大战。
当时有人劝朱元璋要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迎战。朱元璋便说:“敌人早已知道我率军出征,他们用一部分军队牵制着我,而大军已经顺流而下直奔建康,估计有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如果我的步兵和骑兵匆忙赶回来,再去作战,这是兵法最忌讳的。”
因此,朱元璋便召见康茂才(明朝开国大将),对他说:“如果敌方的两股势力合到了一起,那么对我方是极其危险的。如果先打败陈友谅,那么张士诚那边就会闻风丧胆了。你能迅速地把陈友谅的军队引到这里来吗?”康茂才回道:“我家有个守门的家仆,他曾服侍过陈友谅,如果要他去,一定能取得陈友谅的信任。”朱元璋听后,就让他马上下令让那个家仆前去送信。 守门的家仆接到康茂才的命令后,就划着小船来到陈友谅的军中,假装是康茂才的使者,告诉陈友谅在他进攻的时候,康茂才要他一定要做好内应。陈友谅果然相信,喜出望外,并问康茂才现在在什么地方。这位家仆回答:“他现在负责守卫江东桥。”陈友谅又问桥是什么样的,家仆又说:“是一座木桥。”陈友谅听后暗自开心.就热情款待了这位曾经的家仆,随后又将他送回。家仆临走的时候,陈友谅还千叮咛万嘱咐地说:“我随后就到,到了后,我叫你‘老康’为信号。”
这位家仆回来后,就将陈友谅的情况告诉了康茂才。康茂才立刻转告了朱元璋。朱元璋知道后,高兴地说:“看来,陈友谅将要落入我的圈套之中了。”于是就命令人立刻拆掉木桥,换上铁石结构的桥,一夜就得竣工。同时命令冯胜、常遇春率领三万兵力埋伏在石灰山旁;徐达的军队等候在南门外;杨璟驻守在大胜港;张德胜、朱虎率水师驶出龙江关外。而朱元璋总领大军在卢龙山,命令旗手们把黄色旗帜隐伏在山的右边,把红色旗帜隐伏在山的左边,并告诫他们说:“如果敌人来了就举红旗,听到鼓声就举黄旗,这时候,全部埋伏的军队都要立即发起攻击。”
朱元璋将所有的计划都已经安排妥当。当天,陈友谅果然率船队东下.到大胜港的时候,水路狭窄,又遇上杨璨阻击,立刻退出大江,乘船直冲向江东桥。到桥边的时候,却发现桥都是铁石筑成的,才感到疑惑。连呼“老康”,可根本没人答应。此刻,陈友谅才发觉其中有诈,于是马上分出水师千余人奔向龙江,派出万人兵力登岸修筑栅栏。这时正值酷暑,朱元璋也预感到一定要有大雨,就命令各路大军就地起炊吃饭。当时天空一点云都没有,但不一会忽然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这时候只见红旗举起,众将士竞相冲向前去拔除栅栏,陈友谅指挥军队上来与他们争夺……
P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