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1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合众科学译丛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作者 (法)埃里克·德里德巴丁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人类随着科技的发展究竟是勇往直前还是节节败退?这个问题给媒体提供了不少的谈资。不过这也只能说明,人类对这个问题确实很在意。谁也无法否定人类是创意的天才,因此可以肯定一点,没有什么可以停止人类继续革新前进的步伐。这就是我们的天性,百折不挠、誓死向前的天性。已经到来的21世纪终将为我们证明这一点。埃里克·德里德巴丁著的这本《21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充满前瞻性眼光地为读者了揭示21世纪人类科学发展的趋势,可读性强。

内容推荐

埃里克·德里德巴丁著的这本《21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以科学事实为基础,经过多次采访、反复调查,历时两年最终编写而成。

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技术和发明,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让我们不断叹为观止,未来的庐山真面目到底是什么呢?

人类是否会好好利用这些知识技术,让它们为我们的幸福服务呢?本书以编年体形式所介绍的发明均为21世纪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将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生活。

目录

敬告读者

科学指导委员会名单

展望、发展、理想国

先哲亦先知?

如何阅读本书?

2006 延年益寿有妙招

2007 和难以下咽的节育胶囊说再见

2008 免洗玻璃横空出世,家务琐事一扫而空

2009 让艾滋病滚出地球

2010 小小火星砾石,点亮生命之光

2011 玲珑小“手机”,电话躲在耳朵里

2012 3D眼镜——欧洲人“眼前”的挚爱

2013 Cancer ?Cancel

2014 转基因产品的天下

2015 声控汽车,今早起锚

2016 会飞的大鲨鱼——“步行者”3号

2017 戴着徽章走天下,电子货币任我行

2018 热“血”滚滚的运动员

2019 耳朵里住着同声翻译

2020 和电线说Bye-

2021 甩掉方向盘的汽车驾驶

2022 遨游蓝天的五星饭店

2023 欧盟科技第一强国——瑞士

2024 电子学堂开课喽!

2025 空中的士——小身材,大力量!

2026 纯平屏幕,再见!

2027 MPA——神奇光学笔

2028 环保巨艇展翅高飞

2029 高速火车的承诺:3小时从巴黎到罗马!

2030 人类将在火星上露营!

2031 修复神经元,战胜阿尔茨海默病!

2032 印象巴黎:百分百虚拟车展

2033 个性助理,声音打造

2034 自动清洁混凝土——粉刷时代终结者

2035 感谢空调设备——大城市清新一片

2036 纽约的最后一场公映电影

2037 无线身份识别标签改变了消费模式

2038 道路定位系统——盲人的眼睛

2039 人造器官,异军突起

2040 万里大坝防水患

2041 波赛冬之眼——海之雷达

2042 去上班?来睡觉?——地铁告诉你

2043 射出最后一枚子弹,向传统武器开火!

2044 世界屋脊上的滑雪场

2045 真空隧道里的5 分钟

2046 为商场装点新门面

2047 把环保专家请进门

2048 永远熄灭的电灯泡

2049 细菌病毒的世界末日

2050 最后的汽车加油站

2051 保护动物新方法:虚拟动物园

2052 瑞典,交通事故零死亡人数的达标者

2053 倒向频率,击垮噪声危害!

2054 星光动力反应器启动!

2055 防震系统拯救尼斯:多谢了,德墨特尔!

2056 汽车机修工人上哪去了?

2057 环法大赛——飞一般的体验

2058 神秘的地下城池

2059 激素调节减肥法——肥妈新宠!

2060 快快交钱!政府要收“呼吸税”

2061 100亿!我们都是地球人!

2062 纳米碳风光的年代

2063 世界500强,谁坐第一把交椅?

2064 呼叫地球总部,外太空有生命!

2065 冬天到了,快快睡吧!

2066 风车顺风而转,氢气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

2067 太空旅行天价不再,高天游览低价上场

2068 电子眼为失明者寻回希望

2069 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氢能推动

2070 虽遭混乱开局,云管家依然改善欧洲气候

2071 时间,尽在掌握!

