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战斗的日子(从攻占西西里岛到解放意大利1943-1944上下二战解放三部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里克·阿特金森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结合了深度报道和动人故事的杰作。不堪重负的艾森豪威尔,无畏却自负的马克·克拉克,天纵奇才的巴顿,偏执、激情的丘吉尔,运筹帷幄的坎宁安,四面楚歌的墨索里尼……通过丰富的新材料,作者将重要历史人物及事件娓娓道来,使之跃然纸上;

《战斗的日子:从攻占西西里岛到解放意大利1943~1944(上下二战解放三部曲)》为“二战”解放三部曲第二部,描绘了第三帝国与其反抗者之间,为争夺欧洲大陆而展开的史诗战役;从将军到士兵,从政客到平民,无数生命的轨迹在这段历史中汇聚、燃烧;

三度普利策奖得主里克·阿特金森对他搜集的素材了若指掌,能够为各种复杂的情景和人物提供精辟独到的分析,掌握了几乎支持每一句话的史料,创作了少数同行能够写就的有关1943~1944西欧战场上的军事史学著作。

内容推荐

横渡地中海,剑指亚平宁,瓦解轴心国欧洲防线的第一枪!

里克·阿特金森编著的《战斗的日子:从攻占西西里岛到解放意大利1943~1944(上下二战解放三部曲)》梳理了盟军从登陆西西里,到最终攻下罗马城的时间线,描绘了恢弘壮烈的意大利战役,诉说了无数“为自由而死”的英勇故事。

虽然进攻意大利的决定极具争议,但行动一旦开始,盟军解放意大利的决心便未曾动摇:集结的号声伴着奔涌的海浪将冲锋艇送上西西里的金色海岸,轰鸣的钢铁战车履带碾过萨莱诺平原坚固的防线,呼啸的战机在塔兰托港投下铺天盖地、如雨般密集的炸弹……阿特金森笔下,一幅雄浑与悲壮共同挥洒而就的画卷徐徐展开。

不堪重负的艾森豪威尔,无畏却自负的马克·克拉克,天纵奇才的巴顿,偏执、激情的丘吉尔,运筹帷幄的坎宁安,四面楚歌的墨索里尼……从将军到士兵,从政客到平民,无数生命的轨迹在这段历史中会聚、燃烧。

这是第三帝国与其反抗者之间,为争夺欧洲大陆而展开的史诗战役,打响了瓦解轴心国欧洲防线的第一枪。当马克·克拉克最终“征服”罗马时,诺曼底登陆前的最后一处障碍被彻底排除了——第三帝国末日将近。

目录

图例

盟军指挥系统

序幕 “三叉戟”会议

第1章 跨越地中海

 以杀戮终结灾难

 最高统帅的烦恼

 风暴似乎永不平息

 战争是世间最美丽的景象

第2章 燃烧的海岸

 独眼巨人之地

 钢铁兄弟,德意志

 死于友军之手

 腐蚀英雄的灵魂

第3章 岛屿堡垒

 孤军深入的蒙哥马利

 攻占西西里首府

 恶魔之首崩坏

 不明原因发热

 “大红一师”的不幸

 墨西拿,新的起点

第4章 萨勒诺之战

 摇摆不定的小轴心

 阴谋与反阴谋

 钝化的劲旅

 “黑色星期一”

 残酷的序曲

第5章 尸野腹地

 “鬼城”那不勒斯

 “寒气逼人”的冬战

 险恶的腹地

 毒气沸腾的巴里

第6章 无望的苦寒

 小城宿命

 被弃后的闲逸

 一场暴徒之战

 丧生之勇

 下册目录

第7章 战场上的赌局

 丘吉尔抛出的“鹅卵石”

 强渡拉皮多河

 “比斯坎”号的囚徒

第8章 死亡圣地聂图诺

 鬼魅的锚地

 罗马前战——卡塞塔

 突袭奇斯泰尔纳

第9章 杀戮场

 如何占领卡西诺

 狗日的滩头

 “复仇者行动”

第10章 “四骑士”:战争、饥荒、瘟疫和死亡

 美式“总体战”

 山丘争夺战

 人性是生存的“绊脚石”

