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闲着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思伽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置身于一个普遍焦虑的时代,“闲着”是世人不经常拥有的一个状态,也是期待的状态。刘思伽著的《闲着》以“闲着”这个看似“无用”态度立意,通过38篇文章,以主持人独有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示了时光流逝中对岁月、对别离生死的思考。这些点点滴滴的记录,读起来,间或会有些东西,恰好能触碰到读者隐秘的心弦,触发对生活的新感悟。作者以慵懒的图片和文字,传递一种“闲着”的生活哲学,在日常的细小诗意和趣味中,营造生命的愉悦。

内容推荐

四季轮回,昼夜更替。时间在变,空间在变,很多简单的道理却永恒不变。刘思伽著的《闲着》按照一年四季划分,从一年最寒冷的银色冬天开始,写到金色满满的收获季秋天。全书一共38篇文章,作者以其独有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向读者展示了时光流逝中对岁月的思考。这些有着印象派画作风格的文章来自于作者刘思伽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于人生的思考,以她遇见和经历的有意思的人和事串联。一个主题之下可能是单独的故事,也可能包含多个故事,每个故事都能启发读者对于自己人生的思考。

作者倡导在忙碌、喧嚣的都市里,在拥堵的通勤路上、漫天的雾霾之中,仍然尽量保有内心世界的丰富充盈,并且强调人格的独立和灵魂的自由,面对复杂的人世,删繁就简,选择恬淡。即使没有诗和远方,但愿我们仍能对苟且说不。

目录

序 自由——真实

开篇 把人生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新酒上市的周末

 冬之闲趣

 婚姻是个储物箱

 金色时刻

 你相信命运吗

 世间相遇

 新年快乐

 一招险棋

 夜游

 投掷前任比赛

 幸福未满

 燕子来时,春风浩荡

 狗主人的猫罐头

 怀念一些名字

 口红怀古

 男女间的误会

 可爱的骨头

 心之魔法

 一餐饭

 陌生人的美意

 我从城中来

 花园奇遇

 不用上班的下午

 暑假安住心中

 城市流浪者

 忽然一日

 大暑,宜深宅,宜会友

 旅行,像风一样

 捡到一个好朋友

 那个折叠的北京

 敦煌敦煌

 负伤

 距离

 第一课

 城南旧事

 所谓幸运

 爱的文身

 梦的钥匙

后记 以41岁的智慧,答11岁的问卷

试读章节

冬之闲趣

一场初雪把秋天的颜色从树梢抹去,漫长严寒的冬天正式开篇。滴水成冰,呵气成霜,北京的冬天既不容混淆,也绝不可能忽视。

记忆中,典型的北京冬天是这样的:屋外,北风中的几股乱流奔跑嬉闹,做着大自然的凛冽游戏。檐下的冰柱,窗边的冰花,全部是他的拿手好戏。除了打雪仗、堆雪人,习惯的户外锻炼以及为了生计的奔波,大多数人宁愿待在室内,待在一切暖和的地方。

在游客眼中,北京冬天多少有些寂寥,隔离带的月季,马路边的景观草、槐树都已枯槁凋零,公园里本应常绿的松针竟然也暗淡了许多,显得老态龙钟。我甚至看到过这样的句子:“当我漫步在清幽的胡同、爬上险峻的长城、走近故宫高大的城墙、在昆明湖畔吹着猎猎北风欣赏日落时,心中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生,这是北京的冬天,每一步都是一段历史,虽然天气冷,却也冷得干脆。”

若你像我一样,生长于这座古旧而喧嚣的城市,听了这番话,一定忍俊不禁,没有糖葫芦、烤白薯、涮锅子以及呼呼腾着热气的火炉子,怎能算是在北京过过冬呢?仅仅在长城、故宫、颐和园漫步,乃至走街串巷,这要能找到北京的冬天才奇怪呢——所有马路不过是西北风宽阔或狭窄的通道而已,而地道的北京冬天,在生着蜂窝煤或者煤球炉子的四合院民居里,别有洞天。

