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抱腿》是作者袁慧诗歌随笔集,共收作品158篇,分“那些从身体里长出来的”、“那些长入身体之中去的”、“另一些生命”三个部分编辑。诗文内容涉及丝缕心事、瞬息感遇、花木昆虫、世俗社会、人生思考等等。读袁慧的诗文,眼前总会不时浮想出那么一串晶莹剔透的泛着冷艳光波的珍珠项链,但总能强烈地感知到这冷艳光波下的温润细腻来。
| 书名 | 胳膊抱腿(诗歌随笔集) |
| 分类 | |
| 作者 | 袁慧 |
| 出版社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胳膊抱腿》是作者袁慧诗歌随笔集,共收作品158篇,分“那些从身体里长出来的”、“那些长入身体之中去的”、“另一些生命”三个部分编辑。诗文内容涉及丝缕心事、瞬息感遇、花木昆虫、世俗社会、人生思考等等。读袁慧的诗文,眼前总会不时浮想出那么一串晶莹剔透的泛着冷艳光波的珍珠项链,但总能强烈地感知到这冷艳光波下的温润细腻来。 内容推荐 《胳膊抱腿》主要以诗歌、随笔两种形式呈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作者袁慧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现代新诗的简约之美,为读者预留想象的空间,使读者在二次创作中感到意蕴无限,形成一种关照独特而又奇崛的解读视角,引人思考。第二部分,作者以散文的形式勾勒出自己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生命之美、自然之美的感悟,体现出对生活从容不迫的态度。 目录 那些从身体里长出来的 我想写首诗 老巷子 海鲜 方向 节日 废墟 意 拉萨 布达拉宫的雨 花之天天 是来是去 立春 奔跑的姿态 信任 6.19之7.09 生命中的最后一滴酒 相亲相爱的砖头 春天是从风开始的 停止成长 自知轻重 果实 一个听音乐的乞丐 篝火晚会 长城梁上有一棵大树 落了便是山 起了如是尘 冬装 冬雪说 画皮 下午 疗养荒芜 掬水在怀 脊梁 请宽恕 门 春夏秋冬的真相 正月十五 微笑 话语 失去身份的麦子 以清明的名义 准确描述 机会 画胡子 我和它 距离 水波不兴 四十 武器 来得及 人情 细节 兑换 止 一笑而过 千年的问候 拥你人怀 清明 闲话 美人不归 拥抱 屋子 日子与年 泳 体温 盛大 花事 记病 脖颈上的阳光 人如衣服 重撞未眠 相信药 正常 豁出去 九月遇桥硬生生 补气 不稳 缠绕是因为支撑 关系 劳动 山上秋天 用心 怀抱 假装 冬至前夜的风 自由如水 那些长入身体之中去的 奶奶的前院爷爷的后院 春联与年夜饭 午餐肉 开在暗处的玫瑰 单人床 敬畏苦难 那年那事 拿什么挥霍夜晚 什么关系 穿行生命的孤独 大小祝福 乡村的风 我生活的城市 刀口 石榴 军营 剪发 扁豆 就当 早餐 年 黑狗 约会 县城 很好 废墟 那些光影的感动 春去春来 单位 春天的节日 活着的巷道 自由在线的距离 懂 个周末 它们很开心 周三早上 归位的风景 喊疼 恋旧遭遇消费时代 年到年的温度 年月日 治疗日记 脱 决 慢与快 旧物 技能 年关 人生如暗夜行车 没事 记雪 帮忙 空间里的ABCDE 街景 立夏 意义 嗜书如酒 白天黑夜的年 另一些生命 树 大器成景 脂粉洛阳 西藏——到达离去 夜的海滩 又见青城 北京到了走了 道场 凉爽的花朵 把相遇托付给别离 水草作合天地安静 不去不来真面目 乌镇 无 滑丝 后记 试读章节 治疗日记 自怜 对着镜子,觉得有一丝可怜,还是瘦了一些。 生活被强行改变,已经十多天了。 怎么就成了病人,我接受的比想通的还要快。 身体病了人会紧张,会怕,会当回事,因为作为生命的载体它会破损、离开、消亡。 但心灵的伤痛却经历了肆无忌惮,没有后怕的纵容,将自己变成伤口。 此时面对病情,不太经心。才发现这些年过去了,我这个人原来病得深了。 身体的破损原来不及心灵的痛。 伤痛多少年,磨砺将一切都凝结成平淡一笑,应该经得住任何飘摇。 突然懂了,病事让我身边亲人、爱人、友人遇上,我的悲痛、心碎都会比我自己遇上更加深重。 我来承受,大家都健康平安,就好。 只要能替,我愿一人替了。 反正我是从痛中快乐的走来的,死而后生说明我是命大。 放下对我来说反正也不差这一下。 生命中每一个阶段的朋友闻讯而来,出出进进。 见证着我每一段成长都曾被一些人呵护和关照过。 