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有梦真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沈忠干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外婆家的百草园

小的时候,我常去外婆家做客。在外婆家,最好玩的去处要算百草园了。百草园让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在我童蒙的脑海里留下了酸甜苦辣的记忆。

百草园里其实生长着的是满园荒草,但对于好动贪玩的孩子来说,这里便是我们的天堂了。围着院子的泥墙根下便有许多花草让我们流连忘返。记得有一种花,长长的茎,茎的顶端分出的三片卵形叶子中顶着一颗红艳艳的球形果实,这果实似杨梅而小,可爱极了。我一时冲动,便要上前去摘,大人看见赶忙阻止道:“这是蛇苞,这种果实虽然好看,但容易招来蛇咬。”我伸出去的手连忙缩了回来,从此对它敬而远之了。长大后我从植物书上才了解到,所谓的“蛇苞”学名叫“蛇莓”。这种草,茎叶可用来治疗疮、蛇咬的伤口。显然小时候听大人说的话有些是不足为信的。百草园里的花草吸引着我们,不要说蝴蝶花,远看似蝴蝶“停”在草茎上可以以假乱真,挺有意思;也不要说蒲公英,那顶着降落伞似的种子会随风在空中飘飘扬扬,只要小嘴巴对着花枝一吹,伞形羽状种子就立刻离开花枝飞了出去,会引起孩子们浓浓的兴趣,不过能长久吸引我们玩儿的应是打架草了。打架草的学名不知怎样称谓,只是知道它有长长的茎,茎的一端顶着二、三片圆形叶片,撕去茎上的外皮,留下细细的纤维,这纤维柔软如线(叶片仍挂在纤维上)。玩的时候小孩一人一支,对着互相将纤维牵引缠绕,再轻轻用力一拉,谁的断了就算输了。断了再从草丛中拔出一支重做,再行交战,如此反复,大家玩兴不减。

然而,在百草园里我也有吃苦头的事发生。有一次,我去采摘一支黄灿灿的花,却被停在花上的蜜蜂狠狠地蜇了一下,由于毒针留在了我的小手指头上,小手指头立刻红肿成一个小包,痛得我直哭。妈妈闻声赶了过来,很是心痛,握着我的手指不停地吹,好像这样就可以减轻我的疼痛似的。这次事件让我得出的一个教训就是:遇事不可莽撞,对人有害的东西不可轻易接近。

要说小孩生性喜玩、会玩,一点不假。记得和我同岁稍大几个月的表姐来到我家做客,我们在百草园里的玩法又有了新的花样。我们用残砖断瓦垒起灶、当作碗,用野草野花做成“菜肴”,用泥沙做成“米饭”,这就是我们通常称作的“过家家”,儿时在我们家乡则是“摆锅锅灶”或叫“做饭饭”。这样的玩法还不过瘾,我们又会从家里偷来一些米,用残破了的玩具铁皮盖子做锅,用砖头垒起灶,灶坑里塞入破纸片干树叶,然后点燃火,“锅”里的米放上水,再将“锅”摆到生了火的灶上,把生米煮成熟饭。这不干不净、半生不熟的饭,我们姐弟俩还吃得津津有味呢!这个玩厌了,我们又将打死的苍蝇或蚱蜢埋在土里,竖起坟堆,并立上墓碑,为昆虫举行殡葬仪式。  外婆家的百草园不仅给了我童年的快乐,也还给我留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那个饥饿贫困岁月的记忆。

1947年我已是七岁的人了,我父亲和二叔合伙在姚衙前开面馆店也有两年了。这时我母亲产后留下的病症没及时医治渐渐拖成重病,结果不治身亡,父亲给母亲治病和丧葬之费,欠下别人一大笔债。为了能多赚些钱还债,父亲离店去帮人做厨,留下的面店给了二叔顶着,并把我托给二母照应。到了1948年初,二叔一个人也撑不下去了,面店倒闭后也到一家酒楼打工去了。二叔与父亲一样没有自己的房子,只好借了外婆老屋的一间房住了下来。我随二母也一起跟了过来。这样,我与外婆家的百草园又能朝夕相处了,不过此时的境况与童稚时是大不一样了。父亲每月赚的工钱除自己吃用,基本都是用去还债,二叔二母加上他们的一双儿女,还有我,其经济负担全靠二叔一人的工钱度日。又加上当时国民党统治下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是十分贫困的了。