因为外面天寒地冻,所以才开发出来许多不必出门即可获得的小乐趣。写这篇文章的晚上,正好见一个80后北京男生发朋友圈:“小学时候帮奶奶骑着三轮儿换蜂窝煤搬大白菜,晚上看《渴望》的时候,奶奶就从炉边儿给我拿个烤白薯吃。”冬天家里暖暖的炉子,这可能是几代人共同的记忆了。炉子上可以烧水,炉台儿上还可以烤上馒头、白薯,满屋香气自不必说,先暖手,后下肚,这就是冬天的独特滋味了。

约莫30年前的冬天,巧手的主妇们还有特别多的机会展示她们的才华。从入冬开始,絮棉衣棉裤,织毛活儿,为孩子裁剪过年的新衣……谁家的孩子穿得体面,怎样的棉衣棉裤既时新保暖又方便穿脱,最大限度方便上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这些都是主妇们交流的话题,有时更互相交换传递报纸做的衣服样子……这些还只是无关风雅有关生活实际的手艺。那些诸如剪窗花、画九九消寒图,则是更老的一辈人关乎冬天的记忆了。

梁实秋先生在《北平的冬天》里写过这样的段落:北平的冬景不好看么?那倒也不。大清早,榆树顶的干枝上经常落着几只乌鸦,呱呱的叫个不停,好一幅古木寒鸦图!但是远不及西安城里的乌鸦多。北平喜鹊好像不少,在屋檐房脊上吱吱喳喳的叫,翘着的尾巴倒是很好看的,有人说它是来报喜,我不知喜自何来。麻雀很多,可是竖起羽毛像披蓑衣一般,在地面上蹦蹦跳跳的觅食,一副可怜相。不知什么人放鸽子,一队鸽子划空而过,盘旋又盘旋,白羽衬青天,哨子忽忽响。又不知是哪一家放风筝,沙燕蝴蝶龙睛鱼,弦弓上还带着锣鼓。隆冬之中也还点缀着一些情趣。

这些文字让你读出了什么?冬天让人不寒而栗?还是,你也像我一样好奇,那些沙燕、蝴蝶、龙睛鱼的风筝是怎么扎制成的?稳稳地起飞,背着那些清脆的锣鼓。从我的爷爷糊风斗、搭葡萄架、扎风筝、纯手工制作卷烟器乃至可折叠衣服架和耳挖勺(而爷爷的职业是中学教师),我便可以想见,过去在北京生活的不少男主人,大概除了挣钱养家之外,仍然乐意做一切可以使家庭生活变得美好的手工,这便是富于传统北京趣味的手作之美了。

郁达夫先生则更加坚决地喜欢北京的冬天,他坚持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他笔下的北方人家,总只是矮矮的一所四合房,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消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天三四月里的样子。而北平的冬宵,在他眼中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

越是外面风紧天寒,吹起卷着雪沫的西北风,越显得室内和平安详,岁月静好。冬季漫长苦寒,但如果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又能不让手指僵硬的活计,意味便大不相同了。手作,大概就是一种想要慢下来好好生活的态度吧。

对我而言,久坐桌前,敲击键盘,不觉腰背僵直酸痛,若此时离座去厨房煮一壶花雕,再趁酒酣耳热临几页最爱的字帖,适为最好的休息。写《多宝塔》时,颜真卿刚过不惑,而《勤礼碑》完成之日,他已年届古稀。从小雪到小寒,《多宝塔》而《勤礼碑》,一路追下来,仿佛我也已经皓首苍颜,垂垂老矣。但抬眼见窗外细雪飞扬,脚边金毛酣睡,此中至乐,无人能说。

无论研墨作画,还是从最基本样式开始的针线活儿,抑或是学点儿最简单的木工,哪怕像我一样,兴致来时,下单一套木工刀具,只为雕两只精美的南瓜灯给万圣节凑趣……不都是北京冬天有趣的打开方式吗?(P17-20)

序言

自由——真实

戴奉春 北师大附中特级语文教师

读罢思伽交给我的文稿,让我蓦然想起一句俗语:“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这也许是普通老师的宿命,却也是他们的骄傲。

读着一篇篇流畅自然的文字,仿佛触碰到作者自由跳动的心。确实有作者对我说的“您就当帮学生批改课外练笔”的感觉。

我很庆幸,在教学生涯中,不得不为考试成绩而教给学生作文时如何审题立意,揣摩考官用意,以及开头结尾时如何用语言煽动阅卷老师的情感等所谓技巧的同时,极力在语文老师中提倡让学生坚持写可以随意发挥的“课外练笔”。我以为,只有自由之笔,才能写出真情之文,学生才可能不会把写作视为苦差。

