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陪伴着你在暮色里闲坐(赵玫散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玫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赵玫所著的这本中国当代散文集《陪伴着你在暮色里闲坐(赵玫散文集)》中的这些文章语言清新明丽,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情真意切,实现物我的统一,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展现出深远的思想和意境,使读者领会深邃的道理,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

内容推荐

由赵玫所著的这本中国当代散文集《陪伴着你在暮色里闲坐(赵玫散文集)》讲述了:金戈铁马。

那一天当你读到了那段文字,你才真正懂了你自己的民族。

那是我在我的长篇小说《我们家族的女人》中所写的。

这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一个篇章。诗篇。长歌以当哭的。悲壮。我记录下了那祖先的血。

那是1500名在青州蒙难的铁血将士。那故事发生在1842年那个炎热的夏天。7000名英军长驱直入。那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精兵强将以席卷扫荡之势将青州四面围困,重炮轰击。一时间青州城炮火硝烟,城池中灰色的砖瓦飞落。城内旗兵奋力抵抗。旗兵。祖先的那些年轻的勇士们,那些义勇的儿子们。他们没有作战经验不通兵法,但他们却在炮火硝烟中在炎热夏季,战着。他们日夜鏖战死守,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以死护城。有《中国近代史稿》记载,“参赞大臣齐慎、湖北提督刘允孝惧战逃跑,率万众之师歇马丹阳,解衣避暑。只有几百名青州旗兵自发地起来抵抗,和7000名英军发生了一场约3个小时的激烈巷战,英军损失极大。”

风萧萧兮。那提督那参赞那撤下去的刀枪和苟且。何以要堆积起旗军兵士那年轻而英勇的尸骨。一个个倒下。黑头发,蓝眼睛。交混着的旗兵和英军的血。到最后的时辰。

目录

残阳如血

折一根竹枝看下午的日影

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永久的谢幕

文本背后

戴着镣铐的舞蹈

智性女人的社稷天下

编织爱与死的永恒

写作之于激情

怎样拥有杜拉

一个女人的精神生活

各自孤独地灭亡了

爱一次,或者,很多次

冰冷的辉煌

特瑞萨为帝国而战

被雕刻在钟楼上的“宿命”

加德纳夫人的波希米亚传奇

采摘加州的阳光

在孟买,她的名字叫加尔各答

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永远的《卡门》

旋转中哀伤着她的灵魂

为贝蒂·弗瑞丹的离去

为伊夫·圣·洛朗的离去

追逐另一种秩序

陪伴着你在暮色里闲坐

试读章节

折一根竹枝看下午的日影

上午景娅来车接我去李庄。这个我一直魂牵梦绕的地方。同行者还有景娅的朋友一萍,她们刚刚从日本观光回来,还不曾卸下旅途劳顿。却再次上路,为了陪我。然恰逢清明,高速公路车流如潮,拥堵不堪。待终于抵达李庄,竟已近黄昏。幸好景娅此前到过这里,凭记忆将我们径直带进了月亮田。

那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路两边开败的油菜花田。向山坡的深处便慢慢葱茏起来,丛丛簇簇的绿竹烂漫伸展着。

到月亮田没有正式的路。汽车前不是嬉耍的娃子,就是孤零零躺在路中央的篓筐。然后是乡村的诸多气味在山野间升腾弥漫,鸡鸭猪狗,砖楼茅舍,也一番别样的蜀南丘陵景象。

步行朝向那个久已向往的所在。却不曾听到身边接踵而至的脚步。左右环顾才发现,事实上来此拜谒的仅我们这一行人,不知道是因为天色迟暮,还是从来就屋前冷落车马稀。

某种近乡情更迫的心境。毕竟我们所要亲近的,是我们早在灵魂中亲近过的。那些美丽的故事,和美丽的人。那些浪漫,为着一个世纪而诞生的,那些你将永不忘怀的人们。

然后门楣上赫然而见“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的木匾,便立刻浮想起林徽因那优雅美丽的容颜。一个将诗和建筑都做得极好的女人,或者她的诗就是用来注解她的建筑的。于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我们竟也是四月抵达了这里。尽管近日来天色晦暗,阴云低沉,但眼前的营造社,还是给了我们满心的灿烂。