我在二叔家的二三年中,是靠在百草园里挖野菜共度时艰的。可以说,百草园里的野菜我们差不多都吃过,如春天里田螺菜在园子里到处都是,很容易摘到。这种野菜嫩嫩的茎叶,与菜畦里长出来的蔬菜一样好吃。田螺菜吃没了,我们又转而挖马齿苋。比起田螺菜,这种野菜味道要差些。荠菜味道也不错,可惜园里生长较少。二母听人说芭蕉的根也可以吃,恰好园里有几棵,挖来煮熟吃过一次,却难以下咽。鱼腥草、车前草专以入药之用,做菜吃是不行的。当时我们有点像神农氏再世,差不多什么草都尝过。这些野菜不仅当菜吃,也当粮食用。为了不饿肚子,可以说能吃的东西都想方设法弄来吃,管不了那么多了。

论好吃,长在青砖、石板上的地衣(俗称“地皮菜”)算得上一个。不过百草园内不太容易找到,有时大人会带我们到不远处的西门城墙上去捡拾。潮湿暖和的季节,城砖上长出的地皮菜比较多。地皮菜洗净后,放上足够的油,加上辣子,炒出来是一份上等佳肴呢!外婆家有几棵桃树,树皮破裂处常常有桃油渗出,有时把这些凝固了的桃油摘下,在水里浸泡之后,多加佐料,炒出来也是一道好菜。

百草园既给我童年和少年许多快乐,也帮我们家度过饥荒的年月,长大后我怎能忘记它呢?

说起外婆家的百草园,还有两件事要说一说。P2-4

后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人写的这副对子是给刻苦勤学人的最好嘉奖,也是给年轻的莘莘学子最好的勉励。

我的漫漫人生虽然谈不上什么建树,但在书山上攀登、在学海中击水,却是一直不停的。我在这本散文随笔式的书中写的《我的连环画情结》,内容反映的是我少年时就喜欢书、爱读书的情形。我有幸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路读过来,可以说像我这样的家境是很不容易的。学校教育对我的成长是不能否定的,但仅仅靠学校的培养还是不够的,还应学习社会、学习课本以外的书籍。

我喜欢读书,有一件事至今还记得:读初中时,放暑假了,我手头有一本好书让我读得津津有味,坐在院子里从早上读到中午,仍孜孜不倦,以至引起从田里出工回来的邻人们的注意,他们议论道:“某某真爱读书,几个小时在这里坐着都没动一下呢。”

我是一个好静不好动的人,那个时代也确实没有更多的娱乐活动吸引我,读书便成了我的癖好。无论是星期日,还是寒暑假,很多时间是消磨在图书馆里。我在中学读了很多课外书。那个时代,图书馆的藏书可以说都是正儿八经的。在初中时我读过《高玉宝》《把一切献给党》,后来又陆陆续续读到《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等进步书籍。这些书对我热爱中国共产党有过很正面的教育作用。那个时代从苏联翻译过来的书很多,如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在人间》《母亲》,还有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毁灭》(鲁迅译)等等,读了这类书让我有了革命的激情。其他国家的书能借到的就比较少了,不过还有一本书老师推荐给我们看过,书名叫《牛虻》,革命性也很强。我们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一般都很正统,可能与文化教育和出版书的影响不无关系吧。参加工作之后,业余生活我喜欢书、爱读书,而且选择的书也是正儿八经的居多。

读和写应当是相辅相成的。我读的虽多,但相对来说却没有成为一名“写手”,除因为教学工作的需要,我常常在上写作课时跟学生一道写些“下水文章”,也会给报纸杂志写些散文随笔,但却没有正儿八经写过什么书。如今退休了,要出这样一本书,却还是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

就本书的内容来说,此书虽不能称作朝花夕拾,但可比作明日黄花。有许多事情,因为是亲身经历又印象深刻,即使到老也不会忘记,我儿时记忆的一些篇章便是这样写成的。对决定个人命运、对自己感情发生过巨大冲击的往事耿耿于怀,因此书中这样的文章也能写得有情有致、有血有肉。不仅如此,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几十年来,我留下的大量日记对我写这本书的帮助,是功不可没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翻翻过去的日记,有些日记纸页发黄了变脆了,但当年记录下的那些事,今天的感受就如通过长长的时间隧道,又回到了那个时代,感受到那种特殊的气氛,让我勾起或喜或悲的感情。

这虽是一本小书,但如今写完了它却感到很不轻松。这本书既要写出个人欣逢盛世的喜悦之情,又要反映过去时期不堪回首的那些往事,还有对其他许多人,包括同学、朋友、师长幸与不幸的感悟,即使是写家人和亲戚悲欢离合的故事,都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不过,我们记住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这就是我写这本书想要达到的目的。

近来有些人认为,现在是快读时代,如何让纸质工具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书中多配些相关的图片,是其中一种手段。是的,如果说文字是个人的记忆,有了老照片,就成了时代的共同记忆了。本书选择了一些这样的照片,也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吧!

