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方林埠/赣鄱情家国梦长篇小说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曾福龙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梦境非梦事

1

吴霞惊出了一身冷汗!

黑夜轻轻喘了口气,渐渐从昏迷中苏醒;老天慢慢睁开一条惺忪的眼缝,呆板的黑脸悄悄地变得有点生动;大地轻轻地掀开黑乎乎的被子,羞涩地露出若隐若现的身子。吴霞突然含混不清地惊叫起来:“奶爹,奶爹!哎呀,救人啊,快救人啊……”说着纵身一跳,可是身子不听使唤,动弹不了,急得“啊——”的一声尖叫。躺在左边的似睡非睡的林欣豪被惊醒,见妻子满脸惊骇,忙问道:“霞霞,怎么了?”

吴霞喘着粗气说:“欣豪,不好了,奶爹出事了!”

林欣豪不以为然地笑笑说:“你呀!净瞎说。奶爹住在县机关小区,会出什么事?要是真有事,运达还能不告诉我们?”

吴霞坐起来,脸上仍然带着三分惊恐说:“我刚才梦见奶爹掉进了水里沉下去了。”林欣豪更觉好笑,说:“县机关小区在新城区,那里没有河,也没有湖,奶爹怎么会掉进水里呢?”

吴霞看见天色渐亮,便穿衣起床,目光柔柔地望着林欣豪征询道:“要不打个电话问一下运达?”

林欣豪眨眨眼说:“大清早的,又是小年,别问了。要不上午再问吧。”

吴霞顿时想起今天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便点头不语,动作麻利地穿好运动服,习惯性地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三十分钟,在仰卧器上做了六十个仰卧起坐,累得浑身汗津津的再走进盥洗室洗澡。从盥洗室的长镜子里,吴霞看见自己仍然还算挺拔的胸脯,白皙的皮肤,平滑的小腹,修长的玉腿,令人喜爱的瓜子脸上毫无皱纹,五官位置搭配得恰到好处,长长睫毛下那对大眼忽闪忽闪,只要稍事打扮一下,谁会相信她是四十出头的人呢?由于心情原因,吴霞只是瞥了一眼,便用比平时快一倍的速度洗好澡,然后下厨做饭。

一会,吴霞手机响了,号码正是奶爹大儿子林运达的,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一听大惊,奶爹林贵根失踪了!

林运达说父亲是三天前失踪的,至今寻找无果。本想到县电视台做个寻人广告,妻子管芙君不同意,说那样一来作为副县长的他便脸面无存。林运达不愿也不敢和妻子吵架,便依了她。

“我现在成罪人了……”林运达在电话里说得情真意切,声泪俱下。

吴霞接完电话,望着林欣豪征询道:“欣豪,要不你安排一下公司里的事,我们回家帮着找一找?”

“不用商量,就这么定了。”林欣豪果断地说。

2

吴霞家乡方林埠是江东省东方县华南镇的一个古村,有着近两千年的历史。村中人口逾千。村前一条南碧河,对面一片开阔的良田;村后一座海拔千米的北翠山,东西两边是舒缓的丘陵。风水极佳。

方林埠的村民历史上就有务工经商的习惯,改革开放后务工经商的人更多了,二十至五十岁年龄段的人绝大部分外出,村中留下来的基本上是一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林欣豪便是方林埠新时期务工经商致富的佼佼者,县里的书记、县长们每年招商引资时都要前往拜访。和林欣豪有着奶兄、奶弟关系的副县长林运达则是方林埠1949年以来行政职务最高的官员。

方林埠有方林两姓,人口大致相当。不知从什么年代起,村中的女子渐渐不大愿意外嫁,两姓之间缔结秦晋之好逐渐成风。

一九四二年,林姓人家正月一个月接连生下三名男婴,取名贵根、明根、诚根;再过几个月,方姓人家又相继产下三个女婴,分别叫杏花、荷花、菊花。人们调侃说他们“生根开花”。没想到长大后果真配成了三对夫妻,在村里生根开花起来。

过了二十几年,三对夫妻相继进入了婚育期。林贵根妻子方荷花三年生了三个,可都来去匆匆。第四年,又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运达。为了不覆前辙,林贵根请来算命先生“贾半仙”算命,说是林运达也与方荷花相克,须得吃别人的奶方可成人。正好,林明根妻子方杏花也于不久前生了儿子林欣豪。方荷花找到方杏花哀求两个小孩互换喂奶。方杏花听方荷花说得可怜,满口答应。于是,林欣豪和林运达互吃对方母亲的奶。

P1-2

后记

我自小生长在农村,长大后虽然工作不在农村,但与农村有着割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对农村的情况比较熟悉。

20世纪80年代始,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富余劳力开始外出打工或经商。那时,打工族大多是未婚男女,也有少数已婚者。但不论婚否,都是单独外出,妻子(丈夫)留在家中务农和照料儿女,赡养老人。到了21世纪,这种单独外出打工的情况逐步在改变,渐渐出现了举家外出打工的现象,而在外面混得不怎么样的则依然将儿女留在家中由老人照看,于是便出现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社会现象。我老家附近的一个村子,全村仅剩下3个80多岁的老人,其余人全部外出,仅仅过年回来一次,有的过年也不回来。

