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圣贤著的《从头到脚中药养/中医药文化传播丛书》主要是给读者介绍人体的各种不适、疾病症状以及如何用中药进行渊养。既然要调养,就必须要认清症状和疾病的本质,所以本书的最大特点是,除了介绍中药养生保健方法,更重要的是详细介绍了作者对症状和疾病本质的认识,以求做到“理法方药、一气贯通”,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些养生方法的来龙去脉和适用范围。
| 书名 | 从头到脚中药养/中医药文化传播丛书 |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 作者 | 吴圣贤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吴圣贤著的《从头到脚中药养/中医药文化传播丛书》主要是给读者介绍人体的各种不适、疾病症状以及如何用中药进行渊养。既然要调养,就必须要认清症状和疾病的本质,所以本书的最大特点是,除了介绍中药养生保健方法,更重要的是详细介绍了作者对症状和疾病本质的认识,以求做到“理法方药、一气贯通”,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些养生方法的来龙去脉和适用范围。 内容推荐 吴圣贤著的《从头到脚中药养/中医药文化传播丛书》是一本以中医药基础知识为主的养生保健图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多种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防治方法。同时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中医药文化知识,辅以大量中医药传说和典故,内容通俗易懂,能帮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学习中医药文化与知识。 目录 第一篇 紧张性头痛的中药调养 一、典型病人 二、令人烦恼的紧张性头痛 三、得了紧张性头痛怎么办 四、中药治疗 五、名医李杲 六、中药调养 七、松弛肌肉 八、抒发情绪 九、缓解头痛小窍门 十、解字养生 第二篇 偏头痛的中药调养 一、令人失去信心的头痛 二、关键在调养 三、中药调养 四、刘完素与大川芎丸 五、个体化调养 六、血管体操 七、头痛要忌口 八、治疗和预防头痛的食品 九、把头痛消灭在萌芽状态 十、经行头痛 十一、养生小窍门 十二、解字养生 第三篇 脱发的中药调养 一、茯苓的独特功效 二、岳美中先生 三、茯苓为什么能治疗脱发 四、联合用药 五、何首乌与“精血同源 六、进一步提高疗效 七、脱发外治法 八、减轻心理压力 九、饮食调养 十、头皮按摩 十一、养生小窍门 十二、解字养生 第四篇 头晕的中药调养 一、治病求本 二、一个老大难病人 三、体质的重要性 四、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 五、程钟龄的半夏白术天麻汤 六、“无风不作眩"与“无虚不作眩” 七、洋为中用 八、可以引起头晕的疾病 九、头晕的中药调养 十、养生小窍门 十一、解字养生 第五篇 震颤的中药调养 一、典型病人 二、令人烦恼的震颤 三、为什么会震颤 四、镇肝熄风汤 五、进一步提高疗效 六、全蝎和蜈蚣 七、苍术止颤 八、天麻的独特功效 九、药膳调养 十、调养用药要慎重 十一、养生小窍门 十二、解字养生 第六篇 郁证的中药调养 一、抑郁症的帽子别乱扣 二、心情不好,腹胀不消化 三、什么是“六郁 四、朱丹溪 五、令人心情愉快的中药——逍遥散 六、抑郁症并不可怕 七、抑郁症的本质是“气虚 八、刺五加的独特功效 九、运动给你好心情 十、养生小窍门 十一、解字养生 第七篇 烦躁的中药调养 一、典型病人 二、烦躁要分虚实 三、牛黄清心丸 四、为什么总是上火 五、什么是脏躁 六、虚烦调养 七、麦为心之谷 八、烦人的更年期 九、更年期调养 十、二至丸 十一、养生小窍门 十二、解字养生 第八篇 口干的中药调养 一、枸杞子的独特功效 二、老年口干的原因 三、口干不欲饮 四、眼睛也干怎么办 五、平肝明目话菊花 六、“五脏谷”黑小豆 七、什么是干燥综合征 八、典型病人 九、巨大的收获 十、日常调养 十一、养生小窍门 十二、解字养生 第九篇 咳嗽的中药调养 一、典型病人 二、“扫叶庄”与“踏雪斋” 三、润肺止咳调养方 四、藕的妙用 五、咳嗽痰多怎么办 