沈忠干

2017年6月6日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童蒙记趣

 外婆家的百草园

 七岁的戏迷

 外面的世界真奇妙

 张家少奶奶

第二辑 冷暖亲情

 梦里依稀慈母泪

 背影

 二母

 姨娘

 三叔,你在哪里

 二孩的困惑

第三辑 感悟人生

 天籁之声

 意境、梦境及其他

 人性的对与错

 文明的底蕴(五题

 做一个真正的人

 讲假话

 盲从

第四辑 读书时光

 我要上学

 我的连环画情结

 我与书的故事

 伟人垂风范,后生蒙恩泽

 重读《青云谱》

 读书日记(11篇)

第五辑 此情犹思

 农村问题

 江西是个好地方

 苏富农场

 在毛主席逝世的日子里

 教师的职责

 民办学校办学之我见

 做官就不要想发财

第六辑 有梦真好

 《红米饭,南瓜汤》的怀念

 那个年代的那些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家盖起新楼房

 乘车记

 网格进社区好

 为老伴过六十生日

 难忘同学会

 学生写我的文章获了奖

 我的日记人生

第七辑 放不下的乡愁

 古城·街巷·风筝

 茶店

 野店

 吉祥日·吉祥数·吉祥鸟

 故乡赣州的一年三节

 妙趣横生的地名谚,寓教于乐的小儿歌

 方言土语藏真情

 天堂之路

 生人坟

 小戏

第八辑 大时代小故事

 日军侵略赣州的前前后后

 解放区的天

 山里的春天

 一首歌,一个时代

 烧炭记

 红薯伴我度荒年

 “吉尼斯纪录”

 洪水记忆

 到福建前线去当兵

 刘玉芝

 文艺解禁

 买车记

 练摊

 内退、下岗及其他

 儿子打工在深圳

 在深圳,我们也打过一回工

第九辑 心灵放飞的行旅

 梅岭春色

 梅岭秋色

 晨光

 假日郊游去

 情系三百山

 三清山之旅

 我爱北京

 延安行

后记

序言

寻梦是人生的一种态度。为什么这么说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弄清“梦”是什么。有人回答说梦就是幸福,“憧憬的现实就是幸福”。其实幸福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梦就是一种憧憬,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幸福的憧憬自人类有文明的历史以来都是有的,而且它还必将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进行下去。这里所说的“寻梦”,不就是对幸福的憧憬和追求吗?

当然,幸福不单单是指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如果以为有了丰富的物质,幸福就来到了,那为什么许多富有的人并不感到幸福,那许多资本家的子弟,虽然生活无忧,却感到日子烦闷无聊,精神空虚?那就是他或他们没有亲自参与创造这物质的过程,因此他或他们就体会不到为创造物质文明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有一首《幸福在哪里》的歌,歌词是这样的:“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他们在知识大田里的耕耘,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就是幸福的源泉。

寻梦也即幸福的憧憬与追求,应当伴随人的整个一生。人从出生到终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追求,就有不同的幸福憧憬:牙牙学语的稚子,他们向往的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莘莘学子,他们向往的是一所名牌学校;刚刚走进社会的人,他们想要一份理想的工作;成年人,他们想要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人到中年,想的是事业有成;老年人想的是他的一生是否有利于国家和人民而无怨无悔。为实现这一个个不同阶段的人生目标,他们的辛勤付出,就有可能收获到自己的一份幸福。其奋斗精神,拿一句时髦的话来说便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古训对这个“变”的原理,也有“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话。精神上的追求不应该有功利主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也是一种境界。

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民族的梦,是一种相信经过不懈的持续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要实现这个伟大而美好的梦,就要有一种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当我们每一个人的梦与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一致的时候,这是我们国家的福,我们民族的福。

沈忠干

2017年6月6日

内容推荐

《有梦真好》的作者沈忠干是一个极爱读书的读书人,文学功底和文学造诣深厚。书中内容丰富而有内涵,写得有情有致、有血有肉。读此书对于文学爱好者和有梦想、正在追梦路上的人有很好的启示,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枕边书。

编辑推荐

沈忠干著的《有梦真好》为作者多年人生和读书感悟的集成之作,写得有情有致、有血有肉。本书内容共分为九辑:第一辑童蒙记趣,第二辑冷暖亲情,第三辑感悟人生,第四辑读书时光,第五辑教育忧思,第六辑有梦真好,第七辑放不下的乡愁,第八辑大时代小故事,第九辑心灵放飞的行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