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鸟颜色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孙茜编辑的《鸟颜色》以鸟为载体,讲述人与鸟,鸟与自然,鸟与城市的共生关系。从鸟的羽毛颜色、鸟的叫声、鸟的迁徙和栖息,到人类的观鸟、听鸟、爱鸟、护鸟,全方位多层次地讲解有关鸟的科学知识。

全书通过调查、采访,记述了大量与鸟相关的人和事,运用大量的真实案例,展示鸟类的生存现状,以及人与鸟的相处和互动的故事。

试读章节

上辈子是一只鸟

如果你上过瑜伽课,对放松休息术一定不陌生。你平躺在瑜伽垫上,闭上眼睛,瑜伽老师轻柔地念着,你从头到脚都得到彻底的放松。你的身体比羽毛还轻;你看到了平静的湖面,一丝微风,偶尔一只鸟儿飞过,周围是那样安静,你听到鸟儿扑扇着翅膀,感觉到鸟儿卷起的微小气流……

你就在这短暂的休息术中,由一只鸟儿牵引着思绪,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中,抛开烦扰,回归安宁。

英国《泰晤士报》“野生动物专栏”知名作家西蒙·巴恩斯在《怎样成为一个“蹩脚”的观鸟者》书中提到,土地可以被混凝土所覆盖,但混凝土却覆盖不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心灵根植于乡间的土壤之中。在人类的整个进化过程中,从人类告别丛林、直立行走,到后来漫长的社会发展,人类绝大多数时间都没有离开过乡村土壤。人类的心理和文化的构建一直与大自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这一点上,鸟类很有发言权。鸟类作为自然界显而易见的生灵,与人类的交情很深。

追溯起来,联结人类与鸟类的,是远古时期其周的先祖和现在共存的地球。

资深观鸟人廖晓东观鸟30年,痴迷于观鸟和鸟类研究。他说,人类与鸟类有着亘古情缘。鸟类的出现早于人类,四千万年前,地球上就开始充满鸟儿的歌声。当人类最初下地,步履蹒跚地直立行走,刚刚开始举目环顾苍穹,鸟类早已进化至能在空中优雅飞翔了。

廖晓东至今还记得30年前第一次观鸟时的情景。

1986年的春天,廖晓东跟着北京师范大学的赵欣如老师去北京樱桃淘学习鸟类观察。当他用望远镜在山坡上的樱桃林中搜寻时,一只红嘴蓝鹊飘飘洒洒地飞了过来,停落在十几米开外的樱桃树上,振翅翘尾,欢快地鸣叫着。洁白的樱桃花簇衬映着它蓝、白、黑相间的羽色,在阳光的透射下,那珊瑚红色的嘴和双脚格外醒目。那一刻,廖晓东内心瞬间被撼动,难道自己上辈子就是一只鸟吗?他感觉眼前这一幕如此似曾相识。

关于美貌的误会

鸟的羽毛有多少种颜色?这个问题恐怕难以准确回答。不过,要进行一场鸟类选美大赛的话,人类当评委,鸟羽颜色的丰富性和艳丽程度肯定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不然的话,一只八种颜色的“美女鸟”八色鸫怎么会令人如此着迷?漂亮的鸟羽仅仅是为了攀比美貌吗?这也许是个美丽的误会。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院动物学专家胡慧建曾在东莞市银瓶山自然保护区调研鸟类资源时发现了一只仙八色鸫,并迅速记录下来。橙红、白、黑、蓝、紫、褐、棕、黄,八种颜色的羽毛,又漂亮又稀罕。

你很难在北方城市找到一只八色鸫。因为那里天敌环伺,危机四伏,长得艳丽,在清一色的枯枝暗色中,会迅速暴露自己,然后一命呜呼。

八色鸫的艳丽在南方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南方雨水丰盈,阳光充沛,花草树木在这里争奇斗艳。生长在南方的鸟儿,只能尽可能让自己漂亮起来,在花草的掩映下,躲避天敌,寻找一片生存地带。

鸟类很懂得因地制宜,为了活下去,不惜改变自己的羽色。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如果一片树林以绿色调为主,那么鸟儿羽毛的颜色会更接近绿色。学会与环境一致,是鸟类生存的必修课。

