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指的是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在中国,国粹指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这本由夏阳编写的《中医知识》是“青少年读点国粹知识”系列之一,介绍了中医知识。
| 书名 | 中医知识/青少年读点国粹知识 |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 作者 | |
| 出版社 |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粹指的是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在中国,国粹指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这本由夏阳编写的《中医知识》是“青少年读点国粹知识”系列之一,介绍了中医知识。 内容推荐 由夏阳编写的《中医知识》从中医之史、中医之本、中医之魂、中医之门、中医之钥、中医之新等多方面向青少年讲解中医知识,让读者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医国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 目录 第一章 追根溯源,中医之史· “四大经典”建立中医学体系 周代出现了医学分科 战国时代施行酒剂消毒 晋代至唐代中医领先世界 晋唐时期重视临症实用 宋代至元代发明针灸铜人 宋元时期中医理论总结与探索 明代世界上最早提取生物碱 中医学体系发展成熟与创新 中医现代化的前景与展望 第二章 阴阳五行,中医之本 人体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的关系 “阴”与“阳”是最根本的规律 阴阳决定着人体的健康状态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动的根本 中医认为“气聚则生,气散则亡” 人体是否发病,正气是否健旺 百病之始生,皆于风雨寒暑 根据阴阳之气推测病因 “适中”是中医学十分重视的尺度 五行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 五行学说产生的物质基础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里应用广泛 《易经》与中医学的关系 从传统和现代角度认识阴阳五行 第三章 脏腑经络。中医之魂 “表里如一”的中医脏象学说 中医的脏象学说的具体内容 五脏六腑是人体系统的重要体现 人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人有胃气则生,人无胃气则亡 五脏六腑乙癸同源,精血互化 脾胃是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 情志过激引起人体产生疾病 精、气、神为人身三宝 养神和安神应重视的方法 中医养生始终贯彻运动精神 中医学认为“病起于过用” 疾病之中,脏腑之间相生相克 经络系统相互联系与有机配合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最佳通道 经络系统抗御病邪、反映症候 人体经络与腧穴互为纲目 第四章 辨证论治。中医之门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研究症候 辨证调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中医把追求的目标指向“未病” 中医诊疗的灵魂“八纲辨证” 汗法,开泄腠理促进发汗 吐法,中医的急救方法之一 下法,消除燥屎积滞实热 和法,和解半表半里病症 温法,扶助人体回阳救逆 清法,使邪热外泄清除里热 消法,使积聚之邪逐渐消散 补法,补益人体阴阳气血 利用脏腑关系进行调节治疗 气病实证多见气滞和气逆 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大法之一 痰湿是中医特有的病理概念 清瘀化湿体现中医的大智慧 辨证调治体现了中医药的精髓 调治的中心是中庸、中和、和谐 第五章 组方选药,中医之钥 中医变毒为药,化害为利 单方一味,气死名医 中医学药物配伍的“七情” 中药配伍君、臣、佐、使的关系 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方法 中药遵古炮制,减毒增效 方随症转的“治病活法” 中医用药剂量轻重的原则 中药不同用量会产生不同作用 第六章 中西结合,中医之新 中西医交汇撞击的探索研究 中西医结合体现的是“和”“合” 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 中医药与西医药关系的比喻 中西医不能相互认识的焦点 人的情感是中西医结合的纽带 试读章节 中华民族是文明最早的民族之一,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据历史考证,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长达300D余年,而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更长。与我国悠久的历史相应,中医学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纯粹医药经验的积累,经过理论总结形成体系,再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不同历史阶段便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内容和特点。我们认识了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及其内容的特点,也更认识了中医学历史的脉络。那么,中医学的历史过程是如何展开的呢? 从远古到春秋,据历史记载,是中医学的经验积累由低到高、由个别到一般的时期。这时的医学没有形成体系,不论经验还是理论认识,都比较个别具体和零散。在这种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从战国到汉代,中医学经过对医药经验的总结提升,形成了中医学的学术体系,其标志就是著成《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经典著作。 “四大经典”所载的内容,明确标志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学术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举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辨证原则、治疗法则、药物理论、配方理论、预防思想等,在“四大经典”中都有了明确具体的论述。尤其《伤寒杂病论》已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运用到临症实践,对辨证论治给出了完整的示范。 “四大经典”在建立中医学体系的同时,也建立了中医学的学术范式,在以后的历史过程中,中医学一直依这一学术范式不断发展演化。 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取得过许多伟大的成就,这是足以使我们引以自豪的。这些历史成就对我们而言,都是古的;而相对于外国而言,很多都是早于洋的。对此,我们应该感到骄傲,也应该由此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同时,也应该坚定我们的信念:既然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能够做出领先世界的贡献;在今天,我们自己也理应有所发明和创新。 只要认真探索历史,我们就不难发现,中医学的历史成就是多它内涵丰富,寓意深,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的民族文化光彩。因此,从广义上认识,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功夫是各种搏斗技巧的统称,像跆拳道也可以叫做功夫。中国功夫则是指中国流传的独特的格斗体系,这不仅包括传统的武术套路、散手等,还有摔跤和现在流行的散打等。 武术是特指中国武术,别的国家的格斗技巧没有这个称呼。而中国武术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中国少林武术代表潘国静武术就和中国功夫是一个意思,是指中国流传的独特的格斗体系。 从狭义上讲,中国武术只是指中国传统的武术套路及散手,包括太极、少林等,而不包含摔跤和目前流行的散打。有句俗话说:“武术加掼跤,神仙也不怕。”(掼跤就是摔跤)这里面说的武术就是狭义的武术,很明显同摔跤区别开了。 所以,中国武术在广义上和中国功夫是一个意思,但是在狭义上却不一样,中国功夫包括中国武术。方面的。 早在周代,我国就出现了医学分科。在《周礼·天官》中就明确记载有疾医、疡医、食医和兽医的医事分工。在距今3DDD年左右就有这样的医学分科,反映了当时的医学发展水平。 关于药物麻醉,在我国应是春秋战国时的扁鹊最早提出。《列子·汤问》记载了扁鹊让病人喝下毒酒,令人无所觉,然后施以手术,这是后世麻醉药的先驱,虽未标明具体的毒酒内容,但是从后世麻醉药的出现,这种探索还是可信的。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记载有“疠迁所”,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有这样一段原文:“疠口爱书:某里典甲诣里人士伍丙,告日:疑疠,来诣。讯丙,辞日:以三岁时病庀,眉突,不可知其何病,毋它坐。令医丁诊之,丁言日:丙无眉,艮本绝,鼻腔坏,刺其鼻不嚏,肘膝口口口到口两足下跨,溃一所,其手无月友;令号,其音气败,疠也。”另一条秦简写道:“城旦,鬼薪疠,何论?当迁疠迁所。”根据前一条描述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断定患的是麻风病。后一条所说的城旦、鬼薪是两种刑罚名称。意思是说受到城旦、鬼薪处罚的人患了麻风病怎么办,回答是送到疠迁所。这里记载的诊断和处理都是正确的。到了唐代,麻风病院改称为疠人坊,而且男女分别设坊。p1-3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