第11章 安齐奥僵局

 维苏威大灾难

 给他们点厉害尝尝

 你们都是勇士,你们都是君子

 成就伟大事业的前夕

第12章 进军罗马

 攻破“古斯塔夫”防线

 一场第五集团军的表演

 撕开卡西诺前线

 罗马“不设防”

尾声 最后的进军

试读章节

“三叉戟”会议

1943年5月11日早上,天空雾蒙蒙的,它的声音从远处传来,穿透了低低笼罩在纽约湾上空的薄雾。低沉的低音A之后,紧紧跟着两个八度音,和两个中音C之下的音符。不同于安装在前向烟囱上的双联装7英尺汽笛发出的尖啸,它的汽笛音量已经被调低,以免惊扰在长廊上漫步的乘客。它在和平时期的红、白、黑涂色已被青灰色的油漆覆盖,尽管这遭到了伪装专家们的强烈反对——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蓝绿色相间的迷彩图案,并称之为“西向航路伪装计划”,以便能更好地迷惑试图判定它航速、方位和身份的敌方潜艇。即便有人看到它那著名的三层甲板、长达1000英尺的巨大船体和庄严而独具特色的尖形船头,也未必会想起它的真实身份,因为灰色油漆甚至盖住了它的名字。但是,绝不会有人忘记它的存在,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它就是“玛丽王后”号皇家邮轮。

离开苏格兰古罗克整整5天20个小时50分钟后,“玛丽王后”号于早晨8点30分驶过安布罗斯灯塔,负责护航的美国驱逐舰随即调转船头,驶向远海。与它战前涂色的命运一样,“玛丽王后”号上精美的内饰已被拆除,存放于纽约的一座仓库中,其中包括6英里长的威尔顿地毯,200箱骨瓷和水晶器具,以及和平时期一次航行中用来保存1。4万瓶美酒和5000根雪茄的酒柜和雪茄保湿盒。为执行这次代号为“WW#21W”的航行任务,它已被改装为一艘运囚船。船舱内可用作武器的固定设施已被拆除,还安装了警铃、门锁,以及用沙袋堆成的机枪垒,并在食堂和运动区布设了铁丝网。船舱深处不时传来5000名德国战俘躁动的声音,他们在刚刚结束的北非战役中被俘,关入了苏格兰的监狱,几经波折,才被押上当时停靠在古罗克的“玛丽王后”号。

他们会被送往美国西南部的一座战俘营,其人数300名英军士兵时刻保持警惕,监视着这些俘虏,而因为同情,想为战俘提供帮助的卫兵则会受到提醒:“牢记他们的野蛮。”实际上,本次跨越北大西洋,长达5天的“之”字形航程,已令这些野蛮人变得温顺。是美国国内在押德国战俘总数的3倍,而且这个数字最终会增加至27.2万。为节省取暖费,大多数战俘营建立在北纬40度以南的地区,一些战俘营指挥官为战俘提供熏肉和鸡蛋,鼓励他们在营区内喂养宠物,还开办钢琴课,并允许通过西尔斯·罗巴克百货公司的商品目录订购窗帘。这样做同样是为了让他们变得顺从。

但此次航行却另有目的。秘密乘客名单上,列出了英国最高级别军事将领的名字,其中包括英国陆军、海军和空军的指挥官。他们将赶往华盛顿,参加为期两周、代号“三叉戟”的英美战略会议。轮船悄然驶过韦拉扎诺海峡时,军官们挤在围栏前,试图穿透雾气,望见位于北方7英里外的曼哈顿。但这一切都是徒劳,他们最终选择了出现在右舷康尼岛的模糊景象,以及左舷处史泰登岛的沃兹沃斯堡,自欺欺人地认为这就是他们的目的地。乘务员和副官们匆忙整理着成堆的行李,并用写有巨大“W”的红色纸片将运往白宫的物品标示出来,其中20多袋都属于“空军准将斯宾塞”。整理过的机密文件放在上了锁的箱子里,堆在上层甲板旁边的儿童游乐室内,一些作废的保密资料将被送往105号套房,扔进用浴缸临时改造成的焚化炉进行销毁。

