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英特纳雄耐尔/明德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丹燕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蝴蝶的翅膀

早上太阳太好,所以要一个人去慢慢吃一份颜色缤纷的早餐,在米特,原来的东柏林。旅行的时候,有时就会这样想,反正时间突然变成了大把的,不妨浪费掉一点。能独自泰然自若地消磨时间,最是自在。

十多年前就已经爬满青藤的大房子,底楼朝向街口的地方,就已经开着一家咖啡馆。它就在八月之夏餐馆的街对面,从Pankow出发的有轨电车,过二十分钟一定轰隆隆地驶过这里。世纪初建造的绿色地铁高架桥上,六号线列车每过十分钟就会进站,开往维尼塔站。Pankow始终是我之爱,交织着无数长长短短的回忆。

店堂墙上如从前一样挂着当日的报纸,奇异的是,那天的新闻版上竟然出现已经去世好几年的人的照片——迈克尔·杰克逊,一张沉人过去时代的脸。

“法式早餐。”我对店里的姑娘说。

想起好多年前,一个雨天的早上,路过一家咖啡馆,在玻璃窗的雨水后面看见一个人独自在吃早餐,大大的玻璃窗里,一张一动不动的脸,像霍珀的那些油画。我觉得那个人很孤独,和我一样,当时站在雨水里,为他照了一张相,当年用的还是柯达胶卷。

想起那时每次去欧洲,都带整整一板柯达胶卷,因为在上海买胶卷比在欧洲买要便宜许多。听说中国进口的柯达胶卷卖那么便宜,是为了要打垮国产的乐凯胶卷。当时我还自以为是地想,啊,强者生存就是市场规律呀,消费者得利即可。谁知道这些年乐凯胶卷的确被打败了,柯达胶卷也停止了生产,它自己生产的数码相机吞噬了胶片的市场。等到哀悼胶卷的逝去,我才越过重重蝴蝶扇动的翅膀,看到了暴风雨。

如今自己独自面对一大份早餐,才知道独自吃早餐的人,有时心中也有偏安于一隅的宁静。

只想一个人。永恒的,刹那的,都先放在一边,只专心吃一个丰满愉悦的早餐,蜂蜜与白脱,绿的是葡萄,黄的是橙子,咖啡很烫,在身体中央轰地一声响,好像整个交响乐队鼓乐齐鸣。

此刻,随身行李就在脚边,老朋友的家,老朋友家的小床,二十年前就用过的被套和枕套都已经齐备,正等着我。回到老朋友的家,也好像回到我的家一样。想起来,这么多年在欧洲旅行,回到这个城市,心中安顿欢喜,就因为有老朋友的家随时能敲门进去吧。

阳光灿烂的夏天早晨,独自在阳光下吃一大份早餐。十年前在对面的“八月之夏”吃午饭,似乎还为这个高高青藤之下的咖啡馆拍过几张照片,只是一盒盒底片都在防潮箱里堆着。街上走过的行人也许会觉得我也很孤独吧,其实我不是。因为我有个老朋友等着拥抱我,所以我就先独自好好消磨一个早餐,就像我有个家好好地在上海等着我,所以就可以千山万水地漫游。  过了这许多年才明白,如果一个人真的孤独,那独自吃这一大份早餐,就真的太孤独了。要越过重重旅行,漫长的道路,彻夜的火车或者飞机,才会猛然看清遥远之处那两翼轻轻扇动的蝴蝶翅膀。

……

P3-5

目录

·这里是自由的柏林

 蝴蝶的翅膀

 荒谬的幸福感

 自由柏林的咖啡馆

 生长在室内的榕树

 芭芭拉记

 常青

 维尼塔站

 男人们

 一种令人惆怅的阳光

 旧气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家们

 偶尔留下的照片

 查理检查站

·微黄的昏暗

 《嘿,裘德》

 颓败但直指人心的美

 俄罗斯的糖霜

 俄德翻译者

 桃红色

 口琴

 微黄的昏暗

 一道蓝边

 早餐

 一个女孩清澈的说话声

 七十年代的摄影册

 白云

 澳大利亚草

·蚍蜉死在大树下

 一

 二

 三

序言

北京—莫斯科—华沙—柏林—布拉格—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地拉那—贝尔法斯特—巴黎—伦敦:英特纳雄耐尔。

这条旅行线,是为了让这些总是风云激荡的城市带给一个旅人寻找和凭吊的历史感,那是一个红色的时代,一种高蹈的理想实验。

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发,到莫斯科去红场看一下水晶棺中沉睡的列宁,在莫斯科郊外的桦树林旁,唱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莫斯科的大街上,来自当年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人会找到非常眼熟的斯大林式的建筑,在他们各自的首都,那些苏式的尖顶建筑仍旧占据着市中心最重要的位置,那是当年的友好见证。然后,到华沙城堡旁边的教堂广场上去看一下褐色的十字架,八月那里会聚集胸前挂满勋章的老兵,他们聚集在十字架下纪念在卡廷森林中被杀害的波兰军官。