学生写作的本意并非是为了获得考官的赞赏,不过是用另一种形式做思维的总结、情感的抒发,文章不过是喜怒哀乐的书面符号而已。若遇高山流水,或许会有冲激的回应;若遇意见相左,或有批评反驳。如此即已达成写作之目的了。

故我一向对韩文公的“文以载道”颇有微词,而推重“我以我笔写我心”的主张。而被推荐在为中学生办的小报和杂志上变成铅字的和出现在我们编辑的学生作文选中的小短文,大多出自学生自由写作的“课外练笔”。思伽则每在其中。

现今录入文稿中的短文,诚如作者所言,内容上,既无经天纬地之业绩,也无励志奋斗之豪情,都是作者对自己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索,但这些点点滴滴的记录,确是自自然然无拘无束的,绝不在掩饰或粉饰什么。

因之读起来,间或会有些东西,恰好能触碰到读者隐秘的心弦,触发对生活的新感悟,如孟夫子所言:“与我心有戚戚焉。”诚如此,作为小短文合集,其价值亦足矣。

然自由之笔只有在为真实之情服务时才有价值。玉茗堂主人笔下的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其感人之处就在于一缕追寻自由真爱之精魂。思伽短文的可贵之处,也在于不加掩饰地记录了她对人生的观察和思索。人只不过是地球上万物之一,并未有什么资格从俯视的角度去评判什么。只有如此,你才可能从平凡的小事物中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并与其建立真诚的友谊。就如我在菊花展上,在花朵的娇艳和婆娑中看到的只是人工的艰辛和精巧,而在高山冻土带,闪耀在矮小丛莽中的朵朵小花上,感悟的是生命的坚强。

思伽的文章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她与人,与物,都处于平等地位,才能与之建立亲如家人的感情,如思伽之与淇淇、Happy。也只有如此,朋友才会和她一起揭示出事物中庸俗却真实的一面,如“储物箱”理论;才能写出“衰老,如秋天的落叶,脱帽向冬天致敬”,如此平实却让人有无穷回味的语言;才能不加掩饰地描写收殓完逝去的亲人的遗骨后的众生相,“一颗泪守在眼角,我用微笑凝结了它”。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陶翁的诗句:“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集中一篇篇短小的文字,有时让人觉得暖暖的温情,似要把人融化;有时却又真实得让人从心中感到发冷。恐怕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人,只有在敢于直面人生时,才会不惮于袒露自己的胸怀。我以为,思伽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这点。

在如今纷繁忙乱的社会环境中,品茗对弈,小酌论诗,曲水流觞,闲庭信步,已成为一种难得一遇的奢侈品,在励志奋斗,拼搏厮杀之余,读一点如思伽之文的闲散文字,也不失为一点享受。

以此杂感,聊以为序。

2017年11月21日

后记

以41岁的智慧,答11岁的问卷

暑假里,收到一份小朋友的特殊调查问卷。看完这个问卷,我深深觉得:有时候,换个角度去思考人生也很有趣。如果是你收到这份问卷,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呢?

各位大人们,您们好。我是一名11岁的男孩,我和您们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我没有工作,而您们有!这个暑假,我想了解各种各样的职业,因为我非常好奇,大人们每天那么忙,而他们又不用上课,做卷子写作业,那他们究竟在做什么呢?

所以,请您一定,在百忙之中,帮助我回答下面的问题,让我对大人的世界多一些了解!谢谢您的帮助!

·能用简单的话描述一下您的工作吗?

我是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在一档节目中和搭档一起讲述北京城里新近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是和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另外一档节目中,和另外的搭档——一位心理专家一起,回答一些问题,提问的都是信任我们的听众,而问题五花八门,有关感情、职场、家庭、自我成长等方面。

·请问您通常一天会安排做哪些事?可以列一个时间表出来吗?非常好奇!

