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守先待后(思想格局与传统)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刘仲敬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刘仲敬所重述的脉络与发现的节点中,我们发现,历史可以有不同的解释,而许多习以为常的观念往往来自于自负与误读。所有的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它都是知识光谱的辐射。《守先待后(思想格局与传统)》一书精选刘仲敬的札记、随笔、书评及重要篇章集合而成,并附有作者的诗词歌赋,纵横四海,穿越古今,虽涉猎广泛,主旨却始终如一,以自由、封建、历史、秩序、德性、共同体为关键词,揭示古老自由的真正源泉。

内容推荐

罗马不是为自身的荣耀而存在的,犹如果实并非为自身的甜蜜而存在,守先待后是她的命运。她遵奉冥冥之中的神意,在烟花最盛之际保存文明的种子,黑暗重返之前将种子撒向未来的蛮荒。灰烬的腐蚀性消弭之后,种子萌发的幼芽才会享有继承世界的机会。种子最清楚守先待后的意义,不会怀疑神明的智慧。

《守先待后(思想格局与传统)》一书精选刘仲敬的札记、随笔、书评及重要篇章集合而成。

目录

序 古老自由的源泉

大革命的终结

——从托克维尔、古参到傅勒

只有在无知的黑夜中,天下乌鸦才会一般黑

天堂里的异乡人

——安·兰德自由理念的非美渊源

群氓时代的异乡人

——托克维尔的问题意识与中国人的问题

政治经纪人的大众民主

明镜、天平与舞台:古老和年轻的正义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百川入海、殊途同归

——谁之现代? 谁之世界?

秦人信札

巫史文化的世界体系

想象中国,建构中国

华夏的世界主义与边界意识

纯粹的理念,混浊的经验

——哲学与历史的遭遇

义理的历史与考证的历史

——卡尔·贝克尔的汉宋之争

文艺复兴人马基雅维利:史迹、史学与史观

森林与封建

同侪陪审团

树大者根必深

威权主义与新威权主义

国会政治的童年

国会政治的青年

共同体的主权与边界

——罗马德性与以色列使命的战争

基督的美国、罗马的美国、双面神林肯与恺撒主义的再起源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黑人问题

附录

逸民高士眼中的梵高

诗词选辑

试读章节

根据这种定义,英国天主教徒远远称不上自由最好的试金石。几乎没有几个人类团体能跟犹太人竞争自由试金石的危险荣誉。[1]历史证明,这块试金石相当可靠。英国犹太人的解放在克伦威尔时代实现,法国犹太人的解放在拿破仑时代实现,而俄罗斯帝国的犹太区变成了19世纪欧洲自由派心目中的反面图腾,几乎不下于沙皇本身。

1905年2月2日,安·兰德(.Ayn Rand,1905—1982,原名为阿丽萨·济诺维耶芙娜·罗森鲍姆)出生于圣彼得堡。她在俄罗斯犹太社区度过了童年和青年。一般来说,很少有人能在成年以后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认同模式,安·兰德也未能免俗。但历史跟她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将她和她的事业带到了美国。兰德的大部分著作在美国发表,以美式个人主义为标榜。她本人又有极为强烈的政治欲望,酷爱党同伐异。即使在美国,政治活动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安·兰德的形象也经常遮蔽了思想家安·兰德的意见。大多数中国批评家、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将她纳入美国政治思想史的光谱,放在罗斯巴德(Murray Rothbard,1926—1995)的自由意志主义和戈德沃特(Barry Goldwate,1909一1998)的保守主义之间,用英美传统解释她的生平和学说。这种做法颇有郢书燕说的味道。其实,兰德早在1936年的自传草稿中就暴露了自己思想的“非美”性质:“地球上有那么多的国家,我却出生在最不适合一个狂热的自由主义者生存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你能想象一个真正的盎格鲁_撒克逊人会自称“狂热的自由主义者”吗?狂热的清教徒、狂热的天主教徒、狂热的民主派、狂热的激进派、狂热的共和主义者、狂热的社会主义者、狂热的种族主义者……都有可能,然而,狂热的自由主义者,有没有搞错?

