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兴来独往(末之读书随笔)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末之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爱情迫害狂》

(雅各布森)

(1)

《外国文艺》的编辑约稿,让我给《爱情迫害狂》写一个译后。这本小说2011年译完交稿,上周末拿到样书。译文出版社做得很好,非常小资小众,同时又想让小众扩展点空间,光有姿态不够,要吸引大众。编辑很客气,说了一堆好话,无外乎希望我能以介绍为主写点什么。真是后晦当年翻译好之后没有趁热打铁写译后,害得现在得重读作品。

其实“爱情迫害狂”是做书人给的书名,原名为The Act of Love。重读之余,领悟不少。作家是以对待艺术的态度来对待爱情,并以幽默荒诞的手法放大和扭曲了其中的心理反应。再次阅读,我心态完全不同,曾经以为的色情和重口味感消散了许多,留下的竟然是一种戏谑反讽的审美玩味,是一场互文的狂欢游戏。其中,莎士比亚、乔伊斯、瓦格纳、亨利·詹姆斯、乔治·爱略特,包括古典、当代的流行音乐等,都被作家串起来放入了爱情游戏中。让它们彼此冲突,撞击,也让读者应接不暇,只能慢慢消化。

作品的口吻是玩味的、深情的,又是嘲弄的,今天读到一段有关文学理论的文字,才有了恍然领浯的感觉,“Love for the act of love,have faith in your act of faith”,原来重要的是过程,是爱情感受的过程、心理尝试的过程。作品提到了艺术家皮埃尔·克洛索夫斯基的观点,“人不可能同时拿取却又没拿,在场却又缺席,走进一间自己早就进入的屋子”。作家捉挟般地要在文字中实验这个悬而未决、进出两难、矛盾荒谬的状态,即得到却即将失去的感觉,正如他所言,“艺术、宗教、爱情,这三者在困惑的感觉性上始终是如此相像。我是情人,是艺术家,也是玛莉莎的狂热信徒。在以下情形;这种相似性尤为突出:在追逐那些消失了的少女们的过程中,诗人和画家们耗尽生命;在对冷酷、无形的神灵的一次次的祈求中,虔诚的人徒劳无果”。这种徒劳无果的狂热,就是他要的艺术效果,即不断地进行,永远在动态中飘忽不定,似乎把握住,又难以企及。

作家借怪诞扭曲的爱情嫉妒品尝,来唤醒自己的激情,磨砺即将迟钝的感悟,以文字的狂欢精神,幽默地在内境中欢庆他对艺术、文学、女性的爱情。主人公爱得疯狂而不可自拔,作家和自己的文字和艺术爱得天翻地覆。

(2)

反复阅读的一个好处是,我可以做替换游戏,将色情感官欲望换成一种艺术游戏。其实,从奎恩耽情于细节描述就能看出,他对玛莉莎和马略的偷情,基本上出于想象和玩味形式的虚构,用以刺激自己,激发新鲜感,找到观察和体验的新角度。他不断将各种文学、美术、音乐等元素混合,引发艺术的能动性,艺术高于生活,并指导和重构生活。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书写,也是作家的某种玩味和幽默游戏。

于是,费利克斯生活在不同人的头脑里,一个人分饰不同角色,主动帮他们叙述和展示细节。他能用想象而非听力捕捉两人间的细微对话,能设想彼此的反应,甚至帮助他们找到应对的答案。费利克斯的迫害狂状态,不啻于一位正在虚构作品的作家,他不断构思,想着谋篇布局,考虑如何推动情节和情感的发展,甚至安排人物展开相互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作家自身的创作坦言,颇有元小说的味道,即将自己的布局和叙述设计,交由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来完成,把设计和安排交付,而自身就不时地游移在人物内外,进行叙述之外的总调度。