六、咳嗽痰黄怎么办 七、民间止咳良方 八、老慢支的病根在肾 九、老慢支调养 十、冬虫夏草的独特功效 十一、养生小窍门 十二、解字养生 第十篇 心悸的中药调养 一、典型病人 二、炙甘草汤 三、滋阴养心调心悸 四、地黄的独特功效 五、心悸气短怎么办 六、升陷汤 七、患者的注解 八、心悸胸闷的调养 九、高敏C一反应蛋白 十、心悸失眠的调养 十一、龙眼肉 十二、养生小窍门 十三、解字养生 第十一篇 胃痛的中药调养 一、典型病人 二、四君子汤 三、开胃妙方 四、乌药百合善治胀痛 五、难以形容的胃痛 六、小建中汤 七、高良姜、香附善治寒痛 八、老年人便秘的调养 九、健脾燥湿话白术 十、一杯山药进琼糜 十一、养生小窍门 十二、解字养生 第十二篇 自汗盗汗的中药调养 一、典型病人 二、自汗的原因 三、玉屏风散 四、元朝名医危亦林 五、顽固自汗 六、自汗食疗 七、盗汗的原因 八、盗汗妙方 九、外治盗汗 十、潮热汗出 十一、养生小窍门 十二、解字养生 第十三篇 水肿的中药调养 一、黄芪的独特功效 二、黄芪水肿 三、黄芪水肿的典型表现 四、典型病人 五、黄芪水肿汤 六、黄芪粥 七、黄芪粥养生 八、进一步提高疗效 九、7天减掉10斤 十、女性特发性水肿调养 十一、养生小窍门 十二、解字养生 第十四篇 腰腿痛的中药调养 一、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 二、杜仲养生 三、青娥丸 四、补肾健脑话核桃 五、补肾法 六、腰痛原因众多 七、典型病人 八、活络效灵丹 九、左青龙右白虎 十、关节肿痛 十一、养生小窍门 十二、解字养生 第十五篇 足跟痛的中药调养 一、足跟痛是骨刺造成的吗 二、典型病人 三、血中气药话川芎 四、与内服的联合治疗 五、三联治疗 六、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七、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八、产后足跟痛 九、养生小窍门 十、解字养生 试读章节 一、典型病人 我曾经治疗过这样一个病人,是非常典型的头痛患者,头痛困扰了她很多年,使她苦不堪言,可是她并不知道自己得了头痛病,当然也一直没有得到针对性治疗。 大家听了一定觉得不可思议,这怎么可能?头痛谁不知道?除非这个人智力有问题,不然谁不知道头痛呢? 这正是我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重要内容。不仅是这个病人,很多人得了头痛病自己根本不知道,我们统计过,将近30%的头痛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得了头痛病。 让我们回到这个病例上来。这是一位白领女性,工作条件很好,不到30岁。我给大家再现一下她来门诊看病时的情形。我搭上脉,一边体会着病人的脉象,体会病人脏腑、气血、经络的整体状态,一边问情况:“第一次来吗?”她说:“是,第一次来。”我问:“主要怎么不好?”她说:“也没什么,就是老觉得脸色不好,同事、朋友、家里人也都这么说,想请您调调。这脸色能调过来吗?” 大家听好了,她是来我这里调养脸色的,有很多这样的病人。她是什么样的脸色呢?用中医的标准术语来形容,就是面色苍白而且晦暗。什么意思?拿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脸色发白,但白得颜色不正,不是白里透红的健康颜色,而是白里透黄,像是蒙了一层东西,又像是面部皮肤、肌肉皱在了一起,不舒展,不透亮,给人一种委靡不清醒的感觉。 我问:“这种情况有多长时间了?”她说:“有五六年了,好像越来越重。”我问:“平时工作主要用电脑吗?”她说:“是,天天离不开电脑。”我问:“工作紧张吗?”她说:“非常紧张,经常加班,一天到晚没有休息的时候。”我问:“一天工作下来,感觉累吗?”她说:“不要说一天,下午3点左右,就已经受不了了,到家什么都不想干,也什么都干不了,饭也不做,草草吃一口就想休息了。”我说:“您的头一定昏昏沉沉的,不清醒,像戴着帽子一样。”她说:“对,您怎么知道?我的头里好像天天塞满了东西,涨得很,像有什么东西压着我,我好像从来就没清醒过。” 到这里,我已经问明白了,或者说,我已经给她下了明确诊断。我说:“您得的是紧张性头痛,面色不好,主要是这个病引起的。”她听了,大吃一惊:“我得的是头痛?从来没有人说过,我也从来没这么想过,我没觉得头痛啊。” 我说:“紧张性头痛的特点就是头部涨满感、压迫感、沉重感或紧箍感,患者有的感到像戴帽子似的,有的感到头上好像压了一块石头,病人头脑昏沉,工作效率严重下降,经常感觉劳累。” 