2072 看烟草王国的没落

2073 一球不漏——绿茵场上犀利的双眼

2074 冰山拖曳首度成功,海湾国家迎来甘泉

2075 击破玛雅文字的最后防线

2076 自己给自己把脉

2077 新一代DNA 证件——瞬间证实你的身份

2078 昔日不毛撒哈拉,今日瀚海送清泉

2079 器官银行——求人不如靠己

2080 空调夏衣入时尚,从此酷暑成清凉

2081 航天哥伦布,探索宇宙无极限

2082 神经移植显神通,健忘少年有救星

2083 太阳能接收站和卫星传送能量该不该禁?

2084 素食主义者的天下

2085 来自定制汽车的亲身体验

2086 F1进入虚拟世界,荧屏之前不再昏昏欲睡

2087 地球人都知道的语言

2088 东京诞生第一颗人造大脑

2089 机器人当大厨的家庭餐馆!

2090 来自外太空的“迪纳”病毒

2091 行人传输带现身各大城市

2092 钱币将离我们远去……

2093 小小跳蚤连卫星,监狱劳改成历史

2094 来自火星的第一批玫瑰来到了地球

2095 “微量支付”式的“移动蚕茧房”

2096 人脑?不,人工脑!

2097 超级新音乐,你的耳膜准备好了吗?

2098 可以扔掉的汽车

2099 居无定所的海上城池

2100 22世纪,去东京看世界博览会吧!

致谢

试读章节

“人类终于找到了抗击衰老的良药,但是这方良药就像稀世珍宝,有钱难求。”今早,这样的声音在巴黎17街区的某个药房里不绝于耳。不消片刻的工夫,DHEAge药品的销售专柜前就排起了长龙。早在20世纪90年代该药品尚处测试阶段时,DHEAge这个名字就已经开始使用。后来,致力于该产品经销的某欧洲医药集团将此名保留并沿用至今。事实上,受到伦理道德问题的冲击,该药品的诞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这就是被美誉为“延年良方”的DHEAge在欧洲大陆迟迟没有上市的原因。

就在昨夜,这些看起来还没有一片阿司匹林药片大的新品在法国大部分的药店里同时上柜,它粉红色的包装盒还被堆成了金字塔的形状。这说明,法国最终重返由美国于1992年倡导的运动当中。这项新产品是由一组研究人员研制成功的。为了证明自然激素的功效,他们面临了巨大的考验,其中最早发现名为DHEA分泌物的研究人员是一位法国教授。他名叫埃蒂安一埃米尔·博利安(Etienne-Emile Baulieu),目前任职于法兰西学院并曾担任法兰西科学院院长。历经多年研究,这些研究人员最终证实了DHEA的高效性。在一年的时间里,280位年逾70的老人自愿接受该激素的临床测试。该测试由博利安教授以及来自国家老年医学基金会的福雷特(Forette)教授共同主持,并由二十多位法国研究人员合作完成。实验结果与预期完全相同,它证实了绝大多数由年老或身体机能衰退而引发的疾病,其罪魁祸首正是体内激素分泌量下降。适时摄取DHEA补充新的激素,就会使“返老还童”变为可能。2004年,某加拿大实验室以苍蝇为研究对象,使其摄取:DHEA,结果使苍蝇的寿命从普通的40天延长到了60天!

在首批接受“万能灵药”临床测试的志愿者中,有一对年届70、来自上塞纳纳伊地区(Neuilly-sur-Seine)的老夫妻。他们说:“我们想成为‘不老药’最早的受益者。试想一下,我们将能活到120岁!”博利安教授认为,对于目前健康状况良好的这对夫妻而言,要活到2056年的想法绝不是天方夜谭,甚至不排除他们能活到150岁的可能性!这简直是太神奇了,要知道这对爱人的出生年份可是1936年!

