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绘超人气实力派作者原晓,文风大气严谨,文字优美惊艳,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她用非凡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洋溢着民国风的奇幻世界,展示了民国文化背景下大上海这座繁华城市发生的惊奇故事。
《时间海(Ⅱ)》立意新颖独特,结构清晰利落,情节紧凑动人,文字沉稳顺畅,人物真实鲜活,有着极强的可读性。单行本内容比起连载文更详实好读,扣人心弦的大结局也收录其中,还特别新增番外、序言和后记,超级精彩!
封面设计新颖独特,内文版式简洁大气,封面和彩插均由小说绘金牌画手九千坊倾情绘制,精致炫丽,各种高端印刷工艺相结合,合理定价,超美超值!
随书附赠精美书签,美貌又实用。
原晓编著的《时间海Ⅱ》延续《时间海Ⅰ》的故事基调,仍以民国时期为故事背景,主要围绕两个组织的历史过去以及明争暗斗而展开。季萱是历史管理局的99号执行员,肩负重任心怀正义,试图通过一系列正能量的行动改变历史的车辙。而曾经背叛她的助手谢青却是另外一个暗黑组织即黑洞协会的高层人物,常常暗地干涉破坏历史管理局的行动。季萱和谢青在数次任务中交锋互拼,彼此都黯然神伤,其后季萱以身犯险进入黑洞协会内部探查历史真相。季萱的结局会如何,与她关系暧昧又复杂的谢青将何去何从,两个各自为政的组织又会走向怎样的历史发展轨迹,一切答案尽在《时间海Ⅱ》。
一
收到表彰信时,我在江南一个小院子里养桃花。
在总部火灾事件之后,我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没有执行什么任务,只是在江南租了一个小院子,养了大半年桃花。其间黎家铭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我在德国的一位线人,可能掌握了一份重要情报,总部急需。那时我已经烦透了任务,谁也不想联系,可是黎家铭在信中言之谆谆,无法推却。他在信中转述了易月生的话,说老狐狸含蓄地提醒我注意身体,不要着凉。并且说玛瑙市价涨了,谢谢我送他的耳钉。
去年梅雨时节,易月生骗走了我的耳钉,我已经不计较了,没想到老狐狸念念不忘。
和信一同来的还有一张折叠的铜版纸公文纸,打开是一张烫金表彰信。
致亚洲司部NO。99号执行员季小姐:
经统计局确认,您在1923年11月德国啤酒馆暴动事件中的开枪行动,帮助我司将本次战争的爆发时间往后推迟了十年,特此感谢。
欧洲司部
我叹了一口气,战争终于还是爆发了啊!
黎家铭寄信后不久,竟然又亲自来登门拜访。
桃花都开到荼蘼,春雨蒙蒙,黎家铭穿过枯黄的院落向堂屋走来,穿了一身黑色呢绒大衣,戴着有沿帽,一进门就抢我手上的表彰信:“季萱,你怎么能拿这么重要的文件拍虫子呢?”
于是我跟他说了诺亚的故事。
那是1922年,我接到管理局任务,戴上面纱替一位叫苏媛的执行员将一整船黄金运到欧洲。为了尽可能地扮演苏媛,我接受了管理局的心理暗示,从头到尾以为自己就是苏媛。我将自己的船伪装成普通商船,和一艘海盗船同行。海盗船的船长叫诺亚·贝克尔,他说我们是情侣,埋怨我为什么不记得他。
我不是苏媛,当然不记得他。我只是利用与他同行的便利,安全将黄金送往欧洲。
后来我才发现,这是诺亚的计谋,他是个纳粹。他猜到了翡翠号装载了一船黄金,也知道我不是他认识的那个苏媛——因为真正的苏媛已经被他亲手杀死了。诺亚在公海上劫走了我的船,我问他为什么要和我演一场情深难悔的戏,没有这场戏他一样可以劫走翡翠号。
诺亚猫眼石般的眼睛挺悲伤的,他说他幻想着我是苏,只是想在苏还活着的梦里,多停留一会儿。
“那时候我刚进鹰眼,混得挺苦的,不知道这件事情。”黎家铭喝了一口茶,盯着我问,“然后呢?”