确实有一种狂热的自由主义者,甚至还有一种激进的立宪派!当然,他们不在英语世界。他们在神圣的俄罗斯,十二月党人的俄罗斯,1905年革命的俄罗斯,二月革命的俄罗斯,柏林、巴黎和美洲的白俄侨民社区。他们的自由不像英国人那样充满了封建和特权的气息,不像美国人那样充满了殖民拓荒者的新教和虔诚气息。他们的感情认同和政治修辞带有浓厚的革命乌托邦色彩。索尔仁尼琴在《红轮》中这样描绘他们:“这些杰出的律师和演说家更在意听众的欢呼,而不是纲领的实现。斯托雷平政府徒劳地请求这些社会贤达接受大臣的职位,但他们对实际责任避之唯恐不及。最后,他们面对驱散苏维埃和议会的布尔什维克水兵时,慷慨激昂、义正词严地表示退出会议,以示抗议!”(他们原先也是这么对付沙皇的。效果令人满意,自然会习惯成自然!)纳博科夫——临时政府国务秘书的儿子——在《说吧,记忆》中提到,俄国流亡者永恒的话题是.俄国知识分子经过了一百多年争取自由的英勇斗争正要大功告成的时候,竟然落到如此下场。当他们看到自由主义者的理想国家——美国居然充满了巴比特式市侩精神,而且年轻人认为读书仅仅是谋取更高薪水的手段时,不禁痛心疾首。(赫尔岑早就预见到这种情况。)P15-16

序言

古老自由的源泉

信任和勇武构成一切政治德性的最初来源,在宗教和习俗的保护下积累文明的燃料。物满则溢,文明是德性积累越过阈值的产物。

德性产生秩序生产力,秩序输出产生政治共同体。人类将复杂共同体生产、积累、汲取和燃烧德性的运作机制称为文明,将秩序的输出、输入、交融和冲突称为历史。文明为了释放更加美丽的烟花,自然会不断产生更加便利的德性开发技术。票据的技术如此出神入化,以至于持有者开始妄想代用券终将取代其代表的黄金。随着可兑换性的消失,最终的清算不可避免。烟花之后,唯有灰烬。末人的灰烬不同于蛮族的燃料,犹如开发不同于积累。

人类共同体大体沿着蛮族—希腊—罗马—埃及的顺序,从原始丰饶的黑暗回到原子末人的黑暗。文明在希腊(多国体系和各等级共治)和罗马(世界帝国和民主平等)之间,点燃的烟花最为璀璨。然而秩序的开发和消费超过生产和积累,也就是在这个季候。罗马秩序是文明叔季的最后正义,然而归根结蒂不过是挥霍封建自由及其私性契约权利的积蓄而已。如果古老自由的生命力最终耗尽,埃及的萎靡就会接替罗马的伟大。埃及(吏治国家和散沙顺民)在文明的余烬中取暖,等待黑暗来临。

现代士大夫已经不能理解古老自由的真正源泉,一味陶醉于下游的浊水。他们将蛮族和埃及混为一谈,当做现代化的初等生,把季候差异视为制度差异,用妖妄的炼金术折磨万国与万民。历史理解力的衰退本身就是季候演化的产物,预示着熟极而敝的秋天。他们是秋季的摘果人,却不理解自己所在的世界。只有播种者才需要理解古老自由的源泉,在甜蜜的果肉中保存坚硬的种子。

罗马不是为自身的荣耀而存在的,犹如果实并非为自身的甜蜜而存在,守先待后是她的命运(destiny)。她遵奉冥冥之中的神意,在烟花最盛之际保存文明的种子,黑暗重返之前将种子撒向未来的蛮荒。灰烬的腐蚀性消弭之后,种子萌发的幼芽才会享有继承世界的机会。种子最清楚守先待后的意义,不会怀疑神明的智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