空巢老人随着年龄增大而日益衰老,逐渐地出现生存危机,晚景十分凄凉,有的空巢老人死在家中都无人知晓。留守儿童不仅家庭教育出现断层,而且由于有的儿童属于非婚生育或计划外生育而难以解决户口(近年来上户口才与计划生育脱钩),上学难成了个普遍问题。因而,空巢老人的赡养和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儿女不孝,只顾自己小家庭活得好而不管父母死活。笔者以为并非如此,目前农村的社会现实才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我国农民大多人均一亩多点田地,一亩田一年的纯收入(除去生产成本后所得的劳务费)大约一千来块钱,如果不外出打工或经商,不仅富余劳力无法安置,而且靠着人均一年一千多块钱的收人,如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所以,他们不得不外出打工或经商。20世纪的一首流行歌曲有两句唱词家喻户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外出打工或经商者虽然不乏致富者,但大多数人收入并非十分可观,有的甚至还生活得非常艰难。不但绝大多数人没条件带着老人到身边赡养,而且大多数老人也不愿意随儿女外出生活,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他们不适应城市生活,用他们的话说便是“乡下狮子乡下滚”。这便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故土难离”的恋乡情结。所以,他们只能艰难地挣扎在条件还很落后的农村。这或许就叫“各有各的难处”吧。

笔者四兄弟都举家在外工作或打工,也曾有80多岁的老母亲独自一人生活在农村。为了赡养和服侍老人,我们四兄弟的妻子轮流回老家服侍她,每人一年3个月。我三个弟媳都在外打工,轮到服侍便辞工回家,可谓“豆腐花肉价”。我们四兄弟都曾想,要是有人能服侍老母,宁愿多出一点钱。可是,百善孝为先,亲情无价,除此又别无他法。

我们如此对待母亲算比较好的,有的人家由于种种原因,老人独自在家根本无人照料。我认识的一位90岁的老太太,不但自己要砍柴、洗衣、做饭,还要照看两个十来岁的孙子孙女读书。其艰辛可想而知。

也许有人会说,农村老人生存困难为何不去敬老院?去了敬老院不就解决了生存困难?要知道,这是很不现实的问题。一是目前各地敬老院的接纳能力还非常有限,一个几万人的乡镇的敬老院只能接纳百十来个老人,远远不能满足几千老人的需要;二是农村有儿子的老人不愿意去敬老院,认为敬老院是“绝户头’’养老的地方。所以,靠敬老院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不大切合实际。

农村目前这种现实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甚至还要维持很长一个时期。越到后面我国老龄化程度越高,据专家分析,到2030年,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比将由目前的10%上升到20%;到2055年,将达到27%。如此庞大人群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窃以为仅仅靠政府办敬老院、养老院之类的机构恐怕有点力不从心,如能动员社会的力量,实行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努力,联合解决养老问题,或许能得到圆满解决。我老家所在的江西丰城市目前正出台了这方面的激励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办理养老机构。我十分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

基于以上了解和认知,我蘸着泪水写下了这部反映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长篇小说《方林埠》,期望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实现笔者期待的“政府关心、社会热心、老人开心、儿女放心”的美好养老前景。

曾福龙

2017年8月于宜春

目录

第一章 梦境非梦事

第二章 相逢不相识

第三章 也是过家家

第四章 心酸除夕夜

第五章 拜年有讲究

第六章 落叶终归根

第七章 润物细无声

第八章 葬礼昭人心

第九章 老大不好当

第十章 难言尴尬事

第十一章 一跪还一拜

第十二章 儿女也无奈

第十三章 惊魂乱葬岗

第十四章 艰难的取舍

第十五章 一切为香火

第十六章 钞票啊钞票

第十七章 泪洒敬老院

第十八章 心酸求学路

第十九章 拳拳赤子心

第二十章 夕阳无限好

内容推荐

曾福龙著的《方林埠》这部长篇小说写的是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东方县方林埠村林贵根与方荷花、林明根与方杏花、林诚根与方菊花等三对老年夫妇及其儿孙辈的生存、赡养和教育等问题展开,真实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凄凉无助的生存语境,通过吴霞、林欣豪等对老人的孝敬和善举,董正亮、林运达等对养老工作的关心与投入,探索出一条家庭、政府和社会联手解决农村养老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林埠模式”。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有趣,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生动丰满,不仅有着催人泪下的故事,更有引人深思的问题导向和现实关照。

编辑推荐

叙写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实存状态,探索问题导向和现实关照的“方林埠模式”!

曾福龙著的《方林埠》是一部反映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一部空巢老人的辛酸史,一群为人儿女的众生相,一卷赣中平原的风情画,一曲党和政府的爱民歌”。小说以编辫子的结构方式,以朴实的群众语言,围绕林贵根、方荷花夫妇,林明根、方杏花夫妇,林诚根、方菊花夫妇等三对沾亲带故夫妇以及其他几位空壳村老人的生存问题和幼儿教育问题,反映了他们的儿子、媳妇在赡养父母、养育子女方面的努力和无奈,真实地展现了农村空巢老人无助、凄凉的生存现状,探索出一条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联手解决农村养老和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老人酸心,儿女揪心”的现状到“政府关心,社会热心,老人舒心,儿女放心”的美好结局,揭示了“党和政府胜儿孙”的深刻主题。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