文字中读遍李庄的逝水流年,但走进营造社的那一刻还是心生苍茫。迈过窄窄木门的门槛,便一片长屋,一片屋前的野草地。没有人在此修建草坪,任蓬蓬乱草恣肆妄为。也没有人因为这里曾客居过梁思成和林徽因,便对这座古屋精心呵护。一切都是自然的,甚至衰微破败的状态。而明明他们是做建筑的,却一片人去楼空的杳茫。

所有的房间都空空荡荡,空空荡荡的忧戚与仓皇。仿佛吸到了骨头缝里的那种悲凉,悲凉着,以至漫延出肌肤的疼痛。我们今天看到的景象尚且如此,遑论当年那艰苦卓绝的挣扎。

门厅里悬挂着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照片,但显然已不是1940年前后的影像。那时候尽管贫病交加,但他们依然是年轻而静美的,便是在这里,他们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写作。

最尽头的房间是孩子们的。梁再冰和梁从诫的照片悬于空落落的白墙上。另外的两个镜框装载了他们对李庄岁月的回忆,沉沉黑夜怎样点燃油灯,母亲又怎样躺在行军床上,被残酷的肺病消损着美丽和年华。

所有的房子都是空的,墙上的照片就成了屋的主人。孩子房间的对面是外婆的住所,自徽因父亲过世后,母亲就一直和徽因住在一起。于是母亲的房间里就有了徽因和父亲林长民的照片。那是一张我们常见的合影,徽因和父亲形神相似。那或者是他们父女一道前往欧洲时的合影,却已经是1920年的往事了。

作为政治家的林长民和梁启超可谓志同道合,不知道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姻是不是父母之命。也或者林长民在奉系军阀的战争中不幸遇难,使梁任公生出一种父亲般的体恤与关怀,好让远在海外留学的徽因从巨大的悲伤中拔脱出来。那时的徽因只有21岁,幸好身边一直有思成这样的伴侣。不知道有着诗的情怀的林徽因怎样远离了诗一般的志摩,或者只有思成这样厚学而持重的男人,才是徽因真正可以依靠的。

后来在《梁启超家书》中读到梁任公对徽因的欣赏,他说他对她就像对自己的女儿。尤其当得知徽因的父亲意外辞世,便即刻给思成写去家书:我从今以后把她和思庄一样看待,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她领受我这种十二分的同情,度过她目前的苦境。她要鼓起勇气,发挥她的大才,完成她的学问,将来和你共同努力,替艺术界做些贡献……自此,梁启超承担了林徽因海外留学的全部费用。而当时林徽因和梁思成还未曾结婚。

穿过逼仄的走廊是客厅,林徽因躺在病床上的那张照片斜挂在木墙上。不知道是有意这样垂挂,还是经久不曾有人前来打理。于是心里酸楚楚的,以为那是对徽因的轻慢。

是的徽因就那样斜挂在木墙上,于是她的神情也是偏离的。将目光斜过去读照片上的文字,“1943年徽因在李庄上坝家中的病榻上”。但已无从考据当时的病榻摆放何处,总不会在这个黑漆漆的厅堂吧。照片中徽因尽管抱病卧床,却有光照在她的脸上身上,明暗反差极为鲜明。便是客厅前的那个大房间了,如今只留下了墙角的两个老旧的橱柜。四面白墙,凄凄冷冷,可谓家徒四壁。朝向天井的一面是木格的窗。很美的窗棂。阳光浸润过来。照在徽因身上。照亮她的苍白,和她的痛。

关于母亲,梁再冰和梁从诫都有过令人感伤的描述。再冰说,1945年,日本投降了,父亲所盼望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日子快要到了,但是他已经苍老了许多,母亲的身体也很难恢复了。这一年,他陪母亲到重庆检查了一次身体,医生悄悄告诉他,母亲将不久于人世。(P13-17)

书评(媒体评论)

散文与诗是我的双目,任缺其一,世界就不成立体。——余光中

散文写起来没太重使命感,不拿架子,不装学问,神聊闲侃,自娱娱人。——邓友梅

假如我是一个地道的散文家,这本是不在题下的一件事,可惜我并不是一个地道的散文家,所以便将计就计地把散文想成了一条河。——铁凝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