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余堂随笔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宝成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周武王灭殷,遍封子弟及功臣谋士。师尚父首封,封地营丘,也即后来的齐国。封弟周公旦于曲阜,也就是鲁国。封另一个族弟召公爽于燕,即后来的燕国。其他如封弟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等等。

周武王同母兄弟共十人,按次序依次为: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郧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冉季载。除伯邑考早卒外,其他均有封国。

除此,吴王是周氏宗亲,卫侯是武王同母小弟,晋公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晋君被封还有一段来历。成王继位时年纪尚幼。一次,与弟弟叔虞游戏时,把桐树叶削成玉圭的模样,付与叔虞说:我把这个封给你。在他是作为玩笑,但这个玩笑话却被一旁的史官记录下来。几天后,史官提醒成王,要求他兑现承诺。成王开始不想认账,说不过开玩笑而已。史官正色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史记·晋世家》)不得已,成王只好封叔虞于唐地。

郑国受封还要晚一些。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庶弟,虽然有了封地,但仍然在王室供职。周幽王任命桓公为司徒,让他“和集周民”,抚慰人心。

其他,如宋国是殷人的宗国。周为了不绝殷祀,封纣王子武庚禄父。未料,武庚禄父与监视他的管叔、蔡叔合谋为乱。武庚禄父要造反,意图恢复殷商,管、蔡则因不满周公把持朝政,心思各自不同。周公平叛,重封殷人宗亲微子,国于宋。

卫国的情况类似于宋国,管理对象也主要是殷民。可见周人一直不放心殷人。

陈国是舜帝的后代,杞国是禹帝的苗裔,都和宋国立国原因一样——出于承续舜禹的香火而封,国家都很小。

这些诸侯国的封爵或公或侯,最初的封地只有百里之广。

以与周室的关系而论,齐、晋、鲁、郑诸国较近,爵位也高,这也是它们以后称霸,做诸侯盟主的政治优势。吴王与晋君黄池之会,两君争诸侯长。吴王说:“于周室,我为长。”晋君说:“于姬姓,我为伯。”他们把与周室的关系作为争霸的资本,各执一词。

楚国最先自称为王,之后吴、越也如是。楚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它自称蛮夷之国,春秋时期才慢慢融入华夏,被其他诸侯国承认也是很晚的事。《左传》称楚君为楚子,它之称王不具代表性。吴、越的情况与楚相当。除此,华夏诸侯都按照各自的勋爵供职周室。其中,齐、晋两国功最大,周天子给予专讨之权,但基本的尊卑秩序尚能维持。

进入战国,情况发生了变化。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君自称为王。其中,魏野心最大,俨然是新的晋君。魏国的疆界、人口、地理位置比韩、赵优越,实力更雄厚。它曾多次迁都,最初都于魏,后迁霍,再迁安邑,最后定都大梁。之所以如此,因其境内少有山川之险,属于四战之地。在魏、霍,受赵的威胁,安邑虽有黄河之险,但腹背受敌,故只能偏安大梁。如此并没有少安,它与韩国战,赵国乘其后;与赵国战,齐国乘其后。恢复强晋的计划无望,魏国只好与齐国握手言欢。它曾与齐“徐州相王”,彼此称王,平分霸业。在称王这件事上,韩、魏、赵始作俑,各国继其后,楚、秦、宋、燕、中山相继称王,与誉为天子的周王比肩矣。天下进入弱肉强食的时代,不复有任何力量可以扭转。

之后,秦国大举东进,逼退韩、魏,取得觳关。关西之地尽为秦有,齐国这个老霸主感到极大的威胁。当时,能与秦抗衡的大国仅齐与楚。出于共同的目的,齐、楚握手言和,率诸侯抗击,试图阻止秦东进南下的进程。几经努力无效,齐国丧失信心。为讨秦的欢心,也为了偷安一隅,它向秦出了一个主意:分天下为东、西,秦为西帝,齐为东帝,两国并立,弭兵息争。这个可笑的君子协定很快被撕毁,秦游走于齐、楚之间,加兵韩、赵、魏、燕,诸侯联盟很快冰解。

观察诸侯称王的历程,对于了解周朝的衰败,明晰当时的天下大势,不无裨益。历史仿佛总在进步,但进步的只是手段,所谓的“器之用”。西方曾有人说,今天的所谓思想家,远不如14世纪一个修道士距离上帝更近。

P3-5

后记

三余者,岁之余,日之余,时之余也。吾以命吾斋,也以命吾书。

十数年来,吾于公案之余,不废读书。每有所得,辄录于笔记,积沙为漏,猬集下来,汇为是卷。往岁,以之为本,裒辑而成《<史记>札记》,付梓之后,先学及同仁颇眷顾。遂兴起,又于笔记中披沙拣金,积年余,遂有是书。

全书共分五内容,即史话、读史拾遗、《说苑》类丛、拈花一笑、读书感会等。“史话”集古来治国、用人之灼灼有来历者,可以警世之史实,以为“修齐治平”之鉴,以期唤起历史与精神的自觉;“读史拾遗”抉剔探幽,阐发经史之义,陈一孔之见;“《说苑》类丛’择古代系列经典故事,展示治国之道及士大夫风尚,其中评论有作者微言大义的苦心;“拈花一笑”属语录体小品文,有隽永沉思,有人生感悟,有美好一瞬,都是让人流连不已的会心一笑;“读书感会”以散文笔法、杂文章法,游弋于山川、草木、人物之间,以敏锐的笔触展现灵感的一刹那。《三余堂随笔》亦文亦史,非文非史。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渗透其中的忧患意识、命世意识,体认到中国文化、中国思想的沉重。