亲身体验了DHEA在抗疲劳方面所具有的神奇功效之后,一位退休人员这样评论道:“我们的皮肤又变得亮丽起来,头发也更有韧性,睡眠质量提高了,感觉整个人找回了真正的活力。”

但是,科学家们也承认DHEA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标准的体形、适当的有氧锻炼(比如自行车运动)、科学的定期医疗检查才是真正改善健康的关键。由于没有任何医药组织收到过允许DHEA-上市的相关批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该药品处于无人知晓的真空状态。然而当DHEA正式上柜销售时,赞美之词却是不绝于耳:“返老还童的青春之泉”、“新型万艾可”、“不死神药”……短短几个星期之内,各大媒体对于这款近乎奇迹的药品也是丝毫不吝啬他们的赞美之词。究竟还能不能把DHEA称为药品?当得知了这种激素是自然的而非人工合成之后,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也是举棋不定。法国社保基金会显然不想再在此问题上纠缠不休,因此将DHEA列为公费医疗用药的计划也迟迟没有提到议程上来。

在美国,15年前就开始了同类产品的销售,某些种类的DHEA甚至完全以食品或者其他的各式名目包装上市。遗憾的是,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相关实验室可以为DHEA申请一个名正言顺的药用许可证。原因很简单:“不老药”不用经过人工合成,与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一样,都是纯天然的东西。

20年来,博利安教授一直召开相关课题的学术研讨会,并坚信该激素的使用会为人类带来福音。得益于这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专门从事人类长寿问题研究的实验室现已建成。该机构主要分析导致人体衰老的原因以及机能衰退所引发的症状,如:肌肉老化、记忆力减退、皮肤松弛等等。

接受采访时,教授说:“我们注意到现在的七旬老人,比起20世纪中叶六十多岁甚至五十几岁的人群都更有活力,健康状况也更好。”相信没有人会忘记20世纪末的长寿之星——詹妮·卡门(Jeanne Calment)以及她12l岁的高龄纪录。按照教授的说法:“以后这样的例子还会有很多,不胜枚举!”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长寿激素的研究工作使他赢得了无数的鲜花与掌声,更使他跻身世界最知名的科研成功人士之列。

P1-3

序言

展望、发展、理想国

人们总爱在世纪交替的时候总结过去,展望未来,21世纪当然也不能例外。假设我们的祖先重生,他们将如何在我们的时代生活呢?这真是个有趣的想法!全自动的智能房屋里,所有琐碎的家务都交给机器人一手包办——在祖先们的眼里,上述想法恐怕是异想天开。还有全球定位系统GPS,能引导车辆开往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这些由因特网带来的信息革命同样令人叹为观止。但是,人类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陆上的交通状况还有待完善;某些疾病仍在地球上肆虐……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21世纪的庐山真面目?人们忧心忡忡,疑惑重重……

人类掌握了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也创造了许多有益的发明,未来看似一片光明。比如在医学领域,得益于微电子、机器人以及信息技术的交叉运用,在多个分支学科将要取得的进展看来已经成为人类的囊中之物:精工细作的义肢、人造器官可能真的成为患者身上的一部分并由人类自己的意志自由控制;纤细的导管一头连接着可视设备与微型仪器,一头被导入患者的身体,功能强大的电脑对微型操作仪发号施令,整个手术过程在屏幕上一览无遗——这就是无痛无疤的新型外科手术,它的普及早已不是遥远的梦想。虽然仍有层出不穷的难题挑战着人类,但是谁都无法阻挡科学技术昂首跃进的步伐:计算机的内存不断扩展,运行速度持续提升;不论人类是喜是忧,克隆宝宝的诞生终将成为科技发展的必然。 事实上,人们对于科学发展的犹疑往往是源于心理或经济上的问题。技术上的难关早已被一一攻破,然而心理与经济条件所构成的障碍却使“跨人新世纪,所有家庭都拥有机器人设备”的预想成为泡影。

