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张宇光、刘凯键编写的这本《奇才王勃--少年孤鹜》介绍了王勃的故事。
| 书名 | 奇才王勃--少年孤鹜/奇才集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张宇光//刘凯键 |
| 出版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勃,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张宇光、刘凯键编写的这本《奇才王勃--少年孤鹜》介绍了王勃的故事。 内容推荐 “奇才集”的出版,确定了以高素质青年学者为写作对象的方向,又首创了集、传结合的编撰方式,使得文丛走上了轨道,为优秀的青年古典文学学者们搭建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展示平台。 张宇光、刘凯键编写的这本《奇才王勃--少年孤鹜》是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王勃的故事。 目录 第一章 诗书之家 名门望族 文才初露 拜师曹元 反对时体 第二章 初登仕途 上书宰相 寒梧栖凤 短游吴越 共展意气 第三章 自放蜀地 檄文获罪 西游漫行 玄武山上 盘桓蜀域 第四章 文耀千古 望登仕途 身陷囹固 滕王阁宴 南海渡舟 试读章节 王勃(约650-约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世称“初唐四杰”。王勃位居“四杰”之首,后世尊之为“诗杰”。实际上,王勃不仅在诗歌上很有贡献,还“文章钜丽,为四杰之首”。 王勃出身于绛州龙门一个诗书传家的名门望族。王氏家族在晋之前,历朝官居要职。晋之后,天下纷乱,王氏家族五迁而定居汾浦,不涉官场而以诗书传家。王勃的先世王霸、王寓、王玄谟、王玄则等都是大名鼎鼎的儒门人物。其中八世祖王玄则曾任南朝刘宋太仆、国子博士,被江左子弟尊为“王先生”,受其道日“王先生业”,于是始称儒门,世济厥美。从他开始,王门代代为官,人人著述,如王焕著有《五经决论》,王虬有《政大论》,王彦有《政小论》等。 王勃的祖父王通(584—617),字仲淹,是隋末名噪一时的学者和教育家。受家风所染,王通从小勤学好问,他曾向当时的著名学者学习《书》、《诗》、《礼》、《易》等儒家经典。王通二十岁时游长安,向隋文帝建言《太平十二策》,主张尊王道,推霸道。隋文帝召见后,有相见恨晚之感。但是,他的《太平十二策》遭到当时公卿们的反对,于是沉痛地写下《东征歌》,感慨“志乖愿违”、“道之不行”,从此就回到故乡龙门,以教育和著述为业。当时求学于王通的门人以百千数计,其中出名的就有河南董常、太山姚义、京兆杜淹、赵郡李靖、南阳程元、扶风窦威、河东薛收、中山贾琼、清河房玄龄、钜鹿魏徵、太原温大雅、颍川陈叔达等,真是何其了得。除了耕耘教育外,王通可谓著作等身,著有《续诗》三百六十篇,《元经》五十篇,《礼论》二十五篇,《乐论》二十篇,《易赞》七十篇,《续书》一百五十篇,后人把它们称为“王氏《六经》”。王通去世以后,弟子们私谥他为“文中子”,取意于《周易》中的“黄裳元吉,文在中也”,可见门人对其学问精深的由衷敬佩。 王勃的叔祖王绩(585—644)是王通的弟弟,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王绩曾三仕三隐。他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是唐初影响重大的诗人。他以陶渊明为宗,开创了初唐隐逸诗风的先河,后人辑有《东皋子集》。清代诗论家翁方纲曾说: “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人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述王绩的诗“气格道健,皆能涤初唐排偶板滞之习,置之开元、天宝间,弗能别也”。可见王绩诗歌在初唐的地位。 王勃还有一个叔祖王凝,字叔恬,曾经大考六经之目,可惜的是撰《隋书》未毕即离世。 王勃的父亲王福畴是王通的次子。王福畴承续家风,德才兼备,曾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参军、六合及交趾县令等职,写有《王氏家书杂录》等。杨炯曾评价王福,说他是“绝六艺以成能,兼百行而为德”的“人宗”。P1-3 序言 四年前的深秋,出版人孙轶女士约我去北京,参与一套史书的策划。有两天时间,大家聚在东四八条的一座四合院里商议,吃过晚饭便沿着胡同走走。临行前,又遇到了山西教育出版社的雷社长,孙女士拿来纸笔,要我给教育社再策划一套选题,我就写了“奇才集”三个字,又开列了一串古人的名录。没想到二位老师一看便认为可行,史书的事后来暂缓,这套“奇才集”倒排上了日程。 丛书的企划要点在于选准要写的人物,回昆明后我再三斟酌挑选,以确保所选名录品质。标准必须是真正的文学艺术奇才,既有奇文奇画还得有奇事,又得在文学艺术史上站得住脚。精选出来的二十位人物均为一流,数量上已具丛书规模。 我做个企划案容易,孙老师他们组起稿来就费劲了。之后的一两年她都在操持这件事情,确定了以青年学者为班底,以前所未有的集、传结合的方式来编撰,既是原创,又兼顾阅读的雅俗,还可推出一批新面孔,显示一种新笔法,创造一个新方式。 以往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出版,都是集、传分开的,集是集,传是传。这次我们将集、传结合,非但形式新颖,重要的是能满足更多读者的实际需求,让他们一册在手,便能读到一位天纵文艺奇才的人生与作品。 选择青年学者来撰写,是想呈现一种新面貌。老学者有功底,学问扎实,他们的研究与书写偏重的是历史和政治,行文严肃。而青年学者注重的是品读和鉴赏,是人生,是文学和艺术本身。加之网络时代到来,写作和阅读都要有相应的快感,活泼的语言对读与写来说,均必不可少,这也是青年学者们的优势。 在策划案通过的两年之后,“奇才集”的书稿陆续出现在我面前。前十部稿子,均由我逐字逐句地修改删补,每改完一部还要写几百字的审读意见。从书稿的情况来看,基本上达到了策划的要求,青年学者们清新活跃的笔调,一改史传人物生平考证和背景说明的繁杂、沉闷,让读者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到了人物的生活与创作的情节上来。 文艺家与政治家或企业家不同,尤其是被称为“奇才”的天才诗人、哲人和画家,他们往往个性张扬。注重自我,个人生活也富有戏剧性。政治家与企业家的人生,与社会、现实和历史关系密切,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在社会历史现实中的作为。而文学家、艺术家们的人生,却大都在孤独中进行着自己的文化创造,社会历史现实对他们而言,关系时常并不是很直接,或者只是他们的人生与作品的注脚。 “奇才集”的出版,确定了以高素质青年学者为写作对象的方向,又首创了集、传结合的编撰方式,使得文丛走上了轨道,为优秀的青年古典文学学者们搭建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展示平台。而山西教育出版社编辑们过硬的职业素养,那种为一个字查遍所有诗词版本的功夫,更确保了这套丛书的品位和质量。 张宇光 2016年5月于昆明翠湖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