如此说来,小说的魅力就在于参与游戏,看出布局,甚至跳出架构去观看故事的走向,并且从中获得乐趣。作家借着费利克斯的所思所述,道出了自己对于社会、艺术、文学、美术等等的戏谑评判,真假难辨,疯狂荒谬,而他却躲在安全地带,不被诟骂。作家耽于想象和细节,读者也可以乐于找到其中的感悟、狡黠、捉弄和隐射,在只言片语中偶得灵感,突然有所领悟,哪怕是暖昧地笑笑,抽身于道德评判,因为那是诱使你落下去的陷阱。

我不落下去,而选择互文中的享受和领悟,喜欢有点及面的串连,见仁见智中,意识到那个倏忽隐遁的影子,是作家,也是自己。

(3)

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终归是矛盾纠结的。如果像《爱情迫害狂》的作家那样,以揶揄作家和作品,操控自己和别人情绪和感情的态度来面对生活,而且还能卖钱,靠这出名,确实并非常人之事。今天再次读完小说,深感作者所言“文学作品就在勾引我们肮脏的天性”,觉得阅读也被操控了。

好在阅读到尾声,解气地得知玛莉莎也参与了操控游戏,她放任费利克斯的怪异,帮他推波助澜地编织幻想,“我对你描述的马略是你想要的”。啊哈,一场个人狂想的盛典,无法归之于道德,大家合伙寻找并惊讶于人们“天性中的断裂带”,在惊诧于这种“颓废”和“污秽”同时,也明白了语言的述行作用。作家在操纵情节、感情、阅读,改变着内境的理解和认知,直到最后他让第一人称意识到妻子也操纵了他,让我们在感叹无数时,故事戛然而止。再下去,我们就会返身寻找作者的身影,要把他揪出来质问。

我好像看到了他会给的那个答案,我给你们描述的,是你们想要的。最终,所有的判决都回归到自身。真是高超的游戏。

我不断想着这种文学和文字的操控,其实我们何尝不是迷失在真实和虚拟的世界中,在各种虚实的构建中继续生命的体验?

P3-5

目录

A

 《爱玛》(奥斯汀)

 《爱情迫害狂》(雅各布森)

 《暗恋》(凯丽)

B

 《白痴优先》(马拉默德)

 《白水青菜》(潘向黎)

 《悲剧的诞生》(尼采)

 《悲欣交集·致李叔同》(蒋勋)

 《被玷污的书》(松本清张)

 《边城》(沈从文)

 《别让我走》(石黑一雄)

 《波浪上的塔》(松本清张)

C

 《灿烂千阳》(胡赛尼)

 《故地重游》(伊夫林·沃)

 《纯真年代》(伊迪丝·华顿)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西方文论讲稿》(赵一凡)

D

 《打赌》(契诃夫)

 《道连·格雷的画像》(王尔德)

 《狄金森诗歌》(艾米莉·狄金森)

 《等云到:与黑泽明导演在一起》(野上照代)

 《地平线》(莫迪亚诺)

 《第九位寡妇》(严歌苓)

 《第七天》(余华)

 《都柏林人》(乔伊斯)

E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予建)

 《二马》(老舍)

 《二十年华的姑娘》(金塞拉)

F

 《繁花》(金宇澄)

 《非常罪、非常美》(毛尖)

 《风和日丽》(艾伟)

 《浮世艺术家》(石黑一雄)

 《复仇之神:孤独的幽灵》(雪莱)

 《弗兰妮与佐伊》(塞林格)

G

 《哥伦布王冠》(厄德里克与道里斯)

 《古都》(川端康成)

 《管家》(罗宾逊)

H

 《海边的卡夫卡》(村上春树)

 《和平武士之道》(丹·米尔曼)

 《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门罗)

 《花儿与少年》(严歌苓)

 《欢乐之家》(伊迪丝·华顿)

 《缓刑》(莫迪亚诺)

 《荒人手记》(朱天文)

 《回家的路》(桑布拉)

 《毁灭者》(G.格林)

 《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

J

 《寄主》(梅耶)

 《简·爱》(勃朗蒂)

 《脚板下》(夏树静子)

 《今生有约》(张欣)

 《金色笔记》(莱辛)

 《金山》(张翎)

 《金锁记》(张爱玲)

 《近似无限透明的蓝色》(村上龙)