为误导苏格兰各港口潜伏的敌方间谍,此行的计划者们煞费苦心地掩盖了航行的细节。在古罗克,“玛丽王后”号专门印制了荷兰语菜单,让人认为此番赶赴纽约的神秘贵客是流亡的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工人们还安装了轮椅坡道和扶手,反间谍机构也刻意在港口附近的酒吧散布谣言称,“玛丽王后”号被派去迎接即将秘密访问英国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午9点,所有伪装宣告结束。轮船巨大的螺旋桨转动了最后一圈,船锚被抛入海中,咯咯作响,激起大片水花。空军准将斯宾塞在甲板上漫步,“看上去状态很好,肥胖、面色红润”,似乎满怀着对战争的渴望。

与“玛丽王后”号一样,温斯顿·S。丘吉尔太过显眼,根本无法隐藏,正如当时的人们所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丘吉尔抽着据说有“长号那么长”的哈瓦那雪茄——这只是他每天八根中的一根。在那张为人熟知的圆脸上,额头布满了皱纹。他眉头紧蹙,不时用洒了香水的手帕擦脸。当天早上,给“玛丽王后”号上的服务员留下10英镑小费后,他脱掉了在航程中大多数时候穿在身上的连体工作服,换上了皇家游艇中队的制服,活像“一个舞台上的流氓牧师”。前一天晚上,丘吉尔摆下盛宴,庆祝“即将到达美国暨出任首相三周年”。这场盛宴不仅仅是对“玛丽王后”号战前的奢华生活,也是对日不落帝国昔日辉煌的一种缅怀:酥皮馅饼、法式干煎比目鱼、温莎薯条和朗姆糕,除了这些菜肴之外,还有一大瓶1926年的玛姆红带香槟。

“我们都是小虫,”丘吉尔曾吟诵道,“但我相信我是一只萤火虫。”谁能否认呢?他已奋战了三年,起初是孤身一人,随后便与他努力构建的强大联盟一同作战。他早就提醒过他的警卫,只有在英国遭到入侵的情况下,才能在夜间将他唤醒,但他却从未被叫醒过。他断言,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的使命是“纠缠、不停地唠叨和促成”一场远征。

罗斯福对此非常清楚,整个战争期间,他将从丘吉尔那里收到1300封电报。这位首相的陆军参谋长写道:“他的脾气像电影明星一样多变,暴躁得如同被宠坏的孩子。”丘吉尔的妻子补充说:“温斯顿会冲我大声喊叫,所以我从不跟他争吵,要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我就给他留张便条。”

“在大事上,他非常伟大,”南非政治家扬·史末资元帅说道,“可在小事上就不那么伟大了。”当然,小事也让他忙碌不堪:因士兵们缺乏纸牌而提出抗议,为英国饲养家禽的农民供应谷物,为军事行动拟定代号(他严厉地废除了“惊心噩梦”、“黄疸”、“开胃酒”、“邦尼哈格舞”这些代号)等。但他的伟大总能在大事中显现出来,一位仰慕者的赞誉最能说明这一点:“他的心中没有‘失败’这两个字。”海上航行总是能给丘吉尔注入新的活力,而且,没有哪次能与“WW#21W行动”相比。随行人员私下里戏称他为“主人”,因为丘吉尔总喜欢发号施令,让他们每天都忙碌不已。从密码员到陆军元帅,所有被选定为于周三召开的“三叉戟”会议撰写研究报告和备忘录的人员都被称作“祈祷者”。打字员们在一台特别设计的“雷明顿”无声打字机上轮班作业,记录下丘吉尔在滚滚的雪茄烟雾中低声嘟囔出的紧急文件和备忘录。在为特别紧急的文件注上“当日即办”之后,他会去玩上一把“比齐克牌”(他们使用多副纸牌,7以下的牌都被剔除),再喝点白兰地、香槟,或是他最喜爱的“尊尼获加红方”威士忌。他坚持在自己的救生艇内安装一挺机枪,并宣称,如果“玛丽王后”号被鱼雷击中,“我绝不会被俘。最好的死法莫过于在与敌人战斗的兴奋中死去……你们得跟我上救生艇,看看热闹。”有时候,他又显得心事重重——“弯着腰,盯着他的盘子”——以他朗读福勒《现代英语用法》的纯熟,指责那些倒霉蛋“分解不定式的邪恶以及用‘特别’取代‘很多’的语法”。但大多数时候,他的兴致都很高,会在船桥上与船长讨论航海技术,在休息室观看诸如《重击》(The Big Shot)和《渡过黑暗》(All Through the Night)之类的电影,或是在自己的舱室里,与同伴们共进晚餐,笑着说些段子。最令他高兴的是,柏林的一家电台宣称:“丘吉尔在中东,可能正与罗斯福会晤。”他问道:“在这场残酷战争中,谁听到这样的消息不会笑出声来?”

