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第一部分 历史考证
第一章 写作背景
一 19世纪40—50年代欧洲北美的经济政治形势
二 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的理论活动
第二章 写作与传播
一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写作
二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传播
第二部分 研究状况
第三章 国外研究情况
一 关于《手稿》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三 关于异化理论
四 关于交换价值、货币、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
五 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
六 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
第四章 国内研究情况
一 关于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研究
二 关于《手稿》主要内容的研究
三 国内《手稿》研究的特点
第三部分 当代解读
第五章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基本内容
一 《手稿》是马克思计划撰写的经济学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
二 劳动价值理论基本创立
三 第一次系统阐述货币理论
四 剩余价值理论基本创立
五 对资本的流通过程的理论分析
六 对利润和平均利润理论、利息和信用理论的阐述
七 《手稿》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丰富描述
第六章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当代解读
一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
二 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和具体方法
三 “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
四 经济的社会形态是个有机体
五 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个性
第四部分 经典著作选编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
第五部分 附录
附录Ⅰ 研究文献精选
一 关于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部分 第1卷前言
二 张钟朴:《资本论》第一部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创作史研究之二
三 〔英〕马丁·尼古拉斯: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看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黑格尔的关系
四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霍布斯鲍姆谈马克思的《大纲》诞生150年及其现实意义
五 顾海良:通向《资本论》的思想驿站——读《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
附录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