 《静心:狂喜的艺术》(奥修)

 《九故事》(塞林格)

K

 《可爱的骨头》(塞波德)

 《狂野的夜》(欧茨)

L

 《李欧梵随笔集》(李欧梵)

 《了不起的盖茨比》(S.菲茨杰拉德)

 《留我华尔兹》(Z.菲茨杰拉德)

 《路西法效应》(津巴多)

 《罗马热病》(华顿)

M

 《妈阁是座城》(严歌苓)

 《马桥词典》(韩少功)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村上春树)

 《玫瑰的名字》(埃科)

 《美的历程》(李泽厚)

 《美丽与诅咒》(S.菲茨杰拉德)

 《美国悲剧》(德莱塞)

 《迷宫中的将军》(马尔克斯)

 《秘密往事》(塔尔特)

 《陌生屋中:三段旅行》(加尔古特)

N

 《你好,忧愁》(萨冈)

 《你在高原》(张炜)

 《鸟鸣》(福尔兹)

O

 《欧米伽点》(德里罗)

P

 《飘》(米切尔)

 《漂流瓶》(斯帕克斯)

 《破译张爱玲的情感密码》(闫红)

Q

 《去日留痕》(石黑一雄)

 《全球通史》(斯塔夫理阿诺斯)

 《奇鸟行状录》(村上春树)

R

 《人间失格》(太宰治)

 《人性的污点》(罗斯)

S

 《沙丘花园》(西尔科)

 《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

 《伤心咖啡馆之歌》(麦卡勒斯)

 《上海孤儿》(石黑一雄)

 《沈从文散文集》(沈从文)

 《生命册》(李佩甫)

 《女人的胜利》(余华)

 《失踪女孩》(弗林)

 《十八春》(张爱玲)

 《时时刻刻》(坎宁安)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村上春树)

 《死亡日志》(马尔克斯)

 《素年锦时》(安妮宝贝)

 《随想录》(巴金)

T

 《桃之天天》(王安忆)

 《“天才”》(德莱塞)

 《天香》(王安忆)

 《天行者》(刘醒龙)

 《铁梨花》(严歌苓)

 《停车暂借问》(钟晓阳)

 《同学少年都不贱》(张爱玲)

W

 《歪斜的复印》(松本清张)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文学部唯野教授》(筒井康隆)

 《我的梦中情人》(马克·吐温)

 《我要带你去那儿》(欧茨)

 《无忧树》(叶文玲)

X

 《西方哲学史》(罗素)

 《西藏生死书》(索甲仁波切)

 《夏洛的网》(怀特)

 《小团圆》(张爱玲)

 《小王子》(德克旭贝里)

 《小姨多鹤》(严歌苓)

 《笑忘录》(昆德拉)

 《心是孤独的猎手》(麦卡勒斯)

 《新地庄园》(欧文)

 《星运里的错》(J.格林)

 《血玲珑》(毕淑敏)

 《血色子午线》(麦卡锡)

 《雪国》(川端康成)

 《寻羊冒险记》(村上春树)

Y

 《哑兽与死哲》(奥斯本)

 《雁过藻溪》(张翎)

 《雁寺》(水上勉)

 《要去哪里?去过哪里?》(欧茨)

 《也是亚当,也是夏娃》(严歌苓)

 《夜凉如水》(张欣)

 《1Q84》(村上春树)

 《一个人的好天气》(青山七惠)

 《一弦琴》(宫尾登美子)

 《樱桃园》(契诃夫)

 《永恒之民无所畏瞑》(布瓦安茹)

 《永别了武器》(海明威)

 《幽灵旅伴》(埃瓦雷斯托)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村上春树)

 《远古的孩子》(莫马迪)

 《越前竹偶》(水上勉)

Z

 《再多一天》(阿尔本)

 《炸裂志》(阎连科)

 《占有》(拜厄特)

 《珍娓姑娘》(德莱塞)

 《真相大白》(弗尔)

 《质数的孤独》(乔尔达诺)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自深深处》(王尔德)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麦克尤恩)