在胡慧建眼里,鸟羽颜色的含义远不止这一点。一定程度上,颜色关系到一只鸟儿能否吸引并留住配偶,关系到防御天敌,关系到生育。

鸟类世界有一个公开的“秘密”,那些长得漂亮的,95%以上是雄性。它们往往采取以美貌取胜的策略,来赢得异性的青睐,竞争交配。比如白鹇。

白鹇的雄鸟有着红冠和亮白色的双翅,雌鸟鸟羽偏暗棕色。白鹇的雄鸟在林中疾走时,远远就能分辨。冠越红,白色越鲜亮,在雌性中越受欢迎。当两只白鹇雄鸟相遇,鸟羽颜色更加艳丽的一方,不用武力就能轻松赢得胜利。这意味着,它靠美貌守住了地盘,获得了更多的食物,更重要的是,雌鸟会对它主动“投怀送抱”。

在白鹇雌鸟看来,雄鸟鸟羽颜色艳丽程度体现出身体健康状况。颜色越亮丽,说明身体机能越好。而且,颜色亮丽者更容易被天敌看到。一旦出现天敌,雄鸟先站出来,容易吸引敌人,分散敌人注意力,这样—来,它的妻小就保护住了,它的后代存活率会更高。

雌鸟当然更愿意选择有安全感的配偶,会像人类一样,从择偶之时就为下一代考虑,它们希望繁衍的后代能够遗传父亲的优良基因。

注定在这里

因为鸟儿,山水更加生动,草木变得有情。它们和城市一起组成了一方水土的蓬勃与纯净,在感受它美好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座城市的胸襟、远见,以及它对现代生活的诗意把握。

鸟类评判生活环境的标准很简单,“衣食住行”都要有保障。对于水鸟而言,是适宜的湿地、丰富的水源和食物;对于林鸟来说,则是多样的植被和森林,有隐蔽的藏身之所和广阔的活动空间供它们觅食、嬉戏、生儿育女。

在有“制造名城”之称的珠三角城市东莞,有着适合鸟儿生活的良好生态环境。东莞初步记录到约150种鸟类,根据东莞“观鸟达人”的判断,东莞应该有300余种鸟类。这在广东的城市鸟类物种丰富性上属于中上水平。

东莞地处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区,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植被环境的多样。东莞大大小小的森林公园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次生林和较为原始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域特性吸引了很多鸟儿“移民”过来,常在热带或者亚热带栖息的鸟儿飞到东莞,也能很快适应环境,安家落户。

P4-14

序言

造物是神奇的,给了鸟炫目多彩的羽色与美妙的歌喉,在自然界宏大莫测的生命进程中,鸟贯穿人类进化的始终。人类的先祖从告别丛林,直立行走,到后来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中,都与鸟相遇,楣伴,相互依存。

但凡有文字的民族都有和鸟类相关的词语。在中国,上古文献《尔雅》中便收录了鸟类资料。鸟给了我们祖先原初的简短旋律,给了我们诗歌、画作。甚至发明启示,让我们更好地感知自然界的声色与博大。

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社会活动加剧,工业化城市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席卷全球,遍地的钢筋水泥丛林之中,我们怅然若失。

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如何相融其生?以制造业闻名世界的中国城市一一东莞,提交了完美的答卷。这里有超过150种的鸟类,这座城市奇迹般地保护着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晨曦破晓,伴随着小鸟的啼鸣,像一茵首动听的交响乐,带着这个城市的希望翱翔。

在浓郁的工业文明气息背后,很容易触摸到东莞城市生态文明的质地。这是东莞对鸟的承诺,也是东莞对自然的承诺。

后记

中国东莞,你对她了解越多,就会越痴迷于她的自然本色,越流连于她的氤氲山水,翩翩鸟影和润物无声的人文情怀。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院研究员曾在华南地区做鸟类调查时发现,鸟群从其他地域往东莞方向飞去的数量在不断递增,这让他们不由感慨,鸟的确是一座城市自然生态的考量指标,城市生态越有吸引力,鸟儿越会聚集于此。

本书选择中国东莞为城市样本,正是因为她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制造业都市,在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仍保留着良好的生态本底,鸟与城市和谐共生的底蕴。本书收录了百余张鸟类图片,历时数月,采访近百余人,他们中有为了拯救一只受伤的鸟,跳进湖水中为鸟解开缠绕网线的观鸟人,也有精心呵护被台风刮落刚孵化出壳的小鹭鸟的—群中学生,还有退休后仍孜孜不倦传播爱鸟护鸟理念的大学教授……

东莞有150多种鸟,占空国鸟类总数的9.3%,占全省鸟类的24%。其中还有许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珍稀物种。然而,真正让东莞值得骄傲的是,这座城市无所不在的生态气息与工业文明的交相辉映。

无可质疑,让鸟类赖以驻足、栖息、繁衍的东莞为中国工业城市群提供了一个鲜活、别样、可借鉴的最好范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2: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