吾之好史,非为研究,故少免皓首穷经之苦,然也以之多有不通,徒惹方家笑。吾国文化博大精深,泽被后代,故录其灼灼有来历者,以为后来鉴。昔贾谊上书文帝日:“臣窃惟事势,可为痛苦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忧国之情,至今恍若眼前。古人以天下为家,匹夫之志有不可夺者也。岁月奄忽,世风日下,余绪渐衰。余常耿耿于此,每不揣材力,以“修齐治平”为用,以“仁义礼智”为心,以砥砺节行为志,望有补于当世,以蚊蚋之嘤唤雄鸡之唱。

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每观历史循环往复,常思杜牧言:“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令人击节叹惋。

韩愈日:从来学者必有师。吾以无师,故学无根底,粗浅、诬枉之处必多,转念“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之意,腆然少愧矣!

人日:汝书非文非史,寻章摘句,所言何物?吾答日:知吾者谓吾心忧,不知者谓吾何求!

“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玄云吐翠微。”读书之余,每对窗外遥望,云天杳渺,有不尽之意。不远处是唐大雁塔,塔南即为昔日曲江流饮,微风吹拂,柳丝摇曳。江山风物之胜,尽在于此了。

仲夏之日,天气炎暑。读此书者,诸君当善自护持,以养天下读书种子。

诗日:

芸窗披览图饱学,窥室有年期列缺。

素抱琴心守穷庐,流光烛影半明灭。

发书孔壁辨蝌蚪,断烂文章困天劫。  公谷继绝徒述而,吾学东矣叹吁嗟。

在成书过程中,得到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校长郭立宏、社长马来十分关注此书的出版。此外,还有西安市社会科学院教授朱利民,作家、翻译家孔保尔,西北大学出版社美术编辑郭学功,乡贤崔煜诸先生鼎力帮助,在此一并谢过!

王宝成

2016年7月20日于西安城南

目录

一、史话

 天下大势 后来者胜

 孔子与子路

 君子之风

 不自量力

 政宽与猛

 做坏事的成本

 汉宣帝微时浪荡无行

 司马迁的叹息

 秦、隋亡于一种历史惯性

 《左传》与《史记》取舍不同

 汉儒的失败

 史书善喻理

 有幸有不幸

 汉人取名

 忠臣不和,和臣不忠

 古今谀文

 乡愿、人与罢民

 《报任安书》与《报孙会宗书》

 土崩瓦解

 汉相者许负

 谶纬之言

 成败看世态

 士行天下

 《史记》互见之法

 汉宣、元之际官场风气

 家有悍妇

 折节向学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中看不中用

 士子无耻

 “童心”天子

 血腥杀戮的乱世之主

 且慢下结论

 物欲与人欲

 女主之欲

 唐初祖孙三代俱得风疾

 魏元忠入狱

 斥逐卢杞

 一患未除一患生

 理乱与理治

 宋、明遗诏结局不同

 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解缙其人

 李时勉动辄得咎

 太后

 慈禧的用人手段

二、读史拾遗

 定心与正心

 不争为高

 矍铄哉是翁

 金人

 王莽、曹操女有节烈行

 教子善恶

 多活人而邀后福

 唾面自干

 “直”与“枉”

 以河为誓

 心动

 古人饮酒有节

 隐人之恶

 甚美必有甚恶

 《大风歌》与《秋风辞》

 尝粪

 古人抄书未为窃

 修齐治平

 辨奸而能讨

 依时献物

 想当然耳

 鉴人之难

 为吏忌刚

 有教并非无类

 政须通人情

 禅与世俗

 板着脸孔的幽默

 宰相之事

 东汉末二帝

三、《说苑》类丛

四、拈花一笑

五、读书感会

 黔之驴

 可人

 “懂”与“会”

 丑女

 章台柳

 通脱

 马二先生

 求其放心

 选择性悖论

 庄子行于山

 桃花源的魅力

 “回”字有四种写法

 孤独者

 皇帝的新衣

 关于书房

 烟与酒及其他

 闲思录

 温良敦厚

 求救的艺术

 前后孙悟空

 “泼猴”孙悟空

 书堪折时直须折

 吴组缃的妙论

 知己之悟

 为什么要读古书?

后记

内容推荐

王宝成著的随笔集《三余堂随笔》亦文亦史。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渗透其中的忧患意识、命世意识,体认到中国文化、中国思想的厚重。

编辑推荐

《三余堂随笔》是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王宝成老师“读史”系列的第二本,收录了作者数十年来的读史笔记及平日里的生活感悟。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一、史话——集古来治国、用人之灼灼有来历者,可以警世之史实等;二、读史拾遗——阐发经史之义、陈一孔之见;三、《说苑》类丛——择古代系列经典故事,展示治国之道及士大夫风尚;四、拈花一笑——属语录体小品,是作者平日里的心得体会;五、读书感会——以散文笔法、杂文章法,记录作者的读书心得。书中,作者根据史书,对历史事件、人物、思想、生活进行解读和评述,将厚重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作者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命世意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8: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