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团队的成功,是愿景和理念的成功。对比之下,宋江的失败,则是源于核心价值的动摇。
这本《跟唐僧学管理》是为正在经营企业和有创业梦想的人而写的。程修远以去也角度解读唐僧的领导哲学,用管理思维诠释唐僧的管理艺术!
本书的定位是企业管理从初级到中级的水平,如果你从开始创业到公司走上正轨,这期间遇到的管理问题,这本书基本都能解决了。
| 书名 | 跟唐僧学管理/金师起点超级讲师精品书系 |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唐僧团队的成功,是愿景和理念的成功。对比之下,宋江的失败,则是源于核心价值的动摇。 这本《跟唐僧学管理》是为正在经营企业和有创业梦想的人而写的。程修远以去也角度解读唐僧的领导哲学,用管理思维诠释唐僧的管理艺术! 本书的定位是企业管理从初级到中级的水平,如果你从开始创业到公司走上正轨,这期间遇到的管理问题,这本书基本都能解决了。 内容推荐 程修远编著的这本《跟唐僧学管理》主要涵盖了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一个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两手,一手是攻击,一手是防守,经营就是攻击手段,而管理是防守手段。 本书的结构和安排:第一章:为什么要跟唐僧学管理。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公司的本质。第五章和第六章:企业设计。第七章和第八章:领导力。第九章和第十章:执行力。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集团管控。 目录 第一章 引子:为什么要跟唐僧学管理 第一节 对唐僧的不同评价 第二节 唐僧与宋江 第三节 对《西游记》的其他解读 第四节 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第二章 公司的本质:法律的视角 第一节 企业生存环境 第二节 契约文化 第三节 企业的本质与企业的边界 第四节 法人治理 第三章 公司的本质:组织和绩效的视角 第一节 组织 第二节 三种常见的组织结构 第四章 公司的本质:财务的视角 第一节 现金流比现金留存重要 第二节 资金周转率比利润率重要 第三节 股东价值比分红重要 第五章 企业设计:让我们从零开始 第一节 起步之前:创业者领导力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节 新公司如何起步 第三节 企业设计的思路 第四节 公司架构 第五节 市场与营销体系建设 第六节 一份商业教育的加盟方案 第六章 企业设计:战略定位 第一节 什么是战略 第二节 定位与经营模式 第三节 战略咨询 第四节 波特的竞争战略 第五节 生命周期与业务链 第七章 领导力:企业文化与愿景 第一节 生存之道与核心价值 第二节 唐僧的团队管理:核心理念与践行的统一 第三节 企业文化的定义和组成 第四节 企业宗旨与企业愿景 第五节 企业文化:只有合适不合适,没有对错 第六节 企业形象与品牌推广 第七节 领导的个人特质与领导行为PM测量 第八章 领导力:企业文化建设 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建设:核心层 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建设:组织与制度 第三节 企业文化的建设:标识与产品 第四节 松下企业文化与索尼企业文化的比较 第五节 分公司建立与精确复制 第九章 执行力:战略绩效管理 第一节 执行力与绩效管理 第二节 人力资源与激励体系 第三节 什么是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第四节 战略文化与绩效管理 第五节 绩效考核的技术与工具 第十章 执行力:组织与流程 第一节 组织再造与流程优化 第二节 流程再造的概念 第三节 什么是流程 第四节 企业业务流程管理(BPR)实施的六个自我测验 第五节 BPR实施:绘制流程图(矩阵式流程图) 第六节 组织建设中的其他问题 第十一章 集团管控(上) 第一节 集团管控的概要:“抓死放乱”的管控悖论 第二节 盘根错节集团化 第三节 集团公司管控“拦路虎” 第四节 从纸老虎到真老虎的集团公司管控 第五节 集团公司管控模型的三大体系 第六节 成员企业忠诚 第七节 集团边界 第八节 集团功能定位 第九节 管控模式 第十节 治理管控 第十一章 集团管控(下) 第一节 组织管控 第二节 流程管控 第三节 战略管控 第四节 预算管控 第五节 业绩管控 第六节 财务管控 第七节 内审管控 第八节 HR管控 第九节 信息管控 第十节 风险管控 第十一节 文化管控 第十二节 品牌组合战略 试读章节 第三节 对《西游记》的其他解读 让我们来看看对《西游记》的其他解读吧,妙法老和尚传说中是这样对《西游记》进行解读的: 我觉得一个懂得佛法的人,应当这样理解《西游记》:唐僧原来讲的是自己修自己的小乘佛法,不能成就无上菩提。所以观世音菩萨化现成一个老和尚,指点唐僧去西方拜见佛祖,求取大乘经典。西天取经的路实际上就是唐僧自度度人的修行之路。而修行之路不是平坦的,充满了艰难险阻。 唐僧的三个追随者,实际上集中体现了众生“贪”、“嗔”、“痴”三种恶习。猪八戒代表贪欲重的人,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吃、贪睡……所以给他取名八戒,意思是只有守戒才能熄灭贪欲,只有守戒才能获得智慧,所以叫悟能。孙悟空代表那些有本事、有能力但脾气大的人。取名悟空,就是告诉这些人要知道一切无常、万法皆空的道理。而沙悟净是指那些生性憨厚的“老实人”,因为不明白佛法,造下了杀生吃肉的罪业(他曾在流沙河吃人为生),取名悟净是要他修净行,要想出离三界必须慈悲不杀。而身为师父的唐僧,四大皆空,不被财色名利所吸引,在生死存亡之际视死如归,宁向西方一步死,不向东土一步生。他在悟空破杀戒不听教诲的时候念紧箍咒,意味着用戒律来约束他,令他改邪归正。 唐僧不会腾云驾雾,不会变化,只知一心念佛,表明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有神通。你看神通广大的孙猴子,在妖怪的神通大于他的时候,不是也束手无策吗?