“后来我在一只小破船里漂了一个星期,直到易月生出海把我捞起来。然后我去了德国,化妆成苏媛,站在纳粹游行队伍路边的钟楼顶上。诺亚就从人群中冲出来了,叫着我的名字,让我从上面下来,说上面太危险,而我正好给了他一枪。” 那是1923年德国啤酒馆暴动事件,这一枪打破了纳粹和警察僵持的平衡。枪声之后,冲突爆发,纳粹游行失败,希特勒被抓进监狱里关了好几年。管理局表彰的,正是钟楼上我开的那一枪。
这个事件以后,诺亚转而为我工作。巧的是,黎家铭找我也是为他,说他掌握着重大情报,要我去取。
“你看,”我说,“我这不是半年没接任务了吗,没任务就没钱,好不容易接到封表彰信,竟然不带奖金!我穷得只剩下表彰信了,拍拍虫子有何不可?”
黎家铭像是被噎住了,半天没有反驳,叹了口气。
“季萱,”他试图安慰我,“我不知道你在自责什么。总部火灾事件的发生,只能说明管理局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强大。把谢青带入管理局不是你的错,你应该打起精神,想着怎么把那王八蛋抓回来,千刀万剐一万遍,让他尝遍人间至苦,永世不能再为男人。”
我问:“咦,你的人间至苦就是不能做男人吗?”
他呛了一口茶,瞪了我一眼转身要走,大概觉得安慰了一只白眼狼。
我把他叫回来:“到底是什么任务?”
黎家铭回头说了两个字:“狼穴。”
1939年9月1日,欧战战场开战,我们把它和亚洲日本的侵略一起,统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总部下发的文件显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世界利益分配不平衡,而我私下得到的小道消息却是,有人说第三枚果实藏在欧洲的某个地方——谁知道呢?
我提着旅行箱去了欧洲,见诺亚。
二
那是德国海边的一个地下酒吧,灯光,人影,老旧歌曲和鱼龙混杂的客人。我并没认出米莉安,米莉安却认出了我。她端着一杯鸡尾酒在我对面的位置上坐了下来,迷人的卷发瀑布一样散落下来,眼睛蓝得像月光下的海面。
“这里很少有东方人出现,你来威廉港一定有理由。”她问我,“元首的‘狼穴’?”
我手一抖,打翻了玻璃马克杯,苏打水带着气泡流出来,顺着酒吧精致的餐桌滴到木质地板上。
米莉安用德文解释了“狼穴”。世界战争爆发之后,德国入侵了很多国家。纳粹把被占领国的名画、珠宝、珍奇艺术品等,从皇宫、博物馆和私宅里搜出来,统一编造成册,装进运输物资的火车、轮船,运进元首的“狼穴”。我们只知道有一个叫狼穴的地方,储藏着巨龙守护的宝藏,却没有人知道它在哪里。有情报说狼穴是波兰的一个要塞,还有情报说它和这座海港有关。P10-12
时间里开的花
作为原晓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官方的CP,其实我一直是问心有愧的。
因为有时我并不敢过多地看她的文字。
我一向认为,文字是有魔力的,是带着强烈的情感倾向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字眼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透露着作者的内涵与思想,而原晓显然是此间的佼佼者。
我看过她许多的小说,无论是发表过的还是偷偷藏在硬盘里的,从第一个字开始,她的小说就变成了诱惑的恶魔果实,带着致命的香气,吸引人不断地向下吞咽。她的文笔偏偏又是如此优雅精致,在你还未意识到的时候,你已经看完了一个故事。你食髓知味,手指像停不下来一样继续往下翻,直到最后一页,然后贪婪地想要看更多。
往往这个时候,她却告诉你,不好意思,我拖稿了。
她说话的样子很诚恳,带着哭腔,让你完全没有办法对她生气。
真是个令人又爱又恨的作者。
说真的,如果不是我们相距一千公里,她应该早就被我关在小黑屋里,每天用皮鞭逼迫着不断填坑了。
不过,作为看着《时间海》系列诞生成长的见证人之一,我还是要为原晓说几句公道话,很多时候,她绝对不是因为懒散而拖稿。
相信不少人已经知道了,原晓虽然文字很聪明,但她本人是一个呆萌的姑娘,所以总会给人一种拖延症晚期的错觉。
我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直到有一年笔会的时候,我和她作为拖稿严重的难姐难妹被编辑关在一间房里赶稿,她就坐在我对面。
那天她和我作为革命阶级战友,相拥而泣,然后她说:“你是不是也看出来了,我已经不是原晓了,我是一个已经胖了二十斤的原晓。”
“……”
然后那一日,我们一张桌子两张椅子,窗外春暖花开,其他作者都纷纷外出游玩,只有我和她两台电脑面对面,只余大眼瞪小眼。
原晓打开文档的时候,说她已经写五千字了,我们互相看了对方的稿子,各自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然后讨论了一番,总结了两三点,其中包括一条人物太多剧情难以推进的问题。
她考虑了一下,说觉得在理,的确也是因此而使故事显得拖沓不堪。
我们两人就这样靠着叫外卖和互相加油鼓劲坚持到了晚上,我开口问她写了多少字了,她说已经四千字了。
我当下就懵了,这什么鬼? 早上还有五千字的,写了整整一天,也没见开小差和打游戏,怎么字数不见多,反而越写越少了?