现在依然如此,如同婴孩。 我所能回报的笑容也如婴孩般自然舒服。 隐约觉得被摘掉的器官是主管悲伤的,我再无悲伤,再无心事。 病后,我的梦也深了,一觉熟睡,少有梦痕。 到此吧 关灯后我摸索着揭下纱布,泪水瞬间就肆虐了夜的心思。 我疼,很疼。 被无视、被平静的不仅仅是一条伤口。 到此结束吧。 既然我已预料了结果,讨价还价就有了必要。 如果我不再爱我,别人再爱我,又有什么用。 在最好的我上留一条疤。 够了。 好命 怎么都觉得幸福,不幸福都不行,生活突然有了方向。 老天改变我的办法还不错,要我不生气,不悲伤,不烟酒,多散步。 看我以前没事没心的活不行,就给我找了个照顾自己的事情干干,顺便把大家的关爱、呵护、心疼更深切地感受一遍。 还能有很多项链。 呵呵,真好。 幸福。 母亲问我记不记得,三岁多时去城里的剧院看戏,有一个白胡子长到胸口的老人拉着我的手好久,说,这女娃长大命大得很。 我说不记得了。 母亲说她记得很清楚。 现在我觉得我记起来了。 问神 乡里的夜又深又静,我跪在儿时熟悉的乡间院落当中,心情平静。 这里是外婆的村子。 和以前每每进庙的神圣不一样,虽然因事而来,心反而无所求。 月亮在上,我的父老乡亲们或打工或种地已劳累了一天,此时还要因我在这庙里出出进进,起起跪跪,抬着,背着神,以神的名义祈福于我,操心我病的老母亲也陪我跪着。 我想,信与不信抬将桌这种形式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心安好,福在眼前。 第二天 这一天是上天来安排的,安排的恰好。 心安在崩溃之前。 碘131注入后,我笑了一下,没有理由。 复查三天了,送给自己。 一杯一杯西安的水灌人身体。头痛,有些晕感。饭后,人瞬间肿胀,要破一样。 还好,只是一会儿就过了。 独处的幸福感也习惯性的降临。 这种能力算是一种奖励吧,孤独多年的附带品。 一颗一颗心,一份一份情,一个一个人,和我同在。 十五日 午饭前,恶心的感觉还是让心如潮水。觉得阳光还好,出去晒晒,分散一下对核元素在体内的过度关注。 过了一个十字路口就觉得疲乏,坐在松林边的大石头上,背对着车流,松林很矮,也不绿,兀突突的。 本无任何意义的一个空间。突然就有一中年人走到我面前问我是不是管林子的人,他能不能在这地方种棵树。 我说我不是。 他就在一米远的地方挖掘起来,一会儿工夫就种了棵树。 结束后他披上棉衣,捡起枯树枝,收好铁锹锄头,冲我笑着说:“我走了噢。”满脸是汗。 我回应了一下,看着他过马路走了。 一切又安静了,但我面前的松林里多了棵枝条长长的柳树。 一切好像又有了意义。 和面人生 腿软乏力终于缓解了。我也更加了解了身体,了解了病。 靠定量药片维持的功能,连季节都骗不过去。 遇到外因,不是亢就是减。 平衡身体像和面,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 如同生活的积极与妥协。 人生如意干事业,不如意时过人生。 我必须,成为和面的高手。 也希望有一天,我会感谢2012年的这场病。 无对无 有些状况积极其实是应对不了的,用麻木还行。 停药四周让我明白,精神面临崩溃有多无奈,无法控制情绪和语气,而厌世这种最最可怕的触及要时时警惕。 从停药到治疗,也不能说有多么痛苦的肉体折磨无法忍受,但精神必须强大,强大到一种看不到,摸不着。 对抗另一种看不到摸不着。 用无对抗无,似乎是一套程序。 我知道我以往储备的种种要素就是为了应对当下,能够运转这一程序。 所以还好,没有被恐惧吞噬。 轻轻地、悄悄地吃、睡,一点一点控制语言,只够说清就行。 治疗很冰凉,但身体还温暖,温暖要依赖冰凉。 毁这个字很明晰,当不知道身体内外的努力有没有力量时,就让麻木继续努力,只是努力。 恶心,但要吃。 难过,但要喝。 有没有支柱,靠惯性站着。 有没有喜好,靠情分延续。 有没有信念飘扬,只有麻木在场。 而明了于心的一些东西可以多说一句话多伸一下手抓住,也可以闭一下眼,咽一口气放弃。 关系也不是很大。意义这个词成为整个盔甲的漏洞。穿上脱下都无法掩饰。 写在今天,结束停药。 P215-220 序言 也许…… 王怀凌 《胳眸抱腿》,能给自己的文字找这样一个归宿的女人一定是文艺的、孤傲的、凄美的,抑或是个性独立的、古灵精怪的。 袁慧说:胳膊抱腿,自行取暖,久而久之,有了温度。 怎么我的心就一下子凉到了谷底? 她是母亲、是女儿、是朋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纵是工作使然,但也不能悲怆地回望来路,只用文字温暖人心。 