病人这才恍然大悟,她说:“还好到您这里来了,我本来觉得自己身体彻底不行了,什么都干不了了,吴大夫,您一定得帮我治好。”我说:“只要您坚持治疗,肯定让您重新焕发活力。” 二、令人烦恼的紧张性头痛 头痛的种类很多,但有两种最为常见,几乎占到头痛病人的95%以上。一种叫偏头痛,另一种叫紧张性头痛。那么这两种头痛怎么区分呢? 偏头痛的主要特点是:血管跳痛或刺痛,疼痛程度比较重,一般都在头的一侧,所以叫偏头痛。偏头痛发作的时候,病人常常有疲倦、恶心甚至呕吐、眼花、面色苍白、心情压抑等症状。这种头痛我们在下一篇会详细介绍。 紧张性头痛是慢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我国比偏头痛的发病率还要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为“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的特点为持续的涨痛、钝痛、压迫感、沉重感或紧箍感,患者常形容“像戴帽子似的”,有的感到“头上好像压了一块石头”等,表现因人而异。大部分人伴有颈肌僵硬、不适或肩部疼痛,失眠、紧张、焦虑或心情忧郁。 很多紧张性头痛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头痛感觉,症状轻微的时候,只感觉到头脑昏沉,不清醒,工作效率急剧下降,很多人认为是太累了,或者是脑供血不足,还有的人认为是颈椎有问题,被误诊的病人很多。 最常见的病人来自三类人群: 第一类是白领女性。就像我们前面讲的病例,她们超负荷工作,压力很大,而且长期依赖电脑,很容易患紧张性头痛。因为开始时症状并不严重,她们当中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而且她们工作紧张,很少去看医生。 第二类是学生。很多学生由于头昏脑涨,根本没办法学习,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下课不能完成作业,或者硬着头皮看了半天书,什么都记不住,效率极其低下,很多家长认为是孩子不上进,不努力。实际上,根本的原因是紧张性头痛,得了这个病,孩子自己想要看书也看不了,头脑不清醒,像一团糨糊。很多孩子到我这里治疗后,头痛好了,学习成绩很快就上去了。 第三类是中年男性。他们事业处于关键时期,工作繁忙,家里很多事情要解决,社会上很多关系要维系,压力很大,体力透支,甚至疲于应付,力不从心,也容易得紧张性头痛的毛病。 所以,我建议,白领女性、中年男性以及学生,如果感到自己头脑昏沉,总是疲劳,工作、学习效率严重下降,一定要到神经内科看看是不是得了紧张性头痛,以便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紧张性头痛如果早期治疗,很容易治好,但是,如果病程已经很长,症状比较严重的话,治疗起来难度就大了。(P2-5) 序言 从头到脚中药养,祛除病痛保健康 中医诊疗疾病、养生保健是一个复杂的思辨过程,要考虑到阴阳气血、脏腑经络、虚实正邪、升降浮沉,甚至春夏秋冬、性别年龄、地域气候等各方面的因素,这需要一种整体把握。我经常作这样一个比喻,中医看病,就像写书法、画国画一样,整体水平、修养到达一定境界,只要下笔,轻描淡写就是艺术品。如果没有水平,怎么卖力写,怎么卖力画,也出不了好作品。看似模糊,难以把握,但是,通过思辨、实践、体悟等长期积累,境界提高了,这个东西就把握住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点。 常有一些老年人,他们深信中医,大都有过用中医中药治好自己陈年痼疾的经历。他们经常用一句话来形容中两医的差别,劝说身边的人去看中医,那就是“中医治本”。这句话来自《黄帝内经》,原文是“治病必求其本”。大家都说中医治病求本,能拔除病根,但是,这个“治病求本”的“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事实上,这是中医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但也是很难说清楚的一个慨念。因为,这里面包含着太多的内涵和层次,而且,这些内涵和层次会随着医生境界的提高而不断丰富。一般中医大夫找不到的“本”,可能高明的中医大夫就能够抓住,所以中医大夫之间治病养生的水平相差甚远。中医大夫的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他对疾病本质的把握。 