她这才茫然地说:“因为我按照你说的改了呀!”
我凑过去看了她的稿子,然后知道了原委。
原来这个小笨蛋,竞然真的因为我说的人物太多剧情太杂,毅然将之前写的全数推倒重来,完全变成了一篇全新的稿子。
标题写着《时间海Ⅱ·×××第七稿》。
我说:“你干什么啊,怎么把之前的稿子全都删了,删掉几个人物就可以了啊,把情节归到别的人物身上就行了。”
原晓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原先是按照多人性格写的,如果把一个人物的情节放到别人身上就太突兀了,还是重新写吧。”
我问她:“那你之前几稿呢?这都第七稿了。”
原晓说:“有的觉得开头不精彩,有的题材不太好,所以写了改改了写,不知不觉就变第七稿了呗。”
我这才知道在此之前的几个夜晚,她可能都是这样度过的,不断地敲打着键盘,然后又一格一格地摁着回车键,将文字悉数删除。
就这样周而复始。
她对自己的要求是如此的精益求精,这是我从未想过的。
我此前一直觉得原晓的文字精准而有力,行文间有一股落花流水之意,却没有想到这股“文气”的背后,隐藏的是无数个日夜里的修葺撰改。
我终于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精雕细琢的积累。
当天,我看着她的文稿时长时短,有些心疼她,跟她说:“要不要算了,不要这么精益求精了。”
她却看着我的眼睛笑道:“我要对我自己的故事负责啊。”
那天我拍摄了许多她的照片,她抓耳挠腮的样子很可爱,时不时地为了一个词语是否合适思考半天,有时候还会反复读一个句子,只为了让语言更通畅。
夜深了,她明明很困,头不住地向下占,却还是忍着没有睡。我劝她去睡觉,即使写一夜,距离预定的字数还是很远,况且她还不断地在修改。
原晓却只是摇摇头说:“不能再拖了,编辑还在等着呢。”
三
如果要问我最喜欢《时间海》系列里哪一个人物,第一部里我最喜欢的是季萱,她似有一颗七窍玲珑心,有时却有些粗枝大叶,阴差阳错中成了历史管理局的一员,屡屡参与到秘密刺杀行动中,从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周而复始地成为别人的替身。
在一次次身不由己的替身任务中,她演绎着他人的人生,也被他人的人生所影响,她既聪明,又倔强;既平凡,却又不那么平凡。
但现在,我想我更喜欢易月生。
他既像一片汪洋,深不见底,又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我喜欢他待在季萱身边的样子,既安静又不安静,浑身上下皆是故事,虽然说不清道不明,却又仍有一份真挚。
当然这不代表我不喜欢谢青啊。
谢青的粉丝请放过我!
四
最后,用一句我在《时间海》中最喜欢的话来结束这篇序言。
“时间给予历史的摧残和惊艳,就如同历史给予我们的残酷和温暖。”
如果历史是树,时间是年轮,那么树上星星点点的花便是历史长河中一个又一个的人物,有些开得艳丽,有些则开得安静。
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花朵,就躺在这本书里,静静地待人采撷。
奇露亚
2015年8月5日于东京
这是第二次写《时间海》的后记了,我突然不知道要写什么。因为那些小清新和小灵感,以及构成这个世界方方面面的小碎片,都已经在《时间海Ⅰ》结束时说过了。于是我翻找书架,想看看朋友是怎么写后记的,连翻了几本书,发现他们都写的是前言。
好吧,我就略过感言,和大家聊一聊创作过程中身边的人与事吧。
一、我和我的编辑
《时间海Ⅱ》的责编叫路边,我们是好朋友,每周都通过短信、电话和微信朋友圈进行交流。
周一她经常在QQ上关心我:“下一期《时间海》什么时候交?”
