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的迷思:重估社会科学经验研究》是台湾大学著名社会学者、心理学学士叶启政先生的新著。全书致力于对当前社会科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计量与统计方法进行理论反思。作者回溯了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形成的历史情境与理论渊源,意在打破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迷思”。
当今的中国社会学研究,在美国社会学传统的影响下,日益表现出以经验实征方式进行量化研究的趋势。《实证的迷思:重估社会科学经验研究》致力于对这种“范式迷思”进行理论反思。作者叶启政回溯了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形成的文化一历史语境,尤其注重对统计方法中的核心概念“均值”与“变异量”进行知识社会学分析,指出其并不具有超越特定时空场域的普遍有效性。最后,作者以韦伯的“理念类型”作为一种特别的思考模式,陈述其在社会学思考中可能具备的丰富而深邃的意义。本书兼具思想史与科学史的特点,极大程度地打开了反思科学方法的大门。
序 渠敬东
自序
第一章 经验实征取向主导下的美国社会学——1880至2000
第二章 社会现象的量化、测量与数学化——向自然科学倾斜的认知典范
第三章 均值人与离散人的观念巴别塔——统计社会学思考迷思的两个基石
第四章 再论“均值人”的社会学意涵——“机遇”与“命运”的天敌
第五章 社会学家作为说故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