也许,这只是我个人的主观臆断而已。虽是朋友,同在一座小城谋生,但见面的机会不多,有过神交,而未得深交。 忽然有那么一天,那么一次机缘,成了微信好友,沟通多了一种渠道,而且直截了当。自此,我时常可以看到一个形单影只的女人,挎着背包,衣着前卫,要么在丽江的墙根下晒太阳,要么在周庄的窗前听雨,要么在亚龙湾的黄昏观潮,要么在青藏高原仰头看天,要么在老家的院子里烤土豆;一只小鸟、一滴露珠、一片枯叶、一个廊角、一朵浮云,被框入镜头,再配几行空灵的文字,引爆朋友圈种种点赞,种种羡慕。 这样一个潇洒的女子,阳光是为她明亮的,鲜花也是为她芬芳的。 但我一直不明白,袁慧究竟是悲观之人,还是早就超越了世俗之人。她的文字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有一种时间的疼痛感,老道得像时间的匕首,一不留神就触及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而她的脚步却在山水之间轻盈而浪漫。 也许,任何一个个性凌厉、骨骼坚硬的女子,表面强悍,而内心是脆弱的玻璃。 当人们在日常琐碎中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相互折磨倾轧,在现实中找不到喘气的出口时,会暂时逃离现实,去亲近自然,拥抱自然,从一片叶子的纹路看到自己的宿命,从一朵鲜花的褶皱寄托易逝的韶光。但宇宙万物本是一体,人所失去的,正是他所要得到的,这是人所以没能知“常”的原因。 袁慧写道:岁月是从拿走我许多东西开始的/而我是从岁月给予开始的/到底是被拿走的珍贵还是给予的珍贵。 读袁慧的文字,你会读到一个心怀救赎而内心破碎的人在春天的路上秘密潜行,在夏天“友情的森林里,提着篮子随意采撷碎花阳光”,在秋天“等恶果腐烂,再慈出善来”,在冬天“活着,一日遇佛,一日遇魔”。每每读到这样的句子,我都会有一种被刺痛的小小的惊喜,似乎在一瞬间窥视到了自己从未照面的灵魂。 我的惊喜不是毫无原由的。在我的周围(包括我),有那么多自诩为诗人的人,成天玩着自我重复的文字游戏,感觉迟钝(或许从来就没尖锐过),面对纷繁的人世不低哞,也不尖叫,批量吞吐着似曾相识的泡沫。袁慧不然,她不在诗人圈子,她有别于任何人,既不草根,又不学院,她服从自己的内心,写自己的痛。 生如夏花娇艳 死如秋景绚烂 冬雪说 统统埋掉 清净 ——《冬雪说》 现代新诗需要秉承中国传统诗歌的简约之美,短短的五行,二十一个字,有必要的意义省略和情绪跳跃,为读者预留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二次创作中感到意蕴无限,从而经得住再次阅读与阐释,形成一种关照独特而又奇崛的解读视角,一种对空间元素的特殊凝视。她不负责批评,但她引导你的思考。像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譬如《画皮》: 早起 乘夜色离开之前 画张皮给自己 一笔美艳 一笔理性 天亮后 穿上 开始进出各个屋檐 每日 都得如此 只等那根反骨长大,降妖镇魔 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诗歌讲究到语言为止。这戛然而止的切割就是空,空就是留白,看似无物,实则包罗万象。正如佛家所言:缘起性空,真空生妙有,空纳万镜,白有余韵。 袁慧用她独特的表达方式,诡异地把思想和情感包袱甩给了阅读者,而她只管自己行走,信手涂鸦。 也许,用手机写作的人更注重点到为止。 我喜欢这种简简的字里行间的大气象。 也许精神独立和思想自由才是最重要的。 也许…… 2017年1月 后记 天生情重,爱求之不得,护不得求之。胳膊抱腿,自行取暖。久而久之,也有了温度。 那些从身体里凸出的、那些凹进身体里去的,都将被胳膊抱住或放开。 生性不争,也不知要争什么,凡遇要争之事,均选择离开,以至开始喜欢离开这种选择。在我看来想办法用手段获得,这念头本身就是粗俗。 所以我所经历的一切均是向我而来的。 长在身上的,相遇在生命中的,都是我深爱的。 在生离的路上,被文字维持,并陪伴。依然是爱。 如今几乎离无可离,但得给这些忠实于我的文字找个归宿。 让它们非常随意地落在纸上,近乎闲聊地归在书里。 用以继续维持我做个体面的孤独之人。 于是动念踮起脚尖 作者 2017年7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