周五她总是在我朋友圈晒的游戏截图下面留言,赞扬道:“有本事打游戏,有本事写文啊。”
每个节日我都会给她发短信,例如:“路边老师,六一儿童节快乐!”
她也亲切地回复我:“稿子写完啦?”
后来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我发现责编竟然是一枚窄腰长腿的漂亮妹子。
依稀记得那是个雨夜,武汉下着暴雨,她站在雨中为我撑了一把伞。白皙的皮肤,气质动人,微微一笑勾人魂魄,我情不自禁冲上去,表达喜爱之情。我们深情对视,女神温柔说道:“爱我就交稿。现在全杂志社就你和你基友两个人没交稿了.你知道吗?”
后来朋友问我:“原晓老师,你以前的江湖称号是坑坑原,现在怎么变成高速原了呢?”
我告诉他,这是爱的力量。
如果你有像我家这么认真负责、温柔美貌、时刻关心体贴作者的责编,你也会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且奋发图强的。
朋友说:“能简短点吗?”
我告诉她:“为了博得女神的好感,我也是拼了。”
二、我和画师
《时间海》的画师叫九千坊,微博是@九千坊。大家都知道,微博是一个人向大家展示自己个人品位、生活情趣以及思想境界的重要工具,我特别喜欢去看她的微博。除了定期展示画作、赞美各种大师画作和看美剧以外,九千老师的微博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
1.截稿期要到了还没交稿1
2.怎么办怎么办画不完了,手残党求关爱1
3.终!于!画!完!了!让我给自己的画P一个中二日文标题冒充耽美小说!
每次到了第二阶段,九千老师的电话就会突然因为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呈现出打不通状态,我只能上QQ找她。我们的对话通常如下:
我:九千老师,你在吗?电话打不通。
9000:不要告诉编辑大人我在,我刚刚才把手机关机了。 我:你交稿了吗?
9000:没有,你交了吗?
我:没有。
然后我们惺惺相惜痛哭十分钟,各自去赶稿。我打开Word敲字,她拿起笔接着画。
我一直相信,绘画和写作一样,是一项特别考验灵气和底蕴的事情。我特别喜欢九千的画,因为她笔下是一个生气盎然的世界。《时间海》的故事发生在民国,那是一个不近不远、特征明显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花时间用笔细细描绘的时代。而九千老师的画,总是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陈旧气息。我喜欢她为季小姐画的每一件旗袍,一笔一笔勾金点翠,描绘花纹,仿佛当年的华裳穿过悠长时光,迎面而来。我也喜欢她赋予季小姐的每一个温婉笑容,每一次转瞬回眸,仿佛那些温婉的、宁静的、壮烈的、逝去的岁月,都沉淀在她的画笔之下,重新获得鲜活的生命。
因此我能理解为什么九千老师总是交稿很晚。她是一位非常注重情绪表达和细节的画师,总是把时间细细密密地投入到每一张画作当中。她总是谦逊,总是被编辑大人催稿催得四下逃窜,但是她笔下有真情。我庆幸能够在《时间海》中与九千老师合作,因此每次她拖稿时,我都从来不出卖战友。
如果你正好也喜欢她,我会非常开心。
三、我和明总
最后我想聊一聊接到编辑大人命令后忠实执行,在我写这个故事过程中,全程站在电脑显示屏上监督我的明总明老师。明总全名清明,浅蓝色,鹦鹉科虎皮鹦鹉属,为小型攀禽品种,价值人民币30元。
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在明总关照之下完成的。有人说创作是对自我的挑战与超越。明总通过撕咬显示屏保护膜和《时间海》专用人物角色记录本、强占我深夜赶稿期间备用零食以及咬断我游戏专用鼠标的鼠标线等方式,监督,督促,再督促,并鼓励我实现了每一次自我超越,直至完成这个故事。
在这里,请允许我对它表示感谢。
宝贝,你是全世界最冷酷最霸气最聪明的鹦鹉,能不能从茶杯上跳下来,让我喝口水?
这次我们就聊到这里。写作是一条僻静而遥远的路,我很庆幸自己并不孤独。
喜欢这个故事的读者们,感谢有你们一路相伴。
既然是后记,最后的最后,我想我依然必须说一些和结局相关的话。我知道看完最后一章,肯定有人想打我。
如果我保证《时间海Ⅲ》写甜点,能不能打轻点?
我怕痛!
ps.这是我的新浪微博:@爱吃肉的原晓
原晓
2015年6月13日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