丘吉尔曾提议在曼哈顿的巴特里公园登岸,以此来振奋美国表兄的士气,然后再畅游百老汇。“一个人总是可以做他想做的事,如果这出乎其他人意料的话,”他解释道,“那些密谋者就来不及策划他们邪恶的计谋了。”但考虑到安全问题,美国特勤局不同意丘吉尔的提议,选择从史泰登岛的汤普金斯维尔派出3艘汽艇,越过灰色的海港,向“玛丽王后”号驶去,迎接丘吉尔。罗斯福总统最亲密的顾问哈里·霍普金斯在码头上等候,和他在一起的是“费迪南德·麦哲伦”这辆7节车厢总统专列,车头已朝向华盛顿。

丘吉尔踏入为首那艘汽艇时,“玛丽王后”号的全体员工都站在围栏旁,向他欢呼。在一片喝彩声中,丘吉尔下船登岸,走上专列,向大家挥手道别。就在他们站在雾气中叫喊时,丘吉尔已经在心中摒弃了“失败”这两个字。

P1-5

书评(媒体评论)

阿特金森用《战斗的日子》成功超越了自己的前一本普利策奖作品《破晓的军队》,本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美国军队从菜鸟蜕变为主宰“二战”局势的强大力量的第二阶段。阿特金森认为,西西里岛和意大利的战争,在迫使美国肩负越来越多的盟军战场责任的过程中,磨砺了美国军队的战斗力和意志力。崎岖的地形、严苛的气候、强大的敌人,战场形势已然明晰:要么杀敌,要么被杀。阿特金森无情而准确地再现了美国诸位高级军官的失误和错误判断,包括英国陆军元帅哈罗德·亚历山大,美国的马克·克拉克将军以及他们的下属部队。错误的代价,是一线士兵的鲜血:英国人、法国人、印度人、北非人,当然还有美国人。地中海战役,总是被军人和学者忽略,只是将它当作进攻欧洲的基本目标之一。阿特金森证明了,地中海战役在打击德国力量、迫使其国防军进行防御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出版人周刊》

在北非击败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后,兴奋的温斯顿·丘吉尔打算进攻“欧洲的软腹部”。他相信,征服西西里岛,并迅速登陆意大利半岛,可以削弱敌人入侵英吉利海峡的意图。阿特金森曾获得过普利策奖,本书是其解放三部曲的第二部,对意大利战役进行了综合探讨。英、美两国的战争规划者在这场战役的必要性上有着巨大分歧,盟军的初期进攻杂乱无章、缺少配合……虽然有诸多弊端,但他们依然取得了胜利,并最终于1944年6月解放了罗马。阿特金森在书中描述了普通士兵对盟军行动的困惑以及他们所经历的千难万苦,并对部分高级指挥官的性格进行了有趣的解读。最后,他给读者们留下了一个问题:我们为这场战争所付出的代价,真的值得吗?

——《书单》杂志杰伊·弗里曼

庄严宏伟……阿特金森的成就在于把惊人的研究和极为有序的叙述融合在一起,并用最有力、优雅的文笔将这部战争史诗呈现给读者。

——《华尔街日报》

里程碑式著作……凭借这本书,里克·阿特金森继承了布鲁斯·卡顿和斯蒂芬·安布罗斯的光荣传统,巩固了自己在美国大众历史学家中的地位。

——《华盛顿邮报》

一本彻底的艺术著作,堪称叙述文学史上的奇迹……阿特金森让你铭记战争给士兵们留下的印记。

——《波士顿环球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9: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