然而邪不压正的,在一心念佛的唐僧有生命危险时,观世音菩萨一定会逢凶化吉,助唐僧遇难呈祥。再说,那些猴子对付不了的妖怪,多是哪位圣人的侍者或坐骑之类跑下来作怪的,这应当理解成菩萨、仙人为帮助唐僧早证圣果,有意制造的障碍。一切是考验,看你怎么办。唐僧在生死攸关的时候,从来都没有怪过观世音菩萨让他取经啊!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却出不了如来佛的手心。如果佛想把大乘经典交给唐僧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或者由孙悟空去取不就省事了吗?所以,这部《西游记》是告诉我们修行的艰难。在每一个学佛团体里,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在求佛道。佛教的团体就是个大熔炉,兼收并蓄。佛法是至刚的,无坚不摧;佛法是至柔的,无往不利。只要大家禀持修行的正念,就可共图大业。所以在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师徒四人终于拜见了佛祖。然而在去藏经阁取经书时又遇到了障碍,这实际上是说只要未成佛,就会有无明,也是说只有舍,才有得。 归来途中,所有佛经都掉进了水里,最后只剩下“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佛在《金刚经》里也曾说过“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同时也是说到了末法的后期,从《楞严经》开始,所有经书的文字都会逐渐消失,最后只剩下“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 而在《贡唐仓仁波切开示录》中,高僧是如此解读《西游记》的: 皈依是入佛道之门,但不是敲门砖,入了门就可以丢弃。皈依法是佛法的根本大法,贯穿着觉悟成佛的全过程。大家读过《西游记》,这一点在《西游记》上说得很清楚。《西游记》以玄奘取经的真实故事为比喻,描述了皈依修行悟道成佛的全过程。大家可以想一想,观世音菩萨为唐僧选的三个徒弟的名字上,都加着一个“悟”字,悟是什么意思呢?悟就是心灵实践,或者叫做“修证”、“体证”等。三个徒弟显然是佛法的比喻形象:“悟空”是对皈依佛的暗示;“悟能”是对皈依法的暗示;“悟净”是对皈依僧的暗示。 皈依佛就要“悟”空,进行“空”的实践,但是人的思想被各种无明烦恼所占据,像猴子一样一刻也不能安静。它头上的紧箍咒,也叫“定心真言”,唐僧念了一路,一直到西天才得以消失。孙悟空的“大圣”本领,则是人的智慧本心的象征。 皈依法就要持戒。“悟能”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八戒”。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佛法能寓于持戒之中。守戒即是悟能。小说把“悟能”设计成猪,代表人的愚昧无知和贪欲。 悟净是僧人的形象,净是悟空、悟能的结果。佛说:“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作为师父的三藏法师,是本具佛性的肉眼凡胎的众生代表。他有慈悲心,但是却识别不了妖魔。三个徒弟都可以腾云驾雾,唯独他不能。通往西天的遥远路程,他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他必须在九九八十一难的各种困境和魔障的生死搏斗中与悟空、悟能、悟净,最后修成正果。这一点象征意义非常重要。九九八十一难中的妖魔鬼怪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是自己的心。那些妖魔鬼怪不约而同地要吃唐僧肉,是比喻贪欲妄念对自己身心的损害。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一个人的最大的敌人的确是自己。 唐代把解释佛经的文字和图画叫做“经变”,《西游记》是一部天才的、十分严肃的“经变”巨著。三个徒弟跟随三藏法师一起到达西天,是对三皈依的正确演绎。P8-10 序言 这本书是为正在经营企业和有创业梦想的人而写的。 这本书初步构思于2006年,后来在各种讲座和咨询工作中交流和实施过,内容也在不断增加。 把唐僧与管理联系起来大约是在2000年前后,当时跟员工提到过,在内部培训的时候也多次讲到。后来《水煮三国》这本“麻辣味”的管理书问世后,曾与几家出版社联系,但由于时间上滞后,出版社对市面上出现了《水煮西游》、《水煮水浒》之后再出版一本《跟唐僧学管理》的书,表示风险很大、兴趣不大。 这本书是不是包括了如何经营管理公司的全部了呢?这本书主要涵盖了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一个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两手,一手是攻击,一手是防守,经营就是攻击手段,而管理是防守手段。 本书的结构和安排: 第一章:为什么要跟唐僧学管理。 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公司的本质。 第五章和第六章:企业设计。 第七章和第八章:领导力。 第九章和第十章:执行力。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集团管控。 需要对本书的行文做一些说明。“公司”和“企业”是两个不同的词语,在经济法中、在经济学中,对它们的理解是不同的。(在经济学中,除了在会计学和金融以外,“公司”比较少被使用到,在微观经济学中,一般使用“生产厂商”这个词代替“企业”或“公司”。)本书尽管涉及一些经济学知识和内容,但主要是经营管理方面的,在本书中,“公司”与“企业”的差别可以忽略,两个词语可以互相替换,用词差别主要是出于行文考虑——上下文顺口。即使严格地追究“公司”和“企业”的差别,也不会影响本书的结论。 本书的定位是企业管理从初级到中级的水平,如果你从开始创业到公司走上正轨,这期间遇到的管理问题,这本书基本都能解决了。如若读者能觉得本书的内容比“艳俗的”书名更能打动人,那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如若对读者能有所借鉴和帮助,那本书就成功了。 编者 2014年12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