从波兰到柏林,沿着柏林墙旧址走上一遍,现在,两个柏林终于合二为一,但在柏林中心的威廉皇帝教堂旁,有个用不锈钢做的现代雕塑,两股巨大的钢铁绳索几乎就要合二为一,但中间却仍有微小而致命的空隙,它们并未连为一体。

再去布拉格,点燃着长明灯的广场墓地旁边的寻常咖啡馆,坐下,细细听一次玛尔塔版的《嘿,裘德》。接着从布拉格去布达佩斯郊外的一处寻常的公园里,看看被称为乌托邦的主题公园里那些社会主义时代的各种街头雕塑,从斯大林的一双靴子,到吹着小号游行的少先队员。

贝尔格莱德已经不再是南斯拉夫的首都了,红色南斯拉夫已经解体为若干个小国家,贝尔格莱德如今是塞尔维亚的首都,美国式的玻璃幕墙大厦正渐渐改变这座古老城市的气氛。

地拉那是三十年前的上海少年们心中美丽的地方,因为那时的阿尔巴尼亚电影,从《宁死不屈》到《海岸风雷》,都是少年们的心头好。女游击队员米拉的情人,曾为她弹着吉他,唱了一支歌,那曲温柔的吉他,成为那几年情人们之间最好的音乐,甚至是那个年代秘密的不伦之恋,幽暗密闭的房间里轻轻的音乐声,夹杂着指甲刮擦琴弦的铮铮声。欧洲人很难理解远在东方的中国人,为什么对阿尔巴尼亚会有这样富有时代性的向往,甚至阿尔巴尼亚人自己也难以想象,他们曾如此温暖过被禁锢在贫瘠土地上的民族的心灵。

接着我们要去西欧岛屿上动荡许多年的城市贝尔法斯特,去那里访问一个老人,他是爱尔兰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去听他说说对国际政治的看法,也听他用苍老的声音高歌一曲《丹尼男孩》。此后让我们前往巴黎。

在巴黎,我们不去看印象派们的光影和小丘,不去看左派文人的那些著名的咖啡馆与墓地,不去看皇亲国戚的珠宝与礼服,也不去看诗人与作家徘徊不去的剧院、酒吧和蒙帕纳斯的那些灯火明亮的公寓大窗,去歌剧院附近找到丹东咖啡馆,看咖啡馆前革命者丹东留下来的雕像,看马路对面小街上巴黎最早一家咖啡馆里留下的菜单,那是当年的革命者马拉、丹东,哲学家狄德罗,启蒙运动中的卢梭与伏尔泰等人吃过的菜单,大块牛排、鸭胸与大得吓人的肥厚鹅肝,如今这菜单被冠名为“革命者套餐”,巴黎大革命在此酝酿。然后,在巴黎早春时节突来的冷雨中走出去,沿着巴士底广场一直向东而去,经过当年巷战如今或寂静或时髦的旧街道,经过写《九三年》而不朽的作家雨果当年写作的咖啡馆,经过共和广场,直到城市边缘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在僻静的墓园边缘能看到一堵墙,巴黎公社在此被镇压,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失败,但由此诞生了一支歌——《国际歌》。“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是这支歌的最后一句歌词。那个角落排列着好几个墙上的纪念碑,巴黎公社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死难者的,达豪集中营中社会党人的。歌词作者,一位工人出身的诗人,欧仁·鲍狄埃,也埋葬在这个园子里。

最后,我们可以去伦敦,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里至今还保留着马克思的座位,他书桌上那盏公用的绿玻璃罩子的台灯仍旧还在原处。他在那张桌子上写下日后影响世淠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著作,他被世界各地的革命者尊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

如今这些风云激荡的城市大多平静下来,但它们在不经意的晨晨昏昏里,还会突然显现出理想高高飘扬过后的空洞与哀愁,这其实也是它们最动人的时刻。

内容推荐

《英特纳雄耐尔》作者陈丹燕是一位有着独特视角的女作家,她的文字优美浪漫,带着对孩子们的温柔的关切。作者在描写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时,那种循循善诱的语气像是在给自家的小孩子讲故事,琐碎、细致,饱含启迪,让人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开始思考很多问题。

编辑推荐

作者陈丹燕游走在世界里,试图从这些国度寻找出一个时代的印记,却有了不一样的收获。曾经激荡的风云已经平息,取而代之的事阳光下的宁静。《英特纳雄耐尔》作者可以安然地坐在咖啡馆,回望依旧在东欧大地流淌的多瑙河,在光影交错中,触摸时光变迁留下的印痕。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7: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