医圣张仲景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腑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中医看病,讲究“理、法、方、药”四大要素,其中关键在一个“理”字,必须先“理明”,而后才能“求本”。若理不通则法难明,法不明则遣方用药漫无目的,难中关键。中医治病救人如此,养生防病更是如此。本书主要是给读者介绍人体的各种不适、疾病症状以及如何用中药进行渊养。既然要调养,就必须要认清症状和疾病的本质,所以本书的最大特点是,除了介绍中药养生保健方法,更重要的是详细介绍了作者对症状和疾病本质的认识,以求做到“理法方药、一气贯通”,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些养生方法的来龙去脉和适用范围。 从养生保健角度来讲,中药调养人体的不适与病痛,主要适用于3个群体。一是那些体质较差、体弱多病的人;二是那些劳累过度、压力较大,随着年龄增加,逐渐感觉体力不支、身体状况下滑的人;三是那些疾病缠绵、需要“善后”调养的人。 我在临床诊病过程中,遇到那些体质较差或因劳累过度,出现一些轻微症状,但没有具体器质性疾病的患者,经常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开一张中药调养方给病人,嘱咐他们坚持服用,不但可以减轻症状,祛除病痛,还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还有大量的慢性疾病患者,经过系统治疗,病情十去八九之后,我也会给他们开凋养的中药,经过长期服用,最后十之一二的病痛逐渐消失,病根得以拔除,这在中医里面称为“善后”。绝大多数疾病需要“善后”调养,通过调整体质,平衡机体状态,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修复和抗病能力,才能抽丝剥茧,逐渐拔除病根,这是中医治疗慢性疾病和顽同性疾病的不二法门。 中医自古以来就非常强调养生,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在中医最重要的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一系列的养生抗衰老方法,比如强调未病先防,强调顺应自然,强调形神统一,强调恬淡虚无,等等,这是对人体和疾病非常了不起的认识,在今天看来,依然还都是先进的养生保健理念。 中医认为,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所有养生保健方法的基础,中药养生保健自不例外。《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里就讲,养生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苏轼是一个注重养生的大文学家,而且颇有心得,在当时很有名气,经常有人向苏轼讨要养生秘诀。有一次,苏轼的朋友张鹗询问苏轼的养生秘诀,苏轼给他写了4句话:“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愿读者共勉。 因此,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除了给读者介绍各种身体不适的中药养生方法之外,还有针对性地介绍了不同症状的日常生活调养方法,以期读者能够综合调养自己的体质,获得更好的调养效果。 药王孙思邈撰《大医精诚》,千古流传,他说:“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中医博大精深,以本人愚思,实难穷尽。因此,撰写本书之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处处小心谨慎,精挑细选,只有那些千百年来古人经验积累丰富,作者本人临床上有经验、有心得、有体会的中药保健方法,才被选入。“祛除病痛保健康”是本书的唯一宗旨。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天天都有好心情,日日充满精气神! 吴圣贤 2012年5月于北京东直门医院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