 《最后的居所》(矶崎宪一郎)

 《最好的我们》(八月长安)

读书散记十二篇

序言

摩挲着纸页,忽然想到,一直努力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我,时常会异化本质为快乐的阅读生活。在日常例行中,备课的资料阅读,论文撰写的文献综述,研究案例的反复细读,甚至学生论文中所涉作品的了解等,无时不刻地占据大量的读书精力。于是,就有了另外一种阅读,那是在往返于沪杭的火车上,在抵达车站的地铁中,在排队等候的空隙里,在夜晚结束案头工作后的轻松时刻,以及许多假目的点滴时间。这种阅读还原了我生命原初时喜欢的看书模式,无拘无束,随意自由,没有任务,没有压力,起点和终点任由我支配。

我也有每日写点随笔札记的习惯,有时候觉得感喟太多,写下来就是自己和自己的交流对话。随着日子的流淌,我领悟并深深体会到,阅读后的记录,即便是寥寥几笔,都是一种对抗遗忘的有效途径。不少兴之所至的表达,许多年后再度翻阅,不仅书籍的内容,连阅读时那些芜杂纷扰的心绪,都仿佛有了可以寻找踪迹、梳理心情的线索。这种书写状态是我最喜欢的,而这种喜欢的发现和肯定,也是随着时光流逝,慢慢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明白的。

于是,这种随意自然的对话,这种唯有我自己才是最初目标读者的书写,渐渐显山露水,成了最后整理、调整后可以与更多人交流的东西。看到一段段文字,我心里的最真实的声音竟然是:啊,原来这些书,这些飘忽的想法,都被珍存了。

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曾一直受到躁郁症的困扰,他的心理医生给出的良方就是写作,于是他通过自己的视角揭示着所见的世界,为人们揭开或许隐秘遁形的意义,甚至是潜藏在深深处的文化密码和人性特质,哪怕读者感到不解和诧异,细细咀嚼后他们会深叹世界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一切的繁复和简洁就在身外心内。通过书写,纠结与困惑和盘托出,内心觉得舒缓畅快。因此,我也将写作视为对惰性、忘却、困惑的开战。在被无数爆炸式的信息围绕的当下,在阅读中的各种感悟和渴望交流的冲动不断激荡下,我将这种仿佛对话,又似乎自言自语的表述整理出来,那些稍纵即逝的感想,那一读再读时缓解困顿的畅快,都聚集在这些文字和时间的水滴石穿中。起初,这些文字是一条曲径通幽,走向自己心深处的路。渐渐的,我被鼓励可以将这些篇章的读者扩展,让内境的纵深打开。

所以有了这本堪称轨外的读书笔记,“兴来独往”或许只是一个契人点,当我再次停留到某处,回想到某段文字带给自己的感触,当许许多多的片段延展出那一段段阅读和思索的时光时,我真正体会到了知会的宁静和喜悦。

内容推荐

《兴来独往(末之读书随笔)》标题“兴来独往”,取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终南别业》中“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一句,突出阅读的独立静谧和自得其乐,以期达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全书选录作者末之潜心读书的152篇随笔及12篇读书散记,涉猎广泛,包括哲学、社会、历史、文化、理论等,其中大部分关乎文学、特别是小说与诗歌,而且雅俗尽收。随笔在阐释作品的同时,不时流露作者对当下社会及个人生活的各种感悟。篇幅有长有短,还有的自成系列(如关于狄金森的诗、门罗的短篇小说等)。取舍、叙述、评议中融入作者常年钻研文学批评的素养,而无刻意堆砌与艰深枯涩之累,独具恬淡、真诚、质朴风格。全书按书名首字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突出以书为先,个人隐遁含蓄之旨。

编辑推荐

《兴来独往(末之读书随笔)》是作者末之著的一本读书笔记,所读之书包括奥斯汀的《爱玛》、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严歌苓的《第九位寡妇》、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乔尔达诺的《质数的孤独》等,涉猎科目广泛,雅俗皆有。作者在阐述作品之余,还流露出了他对时下社会和生活的各种感悟。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1: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