当然,造成这种对科技进步心存疑虑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人类往往要依靠某些不确定的知识才能取得预想中的突破。即便可以信誓旦旦地断言科技的发展,但是何时才能真正掌握那些新兴的事物却仍然还是未知数。从大方向上看,知识技术层面的跃升必然会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具体到细节,究竟哪项惊人的发现会在何时、何地并由何人挖掘?这一对矛盾体在20世纪美国的两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的登月计划以及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的抗击癌症计划中展露无遗。前一项计划使人类于1969年7月20日踏上了月球;而得益于后者,人类抗击癌症的方法同样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虽然决定性的胜利尚未到来,但是面对癌症——这个本世纪发达国家中最大的致命病因,人类的反击确确实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所有的人都日夜盼望着癌症、老年性痴呆病以及各种恶性传染病能够早日在地球上销声匿迹。然而实事求是地说,人类至今还没有成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者。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导致各种癌细胞扩散、细菌病毒暴发、寄生虫肆虐的元凶正是人类本身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有的生物学家更是指出:虽然在对抗恶性疾病的部分战役中,人类看似“歼敌无数”,但是这也使得残存的细菌病毒对人类的“武器”(比如:抗生素、抗毒素、抗癌药物)有了免疫力,因此危害更大。到今天为止,已经是硫酰胺问世的第七十五个年头,而抗生素也达到了半百高龄,但是每年地球上仍有数以百万计的生命被各种细菌病毒无情地吞噬。更可怕的是,新的恶性传染病,像艾滋、非典、埃博拉等,层出不穷,不断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最后一点,“人类是否永远会是地球的主宰”这样的问题挥之不去,也使得人类的忧虑与日俱增。过去无法想象的科学发现而今均一一浮出水面:无线电、相对论、半导体、量子力学等。它们在为旷世发明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却也爆发出令人瞠目的力量,让人类也不得不感到自己在地球上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的同时却始终忧心忡忡的缘故。

现在,只有一个问题我没有涉及了。借用孔多塞侯爵的名言,就是人类是否应该“迈着坚定的步伐在真理、德行和幸福的大道上前进”呢?换句话讲,其实就是意味着我们能否依赖那些闻所未闻的知识、技术去获取我们的美好生活,去提升社会的道德价值。总之,我们最为关心的还是所有这一切能否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送去福荫。从20世纪人类获得的经验中,我们看到了希望;但是无数惨痛的教训也使得疑虑骤起。没有人可以否认新千年将是知识与技术大爆炸的时代,人类的寿命将会延长,还会将征服的触角伸向太空。但是我们同样无法否认新的时代必将会有阴霾:血腥的战争、3次大规模种族屠杀、恐怖的核武器、有恃无恐的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都是曾经或现在仍然困扰着人类的梦魇。事实上,由于在这些方面掉以轻心,我们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博帕尔毒气泄漏、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石棉中毒、血液感染等丑闻不胜枚举。

也许是因为现在的人们比起孔多塞侯爵要现实得多,所以他们一直都认为科技的客观发展与人类本身主观德行的完善并没有太多的关联。打个最简单的比方,要是现在的学者、研究人员撰写论文,考虑到相关学科知识的不断变化,他们不太可能去参照十几年前的科研成果。但如果换成是探究人类灵魂命运与德行的哲学家,若是他们在思索真、善、美、爱等主题的时候借鉴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柏罗丁、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德、尼采或是其他先哲们的思想,恐怕也不是什么贻笑大方的事吧!

毫无疑问,人类在新的世纪一定会变得更为强大——关于这点本书也给出了许多事例予以佐证。而问题在于,人类是否会好好利用这些知识技术,让它们为我们的幸福服务呢?我想,只要人类自己愿意,一切都会成为可能。  在本书中,埃里克。德里德马丁先生指出他对未来一直抱着乐观的态度,这主要是基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但同样也基于他对人类将会合理利用科技这一能力的信任。我想,这既是本书所描绘的,同时也是我们所有人都衷心盼望着的“理想国”。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4:58:06