我通常上午起床,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阅读、写大字、浏览新闻、写日记、吃早午餐(我一天通常只吃两顿正餐),最重要的任务是陪伴和照顾我的两只金毛猎犬。除有特殊情况,我都会在下午4点前出门,5点到达单位,准备直播。如果晚上需要录节目,我会在单位餐厅吃晚饭,然后和约好的嘉宾开始节目录制,否则我可能直接去健身房,或者安排和朋友一起晚餐、谈心。我通常会在晚上11点左右回家,遛狗,回答公众号里听众的提问以及撰写文章。通常会在夜里两点前上床睡觉。我给自己定下的原则是保证每天不少于8小时的睡眠,每周不少于3次的锻炼。

·请问当年您是怎么开始做这份工作的?

工作的开始非常简单。我是北京广播学院(现在叫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生,毕业那年参加了广播电台的考试,正式入职。最开始做编辑,后来又做了记者和主持人。对了,我不是学播音的,我大学的专业叫广播电视文学。

·您觉得工作是什么呢?工作和您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工作当然首先是养活自己的饭碗。但这个饭碗最好是你喜欢的,兴趣本身就是一种打赏,让你除了养家糊口之外还能重新发现自己,工作也是关于你是谁的一种坐标,有鉴于此,做了喜欢的工作也就不会过于压抑和疲惫。我的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节目主持人工作的特殊性可以让我大模大样地接触很多有趣的人,听他们的故事,能获得很多感悟,同时也结识不少朋友。  ·您在工作中遇到过哪些困难的事情吗?当时的感受怎样?

到了我这个年纪,你就会知道,人生中的挑战源源不绝,而工作中的那些所谓困难几乎不值一提。我觉得工作本身对我而言没有任何问题。但附加的障碍、伤害和挑战一直存在。如果你知道自己是谁,想要怎样的生活,以及成为怎样的人,只要坚持原则就好了,这也不难。

·当您完成一天的工作时,感受是什么?最想做什么?

结束一天工作,当然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啊。我说了,工作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远远不是全部。所以,结束工作之后,就欢天喜地地进入其他部分啊,做运动、泡温泉、做按摩,和朋友喝咖啡,回家和我的狗狗们在一起。

·假如有一个机会让您重新选择您的工作,您会选择什么职业?还会选择现在的职业吗?

我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我真的不认为工作成就对一个人有那么重要。主持人不过是一重身份,或者说是个标签,主持人是提问者,也是和听众分享信息、生活和价值观的人。现在的职业早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跟着自己的内心,你可以不断尝试。当然,目前的工作还是带给我很多快乐,我觉得我很适合干这个,很大程度上和天赋有关。我想我的听众、嘉宾和搭档们也同意。工作能力被认可,终究是件值得开心的事。还有什么能发挥自己天赋的工作?占星师?动物保护组织工作者?心理治疗师?作家?如果有机会,我或许愿意尝试。

·如果您还有其他方面想告诉我的,我特别想听!

最后,无论你将来做什么工作,也无论你有多么出色,还是有可能达不到自己的目标。要相信每一种命运的安排都自有道理。所以,不要贪恋成功,而要活出自己。顺境中善待世界,逆境中放过自己,做个心安理得的有趣的人。人生是场饕餮盛宴,我要祝你好胃口。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人不做无用的事。那什么叫有用的事?与升官有关的,与发财有关的,与出名有关的。但这个世界上最贵的东西往往是无用的东西。思伽写了很多“无用”之事,与功利无干。所以,看这本书你会得到很多乐趣,或许也能看到真正的自由在于内心。

——著名主持人 白岩松

思伽的《闲着》,试图以慵懒的图片和文字,传递一种慢生活的美学,并在日常的细小诗意和趣味中,营造生命的愉悦。置身于一个普遍焦虑的时代,这或许能为世人提供一条自我疗愈的幽径。

——著名文艺评论家 朱大可

时常听思伽的广播节目,读完《闲着》,文字一如其人,认真而深度地活着。生命中如影随形的别、离、生、死,永不磨灭的信仰,让我们变得娴淡睿智。忽而闲暇一日,享受阳光溢满庭院,几句耳语毫无刻意,生死又何妨?

——著名导演 陆川

我喜欢作者这种生活状态,比较随心所欲。人到中年,给自己找点乐子,日子才过得自然而然。——著名作家 石康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5: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